□記者鄢子和
鎖定打造「溫泉養生名城」的武義,近年推出空氣、水、體育、美食、中藥「五養」元素亮相。其實這只是科學人文的「養生武義」自然產業資源的淺表梳理,養生主旨在人文心態。有識之士敏銳認知,2020年武義新冠疫情防控之所以取得零傳染的不俗戰績,除了「螢石之鄉、溫泉名城」得天獨厚的山水生態和人文習俗,還因為武義在大唐盛世出過一位中國道教養生歷史上了不起的人物葉法善,這可不是隨意調侃。武義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啟動旅遊開發以來,一直挖掘樹立「大洞三景法師」葉法善為養生武義的不二代言人。為此,縣境文人雅士有過多方挖掘爭論,取得共識後,還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舉辦過多次葉法善道教養生文化高峰論壇研討,出版過多本論文集,縣域文化人士沈子悊、朱連法、鮑李俊等從各自角度挖掘整理撰寫長文並出書。
侍奉過盛唐高宗、武皇、玄宗等五代皇帝的葉法善,字道元,隋大業十二年(616)出生四代道士世家,12歲隨父母遷居柳城畲鄉外婆村全塘口,在白馬山、牛頭山一帶修道採藥,唐開元八年(720)仙逝長安景龍觀。105歲的大道高德仙逝前撰寫《留詩》三首總結自己一生心跡行狀:
昔在禹餘天,還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
自此非久住,雲上登香車。
適向人世間,時復濟蒼生。
度人初行滿,輻國亦功成。
但念清微樂,誰忻下界茶。
門人好住此,悠然雲上徵。
退仙時此地,去俗久為榮。
今日登雲天,歸真遊上清。
泥丸空示世,騰舉不為名。
為報學仙者,知餘朝玉京。
葉法善《留詩》收入《全唐詩》和《四庫全書》。唐玄宗對葉法善以帝師相稱,葉真人仙逝近20年還夜半伏案撰就《葉尊師碑銘並序》長文,並作《步虛詞》緬懷:
清溪道士人不識,
上天下天鶴一隻。
洞門深鎖碧寒窗,
滴露研朱點周易。
黃大仙和葉法善都是婺州故地聲名遠播的道仙,但黃大仙形象塑造更多來自民間傳說和百姓意願,而葉法善是鐵板釘釘的歷史人物。在唐朝,葉法善與張果老、羅公遠、金剛三藏等仙師齊名,因有對李家王朝50多年的御醫養生和輔佐貢獻,先後官拜鴻臚卿,封越國公,授金紫光祿大夫,贈越州都督,俸祿從一品。
朱連法編撰的《葉法善傳略》一書,201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有關葉法善歷史資料收集和典籍梳理上花了大量心血,我翻閱數遍均有收穫。唐末五代杜光庭撰寫的《道教靈驗記》中說:「天師葉法善,括州人也。三世為道士,皆有神術、攝養登真之事。法善符籙,尤能劾役鬼神。顯慶中,高宗徵入內道場,恩禮優異。時駕幸東都,法善於凌空觀作火壇,設大醮,城中士女,鹹往觀之。俄有數十人,奔投火中,眾皆大驚,救之而免,亦無傷損。法善曰:『此人皆有魅病,為吾法所攝。』及問之,果然。盡為劾之,其病皆愈。法善自高宗、中宗、則天、睿宗、明皇五朝,來往名山,累召入內。」火是人類生存發展走向文明的重要圖騰利器,婺處兩地至今傳承非遺民俗《煉火》等項目,這「煉火」非遺中就有濃厚的道教文化,驅邪祛病,把糾纏人身的妖魔毒菌趕跑燒死,當然也阻止飢餓兇殘的野獸逼近人類。葉法善醫術高超幾乎達到神話地步,《唐葉真人傳》記載:「由是潛行陰德,濟度死生。及會稽理病,屢曾起死。復於揚州,以劍開長史夫人之腹,取病以示人,夫人當時病差如故。凡開腸易胃,破腹剪形,一無損壞,亦無痛楚。抉目洗睛,出安紙上,除去膜翳,復納其中,全不驚動,目明如故。……高宗欲登封告成,駕幸中嶽。忽疫疾流行,扈從者多病死。奉敕命令治,真人一誦咒訣,疫癘消殄,垂死者並皆得蘇。」葉法善修道行醫遇上大小瘟疫不少,但凡出手都化險為夷。史載葉法善「歷高、中宗朝五十年,往來山中。」「是時歲方十三,從括蒼入天台、四明、金華、會稽,涉江浙。北入天柱、天目、姑蘇、洞庭、勾曲、衡山、霍山。南遊劍水、登赤城,至羅浮等處。凡名山勝地,自江漢以南,無不經歷。」葉法善弘揚家學,7歲時即「三青童引之,憩於華堂峻宇,咽靈藥,吸雲漿,太上鎮之,是以留也」。他重點師承青城趙元陽、京兆韋善俊、洪郡萬振法師,他是海納百川、吐故納新的道界集大成者,煉養精、氣、神,導引內丹,道法自然,理氣自強。葉法善不僅他本人鶴齡龜壽,姐姐和先祖葉有道也是超百歲老人。
潘漠華外甥、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名作家沈湜胞弟沈子悊先生,想像力豐富,博覽群書。他因武義第二人民醫院編纂建院60周年院志參與撰稿,斷斷續續寫就50萬字《大唐道士葉法善傳奇》,其2000年收錄縣第二人民醫院院志《葉法善醫藥傳奇》,是我見到縣域全面挖掘演繹葉法善修道行醫傳奇的最早文字,許多史書傳記中記載簡約文字,在他筆下便有血有肉地展開。譬如寫葉法善給武皇切脈文字:「武則天漸漸感覺到從腕脈內進入一股柔和的熱流,又緩緩地凝聚成一點,這似點非點的一點在太陰經穴和太陽經穴上漫遊,而後化作一線向任脈包抄,直衝督脈,一鼓作氣,轉全身大周天一圈,切進十二重關。這是道家岐黃不傳之秘,是調元通竅陰陽合籍奇技。這一時,武則天心清神朗,已進入天人合一、天地交泰境界,她已痴迷、沉醉、顛狂。那一邊葉法善運用三指通關在揣摩辨察,他已知曉這位貴美婦體奇經順和,八脈暢通,水火既濟,陰陽平衡,這樣的好體質是不多見的……」比如寫葉法善初次給唐高宗切診:「這位皇帝哪裡知道眼前葉法善正在運用自己的獨門醫技,大周元混元一氣指,傾刻間,高宗皇帝四肢百骸內瀰漫出一股異常柔和的溫氣,這溫氣在體內奇經八脈中豕突,漸漸地凝聚成一點以萬馬奔騰之勢衝入了丹田,捅開了體內因病而被阻塞的所有關節和脈絡,在腑臟內週遊……」比如寫葉法善救活已死二日、身已入殮的鄭國夫人袁優:「葉法善繼續思辨著,這女人氣結於心,心竅已閉,心屬眉心,應取眉心穴進針。說時遲,那時快,他手起針落,對正眉心,針入一分八。這一針,醒腦開竅,獨闢蹊徑,以陽經穴為主,陰經穴為輔,顛倒了『鬱於陰經,憂亡多在陰經』的傳統說法……果然,鄭國夫人袁優,徐徐地翻開杏眼,從鬼門關走了一圈後,又返回到實實在在的人間。」
據《葉法善傳略》記載,葉法善留傳的觀音大士大悲救苦神膏及葉真人傳世內外各科秘本,仍在造福人類。僅縣第二人民醫院建院60年挖掘梳理,就有潘震江、俞葆初、謝正夫、藍賢翠、陳異常、鍾樟春等中草醫與葉法善醫理處方一脈相承,救治無數疑難雜症患者。壽仙谷藥業是縣域第一個全面研究傳承葉法善道仙醫理膏方企業,並對葉法善推為養生武義不二代言人做出貢獻。早於葉法善400年的阮孚是紮根武義開發隱逸養生,而大唐道士葉法善把道教養生傳播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