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喪事棺材上放公雞,是有原因的,畢竟是風俗習慣!

2020-12-23 三農小參考

我國傳統的喪葬文化歷史悠久,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這就意味著各地都有各自的文化習俗,尤其農村土葬喪事習俗禮文化更濃厚一些。今天看到題目上說「農村喪事為啥在棺材上放公雞?",這個我要糾正一下,這個是部分地區,不能以偏概全。其實這個習俗背後是關於」叫魂「、」引魂「的意思。至於背後的詳細原因今天就此話題給大家好好講講。

一、習俗的由來

1、關於朱元璋葬母的傳說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其背後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棺材上放公雞習俗據說就和他有關係。

安徽鳳陽民間說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窮到他母親去世連下葬的錢都沒有地步。有天他所在的村子裡有隻五彩鳳凰在天盤旋許久落在了村口一片地上。那個地方有」鳳凰落地、必有寶貝「一說。這下子村裡可炸鍋了紛紛拿起鋤頭來挖寶貝,足足挖了7米之深,最後發現什麼也沒都憤憤離開了。朱元璋只顧發愁怎麼安葬自己母親的事情也沒去湊熱鬧。忽然朱元璋二叔從外面回來說咱也沒錢買棺木及葬品沒辦法讓你母親體面的入殮,怪就怪這可惡的元朝統治吧,於是他二叔就把村裡人挖寶貝的事情給他講了要不拿草氈包裹下安葬在哪個穴位,朱元璋也只能這樣辦了。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當地人就說他們家的祖墳甚好,鳳凰落地的地方是好風水好陰宅。於是不知不覺得就演變成」鳳凰點穴「了。事實上哪裡有鳳凰這種鳥呢,後來當地人為了圖個吉利祖蔭澤被後代就以」公雞「來替代」鳳凰「了。再到後來就逐漸演變為」叫魂「和」招魂「了。

2、蘇格拉底的死亡

其實世界上關於人死後和公雞扯上關係的並非咱們,希臘時期也有,哲學家蘇格拉底臨死之前,囑咐弟子克裡託不要忘了給阿斯克勒庇俄斯一隻公雞。文學作品《柏拉圖全集》中介紹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古希臘的醫療之神也被稱為」不死鳥「,在希臘人死就像人得病一樣,向醫療之神告別下,起到安魂、讓靈魂永生之意。

二、」招魂「與」送魂「

人們自古以來就覺得人是有靈魂的,人在死亡後魂魄並非立刻走掉。於是在人死後,主家會先讓長子抱一隻公雞帶到逝者去世的地方拍打公雞讓其大叫,意指「招魂」,然後出殯時將公雞放在棺材上,下葬後在墓地旁拍再次打公雞,民間俗稱「送魂」,這樣一來靈魂來、靈魂去算流程算是完成了。當然民間一些農村也稱為「接三」和「送三」。

其實這個喪葬習俗在男方沿海城市使用的較多,比如安徽、蘇、滬、杭地區居多,我們河南很少用到,一般用到公雞一是人客死他鄉,需要回老家安葬,就在死者所在地買兩隻公雞護送死者(領魂、招魂)回落葉歸根的地方,出殯當天將公雞放在棺材上拍打鳴叫後撒開任其遊走置之不理(送魂);第二處用到公雞的地方是在安葬過程中遇到了些麻煩,比如棺木落地、韁繩斷裂,人員滑到,棺釘封不上等等這些突發事件時候,風水先生會覺得死者魂魄未定,就會令主家拿一隻公雞來用雞血滴到棺材的八個角處,予以告慰亡靈希望不要給家裡帶來麻煩。

總結:無論是」鳳凰點穴「還是公雞招魂送魂,這畢竟是一種傳說轉變為習俗,只不過是古人在那時那景下的一種樸素思想,這種習俗文化的背後其實無非是在封建社會裡是人們對子孫幸福的一種期盼,這只是古人傳承下來的一種喪葬文化,所以大家也不要太過於信奉這些思想。活好當下自己照顧好自己身體,老人在世時候多多盡孝,這種意義遠遠大於喪葬文化影響的本身。

相關焦點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喪葬在我國是除了結婚以外最大的事兒了,尤其古代社會,家裡的父輩去世,那是要辦非常隆重的喪事的,披麻戴孝,守孝三年,不能刮鬍子剃頭髮,足以見得有多麼的重要,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一些繁文陋習得到了簡化,但依然很重視。
  • 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農村有很多的文化遺留,同還有很多的文化風俗,在不同的地方,當然風俗也是不一樣的,關於農村辦紅白喜事都有很多的講究,農民們也特別的重視,他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忌諱。
  •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的幾種菜?聽老農民這麼一說,恍然大悟了
    說起農村的葬禮,很多人應該不太清楚吧。小編的爺爺建了個流水席,從小跟著爺爺混在十裡八村的酒席裡,對這個葬禮文化也很了解。我們是東北的一個邊陲小鎮,地方又小又精緻,畢竟過去這裡也是很富裕的地方。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喪葬廚師。農村辦喪事最忌諱的幾種菜?
  • 在你們那裡的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其實現在的年輕人講究是越來越少了,無論是紅事或者白事,菜譜的差異是越來越小了,以前辦喪事的時候都是村裡人來幫忙,現在都是服務隊,可以總結這樣一句話,只要錢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
  • 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
    辦喪事時的好多做法年輕人莫名其妙,小編詢問本地年長者,得出了一些問題的答案,寫在這裡。1.人死了為什麼要穿那麼多壽衣?人死後穿的新衣服,叫壽衣。4. 入殮時為什麼在棺材上放七個銅錢?6. 死人的嘴裡為什麼要放枚銅錢?放嘴裡的錢叫「含口錢」。迷信者認為,冥河上有船,船上有負責擺渡的舟子。亡靈渡河,必須付錢給舟子,否則就無法渡河,含口錢是船費,以便死者順利地渡過冥河。
  • 農村老人去世,辦喪事的時候無人抬棺,這該咋辦呢?看完明白了
    十裡不同規,百裡不同俗,每個村子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風俗習慣,不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都有一些說法和講究,辦紅事需要去通知大家,但辦白事基本上是不需要通知的,大家得信之後。在農村過去的時候,都是人工抬棺木,沒有一家孝子是自己扛著棺木去墳地的,如果出現了無人抬棺木的情況,原因也只有兩個,一個是村裡現在打工外出的多,人手湊不夠,第二個原因是事主在村裡為人處世不行,第一個的情況現在比較多見,隨著外出人員的增多,平時的農村,基本上是386199大軍,也就是婦女兒童老人居多,有的村子小一些,還真的找不齊抬棺木的人手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
  • 農村辦喪事過去人多勢眾,現在幫忙人很少,為什麼
    農村是個大舞臺,是個大社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很多約定成俗的規則。農村辦喪事,一般忙人不用主家去請,即便自己有很忙的事在做,也要放下來,去主家主動幫忙。這是自古以來由於農村農民分散居住的特點,逐漸形成的旨在體現喪葬文化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儒家文化、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秀民風。
  • 在農村當喜事與喪事衝突時應該先辦哪件?為什麼?
    人生在世,生有時辰死有時,但任誰也說不準具體何時生、何時去。生老病死是反覆無常,可生活中往往就會出現在喜事中湊巧攤上喪事「不期而遇」,打主人家個措手不及,原來高高興興的喜事被攪得一塌糊塗。這種事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也有存在,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 夢見親人去世辦喪事
    夢見辦喪事,意味著生活會幸福。  夢見辦喪事,可以隱喻著重生,思想或靈魂蛻變進入另一階段,以及戒除了不健康的壞習慣,離開了舊的環境等。另外意味要升官發財。  夢見親人去世,大吉之兆。  夢見親人去世,還象徵著遺忘。  夢見親人去世,象徵自己的本能被壓抑得沒有生機了。
  • 現代農村殯葬頻頻遭「吐槽」,老人無奈:為何花大錢辦喪事?
    農村的發展速度確實很快,而這樣的發展也在不斷影響著農民在過去千百年來留下的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說過去農村的喪葬白事,是農村很重要的大事,自然也有很多的習俗,可由於現在農村的發展,葬禮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變化:不少農村興起了葬禮大操大辦的風俗,請鼓樂嗩吶奏樂,放鞭炮等,讓很多農村老人頗感無奈。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那麼一天,這是人生的大事。對於這件事,人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在農村尤為突出。畢竟很多農村還是土葬的方式。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以前,壽棺都是請木匠師傅製作,一般都是楊木做的,松木的只能是有錢人家;現在,會做棺材師傅少了,基本上都是在棺材店訂做,最次是松木的,也有柏木,雕有圖案,油漆錚氣。
  • 喪事漸變成喜事,怪象何時了,難道值得高興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在大家農村都是會有很多風俗習慣,而不一樣地域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針對人來講,生死輪迴是常態化,也是一種社會發展一切正常狀況。殊不知這幾年伴隨著時期的發展趨勢,許多農村的風俗習慣也在持續更改。
  • 一位百歲老黨員的「臨終囑託」:喪事要簡辦,最好不要辦
    「現在是特殊時期,人莫扎推,喪事要簡辦,最好不要辦。我跟了黨大半輩子,死了更不能給黨和政府添亂。」 這是安穩鎮同華社區百歲老人潘立清臨終前對家人的囑託,也是他作為一名黨員在生前提出的最後一個要求。
  • 一場"普通"喪事花費八九萬 農村辦場喪事為何這麼貴
    唐先生說,根據株洲縣的風俗,靈柩停放家中7天。那幾天,前來悼念的人不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幾桌。「別人來悼念,來幫忙,那是給你面子。」他說,嶽父從去世到出殯,一共花了9萬多元。就喪葬費而言,這筆開支在株洲縣農村屬於中等水平。算帳:一場普通喪事,平均花費8萬元記者的老家在株洲縣。
  • 樂清喪事簡辦擬出新政,集中這些地方辦理……
    圖片來自網絡擴大喪事集中辦理範圍建議在四大集鎮再設點根據群眾意見,擬出臺文件計劃在喪事集中辦理範圍上再擴展範圍,在原定基礎上(北城、沐簫、銀潭、東城、南城有條件的鄉鎮、街道、社區、村居可根據實際,建設或設置守靈中心、紅白理事房,引導市民喪事集中辦理。與會人員對擴展範圍集中辦喪一致贊成。政協委員佔碧美認為,現在各地辦喪事都搭帳篷,有的還佔路引起交通擁堵,在靈堂燒紙錢引發火災和環境汙染等問題,如果在柳市、北白象、虹橋、大荊再各設一個集中辦喪點,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 一場喪事,花費多得令人吃驚,家人無法承受之痛,原因令人深思
    小李老家位於湖北比較偏僻的山區,雖然一早就推行火化,但是農村裡面不是有不少百姓接受不了火化,偷偷實行土葬的。他爺爺也是,前幾年就吩咐家裡人提前買了棺材,也在山上叫風水先生選好了寶地,並囑咐家人,死後一定要將他土葬,千萬不要送去火化,不然他死不瞑目。
  • 現場實拍徐州農村喪事全過程,全面解讀鄉下「喪葬」文化
    按說,生老病死,乃人之常理,可是孝順的子孫們往往把喪事辦得圓圓滿滿 排排場場,一是本地習俗使然,二是表達對老人的緬懷和敬重。    未成年的孩子們,頭上戴著的「相帽子」上,都有一個紅色的標誌。    等待燒紙的賓客在交談,有經驗的人,可以憑著他們在喪事上的孝服,就知道他們是什麼親戚。
  • 農村喪禮上一定要做的六件事,這些習俗,你知道幾件?
    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從古開始,如果有人死了,就會進行一系列的儀式,來讓過世的人的靈魂得到安息,農村辦喪事時講究多,特別是忌諱的東西,雖然現在辦事跟以前相比省去了很多步驟,但是還有一些保留到今天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