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詹姆士·沙姆斯和泰德·霍普在紐約創建了一家很小的電影公司,取名「好機器」,主打「製片人主導、導演驅動、低成本製片」。
1991年,一位紐約大學的電影畢業生用塑膠袋拎著兩部劇本來到了沙姆斯和霍普面前,說「再不拍片就要死了」,然後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花了許久來闡述自己的電影藍圖,兩位創始人幾乎睡著,但是沙姆斯還是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華,成為了他的製片和編劇,助力他成就了後來的一系列佳作,迄今仍是全美票房最高外語片的《臥虎藏龍》便是他們合作的成果,而這個年輕人也就是大導演李安。
7月26日,沙姆斯以遠程連線的方式參加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中國的觀眾交流,講述他的製片生涯,與李安的故事,也帶來了對中國電影的一些看法。
沙姆斯以遠程連線的方式參加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大師班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國際電影節官網
優秀製片人最重要是知人善任除了李安的「幕後推手」這一身份,大批好萊塢熱門電影中都能看到沙姆斯的身影,他製片參與過的作品包括《斷背山》《鋼琴師》《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等,擔任製片及編劇的電影則有《冰風暴》《綠巨人浩克》《色|戒》《飲食男女》《喜宴》和《推手》等。
製片人是電影工業中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好萊塢的發展過程中,曾有相當長的時間裡是實行製片人中心制,作為一名資深製片人,沙姆斯分享了自己從業多年以來的經歷和經驗。他認為要成為一個好的製片人簡單又複雜,最重要的並不是擅長電影製作的每個流程環節,而是一定要懂得如何為這個位置找到最擅長的人,並且邀請他加入。
沙姆斯用自己職業生涯開端的見聞舉例:「最開始我做的是製片助理,跟隨在劇組後面拍戲,電影裡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參與,我曾經見過一位看起來很擅長交流的製片人,忙碌在各個工種之間協調,指揮燈光和器械,我以為這就是好製片,後來隨著經歷增多才明白其實好的製片並不需要這樣,因為他為電影找到對的人,不用對這些各種工種的人進行指揮了。」
當然,在電影製作這樣龐大的系統工程中,找對人只是第一步,沙姆斯提出,製片人不僅要在預算範圍內,幫助導演將各方面都準備到最好,還需要每天看導演送來的樣片,來判斷電影的構想是否落實。雖然電影製作中常常會出現預算不足,但製片人也不要去拒絕導演的需求,創造性地給導演替代性選項,幫助電影的完成,除此之外還要參與到電影的前期和後續每一步中,包括融資、談判、合同以及發行等等。
年輕電影人要聚焦創作好萊塢擁有著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可以製作出成熟的作品,那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要如何製作出一部好電影?沙姆斯的觀點是還要回到創作本身,他說道:「想在製作第一部短片時就至臻至善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現在的攝製設備都愈發趨於平價,無論是攝像機還是現場收錄聲音的設備,甚至剪輯也可以用自己的個人電腦完成,要多站在攝影機後面,儘可能多拍攝,好的電影短片不需要花太多錢,更重要的是精彩的原創。」
而比起創作本身而言,很多電影行業的新人更在意如何把自己推薦給行業大佬和獲得融資,沙姆斯認為電影最重要的不是向上看,而要學會向左右看,看看周圍有偉大藝術天賦的人,與他們學習合作,一起創作出偉大的電影。在沙姆斯早期的工作裡,他最關注的是周圍,找到有原創表達的天才,然後去幫助他們表達出來,這樣自然就能找到觀眾,而不是概念或者投資,這些都不是一開始最重要的東西,他後來在大製作電影中才開始關注這些。沙姆斯舉例自己早期製片助理的經歷:白天在劇組給大牌攝影師送咖啡,為他做好服務,與他結交朋友,然後可能下一天就請他去拍一個低預算的獨立電影,自己既是僕人也是老闆,這樣就找到了優秀的人然後合作獲得成功。
除了找到夥伴,還需要明確自己的創作方向,要有獨立見解,不要過度考慮觀眾的喜好,沙姆斯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想像一下你的男女朋友,從一起床就關注你想要幹什麼,噓寒問暖,看起來他非常體貼好,但是很快會厭煩,這個人老是在猜測你的心理,讓你覺得要抓狂,所以同理心固然重要,最好還是找有才華和獨立觀點,能討論的那些人更重要。
李安走在所有導演的前面從一開始李安敲開「好機器」的大門,到「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再到《臥虎藏龍》《綠巨人浩克》《色|戒》,沙姆斯和李安有著超過三十年的合作。他認為每一次的合作都是在重新上一遍電影學院:「無論是作為合作夥伴還是朋友,我感受最深最欣賞的是李安年輕的精神,他永遠在嘗試,他已經是一個非常有建樹的導演,然而他還在追求新鮮事物。」
沙姆斯與李安(右)
沙姆斯認為李安這樣做是為了給觀眾持續帶來震撼的感受,在大家很小的時候第一次看電影的體驗,都會發出驚嘆並愛上電影,李安一直在追求全新的技術,為的就是讓觀眾還能有這種驚豔感,希望能夠讓他的下一部電影,繼續能夠觀給觀眾們帶來那種第一次看電影的感受,能夠重歸童年的純真的驚豔,在這方面,通過技術探索來展現電影之美,李安走在其他導演的前面。
《封神》三部曲是令人驚嘆的史詩除了與李安的長期合作,沙姆斯還涉足影視工業的多元領域,2002年「好機器」被環球影業收購,成為環球旗下焦點影業的前身之一。沙姆斯也轉投焦點(Focus Features)成為CEO。2014年,沙姆斯擔任第64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2016年,他的導演長片處女作《憤怒》,在聖丹斯和柏林電影節首映。同時他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擔任教授,講授電影史與電影理論。
豐富的從業經驗讓詹姆士對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對於中國電影的近些年發展,他也有著切身體會,親眼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
沙姆斯與李安最重要的合作之一《臥虎藏龍》配樂在上海完成,當時他住在著名的和平飯店,看著對岸的浦東還在大興木土。
第二次來的時候就是拍攝《色|戒》,短短時間內上海已經煥然一新,變成了世界文化和藝術的一個中心。
2014年,沙姆斯擔任評審團主席的第64屆柏林電影節,當年的金熊獎頒發給了中國電影《白日焰火》,沙姆斯認為做出這一決定很簡單,評審們總會有很多不同意見,但是沒有人不喜歡這部電影,它給了我們一些希望,一種年輕的聲音,由中國電影人很好的表現出來電影的世界性語言。
最近他則為烏爾善即將問世的《封神》三部曲擔任劇本顧問。對於這部作品,他認為自己並不需要給出所謂權威的建議,更多的是對於作品的驚嘆,安靜享受電影的美學體驗,「中國電影市場逐步成熟之後,工業化水準的大幅提升,規模過去沒有看到,相信以後也不可能看到。」
電影教育也是電影體系中重要的環節,除了《封神》三部曲這樣在中國電影體系下完成的巨製,沙姆斯認為中國的電影人才培養也正在發展。
在沙姆斯看來,美國的電影工業十分發達,研究型大學依然優秀,藝術人文課程也很成熟,但美國目前的政治環境正在試圖破壞這個良好的學術氛圍。這麼多年來,全世界的學生都在增加,電影是一門世界性語言,所以學習電影也不一定非要來美國。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也都有很好的環境,就像孕育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巴黎,就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創作環境非常興盛,重要的是互相交流溝通激勵。
宜居的城市將繼續繁榮中國電影由於疫情和視頻網站的衝擊,人們的觀影習慣正在改變,電影業未來的生存十分存疑,沙姆斯認為,電影院是否能活下來還是要看疫情何時結束。歷史上也有很多疫情,不幸的是未來也會有疫情,但是最終人們有這種深刻的願望,就是要和其他人在一起。這種願望強大到足夠的程度,就一定會讓觀眾們一起坐在電影院的大屏幕前。電影是社交的,人們還是會需要電影這樣的社交工具。
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沙姆斯依然十分有信心:「中國這個市場太特殊,有著獨特的模式,快速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大都市,讓電影業也開始興旺發達,因此我認為中國電影業,未來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中國城市的未來相聯繫的,是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未來相聯繫的,所以我希望中國以後有更多的城市,能夠成為可持續的城市,適宜人居的城市,環保的城市,我也希望中國的同行們,能夠發揮更多的想像力,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電影院裡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