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刀、戧薄刀」 這聲聲吆喝已成了一種遙遠的記憶

2021-02-07 慈谿發布

  我們慈谿稱菜刀為「薄刀」,這是頗有水平的:如此面積的刀具,有哪種比它還要薄?

「灑香不怕巷子深」

  1970年攝製的京劇藝術片《紅燈記》裡,有個扛著長板凳的磨刀匠,以「磨剪子來戧菜刀」的吆喝之聲,作為從事地下工作聯絡員接頭暗號的情節,以及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的磨刀匠形象已被很多人所熟知。

 

為方便顧客上門尋找,自家房子周邊都寫上了「磨剪刀」三字 

  而我們這裡磨刀匠的形象,在自己兒時的印象中不完全與《紅燈記》所塑造的那樣:一是吆喝聲不一樣,是濃重的三北口音「磨剪刀、戧薄刀……」;二是其「行頭」也絕非只是一根帶有磨刀石的長板凳,而是也象過去銅匠那樣挑著擔子,其中一頭放的是手用「家生」,一頭才是帶有磨刀石的長板凳。

 

剪刀的銷子:鬆緊有度

「磨刀不誤砍柴工」

  帶著對這一傳統老手藝的眷戀,我事先經一位友人的引薦,在坎墩周家南路的「紅元弄19號」,找到了一位仍然在這塊陣地上堅守的磨刀人。

 

砥鋒挺鍔

砥礪

不露鋒芒

  他叫趙家圓,雖已已進入了「花甲之年」,但為他人磨刀堅持依舊。

 

琢磨

  說起他個人的磨刀史,坦言自己並非是「科班出身」。他說他的父親是裁縫。裁縫師傅除了縫紉機之外,還有三件寶,那就是灰線、尺子與剪刀。

 

藏鋒斂鋭

砥鋒挺鍔

「磨刀不誤砍柴工」

  由於筆者的母親也是裁縫,因此也早已知曉這三樣東西對裁縫師傅而言是多麼的至關重要。其中「灰線」,就是最早時在布料中劃樣作記號的一種顏色粉。

 

鋒芒逼人

  家圓師傅說他父親的剪刀都是自己磨的。在自己十七八歲時,每當見到父親磨剪刀時,他都會認真在旁邊加以揣摩,並在父親的指點下,也就慢慢掌握了這門技藝。於是,從事裁縫行業的父親則也自然成了他以後傳承磨刀業的師傅與引路人。

 

砂輪也是一種新磨法

塗點油,延緩鏽

  當然,那時他還沒有將自己已掌握的這門技術,專門作為一門向社會提供服務的職業。真正打出「磨刀匠」的旗號、服務鄉鄰則是從10年前才開始的。

 

磨刀霍霍

  2007年那年,家圓師傅所在的坎中村要組建護村隊,當時的一位村主要領導,覺得他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於是邀請正在外地一家企業工作的家圓師傅,回村作為其中的一名骨幹參加護村隊。

 

鋒芒畢露

  護村隊的主要任務是夜巡,而白天一般都可休息。每當休息時,其他隊員都有各自的承包地,而他因是「非農戶」家庭,沒有土地可伺弄,而那時「磨剪刀、戧薄刀--」之聲已幾乎消聲 跡了。於是感覺自己在年輕時學到的那門手藝大有「用武之地」,正式掛牌開始起自己磨刀匠的職業生涯,並一直至今還在堅持著。

 

成語「帶礪河山」的「礪」指的就是磨刀石

  因為家圓師傅與此手藝有緣。所以對我們這裡過去磨刀匠走街串巷、走村入戶的情景就顯得更為關注。他印證我們的磨刀匠是象銅匠那樣挑著擔子,其中一頭放的是手用「家生」、一頭是帶有磨刀石的長板凳的。

 

砂輪歡語

  他說:我是10年前開始正式從事這一手藝的。其中在七八年前還有一操庵東口音的老磨刀匠,晚上借宿在周家路街的一爿小旅社裡,白天在周邊兜攬生意。過了一段時間,再也未見他來過。從此之後,坎墩這一帶的大街小巷中也根本見不到其他磨刀人的蹤影了。

 

初試鋒芒

  他說:磨剪刀、磨薄刀、磨其它刀具,看似簡單,其實也有很多講究的。手將刀剪按在磨石上的輕重、選擇磨石顆粒的大小、刀口與磨石的角度控制等等,全憑個人在長期的操作實踐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磨刀霍霍

家圓師傅研究磨刀技巧實在是鑽研得非常細的。如說到同樣是一把裁剪布料的剪刀,由於布料有厚薄的不同,磨刀時也都有不同的講究的。因此,他在磨剪刀之前,總是要先詢問顧客之後再下手。

 

藏鋒斂鋭

鋒芒逼人

小試鋒芒

  附近有位既打剪刀又磨剪刀的老師傅,也在七八年去世的,在世時,他也多次悄悄地去「偷」學過技術。他坦誠地告訴筆者:很多技巧性的經驗都是從那位師傅的實際操作中揣摩而來的。

 

砂輪也是一種新磨法

不露鋒芒

成語「帶礪河山」的「礪」指的就是磨刀石

誰與爭鋒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刀剪用過一段時間後發現鈍了再換新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鐵製的農具、工具乃至家用刀具,總是「用出頭的『家生』最順手」因而社會也就難免需要磨刀匠啦!

 

工具雖簡單,工藝有講究

  這位磨刀人說,所有刀具他都會磨的,大至修剪樹枝用的園林大剪刀,小至念佛大媽在佛品中剪花用的小剪子。旁邊幾位在場的鄰居也說:他的生意還蠻好格,周邊10多路外的人,也經常有人手提著許多刀剪來找他磨的。

 

塗點油,延緩鏽

琢磨

鋒芒畢露

  我問及家圓師傅:既然有這麼好的手藝。也何不與過去的磨刀匠那樣「遊走四方」呢?他如實相告:早年也曾轉過這一念頭,但遭到家人反對,現年齡畢竟也已60掛零了。好在通過新老顧客的相互介紹,送到我家來要磨的刀剪數量已非常多,因此也就打消了這一想法。

 

「脫胎換骨」

  現雖然還有象家圓師傅那樣的磨刀匠,但畢竟可說是「鳳毛麟角」,而在街頭村尾聽到象過去那樣「磨剪刀、戧薄刀--」的吆喝之聲,或許只能是作為一種記憶中的碎片,惟有進行淡淡的回味而已了。 

圖文|沈斌煊

責任編輯|麗麗

- END -

如果覺得好,請您為小慈點一個zan!留言已經開通,小慈等著您的精彩點評!

 

相關焦點

  • 「磨剪刀、戧薄刀」 這聲聲吆喝已成了一種遙遠的記憶……
    「磨刀不誤砍柴工」  帶著對這一傳統老手藝的眷戀,我事先經一位友人的引薦,在坎墩周家南路的「紅元弄19號」,找到了一位仍然在這塊陣地上堅守的磨刀人。 砥鋒挺鍔不露鋒芒  他叫趙家圓,雖已已進入了「花甲之年」,但為他人磨刀堅持依舊。   說起他個人的磨刀史,坦言自己並非是「科班出身」。他說他的父親是裁縫。
  • 慈谿老手藝丨磨剪刀、戧薄刀
    「酒香不怕巷子深」  1970年攝製的京劇藝術片《紅燈記》裡,有個扛著長板凳的磨刀匠,以「磨剪子來戧菜刀」的吆喝之聲,作為從事地下工作聯絡員接頭暗號的情節,以及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的磨刀匠形象已被很多人所熟知
  • 「磨~剪刀~~鏟~薄刀~~」
    題圖:磨剪刀童年,是活色生香的,至少70後的我的童年是這樣的。
  • 雄安記憶:磨剪子來嘞戧菜刀
    記得《紅燈記》中有一句 「磨剪子來嘞——戧菜刀!」至今記憶猶新,恍如昨天。之所以記憶深刻,還源於現實生活中磨剪子戧菜刀的時常出現在村子中,且生意火爆。那時候,由於生活需要,我們村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到磨剪子戧菜刀師傅的身影,響亮的吆喝聲時不時地在村子上空飄蕩。
  • 為啥全國的「磨剪子嘞戧菜刀」都一樣?
    朋友們,你們一定聽到過這句家喻戶曉的吆喝,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了一個「秘密」——這句吆喝聲,好像南北通用,全國共享。在記憶中,這聲吆喝通常帶著點漸變。至於廣東有些地區,吆喝中不夾雜裝飾音,直接就是「戧刀,磨鉸剪——磨鉸剪,戧刀」,音量順勢而上,再一口氣連接剩下的吆喝:「售買爛銅爛鐵舊電視舊冰箱……」
  • 【上海話講故事】削刀磨剪刀
    「削刀磨剪刀!」  迭個是我小辰光聽到最多個吆喝聲之一。隨了一聲聲個吆喝,可以看見磨刀師傅辣辣裡弄向、新村裡向穿來穿去個身影。  常常到阿拉搿搭來個呢一位磨刀師傅,一年四季儕穿一件同樣個外套,老老厚個,還有交關補丁,已經汏得發白了,隱隱叫呢,露出老底子個藍顏色來。伊還有呢,一副袖套,一年四季呢,戴辣海,搿副袖套啊,倒是藍得發黑,藍得發亮。
  • 趙亞亞 | 《吆喝聲聲》
    「買賣靠吆喝!」一聲聲吆喝,是小本生意人的有聲名片。二十多年前,潤鎮有兩嗓子吆喝最具傳播力。
  • 磨剪刀磨菜刀……桐梓這位老人的聲音你一定聽過!
    師傅師傅地叫著,如今已記不得師傅的名字了,只知道他是於師傅。」潘其良回憶說。學到手藝的潘其良,先後在貴陽遵義輾轉磨刀,直到20年前,為了離家更近,更方便照顧家庭,潘其良開始在桐梓縣城磨刀,這一磨,便是20多年。
  • 【往期薦讀】劉海崗:泡桐聲聲,漫過記憶的河
    泡桐聲聲,漫過記憶的河  天空灰暗。萬物靜穆。冷雨淅淅瀝瀝,幽咽而綿長。窗外,一顆泡桐樹在雨中靜默,淺酌著天地間的那一抹恢弘。腰身挺拔而健壯,虯枝如蓋。記不清,它在那裡站了多久,熬碎了多少日月,才將偉岸存續。
  • 程文勝 | 棒槌聲聲何處尋
    古代自不待說,粗衣麻布洗起來費時費力,棒槌在手,聲聲清脆,省卻婦人許多氣力。說到棒槌聲聲,不能不提李白寫過的一首詩《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 臧鴻:從賣菜到賣吆喝,招牌「京味兒叫賣」響徹北京每條胡同!
    此時,那一陣陣的吆喝叫賣聲,更是撓得人心痒痒,讓人想把這吃的嘗個遍。若是此時還能聽得一聲叫賣,便似乎瞬間將人拉回那樸素喧鬧的童年時光。叫賣作為一種初級廣告形式,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時間又過去了2年,此時的臧鴻漸漸長成了少年模樣,也省得許多力氣,便走出了胡同,挑著扁擔沿著天橋、磁器口、花市這一帶叫賣蔬菜水果。吆喝聲聲,清脆爽朗,引得不少生意。因為勤勞肯幹、貨品實惠,他的生意規模愈發變大。
  • 重溫五華80後童年記憶,探尋傳統爆米花製作過程
    、一口黝黑爆米鍋,一聲一聲吆喝。用手捂住耳朵,激動等待爆米花出來的瞬間,巨響後,很開心的湊過去,把一袋子爆米花裝在臉盆裡跑回家……這些,都漸漸成為兒時的記憶。先打開這個東西,然後把玉米或是大米放裡面,再放幾粒糖精。
  • 井柏然李榮浩首次合作電影《倒戧刺》
    由井柏然主演的電影《倒戧刺》近日發布兩張井柏然、李榮浩片場花絮照,兩人的新戲造型隨之曝光。「倒戧刺」是一句東北方言,意指手上翹起的刺狀表皮。電影中,井柏然飾演的李聳,就是這樣一個「倒戧刺」。在井柏然以往的影視作品中,他大多詮釋不同形象的正面角色,而《倒戧刺》中亦正亦邪的李聳則會讓觀眾看到截然不同的他。作為音樂人的李榮浩,此前曾在《乘風破浪》等電影作品中小試牛刀,令觀眾眼前一亮,此次在《倒戧刺》中算是真正的跨界,兩人的首次合作也令觀眾對《倒戧刺》越發期待。花絮照中可見,井柏然的燕尾髮型、夾克外套和李榮浩的牛仔套裝看起來都頗為搶眼。照片中兩人在片場相視而笑,氛圍輕鬆。
  • 懷舊 | 煙臺街頭的這8種聲音,以後再也聽不到了
    只留下腦海中的記憶越來越清晰……煙臺街頭的這些聲音,你可還記得?當然不是要打架,而是因為磨刀人來了——吆喝:「磨剪子嘞~戧菜刀」小時候聽到這樣的叫喊,還會忍不住跟腔學起來呢。這是小時候最盼望的聲音了!,吆喝:「收破爛嘍~」這個聲音,你不會沒聽過的!
  • 《倒戧刺》電影!
    《倒戧刺》怎麼能辨別我電影投資被騙?
  • 《倒戧刺》電影!《倒戧刺》電影集資騙局大揭秘!
    《倒戧刺》怎麼能辨別我電影投資被騙?
  • 倒戧刺電影投資是陷阱?老師帶單認購是騙局!
    前言:    《倒戧刺》什麼時候上映?有相關的信息嗎?有人從股票群裡拉我去投資投資電影《倒戧刺》靠譜嗎?
  • 被《漂亮大衣在哪裡》同款魔法「戧駁領」種草了!
    戧駁領是一種西裝正裝的領型,運用在大衣上,會讓一不小心就「成球」的冬天,變得隨時都很sharp!這位女巫日常就受上司感染,穿著這樣一件戧駁領大衣。即使不是戧駁領,設計師在給人物做大衣時,也選擇了大翻領。
  • 銀杉記憶之一:遙遠有多遠
    張弓 1,遙遠有多遠 憑藉記憶,他從依稀的往昔找到一些模糊的影子。這是他第一次看見珍:一個短髮、圓臉的姑娘,說話清脆、甜美,落落大方。她把他們帶到二樓的一個房間,顯然,他們還沒到,床鋪就已整理好了,等待他們的到來。他放下簡單的行李,走下樓梯,從一個側面小門走出去,他仔細端詳著聳立的銀杉:樹皮暗灰色,大枝平展,小枝節間的上端較粗,或少數側生小成距狀。葉徑近條形,稍隆起,頂端具近圓形、圓形或近四方狀的葉痕,其色較淡。
  • 聲聲唉嘆,卻已無力挽落花
    2020-07-15 11:17:21 來源: 火羽白Clare 舉報   阡陌在這滾滾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