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劇中最不合常理的地方:孫儷飾演的房似錦賣給婦科醫生宮蓓蓓一套俗稱「跑道房」的房子。這套房子中間有個長長的「Z」字形長廊,從一個房間到另外一個房間還要經過電梯口,不知道的還以為已經走出家門。
老油條已經帶著宮蓓蓓看了半年多的房子,他應該是最了解宮蓓蓓買房宮蓓蓓的人。但是老油條卻從來沒想過給宮蓓蓓介紹這套房子,按照老油條的話說:誰買,誰腦子有毛病。
宮蓓蓓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家庭成員結構,前前後後看了很多套房子。雖然房似錦後來成功的把這套「跑道房」賣給了宮蓓蓓,但是只要買過房的人都可以看出這場戲有多麼不合常理。
原因如下:
這個房子的背景是上海,不管是市中心還是郊區,上海的裝修應該不會便宜到哪裡去,就算房似錦一貫都是很節儉,這個房子地板、裝修過道、天台的自動樓梯、窗簾等等一系列費用應該也不便宜吧!請問這個裝修費用算在哪裡呢?
《安家》中房似錦前期一直處於被母親和弟弟「壓榨」的狀態,經常需要姑姑「慷慨解囊」才能滿足母親對她的無理要求。
請問她做業務的時候,哪裡有這麼多閒錢來裝修呢?裝修過房子的人都知道,裝修真的是比較費錢的,尤其是像劇中裝修的還是很完整很漂亮,各種細節都做的很到位。
這套房子的房東一直沒有出現過,劇中也沒有具體交代是二手房或者是新房。
如果是新房,房似錦怎麼從開發商手中拿到鑰匙,大張旗鼓的請專業人士裝修呢?開發商對業主裝修的管理是有很嚴格的安全管理的,開發商同意中介來裝修嗎?
如果是二手房,房東一直沒有出現過,也很不合常理,房東允許中介公司這麼裝修自己的房子嗎?就算同意,萬一這種裝修風格賣不出去,損失算誰的呢?
雖然房似錦裝修時就完全按照宮蓓蓓一家的需求去進行的,也就是說,她這套房子就沒想過賣給別人,是專門為宮蓓蓓一家量身打造的。
房似錦好像搖身一變,從一個賣房子的人變成了室內裝修專家,房似錦很用心考慮了在客廳弄個學習桌,主婦一邊做飯一邊可以照看;
她將主臥暫時弄成了母子床,方便二胎出生後的照顧;
最浪漫的地方就是把長廊布置成了孩子的畫廊,瞬間打動了宮蓓蓓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她將長廊另一端的房子裝修成一個休息室,可以讓他先生或者宮蓓蓓有安靜工作的環境,完全不受這邊的生活打擾,暫時逃離生活的瑣碎;
最打動宮蓓蓓的就是閣樓,房似錦設計了一個自動梯子可以登上閣樓,並且在閣樓上開了一扇天窗,可以坐在這裡遙望星空,傾聽內心、抬頭就能展望未來,每一個環節都是按照宮蓓蓓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而設計的。
一切都恰到好處,甚至可以說完美適合宮蓓蓓。宮蓓蓓當場就同意買這個房子,看起來很美好,宮蓓蓓如何回家勸說丈夫和家人怎麼買下這個房子,劇中沒有展現,反正就是開開心心的搬新家了。
但是房似錦這樣的賣房風格還是具有很大的風險,如果宮蓓蓓的家人和丈夫有一個不同意,那房似錦所有的裝修和改變都打了水漂,賣給別人不一定適合別人的家庭成員結構要求。
這只是電視劇浪漫溫情的展示而已,現實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裝修需求,甚至家庭成員對裝修風格都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和要求。
房似錦的專修速度真是神速,裝修過程中她難道不擔心宮蓓蓓已經買了別人中介介紹的房子嗎?
這個新裝修的房子是否做了除甲醛的檢測工作呢?畢竟都是剛出生的小寶寶要住的房子,安全措施要做到位啊!
難道裝修的過程中不擔心宮蓓蓓一家在別處看好合適的房子嗎?畢竟上海可不止房似錦他們一家房產中介機構,宮蓓蓓完全有可能在別家房產中介機構尋求服務。
老油條帶宮蓓蓓看了那麼久的房子,都沒有看到合適的,一般的人正常的心理狀態都會尋求其他中介公司的幫助。
畢竟馬上就要生二胎了,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是宮蓓蓓的剛需。
雖然房似錦很聰明,明確希望宮蓓蓓的家人不要一起來看房。她帶著宮蓓蓓一個人看房時,兩個在上海打拼的外地女人邊走邊聊,像閨蜜之間的輕鬆談話。
整個看房子的過程中氛圍輕鬆、體貼入微、寧靜和善解人意的,房似錦的用心設計給了宮蓓蓓一種被尊重、被理解、安寧的港灣家的溫馨,最後成功被打動買下來這座房子。但是如果編劇在處理細節的過程中,加上一些更讓人信服的答案,這套房子賣出去更合理,更接地氣。
賣房子的主題影視劇其實非常接地氣,畢竟每個成年人都會面對「房子」這個主題。編劇真的可以寫出很多很多以小見大的故事,可以反映出很多老百姓買房賣房的真實生活寫照!
這些不合理的劇情也可以帶來很多思考,開發商是否可以多考慮各種適合千家萬戶更加人性化的房型,裝修風格是否需要更多的溝通?中介服務機構是否可以有更人性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