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際範兒的第四篇粉絲原創投稿,來自作者言言。歡迎轉發分享,其他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範兒姐推介:作者言言,成都牙尖幫駐海西首席代表,正能量辣媽,有著一顆至死不渝的娛樂之心,愛好和平,不喜撕逼。奔波在事業和家庭中央,願用寫作來保衛內心的詩和遠方。
樓主從小有三怕,恐高、怕痛、怕死。萬萬沒想到給國際範兒的第一篇投稿竟然是高空極限運動的分享帖,略有一種連雞毛都不敢拔的人來給大家講如何庖丁解牛的跳tone感。
樓主靜如處子的業餘生活的轉折點始於2015年初與小夥伴在澳洲的第一次高空跳傘經歷,隨即迅速愛上了飛在天上的感覺。一年後又去了紐西蘭體驗了一把滑翔翼和蹦極(關於對「體驗蹦極」這一不要臉的定義容樓主稍後再表)。忍不住內心的小雀躍,拋磚引玉來聊聊這三大全球最火爆的高空極限運動。
根據度娘的定義,極限運動是指那些高難度、挑戰性較大的體育運動,比如攀巖、極限單車、高山滑雪、空中衝浪、跑酷等。而在高空中進行的眾多高空極限運動中,近幾年火爆全球的前三甲當屬跳傘(skydive)、滑翔翼(hang gliding)和蹦極(bungy)了。
首先來說說樓主的最愛——跳傘。長醬↓↓↓↓
如果按照高度來分,跳傘分為高空跳傘和低空跳傘,普通玩家口中所講的跳傘一般都指的是前者。而高空跳傘中,目前全球最常見的玩兒法又分為兩種,獨立跳傘(solo)和雙人跳傘(tandem)。由於獨立跳傘需要提前接受較長時間的地面和高空訓練課程,參與的人相比雙人跳傘來說是少數,所以今天樓主要嘮的就是高空雙人跳傘。
雙人跳傘對參與者的門檻要求非常低,除了12歲以下兒童、體重超過110公斤以上人士或者是孕婦之外,你不需要有任何高空運動經歷就可以參加。
雙人跳傘中,跳傘者和持證跳傘教練通過各部位多個牢固的鎖扣綁定在一起,由教練背好跳傘整套裝備進行全程操作,整套裝備包括:
1、主體傘衣:就是降落傘本身。
2、阻力傘:一個非常小的降落傘,又叫減速傘或者引導傘,教練要先拋出它來拉出並打開主體傘衣。
3、備份傘: 主體傘衣可能會遇到不能從傘衣套中拉出、不能正常膨脹或者傘繩纏繞在一起等情況,在這樣小概率的意外情況下,教練就必須切斷主體傘衣並打開備份傘。
4、自動激活設備:一種大氣壓設備,通過不斷分析周圍的壓力來確定高度以及下降速度,當高度低於300米、垂直速度超過每秒38米時,該設備將被激活,自動打開備用傘。
5、其他:除了上述重要部件外,還有傘衣套、傘繩等。
通常情況下雙人跳傘會有三種不同的高度選擇:4500米左右,這個高度有60秒的自由下落體驗;3600米左右,這個高度有45秒的自由下落體驗;2700米左右,這個高度有25秒自由下落體驗。
跳傘者在地面跳傘中心裡會觀看跳傘說明視頻,有專人做簡短的要點講解,主要就是強調在高空中出艙以後要將身體伸展開來,頭尾上翹,形成香蕉狀。
隨後,跳傘者會和自己一對一的專屬教練乘坐小飛機,在飛機上兩個人是分離開的並沒有提前綁定在一起。當飛機到達選定的高度後,教練會將跳傘者身上的所有鎖扣和自己身上的保險扣鎖緊綁定,然後機艙門打開,綁定的兩人挪到艙門邊,跳傘者抓緊自己身上的保險帶,教練抓住機艙內的欄杆的手一撒開,兩人就倒向了飛機艙外的無垠高空。
在空中經歷了一定時間的自由落體運動後,教練就會打開傘衣,單人跳傘和造型跳傘一般的開傘距離是距地面900米左右, 最低不能低過600米,雙人跳傘需要顧及兩個人的安全,因此開傘高度較前者略高, 是1500米。
降落傘張開以後,兩個人就會被立刻拉升,從自由落體轉為緩慢滑翔。這個時候,教練會通過控制傘繩末端左右兩側的操縱繩來控制滑翔的方向和速度一直到準確地降落到地面上的指定落點,出艙以後在空中的時間大概在6-8分鐘。
再來說說滑翔翼是怎麼玩噠。長醬↓↓↓↓
滑翔翼又叫三角翼,分為有動力和無動力兩種,全球各國開放給普通玩家體驗的基本都是無動力三角翼。和跳傘一樣,也分成獨立滑翔翼(solo)和雙人滑翔翼(tandem)。樓主只玩過無動力雙人滑翔翼,所以今兒也只嘮這個。
無動力的又稱為懸掛式三角翼,具有從正面看過去呈三角形的硬式基本構架,用活動的整體翼面操縱,由塔架、龍骨、三角架、吊帶四部分組成,各部分由鋼索連接,出於發生小概率意外後的安全救助需要還配有備份傘。
雙人無動力滑翔翼的具體過程是醬紫的:汽車將玩家、一對一專屬教練以及器械運到山上,教練在山頂上將三角翼現場搭建好,穿戴好安全帶和防護服,接著幫助玩家也穿好防護背心。由於玩家懸掛在滑翔翼上的位置比教練高一些,降落的時候與地面的摩擦以教練為主,因此教練的防護服比玩家更完備,有一整套很厚的皮質護腿,而玩家的防護背心只有上半身的部分。
穿戴好裝備後,教練會將自己和玩家都鎖扣綁定在滑翔翼的金屬架頂部,並對玩家做一個簡短培訓,培訓的重點就是,第一,左手要穿過自己的蹬腳環抓住自己左肩上的安全帶,右手要抓住教練右肩上的安全帶,基本上呈現一種和教練緊緊擁抱的畫面;第二,聽到教練action的口令後,和教練一起同步伐向山頂懸崖的方向奔跑;第三,飛翔在空中後聽到教練drop的口令後鬆開左手將蹬腳環放下,再用自己的雙腳踩上腳環後用力向後蹬直雙腿,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和地面平行的狀態。
和跳傘相比,滑翔翼的玩兒法更簡單,不需要坐飛機爬升(實際上是那麼大個金屬架子也根本擠不進飛機裡),只要有合適的山坡,逆風跑5-6步,就能夠藉助空氣在傘翼上形成的升力和阻力,搭載玩家滑翔飛行。根據飛行時的氣候條件,一般的雙人滑翔體驗在空中的時間在10-15分鐘左右。
再來簡單介紹下大家最熟悉但也最害怕的蹦極。長醬↓↓↓↓
蹦極玩家一般是站在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上,把一端固定在跳臺上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身上某處然後從高處跳下去。在這個過程中,玩家在空中會享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面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到極限、阻止人體繼續下落,當到達最低點時橡皮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後又落下,這樣反覆多次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然後在由地面上或者水面上的工作人員將玩家拉下來取掉繩索。這就是蹦極的全過程。
按照繩索綁在身上位置的不同和跳躍方式的不同,蹦極分為綁腰後躍式、綁腰前撲式、綁腳高空跳水式、綁腳後空翻式等,其中綁腳跳法比綁腰跳法難度更高、恐懼感更強烈,被很多蹦極教練成為最接近死亡的體驗。
由於在三項運動中,蹦極幾乎是零技術門檻,所以沒有教練陪同跳這個選項,都是solo bungy,而蹦極界的tandem指的是兩個玩家綁在一起跳,而不是教練陪同體驗。
作為一個怕死之人,樓主在玩項目之前一般都會提前做好各項安全知識儲備,基本上屬於在理論上把這個項目從頭到尾已經玩過一遍了。這裡從技術的角度講一下三大高空運動的安全問題。
從業界的統計數據上來看,跳傘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體育運動。即使是在專業體育項目的危險性排名上,跳傘都是排在自行車之後,更不要說有一對一職業教練陪同的雙人跳傘了。
私以為雙人跳傘的安全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降落傘具和教練。
1、雙人降落傘:用於雙人跳傘的降落傘分為主傘和備用傘,正常情況下,通常是打開主傘。在主傘發生問題後,可利用備用傘安全落地。而且備用傘還配備有性能良好的自動激活設備,可防止教練在空中出現意外沒開降落傘的情況發生。目前降落傘很多細節上的設計,已經從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人為因素產生的風險。
2、雙人教練:國際上對雙人跳傘教練的資格有很高的要求,就拿美國降落傘協會(USPA)來講,需要教練具備以下條件:通過faa身體檢查;至少三年跳傘經驗;至少500次單人跳傘經驗;取得教練資格。只有通過了雙人教練的培訓和考核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雙人傘帶跳教練。
目前世界上很多知名跳傘地的知名跳傘運營公司都有數年的運營經驗,大多接待過上十萬的雙人跳傘體驗者,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安全無事故記錄。
所以可以說,雙人跳傘是能讓你在零基礎的前提下體驗高空自由落體和飛翔快感最安全和快捷的方式,沒有之一。
滑翔翼是人類所有飛行工具中最接近鳥類飛行方式的飛行器,由於其機身具有骨骼的金屬架構,受外界幹擾影響比傘小很多,即使無動力了也可以漂著降落,所以和滑翔界同樣知名的滑翔傘比起來,滑翔翼的操控性和安全性都更好。下面上一組網上查閱的歷史數據來佐證:
2005年歐美無動力滑翔重大事故統計
類型
項目
美國
歐洲
滑翔翼
事故總數
19
不詳
犧牲人數
0
1
滑翔傘
事故總數
50
不詳
犧牲人數
3
50
其中,美國滑翔翼的19項事故中,主要是皮肉及四肢擦傷,骨傷很少,最嚴重的一個是頸椎骨折,但沒有傷到脊髓,康復以後還能飛。美國滑翔傘的50項事故中,四肢骨傷40%,背部及脊柱骨傷佔29%,其它部位31%。
這裡美國的數據是全美範圍,而歐洲的數據僅是阿爾卑斯山脈地區。
很多人會有疑問說蹦極的時候會不會跳下去以後繩子斷了掛掉……呃,樓主只能說從目前的事故記錄來看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這得從蹦極涉及的設備構造講起。高空蹦極彈跳所用到的每一樣裝備都是雙保險,也就是說在整個蹦極彈跳過程中,至始至終都是有兩個安全保護措施在起作用。就拿綁在身上的繩子來說,平時是用繩套裝好的,看似一根繩子,裡面實際上有兩根,一根是由無數皮筋綁紮一起像手腕這麼粗具備彈性,蹦極參與者在跳躍之後自由落體和反彈都是這個繩子在起作用。另外一根就是二道安全保護,其實這個平時是沒有用到的,只有在第一道安全系統就是前面說的彈性繩失去作用時,第二道安全保護仍然100%起到安全作用,保證參與者安全完成彈跳。
在國內最出名的蹦極事故就是一個女孩在福建蹦極,跳下去後被繩子勒到脖子導致嘴鼻流血休克,還好救治及時。
因此樓主認為,蹦極在極限運動中也屬於相對安全的,畢竟不需要任何專有技術就能玩。硬要講風險點的話,大概就是在高空彈跳過程中因為身體姿勢不當的原因會有被蹦極繩子勒到脖子的危險。
這裡可以來分享一下樓主的個人經驗了。
由於樓主是在玩過跳傘以後再玩的滑翔翼,當飛出山頂懸崖飛翔在高空中以後,樓主內心的OS是「什麼鬼啊這!就這樣一直飄來飄去嗎?怎麼一點刺激的感覺都沒有?!」
因為沒有任何自由落體的體驗,所以滑翔翼在刺激度上就輸跳傘一大截。同時由於滑翔翼過於穩定的飛行方式,所以飛在空中也沒有任何的恐懼感。雖然樓主沒有玩過滑翔傘,但個人認為跳傘運動中開傘以後的飄落過程實際上跟滑翔傘沒什麼分別。因此,樓主建議大家如果以上項目都還沒有玩過又都想嘗試一遍的話,可以先從滑翔翼玩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O(∩_∩)O哈哈~
這裡終於要說明一下樓主不要臉地定義自己「體驗蹦極」這件事了。樓主今年在紐西蘭皇后鎮附近的卡瓦勞大橋(對,就是傳說中世界商業蹦極的發源地)和蹦極來了個深度親密接觸,就是樓主陪同自己的老公去蹦了極,樓主全程在大橋上走心觀摩…(✿◡‿◡)…
雖然樓主沒有真正站上高臺往下跳,但那種恐懼,真的是你從跳的人綁gopro的手在抖就能感同身受的。
雖然跳傘的高度更高、自由落體的時間也更長,但是正是由於跳傘的高度太太太~~~~高了,周圍沒有任何的參照物,有時候飛機下有一大團白雲,更會讓你產生我就是往3米以下的遊泳池跳水的錯覺,高度感和距離感變得不真實。再加上整個人被緊緊地綁在教練身上,一切有教練擔待著、保護著,所以跳傘帶來的高度恐懼感是非常容易被克服的。
而蹦極的高度相對很低,最高也就一兩百米,周圍的參照物顯得非常真實。樓主後來採訪了一下同樣跳過傘的老公的蹦極感受,他說雖然腳下有堅固笨重的繩子,而且高度只有40多米,但是沒有教練陪同,要自己一個人主動往下跳,一上去腿就發軟,根本不敢亂動,有種「臥槽老子要死了」的感覺。跳下去後的那幾秒,周圍和地面水面迅速由遠拉近,真切地感受到要是沒有繩索拉著肯定摔得稀巴爛,沒有任何自己調整的餘地,等到離地面很近了才開始減速回彈。回彈的過程也很酸爽,大腦彈到充血。
聽了這樣的感受,樓主就決定這輩子寧願選擇去考單人跳傘證都絕對不去蹦極。以後如果想不開要自殺,也絕對不會選擇跳樓,雙腳離開地面下落的瞬間太虐心。。。。
其實蹦極有的自由落體過程跳傘也有,只是跳傘的自由落體時間相對很長,把一種瞬間的失重感變成了恆定的漂浮狀態。樓主在澳洲的第一次跳傘是在墨爾本的雅拉河谷,選擇的是最高的高度4500米左右,在跳出艙門的瞬間樓主內心是拒絕的,所以眼睛閉得很緊,雖然看不見,但是那3秒的突然失重感飛速而逝,然後樓主就感覺自己好像停在空中,睜開眼睛就看到了身下的一片雲海,內心激動地有一種「老子特麼天下無敵」的牛逼感哈哈哈哈哈~~
這一趴的總結陳詞——能跳傘、玩滑翔翼根本不算啥,敢蹦極的才是真英雄!!
雙人跳傘的費用會根據玩家選擇的高度不同有所區別。以紐西蘭南島某家知名跳傘運營公司為例,第一等級2700米高度的跳傘費用折人民幣約1400元,第二等級3600米高度的費用折人民幣約1600元,最高等級4500米高度的費用約2000元。而這只是跳傘的費用,如果需要攝影攝像服務,通常需要另外支付600-800元。加總大概在2200-2800元人民幣。樓主在澳洲跳傘整體費用也差不多在這個範圍內。
滑翔翼的費用相對比較固定,以紐西蘭皇后鎮的雙人滑翔翼為例,運動項目費用在900-1000左右,如果需要教練架在機身上的gopro拍攝的照片和視頻的話,需要另外支付300元。加總約1300元人民幣~
蹦極的費用也以紐西蘭皇后鎮為例,有三處地方可以蹦極,分別是skyline上面的峭壁蹦極、卡瓦勞大橋蹦極和高度最高的內維斯峽谷蹦極,價格在800元-1200元之間。
◆ ◆ ◆ ◆ ◆ ◆ ◆ ◆ ◆ ◆
最後,樓主想以坦誠玩高空運動的心路歷程來做結尾:人生苦短,去嘗試以前沒做過的事情,挑戰自己的極限是一件當下極為糾結、過後又大呼爽快的事情。
最後的最後,送上樓主最喜歡的一句雞湯文,來自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作者Lewis Carroll:
If you don't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any road will get you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