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個「人體博物館」,遊客可參觀人體各個器官,你敢去嗎?

2021-01-18 知性姑娘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拓展眼界的一種方式。人們手裡有點閒錢之後都想去見識到外面的世界,這樣就可以不用局限在自己小小的朋友圈裡面,多數人去旅遊都是看美景和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人體器官博物館,顧名思義裡面全部都是展現人體的各個器官,並且從頭到腳各種組織都有。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體驗也變得多姿多彩,而全球第一個「人體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這個人體博物館就位於荷蘭烏赫斯特海斯特,這個博物館的建築外表也是很有特色,遠遠看去就可以看到一個高達35米橙色的人很正經的坐在那裡,旁邊還有一個七層高的大樓,從這裡進去就是人體博物館,它向人們呈現最全面的人體器官,有些遊客看見覺得很嚇人。

該博物館是當地的特色建築,每年都有非常多乘客想要進來參觀,可是每天都只是限制1000人進入,且年齡也是限制在6歲以上,這樣也是為了不讓孩子看到這種情況會被嚇著。該建築在建設時耗資了1.8億元,各種器官構造都是用塑料所建造,人們想要參觀都是從腳到頭,這會更加全面認識到人體的複雜性,讓人們也徹底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

此外,這裡還提供3d眼鏡給遊客參觀,如若帶上3d眼鏡我們可以很清晰看到細胞的「活動」,給人視覺和聽覺等感覺上的衝擊就比如我們吞咽口水胃消化的聲音,總之形形色色什麼樣的都有,這能夠讓人很清楚了解到人體器官構造和運作過程,還能置身於器官之中感受到它們的活動氣息,這也是算是從另外一面認識到真正自己的博物館。

來到這個博物館,你可以在不同區域了解到不同的人體器官,耳機裡還有你們想要的見解,這可以讓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另外一面,也讓自己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構造。不過來這裡參觀的遊客就得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因為有些人看到這些人體構造會覺得很恐懼,膽小的人一般都不敢進來。

全球第一個「人體博物館」,遊客可參觀人體各個器官,你敢去嗎?各位朋友,如果你們就在荷蘭,你們敢在這個人體器官裡面行走嗎?

相關焦點

  • 全球唯一「人體構造」建築,牆上印8國文字,令人震撼!
    你有想過在自己的身體裡旅遊嗎,我們經常說,去哪裡哪裡是給自己的心靈和身體一次旅行。但是你真正的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嗎?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想法,既然經常去別人的城市旅行,那麼如果你去到一個景點,裡面都是人的器官,如耳朵牙齒等建築物,你是不是會感到新奇呢?
  • 世界上唯一的人體博物館:6歲以下不能進,從子宮到眼球都極逼真
    荷蘭的"性文化"博物館可以說是全球知名,這些博物館都是未成年人不能進入的。但是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博物館,人們進入的年齡被限制在了6歲以上。這就是世界唯一的一座仿真構造的人體內部結構博物館,他就是荷蘭人體博物館,內部的構造非常真實,瀏覽時間只限55分鐘。其實從美觀的角度來看,這座博物館的外形確實不怎麼好看。
  • 大腦OR皮膚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你造嗎?
    大腦OR皮膚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你造嗎?時間:2020-06-22 09:1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提問請回答!大腦OR皮膚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什麼你造嗎? 小雞寶寶考考你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6月22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
  • 人體塑化標本 | 「活著」的屍體?
    還有四位編輯最近去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接觸了人體塑化標本。人體塑化標本,是屍體經過一系列特殊技術處理而形成的標本。外形栩栩如生,內部結構保存良好。但凡涉及到對人體的利用,倫理爭議在所難免。模糊了真與假、生與死、人與物、自我與他者界限的人體塑化標本更是如此。爭議背後有對人類尊嚴的維護,還有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 人體有多少器官?每顆牙齒都算一個器官嗎?
    北京時間10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體有多少器官?主要取決於你是否將牙齒視為一組身體組織,還是一個。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在執行過程中,有多數情況是不成功的,可能是器官長時間衰竭不符合捐獻條件,或者捐獻者所在醫院不願意配合,還有的僅僅是因為死者親屬的一句話。 範麗芳 攝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受此觀念影響,中國人體器官移植供需比例失衡,30萬等待移植的患者中,不足1萬人得到滿足,其餘都在等待中死亡。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咽鼓管唾液腺真的是新器官嗎?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唾液腺很可能是人體用來潤滑和溼潤位於鼻和口腔後面的上咽喉部的。有的人說了唾液腺不是早就發現了嗎?為什麼是新器官?我們以現在所熟知的唾液腺分為三種:一個在舌頭下,一個在下顎下,還有一個在臉頰後部的下顎的後面。
  • 新知|人體器官移植有望靠豬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這些問題也引起了全球科學家的大討論。□陳丹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君芳11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在杭州舉辦「生命接力·救在身邊」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0周年宣傳活動。從2010年試點啟動,中國器官捐獻工作已經走過第10個年頭。儘管人們對器官捐獻的認同度在不斷提高,我國人體器官捐獻數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全球範圍內的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嚴峻。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藝術家設想3D列印人體你敢看嗎?
    近期,一部56集視頻《模塊化人體》介紹了名為「奧斯卡」的項目。該項目嘗試利用3D列印技術去實現模塊化的人體。
  • 西班牙美女老師穿人體器官服上課,有點辣眼睛~我咋沒碰上
    Verónica表示,她在教學中偶然發現:對小學生而言,人體器官的知識光憑講解和看圖片和模型還是比較難懂,他們需要更加直觀、更加立體的了解才行。於是乎,她想用一種新穎的方法來教授人體解剖學的優點。最後,這位老師就這樣登場了:她並沒有穿著比基尼暴露身體,而是穿著另一種暴露的泳衣——全身溼式泳衣,從頭到腳都印有人體解剖圖形的「人體器官服」。她說,這種完全還原人體內部器官的道具服,讓她覺得自己像是「裸露」在學生面前一樣。
  • 「我們帶著人體器官,必須趕上這個航班」,接到電話的廈門機場,立刻...
    ,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等器官,也有眼球、角膜、骨髓,以及用於救助患者生命的造血幹細胞、血液等人體組織。相比每日大客流,器官運輸保障數量屈指可數,可每一次,都是一次與生命的賽跑。器官運輸箱形象點說,就是一分鐘都不能浪費。周麗娟說,大部分的保障任務來得急,為不影響飛機起飛,保障人員會制定專門路線,救護車到達廈門機場後,專人在門口等待,走最近的路線,一路「綠燈」,讓相關人員儘快抵達登機口。再比如,安排座位時,值機員會安排離飛機出口最近的位置。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王海波簡介 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醫生,自2004年起任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助理主任。他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和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委員會委員,自2011年起任衛生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研發了國家器官分配計算機系統。
  • 奔走於生死之間:我在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工作這十年
    劉紅是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用她的話說,她是一個奔走在生死之間的人。今年是我國開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十周年,也是劉紅從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第十年。「2010年7月,我參加全國第一期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培訓班,當時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雖然開展這項工作很有難度,但是凡事總得有個開端,總得有先行者。」
  • 人體內有多少個器官?美媒:取決於問誰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11日發表題為《人體內有多少個器官?》一文,作者為丹尼·萊維斯。全文摘編如下:自古以來,人類一直試圖了解自己的內臟。幾千年後,我們知道人體內有多少器官嗎?
  • 全球驚悚目的地:恐怖「人體農場」叫人慾罷不能
    美國Crave Online網站於近日評選了全球令人毛骨悚然
  • 同樣是人體器官,脾的存在感為什麼如此低?
    說到脾,大家可能只知道它是人體的一個器官,跟心臟、肝臟和腎臟相比,脾是那麼地默默無聞。漢語中有許多詞語和脾有關,比如「脾氣」「脾胃」等。那麼,脾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器官,它有什麼功能?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它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脾是什麼?脾位於腹腔的左側上部,在身體表面對應大概第9~11肋的位置。
  • 人體最容易衰老的器官是哪個?皮膚還是頭髮?多數人都猜錯了
    俗話說,人老腿先衰,很多人都以為人在衰老的時候腿首先會萎縮,走路速度會變慢,而當人體出現了這樣的表現,也說明人正在進入衰老階段,還有人覺得人在衰老的時候肯定頭髮會變白,而頭髮變白也是衰老的標誌,因此頭髮才是最容易衰老的。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第一次人體解剖公元前3世紀初,許多地中海一帶的學者到埃及交流學習,那裡的統治者並不禁止人體解剖。土耳其學者希羅菲盧斯躍躍欲試,他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進行人體解剖的醫師,也被稱為「科學解剖學之父」。當時,希羅菲盧斯獲得國王的批准,對已處決的死囚進行了解剖,第一次發現了大腦的分區以及神經,並且認為大腦才是思想產生的部位,他還定義了很多解剖學概念,比如「十二指腸」。
  • 美國費城馬特博物館驚悚展品
    在大家的心中博物館都是比較莊重的,裡面應該是充滿了歷史的痕跡。而美國費城馬特博物館了卻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博物館,裡面充斥著嚇人的雙頭畸形人遺體,死屍,甚至是頭蓋骨各式器官以及遺骸超過20000個。可以說得上是世界上最重口味的博物館了。美國費城馬特博物館隸屬於費城醫學院,是一座醫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