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93部申報片單概覽(內含福利)

2021-02-22 錦鯉學生會

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獎(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award)獎項的角逐影片已經開始提交。

這是該獎項自今年4月份從最佳外語片獎(foreign-language film award)改名為最佳國際電影獎的第一年。

提交資格和規則保持不變:奧斯卡獎的國際電影被定義為在美國境外製作的電影長片,主要是非英語對白的影片,並且可以包括動畫片和紀錄片。

提交的電影必須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之間在各自的國家/地區的電影院中上映過。

2019年該獎項提交了87份參賽作品,黎巴嫩的《何以為家》(Capernaum)、波蘭的《冷戰》(Cold War)、德國的《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和日本的《小偷家族》(Shoplifters)獲得提名,最終由阿方索·庫倫(Alfonso Cuarón)的墨西哥家庭劇情片《羅馬》(ROMA)獲獎。

第92屆奧斯卡該獎項提交了93部參賽影片,頒獎典禮將於2020年2月9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

3D動畫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中國電影人餃子的處女作。影片以一個中國神話中天生具有獨特力量的男孩哪吒為中心,他與惡魔戰鬥並拯救其他人。這是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第33部選送奧斯卡的影片。1991年張藝謀和楊鳳良的《菊豆》和2003年張藝謀的《英雄》獲得該獎項提名。

《掃毒2天地對決》

(The White Storm 2 - Drug Lords)

導演:邱禮濤


邱禮濤的動作片很少會去參加評獎,《掃毒2》是對陳木勝2013年的《掃毒》主題的補充,但故事完全不同。這次,劉德華在其中出演了一個富有的大亨,他試圖鏟去曾經與他合作的毒品大佬。這部電影於2019年7月在中國各地上映,然後轉向國際市場。中國香港地區的影片最近入圍奧斯卡的影片是2014年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誰先愛上他的》

(Dear Ex)

導演:徐譽庭 / 許智彥

這是一部關於十幾歲男孩與母親之間鴻溝的喜劇,當他們發現父親人壽保單的受保人是他的情人而不是他的家人時,這種情況就更糟了。該片於2018年4月在烏迪內遠東電影節(Udine Far East Festival)上首映。這是中國臺灣地區第45部提交奧斯卡的影片,最好的成績是2001年李安(Ang Lee)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獲得了大獎,同時李安1994年的《喜宴》和1995年的《飲食男女》獲得提名。

《哈瓦,瑪裡亞姆,阿伊莎》

(Hava,Maryam,Ayesha)

導演:Sahraa Karimi

Karimi的這部劇情片講述了喀布爾三名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阿富汗婦女面臨的懷孕挑戰,這部影片在201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中首映。也是該國第十部向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交的影片,自2003年開始,至今該國影片沒有獲得過提名或獲獎。

《阿爾法》

(Alpha)

導演:Nasiruddin Yousuff

這是孟加拉國第15 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這部犯罪影片講述了一位40歲的畫家阿爾法,住在達卡市郊被汙染的湖泊中央的一間用高蹺支撐的竹木房子裡。他的房子是他的畫,狗、公雞和鳥與他的共享空間。Yousuff是一位享有盛譽的劇院導演,擁有數十年的職業經驗,他還擔任過多種職務。他之前的工作包括孟加拉國文化認同與發展委員會(Bangladesh’s Committee for Cultural Identity and Development)主席兼主任。

《穿越時空的情歌》

(In The Life Of Music)

導演:Caylee So & Sok Visal

在《穿越時空的情歌》中,講述了一首歌曲《Champa Battambang》如何影響三代人的生活。電影由Ratanak Ben、Daniel Chea和Socheat Chea擔任主角。Caylee So曾執導過短片《寶琳娜》(Paulina,2017年),Sok Visal執導過故事片《克魯伯·皮克》(Kroab Pich,2013年)和《Poppy Goes To Hollywood》(2016年)。這是柬埔寨的第8次提交,此前2013年的《殘缺影像》(The Missing Picture)曾獲得提名。

《馬拉選戰》

(M For Malaysia)

導演:Dian Lee & Ineza Roussille

這部紀錄片記錄的是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之前的情況,當時由92歲的前總理領導馬來西亞人民推翻了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政府之一。這是該國第5次向奧斯卡提交作品,此前沒有獲得過提名。

《印度有嘻哈》

(Gully Boy)

導演:卓婭·阿赫塔爾

(Zoya Akhtar)

雖然已經提交了51部影片,但這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仍在等待自己的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的影片。1958年Mehboob Khan的《印度母親》(Mother India)和1989年米拉·奈爾(Mira Nair)的《早安孟買》(Salaam Bombay!)以及2002年的阿素託史·哥瓦力克(Ashutosh Gowariker)的《印度往事》(Lagaan)曾獲得提名。《印度有嘻哈》是阿赫塔爾的第6部電影,講述的是孟買街頭說唱歌手的故事。這部影片在2019年柏林電影節上放映。

《我身記憶》

(Memories Of My Body)

導演:加林·努格羅

(Garin Nugroho)

這是努格羅的第22 部電影長片,在2018年威尼斯的「地平線單元」上首映,並獲得了最佳電影獎,該片還獲得了2018年亞太電影獎(APSA)文化多樣性獎。這也是努格羅第二部選送奧斯卡的影片,第一部是21年前的《枕上葉》(Leaf On A Pillow)。

《尋找法裡德》

(Finding Farideh)

導演:Kourosh Ataee & Azadeh Moussavi

《尋找法裡德》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年輕的伊朗女孩的故事,該女孩被一對荷蘭夫婦收養,然後在40年後返回家鄉伊朗,遇到了三個自稱屬於她的家庭。這是伊朗的第25部提交奧斯卡的影片,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在2012年的《一次別離》和2017 年的《推銷員》為該國獲了兩次獎。

《煽動》

(Incitement)

導演:亞榮·茲伯曼

(Yaron Zilberman)

這部影片以殺手的視角呈現了1995年總理伊扎克·拉賓被暗殺的故事,是茲伯曼繼2004年《水中印記》(Watermarks)和2012年的《黃昏四重奏》(A Late Quartet)之後的第三部長片。這是以色列第52部提交奧斯卡的影片,該國的影片已經獲得10次提名,但尚未獲得獎項。

《天氣之子》

(Weathering With You)

導演:新海誠

(Makoto Shinkai)

在2016年動漫影片《你的名字》成為有史以來第二高收入的動漫影片之後,新海城歸來。《天氣之子》跟隨著一個離家出走的東京男孩展開故事,他遇到了一個有權控制天氣的女孩。在日本提交到奧斯卡的66部影片中,有12部獲得提名,僅有2009年的《入殮師》獲獎。

《哈薩克汗國:金王座》

(Kazakh Khanate - Golden Throne)

導演:魯斯坦·阿卜杜拉舍夫

(Rustem Abdrashev)

阿卜杜拉舍夫的這部最新作品講述的是中世紀汗國時期哈薩克民族崛起的故事,設定的時間是15世紀,是2017年的《哈薩克汗國:不敗之劍》的續集。哈薩克斯坦在奧斯卡的最佳成績的是2008年謝爾蓋·博德羅夫(Sergei Bodrov)的《蒙古》(Mongol)獲得了提名。

《極光》

(Aurora)

導演:別茲卡特·普裡馬託夫

(Bezkat Primatov)

這是普裡馬託夫的處女作,該片2018年在釜山電影節首映。電影講述了中亞一家療養院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這是吉爾吉斯斯坦自1991年首次提交申請以來的第12部影片,該國以前的參賽作品都沒有獲得提名。

《1982》

導演:瓦利阿德·穆阿尼斯

(Oualid Mouaness)

黎巴嫩在奧斯卡上的徵程比較順利,最近有兩次入圍——2018年齊亞德·杜埃裡(Ziad Doueiri)的《侮辱》(The Insult)和2019年納丹·拉巴基(Nadine Labaki)的《迦百農》(Capernaum)並都獲得提名,該國獲得了15項提名。《1982》於2019年在多倫多市首映,並獲得了NETPAC全球/國際亞洲電影首映獎。

《布爾比爾》

(Bulbul)

導演:Binod Paudel

Paudel的處女作影片圍繞住在加德滿都的一名女卡車司機的艱難生活展開。該片自2月份在尼泊爾上映以來,在尼泊爾國家電影獎(Nepal’s National Film Awards)中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紅鴿》

(Laal Kabootar)

導演:Kamal Khan

Khan的這個處女作是部驚悚影片,講述了一個男人企圖尋求一名婦女的幫助逃離自己的城市。於2019年3月在巴基斯坦上映。巴基斯坦曾在1960年和196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其後50年一直沒有參賽,近年已經連續第7次提交了參選作品,儘管尚未獲得提名。

《必是天堂》

(It Must Be Heaven)

導演:伊利亞·蘇雷曼

(Elia Suleiman)

這是蘇萊曼第二次角逐該獎項。他曾導演了巴勒斯坦有史以來的第一部參賽奧斯卡的影片,即2003年的《神的介入》(Divine Intervention)。《必是天堂》由導演本人與阿里·蘇利曼、弗朗索瓦·吉拉德和蓋爾·加西亞·伯納爾主演,講述了一個人在逃離他的故鄉巴勒斯坦開始新生活的時候依然要面對相同的困境的故事。這是巴勒斯坦提交給奧斯卡的第12部影片,2006年的《天堂此時》(Paradise Now)和2014年的《奧瑪》(Omar)獲得過兩次提名。

《判決》

(Verdict)

導演:雷蒙德·裡拜·古鐵雷斯

(Raymund Ribay Gutierrez)

古鐵雷斯的這部處女作是根據他2018年的短片《審判》改編而來的,講述了喬伊(Joy)的故事。喬伊是一個受虐待的妻子,她需要在反抗丈夫的同時跨越司法制度的阻礙。影片於2019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這是該國第31部提交奧斯卡的影片,以前沒有獲得過提名或獲獎。

《幻土》

(A Land Imagined)

導演:楊修華

 (Siew Hua Yeo)

影片講述了兩位警察追蹤一名在本地填海工地工作的忽然失聯的外籍勞工的故事。宏榮扮演前CID探員,在查案及尋找失蹤客工的過程中,由於太投入,漸漸能感應到該名客工所經歷的事情。該影片在2018年洛迦諾電影節上首次亮相,獲得了三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金豹獎。新加坡此前向奧斯卡提交過12部影片。

《寄生蟲》

(Parasite)

導演:奉俊昊

(Bong Joon-ho)

《寄生蟲》在2019年獲得了金棕櫚獎,奉俊昊是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韓國導演。Curzon公司將《寄生蟲》帶到了英國和愛爾蘭的影院中放映。這是韓國第31部提交奧斯卡的影片,此前還未獲得過提名。

《落頭氏之吻》

(Krasue: Inhuman Kiss)

導演:西蒂斯裡·蒙哥西裡

(Sitisiri Mongkolsiri)

蒙哥西裡的第二部影片是關於一個偏遠村莊的少女的恐怖故事,該少女繼承了克拉蘇的神秘詛咒。這部電影於2019年3月上映,並參加了烏迪內遠東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這是泰國在1985年開始第26部提交給奧斯卡的影片。

《熱麵包》

(Hot Bread)

導演:Umid Khamdamov

烏茲別克斯坦今年第一次提交影片參與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她渴望離開與祖父一起生活的小鎮,與母親在城市生活。這部影片在4月份的烏茲別克國家電影獎中獲得了奧爾汀·科莫(Oltin Khumo)最佳電影獎和最佳劇本獎。

《二鳳》

(Furie)

導演:黎文杰

(Lê Văn Kiệt)

黎文杰的這部動作片講述了吳青芸飾演的前黑幫成員二鳳在成為母親後金盆洗手與女兒阿梅相依為命。一天,阿梅被歹徒擄走,二鳳在與流氓阿直交手後得知女兒去向。在警探阿良等人的幫助下,二鳳開始了奪回女兒的冒險。該電影於2019年2月在胡志明市上映。越南影片在1994年憑藉陳英雄的《青木瓜之味》首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此後,又有13部影片提交,但沒有得到提名。

《完美候選人》

(The Perfect Candidate)

導演:海法·曼蘇爾

(Haifaa Al Mansour)

這是曼蘇爾的第四部長片,代表著蓬勃發展的沙烏地阿拉伯電影業。該片在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全球首映,如今成為第3部代表該國站在奧斯卡舞臺上的電影。前兩部分別是馬哈茂德·薩巴赫(Mahmoud Sabbagh)在2017年的電影《巴拉卡遇見巴拉卡》和曼蘇爾的第一部電影(2014年的《瓦嘉達》)。儘管兩者都獲得了提名,但《瓦嘉達》獲得了當年的最佳外語片獎。

《馭風男孩》

(The Boy Who Harnessed The Wind)

導演:切瓦特·埃加福特

(Chiwetel Ejiofor)

埃加福特的這部導演處女作是改編自馬拉威的一個十三歲男孩所著的自傳,他以小塊金屬廢料、舊自行車零件和木材修建了風輪機,從饑荒中拯救他的家人和村莊。影片在2019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並因此獲得了阿爾弗雷德·P·斯隆獎。英國之前選送的影片已經獲得了16項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提名,其中兩項提名都是威爾斯語的影片——保羅·特納的《海德·文》(Hedd Wyn,1993年)和保羅·莫裡森的《悲憐大地的情人》(Solomon And Gaenor)。

《加沙豔陽下》

(Gaza)

導演:加裡·基恩/安德魯·麥康奈爾

(Garry Keane & Andrew McConnell)

電影人基恩和攝影師麥康奈爾合作拍攝的《加沙豔陽下》是一部阿拉伯語的紀錄片,講述了人們在長期的衝突中試圖過上有意義的生活。這部電影在2019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並在2月的都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榮譽獎和評論家獎。愛爾蘭已經連續5年提交影片給奧斯卡,最近一次是帕特·柯林斯(Pat Collins)2018年的《花崗巖之歌》(Song Of Granite);最好的成績是帕蒂·布萊斯納奇(Paddy Breathnach)的《維瓦》(Viva)在2016年入圍。

《代表團》

(The Delegation)

導演:Bujar Alimani

阿爾巴尼亞第12部提交到奧斯卡的影片是一部劇情片,講述的是1990年歐洲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故事。這是Alimani繼2012年的《大赦》(Amnesty)和2017 年《克羅姆》(Chromium)之後,第三次代表該國出徵奧斯卡。該國迄今為止沒有影片獲得提名。

《漫漫長夜》

(Lengthy Night)

導演:Edgar Baghdasaryan

這部歷史劇講述了亞美尼亞一千多年歷史中的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用同一塊奇怪的石頭串聯了起來。自2001年以來,亞美尼亞提交了7部影片,迄今沒有獲得提名。

 

《失落風塵》

(Joy)

導演:蘇達貝∙摩特扎伊

(Sudabeh Mortezai)

出生於德國的摩特扎伊2018年將她的第四部電影《失落風塵》帶到了威尼斯電影節,並贏得了歐羅巴電影院標籤獎(Europa Cinemas Label)。影片通過兩名被迫進入歐洲賣淫的奈及利亞婦女的痛苦經歷,闡述了關於性奴隸貿易的現代觀點。這是奧地利第43 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曾兩次獲獎,分別是2013年的麥可·哈內克(Michael Haneke)的《愛》(Amour)和2008年的斯特凡·魯佐維茨基(Stefan Ruzowitsky)的《伯納德行動》(The Counterfeiters);並獲得了兩次提名——2009年戈茨·斯皮爾曼(Götz Spielmann)的《復仇》(Revanche)和1987年沃爾夫岡·格呂克(Wolfgang Glück)的《38度-秋天前的維也納》(38 – Vienna Before The Fall)。

 

《首秀》

(Debut)

導演:Anastasiya Miroschnichenko

Miroschnichenko的《首秀》是今年提交給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的少數紀錄片中的一部,這部電影關注的主題是女性監獄毫無生氣的氛圍如何摧毀了女性的個人和集體身份。這是白俄羅斯第四次給奧斯卡提交影片,1995年、1997年和2019年的參賽作品均未獲得提名。

 

《我們的母親》

(Our Mothers)

導演:塞薩爾·迪亞茲

(César Díaz)

這部電影記述了1980年代瓜地馬拉內戰對婦女的長期影響,今年在坎城電影節上獲得了著名的金攝影機獎。比利時提交的參賽影片獲得過7次提名,但均未獲獎,最近一次是菲利克斯·范·格羅寧根(Felix Van Groeningen)2014年的《破碎之家》(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

 

《過失之子》

(The Son)

導演:伊尼斯·塔諾維奇

(Ines Tanovic)

這部影片在8月的塞拉耶佛國際電影節上首映,講述了一個18歲的養子為身份苦苦掙扎的故事。這是塔諾維奇在她2015年的處女作《我們的日常生活》(Our Everyday Life)之後的第二部長片。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ć)2001年的《無主之地》(No Man’s Land)是該國唯一獲此獎項的電影。

《阿加》

(Aga)

導演:米爾科·拉扎羅夫

(Milko Lazarov)

《阿加》是導演拉扎羅夫繼2013年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次亮相的《異化》(Alienation)之後的第二部電影。影片講述了兩位雅庫特人努力適應周圍不斷變化的世界的故事。這部影片作為2018年柏林電影節的閉幕影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當年獲得了塞拉耶佛之心最佳影片獎(Heart Of Sarajevo prize for best film)。

 

《馬裡》

(Mali)

導演:Antonio Nuić

克羅埃西亞自1991年獨立後的第二年起,每年都向奧斯卡提交影片,但27部影片都未獲得提名。《馬裡》的主人公弗雷基是最近從監獄中釋放出來的毒販,他要為兒子的監護權而戰。該電影於2018年7月在該國的普拉電影節上首映。

 

《被塗汙的鳥》

(The Painted Bird)

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

(Václav Marhoul)

瓦茨拉夫·馬爾豪爾的這部第二次世界大戰劇情片是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最具爭議的作品之一,這要歸功於它對暴力的生動描繪。該片改編自作家傑西·科辛斯基撰寫的同名處女作,原著圍繞一個無名小男孩在東歐農村躲避戰火的經歷展開,故事從社會、歷史等不同角度,反思與理解邊緣人物的荒誕行為。捷克共和國此前有25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1997年揚·斯維拉克(Jan Svěrák)的《給我一個爸》(Kolya)獲獎。

《紅心女王》

(Queen Of Hearts)

導演:May el-Toukh

這部電影在2019年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世界電影院-戲劇性」觀眾獎(『world cinema – dramatic』 audience award),此後在全球範圍內達成了國際銷售協議。丹麥是奧斯卡最佳國家電影獎項的角逐中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曾56次入圍,獲得了12次提名、3次獲獎。獲獎的有2011年蘇珊·比爾(Susanne Bier)的《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1989年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 August)的《徵服者佩爾》(Pelle The Conqueror);還有1988年加百列·阿克塞爾(Gabriel Axel)的《巴貝特之宴》(Babette's Feast)。

《真相與正義》

(Truth And Justice)

導演:塔內爾·託奧姆

(Tanel Toom)

愛沙尼亞已為該獎項提交了16部電影,其中2013年薩薩·烏魯沙澤(Zaza Urushadze)的《金橘》(Tangerines)獲得提名。託奧姆的處女作影片《真相與正義》講述了一個男人的故事,此人想在1872年將愛沙尼亞的貧窮土地變成一個繁榮的農場。

《愚蠢成人心》

(Stupid Young Heart)

導演:塞爾瑪·韋勒嫩

(Selma Vihunen)

韋勒嫩的這第6部長片於2018年在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然後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贏得了新生代單元水晶熊獎。《愚蠢成人心》是芬蘭第33部向奧斯卡提交的影片,但該國的影片還未曾獲獎,獲得提名的是2003年阿基·考裡斯馬基(Aki Kaurismäki)的《沒有過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入圍短名單的有2015年克勞斯·哈洛(Klaus Härö)的《擊劍手》(The Fencer)。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導演:拉吉·利

(Ladj Ly)

法國選擇拉吉·利的處女作進軍奧斯卡也許是一個驚喜的選擇,該片在坎城電影節得到了廣泛的好評。法國在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項獎的歷史上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採用現行制度之前,法國影片在1949年、1951年和1953年曾三次獲獎,此後提交的63部影片中有37部獲得提名、9部獲獎。

 

《辛迪斯》

(Shindisi)

導演:迪託·欽察澤

(Dito Tsintsadze)

這部電影是根據2008年俄羅斯對喬治亞的軍事幹預期間發生的事件而攝製。該電影的主演有達託·巴赫塔茲(Dato Bakhtadze)、喬吉·薩瓦(Giorgi Tsaava)和戈加·皮平納什維利(Goga Pipinashvili)。這是喬治亞第18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參賽,1996年首次提交的電影《A Chief In Love》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提名的影片。

 

《系統破壞者》

(System Crasher)

導演:諾拉·芬沙伊德

(Nora Fingscheidt)

影片講述了一個九歲的女孩當她在系統治療失敗後,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病深淵中。該片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鮑爾獎,並由海倫娜·曾格爾、阿爾布雷希特·舒奇、加布裡埃拉·瑪麗亞·施邁德和麗莎·哈格邁斯特擔任主角。自1990年統一以來,德國影片獲得了11次提名,其中2部影片最終獲獎,分別是2001年卡羅琳·林克(Caroline Link)的《何處是我家》(Nowhere In Africa)和2006年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的《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當西紅柿遇見華格納》

(When Tomatoes Met Vagner)

導演:Marianna Economou

從1958年到1978年,希臘最初提交奧斯卡的10部參賽影片中有4部獲得提名;從那以後,只有2011年歐格斯·蘭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的《狗牙》獲得過提名。《當西紅柿遇見華格納》記錄了一個生產西紅柿和蜂蜜的希臘小村莊中的家庭生活。

《那些曾經》

(Those Who Remained)

導演:Barnabás Tóth 

本片由Barnabás Tóth執導,卡洛伊·哈伊久克、瑪麗·納吉出演,講述了1948年至1953年兩名大屠殺倖存者——42歲的醫生和一個16歲女孩——兩人生活的溫情故事。這部電影在特柳賴德電影節上首映。這是匈牙利提交給奧斯卡的第10部影片,該國提交奧斯卡的影片中,2016年拉斯洛·奈邁施的《索爾之子》獲獎,之前1982年伊斯塔萬·薩博的《靡菲斯特》也獲得了獎。

《白色白色的一天》

(A White, White Day)

導演:希尼爾·保爾馬松

(Hlynur Palmason)

保爾馬松的這部劇情片故事設定在一個偏遠的冰島小鎮,一位值班的警官開始懷疑當地男人與最近去世的妻子有染。這是冰島向奧斯卡提交的第40部影片,成績最好的是1992年Friðrik Þór Friðriksson的《自然之子》(Children Of Nature)  獲得提名。

《叛徒》

(The Traitor)

導演:馬可·貝洛基奧

(Marco Bellocchio)

這是貝洛基奧的影片第三次代表義大利出徵奧斯卡。本片根據義大利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上世紀80年代初期,黑幫首腦多瑪索·布西達從義大利移居巴西,然而遠在義大利的哥哥與孩子卻相繼被黑幫團夥殺害。為了懲治兇手,他開始與義大利警方合作,在兩方的不斷努力下,多瑪索·布西達不僅抓住了殺害自己親人的幕後黑手,並將義大利盤根錯節的黑幫團夥連根拔起……義大利在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該國共有62部影片參賽,獲得了28次提名和11次最終獲獎。

 

《扎娜》

(Zana)

導演:Antoneta Kastrati

經過長期的短片攝製職業生涯後,Kastrati的長片處女作《扎娜》在2019年的多倫多電影節中首映,阿德裡亞娜·馬託希(Adriana Matoshi)在影片中飾演是一名迫於家人帶來的生育壓力的婦女。這部電影獲得了科索沃攝影中心(Kosovo Cinematography Center)和阿爾巴尼亞國家攝影中心(Albanian National Center of Cinematography)的財政支持。自2008年組建國家以來,這是科索沃第6次向奧斯卡提交參賽影片,還沒獲得過提名。

《轉移者》

(The Mover)

導演:戴維斯·西曼尼斯

(Davis Simanis)

這部影片是西曼尼斯在2016年的《放逐》(Exiled)之後的第二部作品。該片在2018年的拉脫維亞裡加國際電影節上首映,是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劇情影片,講述了一個在試圖拯救猶太人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的故事。這是拉脫維亞向奧斯卡提交的第11部影片,以前沒有獲得過提名。

 

《時間之橋》

(Bridges Of Time)

導演:克裡斯汀·布裡德 / 奧德裡烏斯·斯託尼斯

(Kristine Briede & Audrius Stonys)

這是一部關于波羅的海新浪潮詩人的散文紀錄片,於2018年在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首次亮相,然後在該地區較小的電影節上放映。這是立陶宛第 12 次進軍奧斯卡,之前沒有獲得提名或獲獎。

《特拉維夫在燃燒》

(Tel Aviv On Fire)

導演:薩梅赫·祖比

(Sameh Zoabi)

祖比的這部喜劇片講述了一名巴勒斯坦男子,他在與以色列士兵會面後成為一名受歡迎的肥皂劇編劇的故事。影片在2018年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然後在多倫多電影節、蘇黎世電影節、東京電影節、鹿特丹電影節、香港電影節和慕尼黑電影節等電影節上亮相。這是盧森堡提交給奧斯卡獎的第16部影片,迄今為止,該國沒有獲得過提名。

 

《無盡往事》

(Neverending Past)

導演:Andro Martinovic

Martinovic的這部處女作是塞爾維亞語的三段式劇情片,講述了不同時期的父親做出艱難決定的故事。這部影片2018年9月在加拿大電影節上首映。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以前有5部影片參賽,迄今為止沒有獲得過提名。

 

《本能》

(Instinct)

導演:哈裡納·雷金

(Halina Reijn)

《本能》講述了一名監獄心理學家對一名犯下一系列性犯罪的罪犯深感興趣,而這名罪犯即將出獄。這部電影在2019年洛迦諾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大廣場獎(Piazza Grande)和斯沃琪藝術和平酒店獎(Swatch Art Peace Hotel)。荷蘭已經向奧斯卡提交了51部影片,在其黃金年代的11年中有3部影片獲獎。

《蜂蜜之地》

(Honeyland)

導演:塔瑪拉·科特夫斯卡 / 盧布爾米爾 ·斯特法諾夫

(Tamara Kotevska & Ljubomir Stefanov)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歐洲最後一位女蜂獵人的故事,她必須保護自己的生計和蜜蜂免受養蜂人的侵害。該片在2019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這是馬其頓第16部出徵奧斯卡的影片,唯一獲得提名的是1995年的《暴雨將至》。

 

《外出偷馬》

(Out Stealing Horses)

導演:漢斯·皮特·莫朗

(Hans Petter Moland)

莫朗的這部影片講述在1999年的冬天,67歲的特羅德發現自己的鄰居是他在1948年時認識的一個人,兩人的見面勾起了當時的回憶,其中也包括特羅德父親的失蹤事件。挪威曾提交過40部影片參賽奧斯卡,獲得過5項提名,但還未獲過獎。

 

《基督聖體節》

(Corpus Christi)

導演:揚·科馬薩

(Jan Komasa)

這是波蘭提交給奧斯卡的第51部影片,去年該國的《冷戰》獲得提名,2015年的《修女艾達》(Ida)獲獎。該國還曾有9部影片獲得提名,其中包括1964年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

 

《遺產》

(The Domain)

導演:蒂亞戈·蓋吉思

(Tiago Guedes)

這部在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的影片,講述了在塔古斯河南岸擁有歐洲最大地產之一的葡萄牙家族的編年史。自1981年獲獎以來,葡萄牙幾乎每年都提交影片,一共有35部,但仍在等待首次提名。

 

《戈梅拉島》

(The Whistlers)

導演:科尼利·波倫博

(Corneliu Porumboiu)

這部入圍了2019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講述了一名警察來到西班牙的戈梅拉島學習語言,並釋放了一位有爭議的商人的故事。電影由弗拉德·伊凡諾夫(Vlad Ivanov)、卡特琳娜·馬龍(Catrinel Marlon)和羅迪卡·拉扎(Rodica Lazar)擔任主角。這是羅馬尼亞提交給奧斯卡的第25部影片,但此前並未獲得過提名。

《高個兒》

(Beanpole)

導演:康捷米爾·巴拉戈夫

(Kantemir Balagov)

28歲的巴拉戈夫是今年坎城電影節的新寵,該片的背景設定在1945年的列寧格勒,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帶著一個3歲的孩子返回故鄉的年輕女子的故事。這是俄羅斯提交給奧斯卡的第27部影片,此前共獲得過7次提名,其中1995年尼基塔·米哈洛夫(Nikita Mikhalov)的《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獲獎。

 

《塞爾維亞國王彼得》

(King Peter Of Serbia)

導演:Petar Ristovshi

彼得國王一世是塞爾維亞在1903至1921年的統治者,並在整個巴爾幹戰爭中管理該國。這部影片於2018年12月在塞爾維亞首映,這是Ristovshi的導演處女作。此前該國提交了26部影片到奧斯卡,但並未獲得提名。成績最好的是2008年《完美設陷》(The Trap)入圍短名單。

《此處應有光》

(Let There Be Light)

導演:馬爾科·斯科博

(Marko Skop)

斯科博在2017年的《伊娃·諾娃》(Eva Nová)之後,第二次代表斯洛伐克參賽奧斯卡。影片講述了一個斯洛伐克男子在聖誕節從德國的建築工地回家,卻發現兒子加入了準軍事集團的故事。影片於2019年夏季在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首映。斯洛伐克以前提交了22部影片到奧斯卡,還沒有獲得過提名。

《愛的歷史》

(History Of Love)

導演:Sonja Prosenc

《愛的歷史》於2018年夏季在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首映,影片以失聰少年伊瓦為中心,他在母親去世後發現了痛苦的家庭秘密。Prosenc在2016年的《大樹》之後,第二次代表斯洛維尼亞參加奧斯卡比賽。與鄰國斯洛伐克一樣,斯洛維尼亞之前提交的22部影片,也沒有為該國帶來任何提名或勝利。

 

《痛苦與榮耀》

(Pain And Glory)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這是阿莫多瓦第七次代表西班牙參賽奧斯卡,比何塞·路易斯·加西(José Luis Garci)的六次參賽還多了一次,創下了西班牙的新紀錄。坎城電影節2019年的冠軍影片《痛苦與榮耀》是阿莫多瓦與他定期的合作夥伴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和佩內洛普·克魯茲(Penelope Cruz)的團聚之作,講述了一位導演回顧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生涯的自傳故事。西班牙在奧斯卡的舞臺上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四連勝和15次提名的佳績。

《然後我們跳了舞》

(And Then We Danced)

導演:列萬·阿金

(Levan Akin)

影片講述了梅拉布從小就在喬治亞國家舞團與他的舞伴瑪麗一起訓練。當富有魅力、無憂無慮的伊拉克利到來後,他不僅遇到了最強大的對手,也觸發了內心的欲望,世界就這樣突然顛倒……該片的主演萊萬·吉爾巴赫尼(Levan Gelbakhiani)在塞拉耶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瑞典共有16部影片獲得提名。

《伍德布魯斯的異想天開之旅》

(Wolkenbruch’s Wondrous Journey Into The Arms Of A Shiksa)

導演:麥可·斯特內

(Michael Steiner)

這部電影講述了正統的猶太人Motti在尋找妻子時面臨挑戰的故事。瑞士此前有5部影片獲得提名;1985年的《危險動作》和1991年的《希望之旅》獲獎。

 

《義務》

(Commitment)

導演:賽米·卡普拉諾格魯

(Semih Kaplanoğlu)

《義務》講述了一個年輕母親Asli的故事,她邀請同性父母做她的保姆。這是土耳其的第 26部參賽奧斯卡的影片,之前都沒有獲得提名,僅有2008年的《三隻猴子》入圍短名單。

 

《歸途望鄉》

(Homeward)

導演:納裡曼·阿利耶夫

(Nariman Aliev)

影片講述的是一對父子將已故的兒子和兄弟的遺體從基輔運送到克裡米亞的故事。這部影片是阿利耶夫的處女作,今年在坎城電影節的「一種注目」單元中首映。到目前為止,這是烏克蘭提交到奧斯卡的第12部影片,但還未獲得過提名。

《帕皮卡》

(Papicha)

導演:馬尼亞·梅杜爾

(Mounia Meddour)

影片講述了1997年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名年輕女子Nedjma,她在強烈的壓迫下組織了一場時裝秀。該片於2019年在坎城電影節上首映。阿爾及利亞影片曾獲得過4次奧斯卡提名,1969年與法國合拍製作的電影《焦點新聞》(Z)獲獎。

 

《有毒玫瑰》

(Poisonous Roses)

導演:Fawzi Saleh

這部電影於2018年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首映,它記錄了開羅皮革廠對貧困兄弟姐妹的生活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隨後,影片在本土的開羅電影節上獲得了三個獎項。這是埃及提交給奧斯卡的第34部影片,還未獲得過提名。

 

《逆風奔跑》

(Running Against The Wind)

導演:Jan Philipp Weyl

這部德國導演Weyl的處女作代表衣索比亞第四次出徵奧斯卡,也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獲得該國文化和旅遊部提供支持的參賽奧斯卡的影片。此前衣索比亞因為這次未用本土導演的作品參賽而受到批評,雖然《逆風奔跑》是由當地的演員和工作人員製作的。

《阿扎裡》

(Azali)

導演:Kwanbena Gyansah

加納是今年為數不多的初次進入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角逐的國家之一,這部劇情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裡的女孩為了逃離與一個70歲男人的包辦婚姻,前往繁華首都阿克拉的故事。

《蘇維拉》

(Subira)

導演:Ravneet Chadha

肯亞為了能夠獲得第一個奧斯卡提名,選擇了這部改編自2007年屢獲殊榮的同名短片的影片出徵奧斯卡,這是第4部該國提交的影片。該片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的故事,她在嚴格的社交環境下仍決心在海裡遊泳,於2018年11月在肯亞首映,然後在第二年參加哥德堡電影節等活動。

 

《亞當》

(Adam)

導演:瑪麗亞姆·圖扎尼

(Maryam Touzani)

Lubna Azabal、Nissrine Erradi和Douae Belkhaouda在該片中表演了一個寡婦麵包師帶走的未婚孕婦的故事。儘管該國2012年的參賽作品《奧瑪殺了我》(Omar Killed Me)入圍了短名單,但還沒有影片獲得提名。這是摩洛哥提交的第15部影片。

《獅心女孩》

(Lionheart)

導演:Genevieve Nnaji

對於奧斯卡來說,這是重要的時刻,擁有世界上最大電影業之一的國家——著名的諾萊塢(Nollywood)首次提交了參賽影片。諾萊塢明星Nnaji的這部導演處女作的首映是在2018年的多倫多電影節上。她還在片中飾演了阿達茲(Adaeze)一角,這是一個男性主導行業的環境下生存的女性,她在父親病倒時經營父親的公司,還必須與無能的叔叔一起工作。

《大西洋》

(Atlantics)

導演:瑪緹·迪歐普

(Mati Diop)

故事以Souleiman的離去作為開端,為了追尋更美好的生活,這名達喀爾年輕人乘船離開了故土。該片在2019年的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首映。塞內加爾此前只向奧斯卡提交過一部影片,是2018年阿蘭·戈米斯(Alain Gomis)獲得柏林大獎的《菲麗希緹》(Félicité)。

 

《關節城市》

(Knuckle City)

導演:賈梅爾·奎比卡

(Jahmil XT Qubeka)

拳擊類劇情片《關節城市》在德班國際電影節上首映,然後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放映。奎比卡的上一部電影包括有爭議的2013年虐待兒童題材的《好報告》(Of Good Report)。

 

《親愛的兒子》

(Dear Son)

導演:穆罕默德·本·阿提亞

(Mohamed Ben Attia)

阿提亞的這部影片在2018年的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上映並獲獎,影片講述了一對突尼西亞夫婦,他們發現自己的兒子已離開敘利亞加入ISIS之後去尋找兒子的故事。這是突尼西亞向奧斯卡提交的第6部影片,沒有獲得過任何提名。

《英勇廢柴》

(Heroic Losers)

導演:塞巴斯帝安·波連斯坦

(Sebastián Borensztein)

這部波連斯坦的冒險喜劇片改編自Eduardo Sacheri的小說《The Night Of The Heroic Losers》。影片講述了發生在該國2001年經濟危機期間的故事,一群人企圖獲取一些廢棄的農業糧倉卻遭到騙局的打擊,導致他們向小偷尋求報復。影片2019年8月在南美各地上映後,還在多倫多電影節和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上放映。這是阿根廷提交的第46部影片,該國曾獲得5次提名,並有2部影片獲獎:分別是1986年路易斯·普恩佐(Luis Puenzo)的《官方說法》和2010年胡安·何塞·坎帕內拉(JuanJoséCampanella)的《謎一樣的雙眼》。

《我思念你》

(I Miss You)

導演:羅德裡戈·貝洛特

(Rodrigo Bellott)

這是貝洛特第二部出徵奧斯卡的影片,《我思念你》在2018年的洛杉磯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最佳劇本獎。奧斯卡·馬丁內斯(Oscar Martinez)、羅西·德·帕爾瑪(Rossy de Palma)和費爾南多·巴博薩(Fernando Barbosa)共同出演了這個講述父親從保守的玻利維亞到紐約旅行的故事。

 

《隱形的女人》

(The Invisible Life Of Eurídice Gusmão:EurídiceGusmão)

導演:卡裡姆·埃諾茲

(Karim Aïnouz)

這部埃諾茲的最新作品今年在坎城電影節上獲得了「一種關注「獎,這是他首次代表巴西參賽奧斯卡。費爾南達·黑山(Fernanda Montenegro)和卡羅爾·杜阿爾特(Carol Duarte)在片中飾演1940年代裡約熱內盧被壓制社會中的兩位女性。這是巴西提交的第 49部影片,之前曾獲得過4次提名。

 

《安提戈涅》

(Antigone)

導演:索菲·德拉斯佩

(Sophie Deraspe)

這是一部解構索福克利斯的希臘悲劇的影片,講述了一名前途光明的學生在父母被謀殺後與兄弟姐妹和祖母一起搬進蒙特婁的一間小公寓的故事。影片2019年在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加拿大影片曾8次在奧斯卡的角逐中獲得提名。

《蜘蛛》

(Spider)

導演:安德烈斯·伍德

(Andres Wood)

伍德的第七部導演作品《蜘蛛》是一部政治驚悚片,該片在2019年多倫多電影節放映。該片由瑪麗亞·瓦爾韋德、梅賽德斯·莫蘭和凱奧·布拉特主演,他們在片中的角色是好朋友,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的智利,他們的政治犯罪行為永遠改變了他們的關係和國家歷史。這是該導演第三次代表他的國家參賽奧斯卡。智利唯一一次獲獎的影片是2018年塞巴斯蒂安·萊裡奧(Sebastián Lelio)的《普通女人》(A Fantastic Woman)。

《猴子》

(Monos)

導演:亞歷桑德羅·蘭德斯

(Alejandro Landes)

影片講述了八個哥倫比亞遊擊隊少年在山區基地中看守一名美國俘虜的故事,本片獲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哥倫比亞曾在2015年因為《蛇的擁抱》獲得過提名,此前共提交過28部影片。

《螞蟻的覺醒》

(The Awakening Of The Ants)

導演:安東內拉·蘇達薩斯

(Antonella Sudasassi)

這是蘇達薩斯的導演處女作,在今年的西雅圖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審團獎。影片講述了丹妮拉·瓦倫西亞諾(Daniela Valenciano)飾演的一位盡職盡責的妻子,她逐漸開始反抗她的家庭壓力的故事。今年是哥斯大黎加第8次提交給奧斯卡影片,該國仍在等待獲得首次提名。

 

《翻譯家》

(A Translator)

導演:羅德裡戈·巴魯索 / 塞巴斯蒂安·巴魯索 

(Rodrigo Barriuso & SebastiánBarriuso)

巴魯索兄弟的這部導演處女作講述了他們父親的故事,車諾比核事故發生之後,哈瓦那大學的俄羅斯文學教授馬林被任命為古巴醫生與受到輻射傷害的蘇聯兒童之間的翻譯,幫助受害者接受治療。影片在2018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這是古巴提交的第21部影片,此前只有1995年的《草莓和巧克力》(Strawberry and Chocolate)獲得提名。

 

《放映情緣》

(The Projectionist)

導演:喬斯-馬拉·卡巴爾

(José María Cabral)

影片講述了一個孤獨的電影放映員迷上了一個在膠片捲軸上看到的女人。當捲軸被銷毀時,他開始想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她。卡巴爾此前曾獲得過許多導演類獎項。這是多米尼加共和國提交的第12部影片,此前還未獲得過提名。

 

《最漫長的夜晚》

(The Longest Night)

導演:Gabriela Calvache

這部導演處女作講述了達娜的故事,達娜想要擺脫困境並與她的小女兒團聚。這是厄瓜多向奧斯卡提交的第8部影片,還未獲得任何提名。

 

《女服務員》

(The Chambermaid)

導演:莉拉·阿維萊斯

(Lila Aviles)

在獲得了8次提名之後,墨西哥終於在2019年憑藉阿方索·卡倫(AlfonsoCuarón)的家庭劇情片《羅馬》(ROMA)贏得了首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是該片獲得的三項奧斯卡獎項之一。阿維萊斯的《女服務員》跟隨女服務員在墨西哥城最豪華的酒店中的工作生活展開。它於2018年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

《我們都變了》

(Everybody Changes)

導演:Arturo Montenegro

影片故事圍繞費德裡科和卡羅爾這對夫婦展開,他們是擁有三個孩子的幸福夫妻,可他們的生活必須適應費德裡科出櫃並變性為女人時,一切都受到了挑戰。這是巴拿馬提交奧斯卡的第6部影片,該國自2014年開始以後每年都有提交影片,迄今沒有獲得過提名。

《彩塑男孩》

(Retablo)

導演:Alvaro Delgado-Aparico

Aparicio的這部導演處女作是國際電影節上的熱門影片,講述了14歲的男孩塞貢多,長大後想要成為一個像他父親一樣的故事盒製造者,但是當他偶然發現了父親的秘密之後,對生活的全部理解都被打破了。這是秘魯提交給奧斯卡的第25部影片,其中2010年克勞迪婭·盧薩(Claudia Llosa)的《悲傷的奶水》獲得提名。

 

《換匯者》

(The Moneychanger)

導演:Federico Veiroj

Veiroj在其2011年《有用的人生》(A Useful Life)之後,第二次代表烏拉圭進軍奧斯卡。迄今為止,該國選送的19部影片還未能帶來任何的獎項或提名。

《不可能的身體》

(Being Impossible)

導演:帕特麗夏·奧爾特加

(Patricia Ortega)

委內瑞拉最接近奧斯卡提名的影片是阿爾貝託·阿爾維洛(Alberto Arvelo)的《解放者》(Libertador),該片在2015年1月入圍短名單。該國希望通過奧爾特加的《不可能的身體》開闢新天地。

《鮮血,激情和咖啡》

(Blood, Passion And Coffee)

導演:Carlos Membreño


Membreño帶來了宏都拉斯有史以來第2部選送奧斯卡的影片,這是他的第4部作品,講述了一個家庭真實的生活故事,這個家庭的咖啡收成受到銹病的困擾,因此他們考慮移民以求生存。該影片於8月在宏都拉斯上映,由宏都拉斯的Sin Fronteras Estudios公司製作。

《浮力》

(Buoyancy)

導演:Rodd Rathjen

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短片生涯之後,澳大利亞導演Rathjen在2019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放映了自己的處女作長片《浮力》。影片以殘酷的泰國漁船船長的奴隸勞工——14歲的查克拉為主人公展開故事。這是自1997年開始澳大利亞第13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迄今為止, 2017年馬丁·巴特勒(Martin Butler)和本特利·迪恩(Bentley Dean)的《禁忌之戀》(Tanna)曾獲得提名;沃裡克·桑頓(Warwick Thornton)的《賽門和戴利拉》(Samson And Delilah)在2010年1月入圍短名單。

在本文下方留言,說說你最想看的是哪一部電影,我們將奉上由[有書]友情提供的價值290元聽書月卡3張。本期福利將於10月30日在此公布,同學好運哦!!

明日開獎,速速參加!

相關焦點

  • 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93部申報片單概覽(內含開獎)
    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獎(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award)獎項的角逐影片已經開始提交。這是該獎項自今年4月份從最佳外語片獎(foreign-language film award)改名為最佳國際電影獎的第一年。
  •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申報片單概覽(歐洲篇)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定於2021年4月25日舉行,原定於2月28日舉行,由於Covid-19病毒大流行,頒獎典禮和提交資格期限都推遲了兩個月。提交的電影必須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間(去年是10月至9月)在各自的國家/地區上映。入圍的10部電影將於2021年2月9日揭曉。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今年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代表電影「申奧」,中國臺灣地區「申奧」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則派出《掃毒2天地對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則是今年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今年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代表電影「申奧」,中國臺灣地區「申奧」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則派出《掃毒2天地對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則是今年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
  • 【票·資訊】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87部申報片單概覽
    繼2010年的《讓子彈飛》和2014年的《一步之遙》之後,《邪不壓正》是導演姜文北平系列的第三部。這部電影講述了1936年的北平,青年俠士李天然,為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隨著他調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馬的鬥智鬥狠浮出水面.這是中國內地出徵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第32部影片。1991年張藝謀的《菊豆》和2003年張藝謀的《英雄》曾獲得過提名。
  • 衝擊2021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片單
    提交的電影必須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間(2020年是10月至9月)在各自的國家/地區上映。入圍的10部電影將於2021年2月9日揭曉。2019年4月將「最佳外語片獎」改名為「最佳國際電影獎」。
  •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已公布影片概覽 (美洲
    ,2012年的《奇可和麗塔》(Chico And Rita)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的提名。這部厄瓜多與烏拉圭的合拍影片在該國的瓜亞基爾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厄瓜多電影獎,並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進行國際首映。這是厄瓜多向奧斯卡提交的第9部影片,還未獲得任何提名。
  •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已公布影片概覽 (美洲&中東篇)
    )曾代表其祖國西班牙出徵奧斯卡,2012年的《奇可和麗塔》(Chico And Rita)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的提名。這部厄瓜多與烏拉圭的合拍影片在該國的瓜亞基爾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厄瓜多電影獎,並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進行國際首映。這是厄瓜多向奧斯卡提交的第9部影片,還未獲得任何提名。
  • 衝擊2021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完整片單(影迷修手冊)
    提交的電影必須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間(2020年是10月至9月)在各自的國家/地區上映。入圍的10部電影將於2021年2月9日揭曉。2019年4月將「最佳外語片獎」改名為「最佳國際電影獎」。
  •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初選增至15部 我國送選3部
    (原最佳外語片)初選數量增加,以前這一輪一般是從選送影片中投票選出9-10部的短名單(此後篩出5部作為該獎項正式提名者),而如今增加為15部。初選短名單將於今年2月9日公布,上一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得主為《寄生蟲》。
  •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申報在即 「衝奧片」都有哪些
    因為疫情的關係,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確定延遲至2021年4月25日舉行,而原本一般在每年10月1日截止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申報期限,今年也順延到了12月1日。  截至發稿,共有82個國家或地區公布了今年的「衝奧片」,其中並不包括中國內地。
  •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初選數量增加至15部
    來源:新浪娛樂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初選數量增加新浪娛樂徐 1月16日,據外媒報導,奧斯卡的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初選數量增加,以前這一輪一般是從選送影片中投票選出9-10部的短名單(此後篩出5部作為該獎項正式提名者),而如今增加為15部。
  • 《哪吒》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影藝學院)7日宣布,將有93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影片參加第92屆奧斯卡獎最佳國際電影評選,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將代表中國內地參評。影藝學院在今年4月將此前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更名為最佳國際電影獎,以更好地體現這個獎項的國際代表性。
  • 中國選送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無一入選
    【奧斯卡短名單是怎麼回事?】 17日,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短名單公布(短名單的10部則是先由學院委員會從全部報名地區選送的影片中選出。今年有93個國家和地區選送影片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即是93選10,10選5,5選1。可理解為初選),本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原最佳外語片)中國選送的3部電影無一上榜,內地《哪吒》、中國香港《掃毒2》、中國臺灣《誰先愛上他的》未入選。
  • 2021年第93屆奧斯卡頒獎季每周動態匯總(2020.11.26-2020.12.2)
    2021年第93屆奧斯卡頒獎季每周動態匯總(2020.11.19-2020.11.25)2021年第93屆奧斯卡頒獎季每周動態匯總
  • 第93屆奧斯卡國際影片15強出爐 《少年的你》《陽光普照》入圍
    入選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15部短名單近日出爐,中國香港選送的《少年的你》和中國臺灣選送的《陽光普照》入圍,中國內地送選的
  • 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據@電影奪冠官微 12月3日消息,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奪冠》在剛剛結束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接連斬獲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
  • 《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12月3日,據@電影奪冠官微,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最終進入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的10部影片,將於明年3月15日奧斯卡主辦方對外公布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時揭曉。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2021年4月25日舉行。
  • 奪冠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奪冠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 據@電影奪冠官微 透露,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你看好嗎?
  • 西班牙電影《痛苦與榮耀》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佩德羅·阿莫多瓦的電影《痛苦與榮耀》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提名,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的候選名單(今年奧斯卡將以前的「最佳外語片」更名為「最佳國際電影」)。各獎項提名名單於1月13日公布,但獲獎者則會在2020年2月9日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