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超長圖文!!!~~~
《我媽媽》這本書,也是安東尼的代表作品,雖然和《我爸爸》經常一起被提起,但似乎在中國的家庭中,其影響力、及帶給父母的認同感遠遠不及《我爸爸》。甚至許多媽媽都認為這本書中的《我媽媽》似乎和自己搭不上邊兒。《我媽媽》這裡面的媽媽是個「全能型」的理想完美媽媽,而自己好像並不那麼出色。真的是這樣嗎?《我媽媽》離現實有點遙遠,不如《我爸爸》那麼接地氣兒嗎?
在我看來,這本書和我們之間的差距不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是巨大的文化衝擊,是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差距,是不同的人文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差距。全世界的媽媽們都是一樣全能、強悍,只是表現形式略有不同。母親節之際,我就和大家一起探尋一下《我媽媽》中的小秘密。
安東尼·布朗 (Anthony Browne),英國繪本作家。1946年出生於英國北部的工業城市謝菲爾德(Sheffield),在約克郡一個叫做西普福爾摩(Hipperholme)的鄉村酒館長大。他自幼喜歡藝術,常跟隨父親畫畫,一畫就是幾小時。除此之外,安東尼還喜歡橄欖球、足球、板球等體育運動。中學畢業後,安東尼進入利茲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課程,受教於哈瑞·都柏朗(Harry Thubron)。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為醫學書籍插圖畫家,供職於曼徹斯特皇家醫院,期間繪製了許多人體內部構造圖。之後他曾在廣告界待過一陣子,因為極度厭惡這圈子而離職。後來安東尼·布朗投身於明信片的製作,他的設計推陳出新而不落俗套,受到出版商的賞識,開始了他的插畫生涯。他的《大猩猩Gorilla》就是從生日賀卡上的一張圖片開始的。
安東尼·布朗是英國少數擁有廣大國際市場的作家,並且獲得多次大獎,包括三次凱特格林威獎、德國繪本獎、安徒生大獎、荷蘭銀鉛筆獎及艾米克特獎。是一位深為繪本讀者喜愛的繪本作家。2000年,這位早已蜚聲國際的超現實派畫家獲得了國際安徒生插畫獎的桂冠。
1983年《大猩猩Gorilla》獲得凱特格林威及艾米克兩項大獎。
1986年的《朱家故事Piggy Book》在波隆那書展獲得Graphic Prize。
1992年《動物園Zoo》獲得凱特格林威獎。
2016年《威利的故事(Willy’s Stories)》獲得凱特格林威獎。
《My Mum/我媽媽》這本書於2005年出版。安東尼·布朗用彩色鉛筆為媒材來畫這本書,彩色鉛筆的筆觸溫柔,層層上色後,可以堆出繽紛的色彩效果。除了彩色鉛筆外,布朗還使用了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兩種媒體,用來增添形體的明暗變化的邊框的鮮豔色澤。有些邊框經過設計,和框內的圖畫連成一體。
中文版《我媽媽》的封面,媽媽在做什麼手勢動作呢?我想,是在模仿大象🐘。
大象的耳朵忽扇忽扇,這是逗寶寶開心的有趣動作。這個動作超越了國界,大家都能明白。
我們切入正文。看看都有什麼文化衝擊?
扉頁的心形太陽,是一個突出的重點。悅娃看見這一頁就會喊:「看,太陽!」「是什麼形狀的呢?」悅娃回答:「是心形的!」
媽媽的愛❤️從始至終,我們來找找吧。這個遊戲可以和寶寶一起來進行。「我們來找找哪裡還有心形好不好呀?」
先是心形的睡衣圖案。「看,這裡有心形!」
She's nice, my mum.
這是我媽媽,她真的很棒!
第一頁,媽媽坐在桌前休息。「她手裡的馬克杯,有什麼圖案?」悅娃觀察一下:「是一顆心!」「馬克杯裡有什麼呢?」「不知道。」「是英國奶茶。我們前天喝過的。」「哦!」悅娃恍然大悟的樣子。
有興趣的媽媽可以去萬能的淘寶買一盒:約克紅茶。品嘗一下!
安東尼先生出生在大約克郡,在利茲上大學,想必約克紅茶泡的奶茶是每天必備飲品吧。簡易泡法如下:先用茶杯☕️或茶壺衝泡紅茶,茶包放杯中加半杯開水,泡1分鐘後取出,如果茶壺泡好紅茶後倒半杯茶於杯中;牛奶溫熱後倒入茶杯中,茶和奶的比例基本為1:1,喜歡甜的可再加1塊方糖。
高級的泡法就需要奶鍋來煮啦。馬克杯泡奶茶是家庭中的隨意方式,用馬克杯泡的茶味道會淡些,因為一般馬克杯裡加的水比較多,加的奶也比較多。
My mum's a fantastic cook,
我媽媽是個手藝特好的大廚師,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不明所以,大廚師怎麼做的全是蛋糕呀?!因為英國人嗜甜如命,英式下午茶又是如此重要及流行,所以英國的主婦們都很會做蛋糕和各種甜點!
想像這些蛋糕如果換成各種包子餃子花卷點心酥,我們一定會更有親切感啦。
媽媽的蛋糕有各種形狀口味,猩猩/猴子是安東尼最喜歡畫的動物(他經常用猩猩代表爸爸,而用小猴子威利描繪自己的經歷),心形代表了媽媽,黃色的是檸檬派,有各種果仁果乾的白頂高高款是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
這一頁的趣味在於媽媽的廚師帽👨🍳,頂端是一顆草莓🍓,仔細看這帽子是一個大大的馬芬蛋糕呢!
and a brilliant juggler.
也是一個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
媽媽手中是兩個球,而空中的球卻變成了🍊、茶壺、🚗、🏠、🐻、👜。我們可以假設,每個球都代表生活中不同的方面,雜耍🤹♂️代表著每個都不能丟下,要達到動態平衡。水果代表了飲食、茶壺代表下午茶、汽車代表出行和工作、房子代表家務和生活、泰迪熊代表育兒、包包代表理財和美容。簡單的圖畫卻傳達了豐富的含義呀!讚美媽媽的「全能」。不論在哪個國家,女性都是要扮演這麼多角色,承擔這麼多職責,真真是不易啊。
She's a great painter,
她不但是個神奇的畫家,
媽媽在鏡前化妝,塗口紅。口紅沒有塗之前,嘴巴竟然不見了!這雖然是一種繪畫手法,不過媽媽們塗口紅💄時候可以參考一下「神奇」的手法:先用遮瑕膏或粉底把嘴巴顏色蓋住,然後再塗口紅!這樣口紅的顏色更顯色,更純正,更持久呢。然後我猜想,媽媽的口紅💄可能是蘭蔻的,因為蘭蔻的Logo是一朵薔薇花?
臺上的可能是伊卡璐洗髮水?因為可以看到鏡中圓圓的商標。
另外他家有魔性的豔麗瓶子,又有花香,十年前在英國非常流行(國內也很流行的)。也是我那時候最喜歡用的洗髮水。
and the STONGEST woman in the world !
She's really nice, my mum.
還是全世界最強壯的女人!我媽媽真的很棒!
這幅圖就有趣了,媽媽提著又夾著超市購物袋,數了一下,竟然有8個!真的要「最強壯」才能拿得動這麼多購物袋!如果在英國生活或遊玩過,可能知道Tesco這個英國最大、全球第三的連鎖超市。
Tesco有近百年的歷史,這紅綠相間的是他家十多年前的購物袋圖案。英國的Tesco超市一般都在離居民區較遠的位置,24小時營業。超市經常打折促銷,3for2(3件2鎊,其實就是買2送1)的大桶牛奶或酸奶/果汁最受歡迎。還有些食品套餐。在這裡安利一下Tropicana100%果汁,超級好喝。Raspberry小紅莓/覆盆子的飲料在英國很常見。另外還有一種Cranberry蔓越莓的果汁會比較清淡。
家庭會開車去購物,買上一周所需食物及日用品。拎回這麼多東西,一般的臂力可是不夠用的!買上8袋子東西這種事我也幹過,只能憑藉頑強的意志力把它們拎回家!😂
Tesco已經進軍中國,有空可以去樂購感受一下下~(雖然超市氛圍和英國本土有所不同,但是其風格還是保留的,有許多自有品牌產品。)
My mum's a magic gardener.
She can make ANYTHING grow.
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
她能讓所有的東西都長得很好。
媽媽戴的手套是綠色的。因為「綠手指」代表不論種什麼都可以種活的人,而媽媽的綠手指竟然讓睡袍上的花也冒了出來,長到頭髮上面,背後的花盆裡也長出了不可思議的鈕扣、魚、杯子、水果。因此這個畫面,不僅僅表現媽媽會打理花園,還會打理餐飲、衣服。媽媽的「全能」又一次得到展現。
英國是個盛產海鮮,尤其是魚的國家。英國的「國菜」:Fish and Chips,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炸鱈魚及薯條。
炸鱈魚實在太香了,又膩,基本上餐館裡點一份自己是很難吃完的~街邊快餐的量可能剛剛好。當然英國也有些黑暗料理,如「仰望星空」——魚派。
馬克杯茶杯再次出現。英國人真的很愛喝茶。可能比中國喝茶的人比例更高。不過他們也經常喝咖啡。
英國人對紐扣還是非常注重的,十年前幾乎每個小城都有自己的紐扣店。媽媽都很會縫縫補補做衣服。我小時候媽媽也經常給我做衣服。現在時代變啦,都是買衣服了。
還有許多英國藝術家會用紐扣來設計畫作。
And she's a good fairy.
When I'm sad she can make me happy.
她也是一個好心的仙子,
我難過時,總是把我變得很開心。
仙女題材的芭蕾舞有許多經典作品。媽媽變身仙女,拿著魔法棒,她的衣著也開始變化,花朵紋飾只在小背心上。
She can sing like an angel,
她的歌聲像天使一樣甜美。
媽媽在彈琴。魯特琴(LUTE)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弦樂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壁畫中。
魯特琴一般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的總稱,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最風靡的家庭獨奏樂器。魯特琴幾乎全部由木頭製成,音箱形狀類似對半切開的梨,和古典吉他一樣,正面有面板和音孔,音孔通常都有精美的鏤空雕花圖案,成為「rose」(玫瑰)。
《我媽媽》裡魯特琴的音孔「玫瑰」正好是一顆心❤️,這和睡衣的圖案又呼應了,真妙呀。媽媽的嘴巴,也唱歌形成了心❤️。天使這幅圖搭配了古典的邊框,而媽媽的背後是英國北部常見的低山丘陵,這裡經常可見綿羊散步。另外媽媽臉側的雲朵☁️從眼睛向旁飛出,好似兩側的眼淚飛起來一般(對比我爸爸跑步的雲朵像汗滴),是不是暗示了一個難以哄睡的娃呢?
這幅圖參考了那幅名畫呢?我覺得姿態最神似的便是弗蘭西斯加畫的《誕生圖》(姿勢似彈唱五人組最右藍裙的那一位,臉部像藍裙左側的那位),現存倫敦國家畫廊,是文藝復興時代歌頌生命的典範之作。蔣勳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解析:「嬰兒後側,有五名年輕人,彈奏著樂器,唱著歌,好像也在讚美嬰兒誕生。……弗蘭西斯加的畫使人感覺到每一個嬰兒都是耶穌,每一個產婦都是聖母,祝福與歌頌的心情便使人看起來都像天使。」這個意境,和《我媽媽》歌聲如天使一樣甜美是相似的。
安東尼也給媽媽畫上了天使翅膀,和許多宗教的壁畫、油畫非常相似。
宋珮老師也認為:雖然安東尼經常模仿某一幅特定的名畫作為一頁的場景,但這幅畫是綜合了不同的畫作而成的。
and roar like a lion.
吼起來像獅子一樣兇猛。
She's really, REALLY nice, my mum.
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
獅子的五彩邊框充滿原始力量,像是漫畫的速度線一般,襯託出媽媽吼叫的氣場。但是,仔細看,媽媽的舌頭像不像是一顆心❤️呢?雖然媽媽很兇了,但是說的話還是出於愛吧。這是第一次給媽媽變形了。悅娃看到這裡會問:「媽媽哪去了?」我說:「媽媽變成獅子🦁️了。」悅娃就不高興了:「媽媽不要變獅子。嗯,還是要對孩子少吼叫呢。
這裡第二次停頓,講媽媽很棒。第二個「真的」加重語氣。
My mum's as beautiful as butterfly,
我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
and as comfy as an armchair.
還像沙發一樣舒適。
這兩幅畫面開始更加抽象。媽媽變成蝴蝶,蝴蝶的翅膀正好是媽媽的睡衣圖案。媽媽變成沙發,沙發罩正好是媽媽的睡衣圖案,沙發的腳正好是媽媽的拖鞋。悅娃認為:「媽媽藏在沙發後面了!」我說:「坐在媽媽身上好像坐在沙發一樣。」然後悅娃就爬到我懷裡了,很開心地。
She's as soft as a kitten,
她像貓咪一樣溫柔,
and as tough as a rhino.
She's really, REALLY, REALLY nice, my mum.
有時候也像犀牛一樣強悍
我媽媽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第三次強調媽媽好,後兩個「真的」重讀。媽媽的睡衣圖案出現在貓咪和犀牛🦏的蝴蝶結上面,代表媽媽的變身。貓咪的皮毛很柔軟,犀牛的皮膚很強硬。
犀牛也是不容挑釁的動物,遇到危險一定會發起進攻。成年犀牛的天敵只有人類啊……
My mum could be a dancer,
or an astronaut.
不管我媽媽是個舞蹈家,
還是個航天員。
安東尼很喜歡舞蹈,我爸爸和我媽媽都有跳舞的畫面。我猜可能和家族擁有酒吧有關係?
媽媽仍然在跳芭蕾,媽媽的毛絨拖鞋成為芭蕾舞鞋。
媽媽的睡衣變成了太空衣,胸前有心形❤️的生命保障系統裝置。
She could be a film star,
or the big boss.
But she's MY mum.
也不管她是個電影明星,
還是個大老闆,她都是我媽媽。
電影明星無需多言,就是瑪麗蓮夢露啦。姿態、場景都和電影海報很相似,配上一個像電影底片的邊框。
帶著花朵領帶的大老闆坐在高樓大廈的辦公室中,窗外還飄著一個❤️氣球。
四個職業的媽媽,都是領域內「最厲害」的專業人士,但安東尼這裡強調了是「我的」媽媽。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的職責最最重要了,即使在外是萬人欽慕,媽媽回家來也是會愛孩子;也無論媽媽是什麼身份,在孩子面前都是一樣的。
She's SUPERMUM !
And she makes me laugh. A lot.
我媽媽是一個超人媽媽,
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超人媽媽的標誌是一顆心❤️。
小丑媽媽的鼻子是一顆心❤️。
這裡故事講到了最動人的部分。孩子最喜歡的是和媽媽的歡樂時光。
I love my mum.
And you know what ?
我愛她,而且你知道嗎?
媽媽的腮紅是心❤️形的,非常時尚呢。
SHE LOVES ME. (And she always will. )
她也愛我。(永遠愛我。)
寶寶被媽媽擁入懷中。和我爸爸的結尾相似,媽媽的後面也是金黃色的光暈,但是媽媽的光暈是心形的。
讀完《我媽媽》,最大的感覺是:安東尼的《我媽媽》是一個全能型的媽媽,樣樣精通,好像沒有缺點。唯一的缺點可能是脾氣大了一點(獅子吼)?在東方文化裡,女性好像很難接受過於誇張的讚美,而西方文化的女性則會更大方、更自信。但實際上,無論中外,哪個媽媽不是在帶娃過程中把自己鍛鍊得更全能、更多才能呢?我猜安東尼想表現的,更多是孩子眼中的媽媽,是傾向完美的,媽媽是孩子眼中的天使,是無所不能的。
回到環襯圖案和無處不在的花朵圖案:為什麼媽媽穿的是花朵睡衣?
英文版《My Mum》的封面,則是媽媽做園藝的這一幅畫。我媽媽的睡衣,充滿了英國田園風格的小花兒。🇬🇧是個熱愛園藝的國家。
英國人有多愛園藝?英國每個人都愛侍弄花草,從小朋友到老太太,也因此落下個「花痴之國」的外號。英國的城市,到處是布滿了花盆的陽臺、欄杆、臺階;土地都被花草樹木所覆蓋;不經意就能看見一棟被鮮花覆滿的小樓。英國的湖區,到處都有種滿花草的庭院。
圖片來源:英國萬事通
睡衣圖案裡面最顯眼的紅色,應該是美麗的紅玫瑰花🌹,如果專業點,應該說是紅薔薇,英國的國花兒。
大家可能覺得這個造型並不像是傳統的玫瑰花(薔薇花)造型。那是因為在國內我們所謂的玫瑰花(花店售賣的)大部分是月季花或薔薇花的一種,重瓣的。在國外,月季、玫瑰、薔薇統稱為rose。很多詩文傳到國內,翻譯就出了問題。
紅玫瑰(薔薇)的花瓣很特別,許多花瓣會呈現心形❤️,難怪被人們作為代表「愛」的象徵。我們看到睡衣紋飾有些單獨花瓣的心形花兒,還有媽媽手中捧著的🌹花盆,我想這一定是薔薇花瓣。
看一下英國兩大家族的玫瑰(薔薇)花紋飾,你會覺得這個睡衣上的紅花確實很像啦。玫瑰(薔薇)成為英格蘭的象徵,自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的紅白玫瑰戰爭(又稱紅白薔薇戰爭)起,它色澤豔麗,一年四季都會開花。蘭開斯特家族的紋章是紅玫瑰(Rosa gallica紅薔薇),約克家族的紋章是白玫瑰(Rosa ×alba白薔薇)。當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 (英格蘭)通過戰爭奪取了理查三世的王位時,也使得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之間的玫瑰戰爭終止。由於他的婚姻,亨利採取了將約克的白玫瑰與蘭開斯特的紅玫瑰結合在一起的都鐸玫瑰徽章。
植物學學名為玫瑰的花,只有白色和粉紅/紫紅色兩種。所以以後遇到名為玫粉色(不是玫瑰粉色)的口紅,大多是是這種粉紫的顏色啦。玫瑰是剪下後很容易蔫兒🥀的品種,不適合做切花。香氣濃鬱,適合製作精油、玫瑰醬等。
在英國的大街小巷,紅白及粉色的薔薇常見,而且長勢喜人。它們特別適合在英國的氣候下生存,雨水頻繁但不厚重,氣溫不高不低,就算無人照料都能長得不錯。
我也曾經在宿舍養過一盆呢,是那種個頭很小的薔薇,一株多頭,花瓣比較散開但不厚重,不打卷,和許多月季不一樣(大部分月季花是一株單頭)。
英國三島都有自己的「國花」。威爾斯的國花是黃水仙花(daffodil),或是韭蔥。黃水仙也是英國格洛斯特郡的郡花。
花語一是「純潔」,專用於婦女,讚揚其品德;二是「吉祥」,用於親友及其家庭,祝願走好運。
悅媽拍攝於英國湖區
水仙在英國的超市經常有售,一捆捆像蔥一樣捆著,美感全無😂。然後還有人當菜買回家。🤦♂️
蘇格蘭的國花是薊 [jì],一種葉子帶刺的紫色花。
花語是謹慎,嚴謹,穩重,默默的愛。相傳是聖母瑪利亞將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取下來後,埋在地下長出來的植物。我猜下面👇這個圖案是薊?
紅色帶白色和褐色花邊的花一直沒想出來是什麼。
就覺得和英國到處可見的石竹很像。
還一直想怎麼沒有康乃馨的花兒呢?後來猜想了,這個葉子細長對生,花朵邊緣鋸齒狀的應該就是某種康乃馨,畢竟英國的雜交康乃馨品種很多,有帶黑色邊的也不足為奇。康乃馨也是石竹科的,又名香石竹。花語是祝母親健康長壽。
睡衣上其他的花形都很相似,不太好區分。不過它們很可能是英國郊野和庭院中常見的花兒。
黃色的花兒也很多。
金絲梅生於山坡或山谷的疏林下、路旁或灌叢中,具有藥用、觀賞等利用價值,能舒筋活血、催乳、利尿。在英國的庭院經常能見到她的蹤影。
還有一種黃色的常見花大概是月見草。
月見草的花語是「沐浴後的美人」魔法。在英國的藥妝店,經常有月見草膠囊售賣,功效是調節血脂、減肥、調節月經、美容肌膚等。而中醫則認為其祛風溼、強筋骨。
月見草也有粉紅的,花瓣兒很薄,楚楚動人。
六瓣紫色的像是紫百合。
百合原產於中國,歐洲種植廣泛。百合是名貴的切花品種,各國的花市都能見到它的蹤影。我們平時吃的百合幹是它的鱗莖曬的。
五瓣藍色、淡紫色的可能是老鸛(guan)草。
它們生於山坡、草地、田埂、路邊及村莊住宅附近。老鸛草可作園林地被植物,在英國的郊外和庭院都很多。中醫用老鸛草來治風溼疼痛,半身不遂。
粉色、深紫色的可能是非洲紫羅蘭。邊緣顏色淺,中間顏色深的特別像。
非洲紫羅蘭,拉丁學名:(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又名非洲堇,多年生草本植物。非洲紫羅蘭的花語是永恆的愛。
一百多年前,有個叫做喬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的年輕人不遠萬裡從蘇格蘭來到雲南。看到了高黎貢山裡靜靜開放的各式杜鵑花,就再也邁不開腿,連挖帶砍採走了400多種杜鵑花,從此英國的各大植物園和許多大土豪們就開始雜交培育新品種。從此杜鵑就佔據了英國的園林啦!白的、黃的、紅的、粉的、紫的,奼紫嫣紅。雖然文中沒有特別相似的,但杜鵑花在英國非常常見。
悅媽攝於英國湖區
粉紅色、白色花蕊的應該是山茶花吧。
山茶花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香奈兒的品牌形象也是以山茶花出現的!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目前全世界有2萬多個品種!
在不列顛群島,藍鈴花幾乎隨處可見,據估計,英國的藍鈴花佔全世界總量的25-50%。
它被譽為英國最受歡迎的花卉,是廣泛種植的庭園植物。
藍鈴花在英國有最大分布,並在那裡形成了「藍鈴森林」,像藍色的地毯一般。
媽媽種花的那一頁,頭上還有長出小雛菊。
這麼多種花兒,說實話,我也沒有哪個品種認得清。但是如果是熱愛花朵園藝之人,一定會選自己喜歡的品種,悉心照料。這樣的媽媽在中國也不少吧?也有不少媽媽,因為孩子熱愛花草,和孩子一起讀起植物繪本、植物百科。
很唯美的花花繪本
如果有植物學專家和愛好者認出睡衣上的花朵,也請指教呀!文中猜測之處如有錯誤,也請斧正!
安東尼的繪本真的是很耐讀。每次和悅娃讀,都有新的收穫。讀完這本書,悅娃總會抱住我:「我愛你。」悅娃也曾經和我說:「媽媽,你是最好的媽媽。因為你會給我講書。講好多書。」我想這就是作為母親的最佳禮物了吧。❤️
點擊閱讀原文進京東微信平臺購買原版繪本!
****************************************
我是悅。
人大金融學本科,英國海歸金融碩士。
寶寶樹專欄作者。
悅娃三歲。喜歡讀書。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是要求「講書」。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是「講書」。
自己帶娃,公眾號更新頻率不定。
悅喜歡給悅娃買買買。母嬰用品各種嘗試。
悅娃對美食要求高。不好吃一口也不要。
我們全家都愛旅行。親子遊特別有趣。
悅是個美妝愛好者,口紅控💄。
喜歡就請關注悅娃悅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