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輝煌七十事㉟|永不褪色的紅色光芒 ——70年武義革命史篇

2021-02-07 武義發布

8月17日,坐立於白洋街道王村的浙武紅軍與挺進師紀念館,迎來了又一批前來瞻仰的客人。紀念館牆上,一段段文字、一張張老照片真實地記錄了那段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難忘歲月。那些笑傲頑敵、視死如歸的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在解說員的詳盡解說下,真實地再現眼前。

重走紅軍路

從1919到1949,在武義(宣平)大地上,曾舉行過響應五四愛國運動的反帝愛國大遊行,開展過貫徹八七會議精神的永武聯合秋收暴動、宣平農民暴動與攻城劫獄,成立過中共浙武紅軍遊擊隊、紅十三軍浙西第三縱隊(宣平紅軍)、紅軍挺進師、浙江壯丁抗暴自救軍第三總隊第三大隊、浙東人民解放軍遊擊縱隊第六支隊、第九大隊、浙南人民解放軍遊擊縱隊第三支隊第二大隊,創建過宣(平)遂(昌)湯(溪)遊擊根據地。粟裕、徐英、潘漠華、李守初、邵李青、曾志達、吳謙、宣恩金、陶健、應飛……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在血與火鍛鑄的史詩中,點亮了信仰的燈火,也照耀了未來的道路。

1926年8月,武義籍學生、黨員千家駒約同中共黨員錢兆鵬、徐雲從,回武義開展建黨工作,先後介紹李守初、邵李青等6人參加中國共產黨。同月,在武義縣城頭巷李守初的家中,一場秘密會晤在這裡悄悄舉行。不大的屋子裡,一顆顆炙熱的心在跳動,他們等待著吹響衝鋒的號角,從無休止的壓迫中,撕開一道口子。經過幾番商議,他們選舉李守初為書記,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武義縣支部,隸屬中共杭州地方執行委員會。1927年6月,隨著中共浙江省委的建立,隱蔽在武義城鄉的中共武義縣支部成員,在縣城壺山頭亭召開會議,決定將中共武義縣支部組建為中共武義縣臨時委員會。推薦王子如為臨時縣委書記,通訊處設在王子如開的泰山堂中藥店。「這是金華地區最早建立的中共縣委組織,也是當月全省建立的3個縣委、臨時縣委之一。」據武義黨史研究者吳鍾文介紹說,同年10月,中共宣平縣委成立。

黨員參觀宣平地區革命史展覽館

1928年8月4日,夜幕籠罩著隔屋村,村街小巷空無一人。邵李青、倪雲騰帶著邵宅等5個村的40餘名黨團員悄然潛入,目標直指林家大院,一場清除地霸林新福的戰鬥開始了。事情的起因,源自金畈村一位叫陳水起的村民。這位貧苦的農民以4分的利息,向地主林新福借了100元大洋。第二年連本帶利還清後,地主以找不到借契為由拒還,之後卻拿著借契到官府告狀逼債。農民走投無路,遂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揭竿而起。大家連夜撞開了林家大門,林新福聞聲爬上屋頂外逃,徐英等將懲辦林的《布告》貼到縣政府門內。「懲辦林新福的行動,為武義農民武裝暴動打響了第一槍。到1928年8月,武義建立東南西北4個區委,下設45個黨支部,黨員人數達700多人。年底,宣平建立馬口、華塘等5個區委36個支部,黨員人數達550多人。」吳鍾文說。

1928年10月10日,永武聯合秋收暴動。之後,武義處在白色恐怖中,國民黨軍警大肆抓捕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共黨員、農民協會骨幹轉入地下隱蔽活動。據吳鍾文介紹,「當時,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武義黨的組織仍積極開展武裝鬥爭的準備。1929年冬,邵宅村邵炳榮、邵順長等在王村一帶山區與黨員、農會骨幹秘密聯絡,同時將情況告知避居義烏的邵李青」。1930年1月27日,邵李青召集邵李榮等8人在王村龍潭坑開會,決定成立武義紅軍。2月,紅軍隊伍發展到200餘人,定番號為「中國共產黨浙江武義紅軍遊擊隊」。鼎盛時期達到3000餘人。在下塢壟(現屬白洋街道)建立中國共產黨浙武紅軍總指揮部(後遷到大公山),徐金才任總指揮,邵李青任黨代表兼副總指揮和總參謀長,下設五路指揮部。

193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頭版報導浙武紅軍。

據資料記載,1930年3月31日,由邵李清指揮總部50餘名紅軍,主動出擊,包圍了正在家裡開會成立保衛團的後陳村惡霸地主陳子賢家院,當場擊斃陳子賢和持槍抵抗的兩名團丁,繳獲土槍9支,為民除害,軍威大振。不久,國民黨省政府派出兩個連,湯恩伯也派出正規軍一個連進駐武義,對紅軍進行圍剿。指揮總部遷到大公山後,駐武省防軍和縣巡察隊還聯合金華保安隊共400餘人於4月16日,兵分三路圍剿大公山。百餘名紅軍利用險要關口,充分發揮土大炮「千斤棚」的威力,將其擊退。同時,指揮總部及時派人衝出封鎖線,與北路紅軍取得聯繫,北路紅軍採用「調虎離山」計,當夜派出70多名戰士襲擊武義縣城西門,打得國民黨軍隊措手不及,為大公山解了圍。

1930年5月,宣平紅軍成立。當時,中共宣平縣委聯絡站被破壞,縣委領導人遭懸賞通緝,縣委書記曾志達等10多人被迫避往上海。此時,浙武紅軍遊擊隊西路紅軍邱金隆、鄒高水在陽鋪坪(現屬俞源鄉)成立了宣平北營紅軍,紅軍隊伍由30多人很快發展到700多人。不久,宣平紅軍四個營,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

武義黨史研究者吳觀法曾這樣講述那段歲月,「這支紅軍隊伍在1930年與省防軍和宣平、武義、松陽的保安隊、軍警等進行了10餘次戰鬥。6月26日,北營紅軍得到情報,在吳宅村旁設下埋伏,截住省保安隊敵人的去路,迫使敵人狼狽逃竄,退回武義縣城。9月9日,南營紅軍在張大山與前來偷襲的松陽保安隊激戰4小時,突圍後進駐麗水三巖寺整休,六天後又遭麗水保安隊偷襲,激戰6小時,紅軍彈藥殆盡,與敵展開肉搏,最後勝利突圍與北營紅軍會合。10月7日拂曉,為拔除阻礙紅軍活動的敵人據點———進駐後樹一帶的保安隊160人和他們在董處、水閣、下徐宅等10多個村莊組織的所謂『保衛團』,武義、宣平兩支紅軍隊伍還與金華紅軍聯合攻打了後樹,打得保安隊狼狽逃竄。紅軍進入敵人營地,燒毀敵軍營房住所,共打死敵人10餘人。此後,國民黨反動政府進行血腥鎮壓,紅軍領導人邵李青、吳謙、邱金隆、王湘、潘成波、陳祖訓、鄭汝良、鄒廣春、鄒高水、潘土法等先後被捕犧牲,全縣遭國民黨反動軍警逮捕殺害的共產黨員、紅軍戰士數百人。」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宣平、武義,使革命一度陷入低潮的宣武大地又燃起了熊熊烈火,他們的足跡遍及全縣80多個村莊。挺進師在粟裕師長的率領下,組織、宣傳、武裝群眾,打擊國民黨反動武裝和豪紳地主。在開展遊擊隊伍的同時,創建了中共宣(平)遂(昌)湯(溪)工作委員會。

1942年,宣恩金率中共閩浙臨邊委遷駐宣平石柱源村,發展黨組織開展抗日反頑鬥爭。1946年,應飛組織建立了金華地區武工隊。之後改建為浙江壯丁抗暴自救軍第三總隊第三大隊,又改編為浙東人民解放軍遊擊縱隊第6支隊。1947年5月,張之清等人在麗(水)武(義)宣(平)邊界成立了麗武宣武工隊,之後改建為浙江壯丁抗暴自救軍第三總隊第二大隊,又改編為浙南人民解放軍遊擊縱隊第三支隊第二大隊,與國民黨的「清剿」進行堅決的鬥爭。1949年5月9日,國民黨軍隊203師在武義縣城敗退,武義宣告正式解放。同日,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1軍31師91團1營,挺進宣平縣城,與正在逃竄的國民黨宣平縣自衛隊相遇,立即予以殲滅,宣平縣也得到勝利解放。

「親愛的彩華,冠南、興南吾兒,知悉我現在已經槍決了,一概家事仍舊照常料理,請你不必掛念我。我死為革命而犧牲,為民眾謀益而死的。我此番在蘭拿獲,老峰頭等謀害,他平時對我亦很要好的。彩華你可以在家守節,保全名譽,我死了也甘願的,冠南、興南特地託你望重一點,這個是我死後之希望。餘外沒有話了,下世同你再會好。

九月六號寫 吳謙絕筆」

這是我縣共產黨人吳謙臨刑前寫給妻子彩華的遺書。1927年入黨,1930年宣平西營紅軍組建後,他任黨代表,配合指揮鄭汝良與國民黨省保安隊周旋於宣平、遂昌一帶。1930年9月初,吳謙準備借到杭州參加省互濟會之機,抵滬購買槍枝。9月2日,他與戰友鮑陶富一起,從大河源出發,翌日步行到金華,因在金華的同鄉告密,當天在蘭溪被捕,9月6日,在蘭溪西門外慷慨就義。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吳謙犧牲後,同樣為了購買槍枝,中共武義縣委書記、浙武紅軍遊擊隊黨代表邵李青在上海被捕。10月2日在蘭溪臺基英勇就義。臨刑前,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春鳳我妻:這是我最後的一封信,我倆謹此訣別罷。我死以後,兒女們託汝撫養教訓,汝日後的事情請你自己主張,因為我沒有什麼東(西)遺給你,況且兒女尚幼,汝年又不甚大,尚有適意人物,你不可拘束,任汝另配。一來衣食有靠,二來免得終身寂寞。我的屍體在蘭溪,你若可能的時節可來取領,如有困難盡可不必。我這封信和下面的幾首詩可留為紀念。千裡關山二分別,滿腔愁情難欲言。半世恩愛中途拋,迴腸小斷淚珠聯。生生死死何稀罕,滄海也有變桑田。勸君暫把愁懷釋,盟會有期在黃泉。朝生慕死不為夭,百年壽考有日了。但能不把時光錯,早休一日少點愁。邵李青絕筆 十月一日」。

人生自古傷別離。革命鬥爭時期,無數先烈紛紛告別親人,投身革命。在這片革命的熱土上,武義、宣平兩縣紅軍總數達5000餘人,佔當時全國紅軍總數的5%,革命烽火遍及全縣90%的鄉村。犧牲的有460多位。其中,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出版的《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就收錄了潘漠華、徐英、曾志達、邵李青4位烈士。這些先烈以捨生取義的崇高氣節和報國為民的熾熱情懷,為更多同胞爭取幸福和自由。

伴隨著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響起,半個世紀前瀰漫著腥風血雨的那幕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地散去,但革命先驅為之奮鬥的信念與理想,至今仍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1988年,我縣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老根據地縣。「這是對武義革命鬥爭歷史的肯定,是對武義人民為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和所承受的巨大犧性的肯定,是一份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能順利獲批,老黨史研究者頗費了一番功夫。」原縣黨史研究室主任陳祖南介紹說,「早在1982年,我縣便開始著手進行申報工作,但一直未能獲得批准,直到老黨史工作者找到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的一篇報導。」1930年8月26日,《紅旗日報》在第一版顯要位置以《武義農民遊擊隊成立紅軍戰敗白軍,進攻縣城》為題,對浙武紅軍進行了專門報導:「武義農民遊擊隊自本年二月組織以來,跟著目前全國革命浪潮之日益擴大,同時其遊擊鬥爭亦日益發展……,現在該縣已在武裝農民包圍中,該縣遊擊隊派代表與東方軍委接洽,轉變為紅軍,實行土地革命,建設蘇維埃政權」。憑藉這篇報導,我縣順利獲批「革命老根據地縣」稱號。

1990年4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武義縣為「革命老根據地縣」授匾儀式慶祝大會在縣人民大會堂舉行


紅色基因植根於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泥土中,傳承於英雄人物用行動譜寫的事業中,歷經一代代延續的紅色基因,一樣煥發了武義村莊新時代發展下無窮的生命力。

柳城畲族鎮前灣村——紅十三軍浙西三縱隊三大隊(宣平南營紅軍)創建地。走進村莊,村口醒目的紅十三軍軍旗雕塑,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道路兩旁的紅色五星燈,高聳的文化禮堂……所有的一切都在向人們展示這個村厚重的歷史記憶。

1999年5月9日,我縣舉行慶祝武義解放50周年大會

2016年初,前灣村因其良好的生態資源被選定進行精品村建設,村黨支部將前灣村的發展精準定位為「紅色文化」,以此入手開始美麗鄉村建設。宣平革命歷史文化公園、歷史展覽館、赤山文化禮堂、黨建長廊、古炮樓、軍旗村標、碉堡塔樓……一系列跟宣平南營紅軍相關的紅色配套設施在前灣村拔地而起,重現了當年紅軍浴血奮戰的場景,也見證了前灣村紅色經濟的崛起。從滿載歷史文化底蘊的展覽館走到文化禮堂,懷揣著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駐足傾聽紅十三軍的故事;吃上一碗憶苦思甜飯,在紅色電影的感染下,換上紅軍服裝,體驗當年紅軍走過的徵程。將「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打造成鄉村旅遊發展的紅色經濟產業,前灣村一舉打通了十裡荷花——江下畲鄉景區——前灣旅遊環線。「這兩年,有許多學校、團體和散客紛紛湧向前灣村,這讓我們看到了紅色文化的巨大影響力。未來,我們將繼續弘揚前灣村的紅色文化,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成美麗經濟,讓紅色前灣成為區域紅色旅遊示範村,讓村裡鄉親獲得更多發展實惠。」在村黨支部書記陳昌武的描述中,前灣村的未來畫卷清晰可見。從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小山村到市愛國擁軍教育基地,前灣村依託深厚的紅軍革命文化,夯實了紅色旅遊基礎。2018年,前灣村成功創建為省級3A級景區村莊。如今,美麗的前灣,載著紅色記憶,正揚帆起航!

一條道路,歷經艱險,篳路藍縷走向波瀾壯闊;一段歷史,盪氣迴腸,起於青萍而後蔚然成風;一種信仰,無堅不摧,時刻激勵人們勇往直前;一種精神,恢宏磅礴,經歲月洗禮而彌久更新。武川大地上,前灣村、王村、水碓後村……一個個村莊串成一條紅色飄帶記錄著紅軍走過的印記。徐英烈士紀念館、潘漠華烈士紀念館、中共宣遂湯工委紀念館、浙武紅軍與挺進師紀念館、中國共產黨武義歷史陳列館、宣平地區革命史展覽館……一座座紀念館以不同的方式講述著一段段紅色故事。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紅色精神正燭照我縣溫泉養生名城建設的堅定步伐,凝聚磅礴精神力量,邁向新的徵途。

記   者丨武義報  邱  瑜   朱    鈺

 編   輯丨王治鈞

本文內容及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希望轉載,請聯繫:0579-87673902。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濟南舉辦人防70周年展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2020年10月31日,是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紀念日。28日至30日,「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濟南市慶祝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展覽在龍奧大廈開展。現場展覽集中200餘幅珍貴圖片,濃縮近萬文字,分設《壯麗輝煌70年》、《奮進在新時代的濟南人防》兩大篇章內容,既全面回顧了人民防空事業70年不平凡的光輝發展歷程,又充分展現了全市人防系統牢記囑託、擔當使命的生動實踐。在龍奧大廈北廣場人防裝備展示區,濟南市人防系統6臺先進的人防裝備將進行展示,此外,山東省人防辦部分裝備同步展示。
  • 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科右前旗唱好「山水歌」打好「紅色牌」的...
    □韓文彬在科右前旗西北部,歸流河支流巴日嘎斯臺河沿岸,北疆風景線上有一抹亮麗的中國紅,革命老區——巴日嘎斯臺鄉。這裡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內蒙古東部區第一個農村紅色黨支部就誕生在這裡。從這裡開始,星星之火,燎向科爾沁草原的遼闊大地。
  • 「壯麗70年· 時代『京』彩」之聽老書記講述紅歌誕生的歷史
    攝影:羅曉靜新京報訊  今天(9月24日)上午,「壯麗70年· 時代『京』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聽老書記講述這首紅色歌曲誕生的歷史故事。記者來到群山環繞的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看到,一面960平方米的巨幅黨旗豎立在山腳下,這裡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創作地。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湘西:譜寫湘西州美好生活的輝煌篇章
    70年砥礪奮進,70年輝煌成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沐浴著黨的雨露陽光,在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湘西州始終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在武陵大地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書寫了一篇又一篇華章。我們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紅歌,在代代傳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紅歌,在代代傳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2019年06月24日 09:48:00來源:中國青年網 油山鎮大塘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謝逸說,「紅軍是一支不怕苦、不怕累的隊伍,我們想用歌聲緬懷革命先烈。」  上朔村是南雄著名的革命老區和紅色蘇區。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出發,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從江西信豐進入南雄,一路偵察踩點,過關斬將,來到上朔村。  「紅軍戰士講規矩、守紀律,不願給當地村民添麻煩。」作為紅軍後代,黃樹材了解很多紅軍故事。
  • 【壯麗70年】阜陽,你真的變了!
    記者 張杰我現在位於阜陽界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天能電池集團安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在這裡每天超過18萬隻電池下線,也就是說平均只有2.27秒,就能生產一隻我手裡的這種電池。今年夏天來自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小麥專家對「阜航麥1號」進行了現場測產
  • 警察節】從警史館觸摸內江公安70年發展史
    承載內江公安70年歷史底蘊的「內江市公安局警史館」已經全面建成,將在2021年1月8日全面開放。這是一闕英雄兒女的頌歌,一段警魂擎起的歲月,一卷鐵馬金戈的史詩。歷史的指針隨著新中國剛成立的腳步,1949年12月16日,內江地區全境解放,12月21日成立川南行政公署資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內江市公安局正式誕生,登上了「漢安內江「的歷史舞臺。
  • 「學習黨史」季正聚:新中國70年,輝煌成就、基本經驗與內在邏輯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70年苦難輝煌。回顧70年發展的歷程、探索70年發展的邏輯,我們可以看到,壯麗70年意味著我們黨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持續深化洞察,對歷史規律、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的持續深刻把握,對歷史潮流和發展趨勢的持續科學引領和順應,對民意、民智的深刻匯聚和升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縱深推進和深刻認識。
  • 70年,我們的中國舞劇
    回望70年,據不完全統計創作問世1100餘部舞劇作品,其中,總有那些讓幾代觀眾或當下觀眾念念不忘的優秀舞劇作品,小編梳理如下: 以中國革命歷史為背景依託,舞劇講述了從惡霸南霸天府中逃出來的丫鬟瓊花,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的幫助下,從一名苦大仇深的農村姑娘,逐漸轉變成一名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娘子軍戰士的過程。 《紅色娘子軍》是我國芭蕾按照"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進行改革的首次嘗試。
  • 講好中國故事,感受70年輝煌歷程--徐匯70周年70站初心之旅開啟網紅...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即,為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激發愛國熱情,讓市民和遊客在享受美好和歡樂的同時,切實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產業振興和社會建設的輝煌成就,2019年9月20日上午,由中共徐匯區委組織部、中共徐匯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徐匯區區級機關工作黨委、徐匯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70周年70站初心之旅」在徐家匯公園小紅樓正式開啟。
  •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松原支隊組織紀念抗美援朝 70 周年...
    為紀念抗美援朝 70 周年,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松原支隊藉助黨團日活動時機嚴密組織抗美援朝 70 周年紀念活動。一聲軍號,刺破戰場硝煙迷霧 一聲軍號,萬千兒郎奮起衝鋒70 年前的今天志願軍戰士們淤血戰場70 年後的今天我們追尋先輩足跡,感悟英雄榮光走進紀念館,松原支隊官兵駐足於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一幕幕影視前,大家時而陷入沉思,時而討論交流,時而詳細詢問,在傾聽歷史迴響、追尋紅色足跡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廣元大事記(1949-2019)》正式出版發行
    9月29日,根據市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相關活動安排,由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廣元大事記(1949-2019)》一書正式出版發行。 該書全文36萬餘字,客觀記錄了1949年12月至2019年6月廣元地方的重大歷史事件,內容涵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充分反映了廣元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宏偉徵程中,艱苦探索、銳意進取的輝煌歷程和發展成就,大力弘揚了廣元人民熱愛祖國、勇於擔當,勤勞樸實、無私奉獻,開拓創新、永不停息的精神面貌
  • 「每日一習話·禮讚70年」不忘革命前輩、革命先烈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忘記過去,這裡所說的「過去」指的是什麼?是為了共和國的誕生,我們的黨和軍隊走過的苦難與輝煌的歲月。在血與火的日子裡,我們的前輩,為了實現自己的初心,為了窮苦百姓翻身得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沒有他們的奮鬥,就沒有革命的勝利,就沒有共和國的誕生,因此,我們一定要飲水思源。習總書記還告誡我們,不要忘了我們的父老鄉親。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陸軍第82集團軍「鐵軍旅」:永不褪色的戰旗
    ——編者按我們在戰位報告丨陸軍第82集團軍「鐵軍旅」:永不褪色的戰旗■張藝藐、於愷舟這是兩面飄揚在不同時空的戰旗。——1943年春,血戰打響。——2019年國慶,長安街上旌旗飄揚,鐵甲生輝!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旗幟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劉老莊連」戰旗赫然在列,連它在內,「鐵軍」「劉老莊連」「強渡烏江模範連」 3面戰旗來自於同一支部隊——陸軍第82集團軍「鐵軍旅」。戰旗從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一路高擎,在強軍興軍的時代徵程中迎風高揚。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九江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3.49萬倍(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程曼華攝影報導:9月17日,九江市新聞辦召開「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南橋介紹九江工業從「一窮二白」到「華麗蝶變」的發展歷程,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由1949年0.16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584.9億元,增加了3.49萬倍,年均增長16.1%。
  • 光影70年,禮讚最可愛的人
    70年前的金秋,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光影無言,歷史有聲。10月2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
  • 中國「神」戶型70年變遷史
    手哥推薦好友良有方這篇戶型發展史,看中國過去70年的戶型變遷,也是中國社會經濟變化與人居環境之間的變遷史,一個設計師眼中,戶型的發展變化,是另一種角度。 每個年代,都有對應的神戶型。 這70年的7大戶型變遷史,也是中國不同階段的「神戶型」發展史。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老照片看崇信七十年歷史變遷(組圖)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迎國慶暨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微圖展祖國母親——生日快樂1949-2019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二萬五千多個日子裡歲月更迭滄海桑田崇信這座小城的每一個角落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發生了
  • 砥礪前行翻新篇 |武義奮力寫好「三篇文章」
    、拓展「後陳經驗」這三篇文章。▲站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門檻」上,眺望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到來的特殊日子裡,武義縣委依然緊緊抓住「三篇文章」,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準確把握。「三篇文章」源自於習近平總書記對武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對武義發展面臨問題的開拓實踐。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山東篇今上線
    8月19日上午10點,央視新聞頻道大型直播節目《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推出了山東篇,展現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