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為何選擇茶作為社會交往的媒介?

2020-12-22 孔甲丙

茶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飲茶至少有4700年的歷史。中國的茶種類繁多,烏龍茶,凍頂茶,龍井茶等等。

茶文化包含的文化可謂眾多,茶道,茶具,茶藝等等。在世界上,「茶」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茶文化在宋代時發展到了巔峰,許多文人都將其作為社會交往的媒介,這背後的原因何在?

經濟文化繁榮的宋朝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精神文化生活極為豐富的一個朝代。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政權,定都開封,定國號為「宋」。

共有18位帝王,延續至1279年。在此期間,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都達到了高度繁榮。

經濟上,宋朝農業、手工業等有了突出成就,海外貿易也非常發達。農業上,進行了農具改進,極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手工業方面,宋代的瓷器製造十分發達,官窯、民窯遍布全國。

此外,造紙術也得到了改進,並且由於海外貿易發達,促使著宋朝造船術也得到了進步。

宋朝時商品貿易十分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另外,海外貿易的繁榮讓稅收成為國庫收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交子

如此發達的經濟基礎下,宋朝的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宋朝的科技技術的進步在當時整個世界範圍內都是領先的,比如沈括的《夢溪筆談》,醫學上的針灸,還有曆法,天文方面的成就。

文化上不僅完成了古文運動,還產生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名家。三蘇、歐陽詢等人的文學著作流傳至今。

宋朝人民的社會生活也極其豐富,娛樂方面,宋朝出現了供大眾娛樂的瓦舍,其中的演出非常大眾和通俗,貼近市民生活。

社會生活方面,茶文化的興盛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表現。茶文化的興盛離不開經濟文化生活的繁榮。

茶進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

到了南宋時期,由於人民大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說書人」這一從藝者受到人們的喜愛,聽書聽小說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消遣形式。

聽書去哪裡?茶肆。顧名思義,茶肆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茶館。說書人可以一邊喝茶一邊說書,聽書人也可以一邊品茶一邊聽書,可謂是個娛樂的好去處。

另外除了說書,茶肆還能下棋,賭博,比賽,當然還有文人一邊品茶一邊談古論今。茶肆成了市民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場所。

茶文化的興盛還表現在產生了許多相關的飲料,比如大街小巷都有販賣的單一茶飲料和混合茶飲料。售賣茶湯的攤子立在各個街角,總會有不少人問津。茶已經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茶文化的普及也被不少藝術家記錄進了作品之中。南宋劉松年有幅畫叫《若園賭市圖》。描繪的是賣茶鬥茶的衣服場景。

畫中有四位男子在鬥茶,或剛品完,或正在喝,或在倒茶,或在擦嘴。旁邊一男子站在茶攤前在吆喝賣茶,還有拿著茶碗,提著茶瓶,坐著喝茶的男男女女,十分世俗,十分貼近生活。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茶在宋朝人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

若園賭市圖

茶也是文人交往的重要媒介

而在宋代文人的交往中,茶更是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宋朝的蔡襄,不僅是著名的書法家,對茶也非常有研究。宋代極具盛名的小龍團,就是蔡襄創製的。小龍團在當時十分珍貴,一斤要賣二兩黃金,還是供不應求。

某天蘇軾攜著小龍團茶來到惠山,尋找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名泉,名茶,勝景,交相輝映,蘇軾提筆寫下一首詩,「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除了蔡襄,另一位著名的文人對茶也十分有研究,他就是陸遊。陸遊曾自稱「茶聖」,他不僅愛品茶,還愛寫茶,寫了幾百首與茶有關的詩作。

此外,宋代文人還研究出了一套茶道,比較著名的介紹茶道的書籍有蔡襄的《茶錄》和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人都會按照其中的規則來品茶、鬥茶。

蔡襄

宋代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飲茶方法——點茶。

點茶的程序不可謂不繁雜,首先要炙茶,碾茶,將茶用沸水煮開然後碾成粉,然後再是羅茶,候湯,盞,最後是點茶。

宋代喝茶的人很多,但會喝茶的人很少。是不是真正懂茶道,茶文化,從點茶這套複雜的程序中就可見一斑。

在宋代,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都熱衷於鬥茶。他們往往聚集在一起,一邊點茶,一邊吟詩作賦,一比高下,好不快活。

而文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相互拜訪,也會以茶招待。還會一起談論對茶道的見解。

可以說,茶在宋代文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是他們相交的重要媒介。那麼為什麼茶能成為宋代文人社會交往的媒介呢?

其一,因為飲茶習慣由來已久,隨著社會的發展,飲茶也發展出了複雜深厚的文化。而文人是一群什麼人?就是一群熱衷追捧文化的人。

其二,好茶要會品。在普通大眾嘴裡,茶不過就是一種飲料而已,而在文人嘴裡,茶是用來品的,從好茶中能品出一種品格,品出人生。

而「品茶」這種高雅的社會活動,一般只有文人才會去做。因此一起品茶就成了文人交往過程中的一項活動。

還有,文人一般都是非常有個性,也非常有品格的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品格。有些時候,茶往往很能表達自我,因此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茶往往很被文人看重。

又經過了這麼多年,茶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名片,今天的我們也應該重視、傳承。

相關焦點

  • 基金項目:宋代文人集會茶事圖中「點茶法」器具研究
    基金項目:宋代文人集會茶事圖中「點茶法」器具研究基金項目:湖南省2019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號(湘教通(2019)29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設計再造與CMF創新研究所」科研成果 陳曼玉等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繁榮時期,飲茶風氣盛行,茶事活動在宋代文人集會中不可或缺,加之宋代繪畫的興盛,因此宋代描繪文人集會茶事活動的繪畫數量較多。
  • 茶文化:宋代文人寄予人生態度與審美的內涵思想
    飲茶作為一種社會風尚,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藝術旨趣。宋代士大夫在創造茶文化時,不僅僅將其作為生活藝術,更是將茶文化與審美追求、人生態度緊密結合在一起。宋代茶文化的淵源與盛行從西漢到宋代,烹茶技藝共經歷了煮茶法、煎茶法和點茶法三個階段。
  • 賞析丨宋代文人四雅再現,吾相酒店文化沙龍:茶與人生主題沙龍
    宋代文人有四件雅事: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然而,歲月的風早已將唐風宋韻吹入塵封的歷史。茶是一種神奇的東方樹葉,從神農嘗百草發現茶,到唐代陸羽寫就《茶經》,再到茶通過馬幫和貨輪,遠走西藏,飄洋過海,再到茶成為美國獨立戰爭和鴉片戰爭的導火索,茶有太多太多值得說的故事……一片茶葉,從生到死,經歷萎調、炒制、烘焙、衝泡,最後作為葉底被倒掉,這像極了我們的人生。所以我們才說茶如人生。
  • 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的器物讓人驚嘆了
    2020年1月5日,由淨慈寺美術館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杭州欽哲藝術中心協辦的「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展在淨慈寺美術館隆重開展。 這次展覽是淨慈寺美術館新年第一展,也是「宋代文化聯展四年計劃」的第一期展覽,旨在通過四年時間匯集宋代文化元素,向世人展示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韻味。
  • 宋代:茶書創作的黃金時代
    茶文化興於唐,盛於宋。宋代茶書不僅內容豐富,且著作者有文人名士、督辦貢茶的親歷者,以及享用貢茶的皇帝。此等盛況,再難重現。 雖然明代茶書相比宋代茶書在數量上更勝一籌,但如果講究原創,還是宋代的原創比例高出不少。
  • 文人園林在宋代:出世入世間修心中轉站,仕途失意時的心靈療養所
    他們以山、水、石、建築物等作為園林空間上的主要基礎設定,再來細緻布置園林中的清幽小路、遊廊、小溪等等,通過匠心獨運下的「形散」,凸顯園林中的山、水、石、溪等自然景觀,以小亭、遊廊等作為點綴,用這種婉約的方式,將文人「追求自然」的內在神韻顯露無疑。所謂行散神不散,則在於此。
  • 宋代的休閒娛樂生活:聊一聊宋代的茶館
    宋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一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朝代,其所擁有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是後世歷代所無法企及的。因此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強盛,宋代的休閒娛樂生活也是在封建社會中到達了一個高度。一.茶館的日常中國的茶文化在宋代已經發展到一個高峰,因此宋代時期的城市中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茶樓酒館。當時的百姓,因為社會安定和經濟的富足,所以都會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
  •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榮?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榮?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為何北宋會出現如此有趣現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經歷五代動亂,北宋相對社會穩定,物阜民豐,因而人才輩出;再加上宋代科舉制度已經非常完善,而當時文人都尊師重教,尤其是重視家庭教育和經驗傳承,因而教育得法,往往一家能夠有幾人脫穎而出。
  •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光?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
    為何宋代頻現父子宰相兄弟同榮?恩蔭制為何在宋代達到高潮?
  •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茶談
    唐文化的繁榮與其開放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但是有一點是關鍵,文化繁榮是以經濟繁榮為前提的,農業和手工業進一步發展,也為文人創作形成了一定的基礎,試想如果經濟不發展能有當時的社會氛圍嗎?文人開始郊遊,謳歌酬唱當時的社會狀況寫下了大量的茶詩,言茶妙用,宣茶功效,普及茶文化。
  • 宋代文人畫開詩書畫結合先河
    中國繪畫從寫真發展到追求意境、意趣,為文人畫的孕育準備了土壤。到宋代,一批騷人墨客又以畫寄情,借物抒情,文人畫進入興盛期。 以蘇軾、文同、米芾父子等為代表的文人畫家主張「以畫為心畫」,「不求形似」。他們都鄙棄對實物的如實描摹,不囿於傳統的畫理、技法,以意趣為宗,只憑才情性質信筆揮灑。
  • 宋代點茶,影響中外茶界的重要飲茶技法
    自唐代以來,茶在中國得到極大的發展,到宋朝時,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於文化的重視等原因,上流社會嗜茶成風,茶更是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盛行煎茶法,而宋則流行點茶法。著有《大觀茶論》的宋代皇帝徽宗,便是一位點茶高手。由上及下的推動,帶動了整個宋代社會對茶的喜愛與痴迷。
  • 看熱播劇《清平樂》,不可不知道的宋代「四大雅事」
    同時,宋代也是經濟的一個巔峰時期,從上層階級到下層小民,都透露著一股小資情調,法國漢學家白樂日便說宋朝是「現代的拂曉時辰」。在宋代文人藝術的氛圍影響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隱逸的生活,四大雅事便是一個明證。何為四大雅事呢?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許戾家。」
  • 歌妓詞與宋代文士的審美情趣
    宋代盛行歌妓制度,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官方私人的應酬交際中便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歌妓,而歌妓又主要以歌舞唱詞的方式來和文士交往,因此,歌妓以詞侑觴勸酒歌以佐歡的時代風尚就使宋代文士創作了大量以歌妓的形象和心態以及詞人同歌妓的關係為內容的歌詞。本文擬從這些與歌妓關係密切的詞作來認識宋代文士正統社會之外的另一面,來了解他們的審美情趣。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茶畫興於「飲」,安於「隱」
    如果說宋代的茶畫展現的是一副熱鬧的不太「風雅」的樣子,那麼明朝的茶畫大約就很符合我們心中文人雅士飲茶該有的樣子。 出自明代的茶畫作品《盧仝烹茶圖》描繪了作畫之人的一場茶事,作者席地而從坐,指導一旁的侍者們烹茶,一名侍者手持搖扇,為茶爐扇風保持火勢,另一侍者則在旁侍立,神色畢恭畢敬。
  • 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陷入財政危機的宋代,如何創收?一起聊聊宋代鹽茶酒專營制度
    當年漢唐兩朝,儘管也要面對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的武力威脅,但漢朝、唐朝均有強大的軍隊,從上到下,重視武備,社會上以建立軍功為榮,而宋代的「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人人以「當兵為恥」,良將奇缺,戰力不足,加之宋王朝「先天不足」:缺少優良的軍事基地,綜合因素,致使宋朝在軍事上頗為疲軟,連近在咫尺的西夏打不過,對大遼更是無可奈何。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代閨秀的必修課——插花藝術
    對於古時深閨女子生活的展示,除了琴棋書畫這種我們普通人較為熟知的,還有煮茶,焚香,插花等生活方式 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到宋朝時,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
  • 宋代文人與醫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作者/何紹奇 ⊙ 編輯/王超金卯刀按:提起「文人」,我們心裡既能浮現出文採飛揚、下筆有神的形象,也能浮現出深處陋室、心憂天下的形象,特別是宋代的大文豪們,他們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追求,同時又感情豐富、神思飄逸、書畫兼通、詩詞雙絕。
  • 何為投獻習尚,這與宋代詞人交遊習尚有著怎樣的關係?
    那麼,宋代的更大規模的科舉活動所造成的全國性的人才大流動,經常性的宦遊、頻繁的貶滴以及詩酒文會為中心的文人間交往過從,就成為宋代作家們的主要生存方式了。」宋代文人間的交遊往來是其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並深刻影響著他們的為人、為學與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