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日韓壟斷!中企加速半導體國產化,中國再次「放大招」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據界面新聞12月19日報導,歐菲光集團近日宣布,該司已成功研發半導體封裝用高端引線框架,並計劃於明年第一季度實現部分生產線的打樣試產,二季度實現量產。

據報導,引線框架是晶片最為關鍵的一種封裝載體,也是晶片信息與外界的「聯繫渠道」。需要提及的是,此前引線框架市場長期以來被日韓兩國主導,而歐菲光在這一技術上迎來新突破,無疑也為國產化替代的發展推波助瀾。

當下,中國半導體行業正迎來大爆發,不僅中企積極發力追趕,近日我國也再次「放大招」。據12月17日消息,我國官方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我國將加大對相關企業的稅費優惠力度。

具體來看,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生產企業或項目,可免徵10年企業所得稅。在我國新政的激勵下,可以預想未來將會有更多中企「入局」。

當前,我國對晶片等半導體產品的需求還迎來了「井噴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35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1%。

在上述背景下,外國企業也正強勢加碼我國市場,助力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據新華財經12月17日消息,上海市黃浦區正式與美國亞德諾半導體企業(ADI)籤署合作協議,後者將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進一步加大對我國市場的投資。

文 | 林妙瓊 題 | 凌明 圖 |饒建寧 審 | 凌明

相關焦點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可是這依然擺脫不了華為存在的「軟肋」,亦或者是我國科技企業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最大「短板」。 眾所周知,自華為被制裁以來,美國就多次修改晶片出口規則,導致了包括臺積電、美光、三星、索尼、高通、中芯等在內的晶片企業無法在供應華為晶片。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是華為的供應鏈,但是他們大多都是美日韓晶片企業,而為數不多的中企卻也受到了限制,是因為都用到了美國的技術。
  • 國家開始放「大招」?中國晶片打破日韓壟斷,國產化加速進行中
    不過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重視國產晶片,國內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並給予了重大支持。國家開始放「大招」了,據國家工信部,稅務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集成電路產業相關公告可知,鼓勵發展28nm並且經營15年以上的晶片製造企業,提供最高十年的免稅措施。發展65nm並且經營15年的,也給予極大的免稅優惠政策。
  • 中企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打破日韓壟斷!
    中企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加速當下,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大爆發,不僅中企積極追趕,我國官方也在「推波助瀾」。報導顯示,我國官方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根據公告,我國將加大對相關企業的稅費優惠力度。
  • 中企半導體國產化再獲突破,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國家也出手了!
    儘管華為在發展的過程中多次受到美國的幹擾與打壓,但在今年三季度還是以30%的市佔比贏得了全球通訊設備市場的「第一」寶座,這份成績是華為不懈努力下的豐盛成果。然而,即使是取得了這樣矚目的成績,華為本身也存在相對的「軟肋」。或者說,與其說是華為的「軟肋」,不如說是國內科技企業的「通病」。那就是在半導體方面存在稍許缺憾。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企強勢「突圍」,晶片月產擬翻倍至10萬片
    近年來,加速晶片國產化進程已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當下較為重要的議題之一。據日經亞洲評論1月12日報導,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商——揚子存儲正在加速生產。 報導指出,揚子儲存計劃於2021年實現每月的存儲晶片產量增加一倍,達到10萬片晶圓,約佔全球總產量的7%。
  • 施耐德電氣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施耐德電氣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替代   近日,華美
  • RV減速器打破日企30年壟斷 「中國智造」機器人重塑成本優勢
    工業機器人核心傳動部件——RV減速器關鍵核心技術一直由日企掌握,經過4年多校企合作攻關,我國RV減速器設計製造和批量生產取得重大突破,其精度、剛性、壽命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日企水平,打破日企30年的壟斷。
  • 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研發Risc-V晶片,打破ARM的壟斷局面
    目前移動處理器市場已幾乎完全由ARM壟斷,ARM佔有移動處理器市場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越來越擔憂這種過於依賴ARM架構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的來說存在隱患
  • 國產屏幕揚眉吐氣,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給國產晶片樹立榜樣
    雖說半導體技術難關多、攻克難度大,但當年在核心技術上同樣一無所有的國產屏幕,如今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筆者相信國產晶片終將走向成功。說到國產屏幕,筆者不得不提及目前我國在顯示屏上取得的成績。12月18日,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產品發布會在重慶召開。
  • 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
    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半導體領域核心技術的缺失,一直以來都困擾著我們,長期以來面臨的缺芯少屏,也成為了國內科技發展最大的一顆絆腳石,好在目前國內的科技企業明白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摒棄掉了「造不如買」的商人思維,開始走科研的道路。
  • 日韓貿易戰 誰是半導體產業是贏家
    日本後來加碼「第二波」管制措施,將韓國從可信賴的友好國家「白色國家名單」中移除。韓國企業出口可轉用在武器上的原料、技術時都被嚴格控管,辦理相關產品出口手續時,不再享有簡化出口手續的優惠措施。日韓因徵用工(二戰時遭日本企業強徵的勞工)賠償訴訟問題對立,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判日本企業應賠償,勒令扣押其在韓國資產,引起日本政府反彈。
  • 5G加速商業化,國產化重構半導體格局,文化傳媒觸底何時反彈...
    來源:新財富雜誌在大科技領域,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將推動中國各行業向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加速轉型;國內半導體產業格局將迎來空前重構;因為疫情,文化傳媒被壓抑一年的需求,在新的一年中有望爆發……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入圍名單已經公布,新財富特別精選了入圍分析師研報中的精彩觀點
  • 這次,日韓半導體廠商來中國尋求「突圍」
    參考消息網8月13日報導 據韓國KBS新聞8月12日報導,韓國政府決定將日本從本國「白名單」中清出,將於9月生效。新加坡媒體報導稱,日韓半導體爆發貿易糾紛,韓國半導體製造商開始在中國尋求替代廠家,日本相關原料生產商也計劃在中國設廠,滿足韓國廠商需求。
  • 國產屏幕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科技巨頭燒錢300億,終成全球第一
    上世紀90年代,日本、韓國是全球LCD領域的壟斷者,我國液晶電視、顯示器等大屏市場,被二者逐漸蠶食,所剩無幾。當時,中國企業沒有定價權,只得被「擁屏自重」的日、韓企業所束縛。在12月18日舉行的,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產品發布會上,中國光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高層宣布,2020年我國大陸面板產能預計在全球佔比超55%,表現遠超日韓。我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LCD領域,我國打破了日本、韓國的壟斷,將定價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 美日韓的晶片大戰,日本半導體無奈落敗,韓國三星55%股權被瓜分
    為了確保在半導體行業的壟斷地位,美國和日本在技術上對處處提防三星,為此,李建熙開始到美國矽谷花高薪挖人才,不過後來一個轉機,讓三星成功躋身為世界半導體巨頭,而這個轉機就是當時的美企在晶片領域被日企暴揍,美國為了壓住日本,打算扶持韓國三星在亞洲對抗日本。
  • 韓媒:中韓半導體戰明年全面開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1/372242.htm  在半導體之前,大陸面板產業已經對南韓造成很大威脅,最近大陸的京東方量產了AMOLED柔性面板,打破了韓企壟斷的局面;其實,在90年代初期,全球90%的液晶面板在日本生產,後來南韓三星、LG兩家企業憑藉兇猛的進攻力,打敗了日本面板產業,如今京東方崛起,南韓認為,「京東方就是中國版
  • 半導體國產替代有望加速,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疊加稅務優惠
    機構指出,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對半導體板塊來說,此舉可能加劇行業產能緊張。在新形勢下,全球半導體新的供需矛盾,是原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全球化格局和大國博弈下科技封鎖間的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從國產替代角度看,這是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實現國產替代的一大機會。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漲價潮蔓延產業鏈 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番號)_市場掘金_市場...
    有行業人士指出,由於5G的普及和汽車行業對上遊晶片需求的增長,疊加疫情帶來PC 需求上升和數據中心投資力度加大,導致半導體產業鏈供需平衡被打破,價格持續上升。整體產業景氣度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保持向上趨勢。在政策紅利和市場成長的雙重作用下,我國半導體行業有望迎來高質量發展。同時在國產替代趨勢加速背景下,半導體板塊或將持續受到資金追捧,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
  • 可打破日企壟斷地位: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12月2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共分為晶片設計、晶片製造以及晶片封測三大領域,其中晶片製造也被譽為整個晶片產業鏈中最硬核的環節,因為在晶片製造中會牽涉到各種技術、材料、設備等等,尤其是晶片製造最為關鍵的設備—光刻機,目前更是只有荷蘭ASML公司可以生產EUV光刻機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