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19:3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何冬健 通訊員 劉滬寧
10月18日上午,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4461名新生共聚大學校園,開啟人生新篇章。校長吳翔陽在開學致辭中,回顧了近代中國青年的輝煌歷程,以一系列優秀畢業生為榜樣,鼓勵新生要做一個有工匠涵養的人、一個有遠大情懷的人、一個心中有愛的人、一個懂得勤儉生活的人。最後,吳翔陽以唐代詩人孟郊《勸學》中的詩句「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為結尾,祝福新生在大學生涯中歷練成長、不斷進步、德才兼備,用冉冉上升的朝氣去孕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未來。
原文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向4461位新同學表示熱烈地歡迎,歡迎你們來到寧職院,開啟人生新的篇章!並向伴隨你們一路拼搏的父母、老師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告別過去的自己,迎接全新的挑戰,承擔社會之責任,挖掘自己的潛力,弘揚人性之大愛,是同學們大學期間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這所大學的使命。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國家高水平高職學校。「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培養一個飽滿的人,有氣節、有溫度、有技術,是我們的育人宗旨。2007屆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宓柯澤在讀書時開始創業,成為最早一批學生淘寶店主;2009屆電商專業畢業生胡樂鹿從大學開始創立廣告公司,所獲收益捐給災區人民,用公益事業匯聚廣大青年人的愛心力量;2011屆藝術學院畢業生徐家興響應國家號召投身祖國新農村建設,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學生村官;2013屆機電專業畢業生王烈輝憑藉精雕細琢的執著精神,不斷改革技術,榮獲「首席工人」稱號。疫情期間,化工學院2名校友積極響應國家復工復產號召,第一時間回到工廠,馬不停蹄地生產消毒液,無償向社會供應368噸,向寧波市紅十字會捐贈30噸;還有許多95後的同學們,紛紛深入社區、街道、鄉村,開展力所能及的抗疫救援行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寧職學生始終將個人發展與社會責任緊緊相連,以丹心繪赤誠,以行動築夢想。
縱觀我們民族的復興歷程,可以說是飽經磨難,但青年人卻給中華民族帶來堅定的信仰和堅實的力量。一百年前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青年學子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勇氣至今值得我們敬仰;40年前在改革開放的浪潮裡成長的一代人,如今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半年前,「90」後、「95」後們在這次疫情考驗中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今天「00」後的寧小職們,在2020年我們國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黃金時代,你們恰好在這一年踏入校園。再放眼未來的30年,是你們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而我們的國家又將在這30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民族復興的這關鍵30年裡,必定離不開你們的創造與貢獻,你們就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
同學們,你們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為擔當民族復興的大任積蓄力量。我要對你們說,從你們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寧職人」就成為大家的新身份,也賦予了你們新責任、新使命。在這裡,我向大家提出四點希望。
第一、做一個有工匠涵養的人。寧職院辦學60年以來,率先開展了寧波成人高等教育,成為我市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寧職院始終與地方產業發展緊緊相連,希望同學們以前輩們為楷模,堅定信念、抱定宗旨,傳承好寧職院的家國情懷,錘鍊工匠精神,勤學苦練、熟能生巧,學習中要發揚鍥而不捨、厚積薄發的精神,努力學理論、學技術,使知識體系更加全面、更加牢固,自覺把奮進的腳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把成長的根基打得更牢、扎得更深,成為寧職院展示中國職教「重要窗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做一個有遠大情懷的人。忠於理想、拼搏奮鬥,不懼艱難險阻,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奮鬥是獲得幸福人生的必修課和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學校為你們搭建可以追逐理想、展翅高飛的奮鬥舞臺。她有著一甲子春秋的厚重歷史,也正在開啟「雙高」校建設的奮鬥徵程,相信你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堅韌意志和人文情懷,在寧職院這棵大樹的軀幹和年輪中凝聚屬於自己的經歷,共享寧職院人的榮耀,共擔寧職院人的責任。
第三、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同學們在大學裡要涵育美好品格,真誠待人、誠實守信,心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把學校的育人宗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希望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培養深厚的情誼,這將是你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
第四、做一個懂得勤儉生活的人。幸福快樂與金錢和物質的豐盛並無必然關係。漫無止境地追求奢華,遠不如儉樸生活那樣能帶給你幸福和快樂。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熱衷於追求生活質量的今天,我們更需要重新審視勤儉節約的內涵,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進我們的血肉。牢固樹立節約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就是降低汙染和資源浪費;光碟行動,珍惜糧食就是熱愛生命的意識。我們反對奢靡浪費,提倡簡約適度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
同學們,「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我們在金秋十月相逢在校園,從此你們身上便深深烙印著寧職院的痕跡,擔負著國家興亡的重擔,我衷心祝願大家在寧職院歷練成長、不斷進步、德才兼備,用你們冉冉上升的朝氣去孕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未來。
謝謝大家!
1603020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