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華歷史上第一個最悲情的愛情故事嗎?現在是一個成語!

2020-12-23 關注點滴現實生活

"愛情"二個字,多麼美好的一個詞語,令人又是多麼的憧憬和嚮往,自古以來有關人類描寫愛情的文章、詩歌數不勝數。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南宋詩人筆下的「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宋代詩人李之儀筆下的「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當你讀到這些美妙的詩詞、詩文或文章時,對愛情的那種美妙感覺真是令人陶醉不已。

大凡世界上的事,有喜就有悲,愛情能給人帶來美妙、幸福、甜蜜的味道,但是也能給人帶來悲傷、憂愁與痛苦的滋味。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描寫愛情悲劇的文章、詩歌數量也絕不少。如唐代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中「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北宋才子詞人柳永寫的《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其中描寫愛情悲劇的敘述長詩是《孔雀東南飛》,沈歸愚曾把它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這些著名詩詞讓人讀起來又何嘗不是那麼的愁緒滿腸、令人嘆息和無限感慨呢。今天本文要寫的故事就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最悲情的一段發生在古代的真實愛情故事。

孔雀東南飛

據說在春秋時期,當時在魯國曲阜有個年輕人,由於此人的姓名沒有完整的記載,只是記載了這個年輕人姓尾,大家都稱呼他尾生,與中華聖人孔子是同鄉。傳說中尾生這個人為人憨厚正直,熱情、為人大方、樂於助人,與朋友們交往也非常講究信用。因此,他的為人也受到周圍四鄉八鄰的普遍讚譽。

尾生

記載中還有記錄了關於他的這麼一個小事,說有一次啊,他的一位親戚在家裡做飯,要用醋的時候,正巧發現家裡的醋剛好用完了,就急衝衝地跑到尾生家裡來向他借醋,尾生二話不說就笑著領著親戚去自己的廚房外屋取,哪知外屋的醋罈子裡也是空空的。看到這種情形,於是回頭對他的親戚微笑著說:「麻煩你在這稍等一下,我到廚房裡屋去取,裡屋有,我進去取來。」實際上尾生心裡清楚裡屋裡根本也沒有醋,於是他當時找了個藉口悄悄從後門衝出去,快速跑到他的鄰居家去借了一壇醋,借完醋又急衝衝地跑回來送給了自己的那位親戚,並說成是自己的。從這一個小小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尾聲確實是一個憨厚、熱情的年輕人。

尾生親戚借醋

按正常情況來說,這種又熱情,又憨厚老實的年輕人,又人見人愛,他的愛情應該也是美好的。可惜世界上的一些事情並非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發展。後來呢,尾生由於家裡需要搬家,就遷居到了一個叫梁地的地方(位於今天的陝西韓城的南邊)。有一天他去城裡辦點事,正巧途中遇見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年輕女孩。兩人一見鍾情,隨著兩人不斷的交往,兩人發現誰也離不開誰,像是命中注定的,還麼有告訴雙方父母,也沒有請媒婆介紹,於是兩人就偷偷地私定終生。但是這位女孩的父母嫌棄尾生家境貧寒(古代奴隸社會把奴隸都稱什麼尾姓、鬲姓之類,看到這個姓就應該明白尾生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堅決不同意並強烈反對這門親事。由於這個女孩非常喜歡尾生,迫於無奈,也為了追求自己一生的愛情和幸福,女孩就和尾生兩人商量好了,最後他們兩個決定背著父母私奔,隨尾生一起回到尾生的曲阜老家去,也共同約定好了在城外的江邊一座木橋邊夜晚時會面,不見不散,目的是夜晚趁大家都看不見的時候就一起遠走高飛。大家試著想想,在古代那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奴隸社會,男婚女嫁那可是必須經過媒人牽線、雙方父母都同意的,肯定不像我們今天愛情婚姻都講究自由。

相約橋上不見不散

如果事情能按照他兩人預想的那樣發生,私奔成功,歷史上也就不存在這個悲劇的愛情故事了。到了他們約定的那一天,黃昏時分天還沒黑呢尾生就提前來到橋上早早地等候。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好這時,天上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同時夾帶著隆隆的雷鳴電閃,不一會兒天上就下起了瓢潑大雨。由於古代防洪措施不如今天那樣完善的緣故,很快江邊的山上很快發生山洪暴發,順著江河水並裹挾著泥沙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瞬間就淹沒了橋面,沒多長時間江水就沒過了尾生的膝蓋。就在這種萬分危機情況下,尾生沒躲開就一直待在原地等候,並且焦急得時不時地四處張望,看到的始終都是到處水茫茫一片,絲毫看不見女孩的任何蹤影。眼看水流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急,水位也越長越高,他也死活寸步不離開,直到水淹沒了他的頭頂,還死死抱著橋柱子不撒手。

尾生守約

兩岸的人看見這種情況,也紛紛大聲呼叫他趕緊離開,不然就一定會有生命危險,可是他沒有聽,他一直認為他等的女孩一定會按約定來的,如果來了看不到他的話,兩人私奔的計劃就徹底泡湯了,為了守住這個誓約,最終被大水活活淹死,據說死的時候依舊是雙手死死抱住橋柱。再說姑娘因為私奔念頭被他的父母知道了,於是被他父母鎖在閨房中,不得脫身。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鐘的夤夜時才想方設法從家裡逃了出來,連夜冒雨來到城外橋邊,此時的洪水已漸漸退去。姑娘看到緊抱橋柱而死的尾生,悲慟欲絕,抱著尾生的屍體坐在橋上放聲嚎淘大哭號。等哭差不多了,就抱著尾生的屍體相擁著縱身雙雙跳入滾滾江水中,雙雙為愛情殉情,由此,譜寫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幕驚心動魄的愛情悲劇故事。

尾生抱柱

「尾生抱柱」愛情故事於在四鄰八鄉裡很快被傳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中華漢語成語。它代表了做人誠實守信、對待愛情忠誠不渝等等意思。如今在中華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大家更多的是把「尾生抱柱」說成是一個中華誠信故事,在當今越來越講究誠信、信用的時代,確實這個成語也是很值得推廣的。

好了,今天的故事內容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的閱讀!

(文中圖片均出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華夏歷史上,跟這三人有關的成語最多,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最有氣場
    —— 莎士比亞 中華文化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莫過於成語了。古詩雖好,現代人日常交流很少用到,大家卻不可避免地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華夏歷史上,就有這麼三個人,根據他們的生平創作的成語最多,可其中創造成語最少的一個人,氣場卻最強大。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喝西北風」是成語嗎?中華成語研究會會長:見仁見智
    8月24日,央視新聞發布了一條視頻,讓不少網友震驚了:在節目《挑戰不可能》中,當被問到「喝西北風」是不是成語,撒貝寧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結果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當場回應:「那你就得『喝西北風』了!」喝西北風是不是成語?
  • 中華成語小故事——按圖索驥
    àn tú suǒ jì按 圖 索 驥(註:視頻與下面內容不完全對應)春秋時期,秦國有一個叫伯樂的人頓時,他想起了《相馬經》上的一句話:額頭隆起、眼睛明亮、有四個大蹄子的就是好馬。「瞧,」伯樂的兒子指著癩蛤蟆,興奮地說,「我面前不就有一匹好馬嗎?」說完,他高興地把癩蛤蟆抓回了家。伯樂的兒子剛進家門,就大聲對伯樂說:「父親,我發現了一匹好馬,快來看啊!」可是,當看見「好馬」時,伯樂哭笑不得。他對兒子說:「你抓回來的根本不是馬。而是一隻癩蛤蟆呀!
  • 中華成語小故事——不脛而走
    有一個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東吳,是孔融的好友。他為人耿直、孤傲,雖很有才華,但卻不被江東的霸主孫權所賞識。孔融了解孫策的為人,時時為盛孝章擔心,生怕他被孫策殺掉。有一天,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盛孝章的情況,勸曹操招納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寫道:如果你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就必須廣泛招攬賢才。珠玉沒有脛也會來到人們手中,這是因為人們喜愛它。
  • 歷史上三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人都知道
    「成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多數為四字成語,僅僅四個字就能明確的表達出一種意思,一種情感,一個故事,可以說這種文學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誇讚別人,也可以諷刺別人,對於那些熟知成語的人來說,運用起來會更加自如。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此後,趙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秦二世不問朝政。趙高在朝野的權勢更是如日中天。久而久之,趙高變得叛逆起來,想自己當皇帝。
  • 十個最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網友和小撒一起「翻車」,但也感慨:從這些「奇奇怪怪」的成語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來看看那些不像成語的成語背後,都有怎樣的故事吧。這是去年因為《新聞聯播》播發的國際銳評中用到而出圈的成語。「令人噴飯」最早出自蘇軾的一篇散文《文與可畫篔簹(yún dāng)谷偃竹記》。這篇文章中,蘇軾寫到自己和文與可相交的趣事。文與可是畫家、詩人,和蘇軾是表兄弟的關係。
  • 成語變形記,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密中華成語的「成長」日記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錘鍊和積累下來的語言精華,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
  • 成語故事《瞞天過海》:薛白袍「瞞天過海」智取高麗
    張士貴忙把薛仁貴請到中軍帳,他對薛仁貴說:「前些時候你寫的平定遼東的奏章,皇帝看了非常高興,並說只要你在戰場上能立寸功,就會大大獎賞。這次討伐高麗,大軍為大海阻隔,諸將都沒有渡海的辦法,不知你有能讓三十萬大軍渡海的辦法嗎?」薛仁貴起身施禮說:「大帥放心,皇帝無非憂愁大軍不能渡海,我有一計定能將皇帝與大軍平安渡過大海。」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中華成語小故事——朝三暮四
    zhāo sān mù sì朝 三 暮 四(註:視頻與下面內容不完全對應)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叫狙公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橡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橡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 中華智慧成語「入木三分」的故事
    成語「入木三分」講的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生活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被後人譽為「書聖」。他的書法到底有多棒呢?四個字——冠絕古今。王羲之之後,在書法上能夠超越他的可謂鳳毛麟角。
  • 中華成語「大筆如椽」的典故
    成語「大筆如椽」的主人公叫王珣,他是東晉時期的大臣,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珣從小就才思敏捷,他不但工於書法,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尤其是他的書法,被明人董其昌贊為「瀟灑古澹」。晉王珣《伯遠帖》「大筆如椽」這個成語來自於王珣的一個夢境。話說有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
  • 你知道狗尾續貂的故事嗎?原來這個成語是諷刺司馬倫!
    你知道狗尾續貂的故事嗎?原來這個成語是諷刺司馬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狗尾續貂這個故事吧,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就是用壞的東西來補充好的東西,前兩者並不對稱。這則習語出自西晉,主要是指晉代皇帝封官太隨便,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其實也不只是司馬倫本人,而是與當時的歷史有關。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說一下司馬倫,他是司馬懿的第九子,早期他並不是皇帝,而是皇帝的叔父,為趙王所封。事實上,他仍然是個幽靈,因為皇帝是個傻瓜,是歷史上有名的痴皇。
  • 中華成語小故事——乘龍佳婿
    同時她還擅長吹笙,深得穆公的喜愛,一心想為她找一個好的郎君。有一天夜裡,弄玉夢見一位英俊男子騎著彩鳳,吹著玉蕭,來到她繡樓前的陽臺上。那男子溫柔地對弄玉說:「我住在太華山上,玉帝特叫我前來與你成婚,時間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那一天。」說罷,又拿出玉蕭吹起來,曲調美妙極了。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為什麼說漢語是所有語言中最難學的?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慘綠少年、無腸公子……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慘綠少年、無腸公子……這些不像成語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2020-06-09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奸臣,每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而今家喻戶曉
    而在眾多的奸臣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比較突出,讓人們把他們的事跡編寫成了各種成語,讓後人以此為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因這四大奸臣所發生的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成語是哪四個。而歷史上胡亥能夠篡位成功就是因為有趙高的幫助,所以胡亥十分的信任趙高。這也讓趙高在朝廷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而趙高為了鞏固自己在朝廷上的勢力,在朝堂之上對著大臣,指著一隻鹿說它是一匹馬,讓大臣們一個個去辨別,說鹿的大臣全部被他殺死。
  • 中華成語小故事——割席分坐
    管寧很覺厭惡,抽出刀來,把兩人同坐的蓆子,從當中一刀,割成兩半,很嚴肅地對華歆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你別跟我坐在一起!」形容朋友因意見不合而絕交,彼此割斷關係,從此就叫做「割席分坐」或「割席斷交」、「割席絕交」。
  • 會說話的成語才給力,酷我音樂最新上線百家講壇《中華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錘鍊和積累下來的語言精華,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