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直島變成藝術之島的三個男人

2021-02-23 周六美術館

這是一個與金錢無關的世界,要是這個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也能成為一個烏託邦的話,哪怕只有一瞬間,我都想把它一直這樣做下去。

——策展人北川富朗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春季展(4.26-5.26)前兩天剛剛開幕。而這篇在文件夾裡躺了許久的稿子也終於完成了一個開頭🤦‍♀️。

我是在16年閉幕前和閨蜜匆匆去趕了一趟藝術祭的尾巴,當時我剛拿到雅思成績,正在申請學校,整個兒一個兵荒馬亂的狀態,還在小豆島的酒店裡與教導主任facetime面試,非常瘋狂……但這個鄰國海島的藝術節還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藝術的可觀性,到整個項目的成功策劃,以致我後來在寫碩士畢業論文時(關於文化藝術旅行方面的)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case study來探討。而這一屆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熱度顯然遠勝於三年前,相信今年奔赴瀨戶內旅遊的人會前所未有的多。如果僅僅將其作為一場文藝旅行和打卡的目的地未免可惜,於是打算動筆寫寫瀨戶內海,尤其是直島的變遷之路。

🚢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的四國、本州和九州之間,該地區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後,在日本這樣一個知名的旅遊島國,這裡一度是少數旅遊業發展不佳的地方。但近幾年,隨著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它越來越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藝術旅遊也被當地視為區域發展的重點項目,可以說,當代藝術將瀨戶內海的島嶼變成了「藝術之島」。

這個變化是由日本Benesse控股集團(一家做教育行業起家的公司)帶來的。1989年,集團負責人福武總一郎在直島買下一塊土地,委託建築家安藤忠雄將其設計為兒童露營地,以此成為直島上第一個文化項目。不久Beness集團在島上建立了當代藝術博物館「Benesse House」,它同時也提供住宿。在1992-1995年間,Beness House 官方launch了許多展覽,其中1994年秋的「Out of Bonds」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邀請了多位藝術家在美術館外面展示並保留了許多戶外裝置作品,草間彌生的大南瓜也在此次展覽之列。到了2004年,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在這個僅有8.13平方公裡的小島的南部落成。藝術家宮島達男重建了島上第一個「家計劃」——Kadaya。攝影師杉本博司、藝術家草間彌生等紛紛加入直島的藝術建設。

2010年,第一屆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在7個島嶼上舉行,共接收了超過60萬人次的遊客。島上的藝術活動則得到超過90萬次的觀賞。遊客帶來的直接經濟影響達到111億日元(約6.7億人民幣)。2013年的第二屆藝術祭擴展到春、夏、秋三季,帶來了超過70萬的遊客。與其他如威尼斯雙年展等藝術節不同的是,瀨戶內海藝術祭的作品大多是永久性的大型裝置,即使在藝術祭結束後也會保留在地。因此在過去的5年裡,瀨戶內海每年的遊客數均超過40萬人——即使是在沒有舉行藝術祭的年份。

到了2016年,第三屆藝術祭舉行期間島上湧入了100多萬人。可以說,當代藝術將瀨戶內海的島嶼變成了「藝術之島」,這是一個「藝術振興地域」的成功案例。而這份成功,離不開它背後的三個男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三個人和藝術祭的故事。

企業家福武總一郎

Soichiro Fukutake


前面我們提到,瀨戶內海的振興,最早源於做教育行業起家的Benesse集團,這是一個家族企業。福武總一郎正是在31年前從他父親手裡接下了集團總裁的擔子。福武總一郎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企業家,他曾說:「經濟活動不是目的,而是工具。金錢,金錢,金錢.這種頑固的商業命令只會使我們成為債務之王,而這並不能創造幸福。」那麼到底什麼能創造幸福呢,他說「是人與人之間好的交流。」

於是他將自己的財富投入到致力踐行他的理論的方面,他選擇的地點是日本的瀨戶內海。這裡的環境因為二戰後的現代化發展造成了損害,美麗偏遠的島嶼受到煉油廠排放二氧化硫和非法傾倒的工業廢物的汙染。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拼,也使得直島和附近的島嶼的人口逐年減少。

福武總一郎的父親福武哲彥早年是一位教師,他一直想在瀨戶內海的直島上建一座兒童夏令營。但還沒實現這一想法就過世了。而1985年,當福武總一郎第一次到訪這座小島後,這些島民的生活方式激起了他思想的革命。「我看到傳統的木屋,人們和鄰居之間仍然保持著親密的關係,過著與自然密切相關的自給自足的生活。」這給了他很大的觸動,他開始覺得日本的大型城市如同怪獸之地,人們與大自然隔絕,狂熱追求自己的欲望。「今日之城市離心靈的滿足之所相去甚遠。」Fukutake如是說。

這種全新的觀念將福武總一郎帶上新的道路。他將家族企業的名稱Fukutake改為Benesse:意為舒適,健康或快樂的狀態,並著手恢復瀨戶內海的島嶼的美麗和經濟。

他的關於瀨戶內海的商業復興計劃建立在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和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之上,並且堅定地選擇用藝術來振興經濟。

「藝術是武器。」他說,「而且因為我不向政府要任何支持,我可以(不受約束地)做一切我想做的事情。」

他邀請了建築師安藤忠雄來主持建造Benesse House,並告訴他,他不想僅僅建一座美術館,或是畫廊,他希望這是一個讓藝術與自然連接的場所,人們可以與之建立聯繫。這些項目專注在藝術、建築和自然,也帶動了直島周圍的一些島嶼(如豐島、犬島……)的復興。其中地中美術館(The Chichu Art Museum)建造的初衷是為了展示福武總一郎購入的第五幅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畫。這幅2000年購入的睡蓮(Water Lilies)有6米長,2米高。這幅畫和他之前購入的四幅莫奈的作品一起被收藏在一個獨立特別的,近乎神聖的空間。福武總一郎想為藝術家提供一個能表達他們的意志、想法和靈魂的地方,而安藤忠雄近乎滿分的完成了甲方的這一訴求:地中美術館整個的建造在地下,從外面看,美術館的表面僅有幾個方形或三角形的開口,而這些窗口為內部帶去了各種所需光線。今天這些大師作品,被無數從頂部的各個角度射入的自然光點亮。福武總一郎顯然非常滿意這種設計,他形容這些畫作被漫射的自然光線包裹,創造出一種非凡的運動的體驗,受到季節、天氣乃至一日中不同時間的影響而變化。

在協助直島及鄰近島嶼重建的25年裡,福武總一郎說,他眼見這些島上的老年人,因為與島上的藝術項目以及來此參觀的人的交互而日漸充滿活力和健康。

「我現在將一個快樂的社區定義為充滿著微笑的長者的社區,這些老年人是生活的主人。如果這些老人生活開朗,即使身體和記憶裡略微減弱,也能令年輕人期許他們的將來是光明的。老年人的笑容能喚起年輕人的笑容。」

2000年,直島被國際出版集團Condé Nast(旗下有Vogue, GQ,紐約客等頂級雜誌)評為當代的七大奇蹟之一。

建築師安藤忠雄

Tadao Ando 

福武總一郎與安藤忠雄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88年的直島國際營地(Naoshima International Campground),至今已經有31年。這期間,由安藤忠雄主持的項目包括了Benesse House Museum(1992)、地中美術館(2004)、李禹煥美術館(2010)三座直島上至為重要的美術館、以及與美國藝術家James Turrell合作的家計劃中的南寺(1999)項目和陳列他的直島項目資料的Ando Museum(2013)。

起初,安藤忠雄對於福武總一郎想要將直島變成一座藝術之島的理想並不看好,但他最終被說服接受直島上的項目委託,這聽起來有點像個惺惺相惜的故事。

在被福武總一郎的理想和決心折服後,安藤忠雄開始認真對待直島的建築項目。對於這個荒敗和人口蕭條的島嶼,安藤忠雄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覺得這個島是關於自然、光線、年輕的和老去的之間如何共存的。

地中美術館中最重要的展品是福武總一郎收藏的莫奈的睡蓮。對於印象派畫家來說,自然的光影是他們首要捕捉的對象。繼承了這樣的靈感,安藤忠雄將地中美術館的主體整個隱藏在地下,而頂部的多個正方形或三角形窗口成為唯一的光源。

地中美術館隱藏在直島的山坡之下

在CNNstyle的採訪短片裡,安藤忠雄說:「當人們走進去,光從頭頂傾瀉而下,我想創造能令人感動的瞬間。」 這些自然光真實的變化著,也令人們欣賞畫作的視角產生微妙的變化,在下午的2點或是5點,你看到的畫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地中美術館還陳列了James Turrell和Walter de Maria等藝術家的裝置作品。這些作品有著對光、時間、空間的思考。可以說,安藤忠雄的建築既考慮到直島的想要呈現於世人的現狀,又結合了美術館所要展示的藝術品的特性,以建築載體的身份,令藝術極大限度上的與直島這片土地相融,產生共振。這也正符合福武總一郎的期望:藝術、建築和環境應合為一體共同喚醒觀眾。(The art, the building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wake up the viewer.)

BTW,安藤忠雄大概體現了一種理想的甲乙方合作模式:是雙向的合作而非消極接受。

策展人北川富朗

Fram Kitagawa


隨著瀨戶內海藝術祭的名聲漸噪,人們往往將北川富朗視為藝術祭的總策劃,認為是他一手締造了這個堪稱傳奇的藝術之島。嚴謹一點的來說,這個認知並不十分準確

北川富朗出生於1946年,畢業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他從70年代開始策劃大型的藝術展,其中包括了將安東尼奧高迪介紹給日本大眾的「安東尼高迪展「(1978-1979);巡迴日本77所中小學的「給孩子的版畫展「(1980-1982);以及以反對種族隔離為主題的「向種族隔離說不!國際美術展「(1988-1990),後者的影響力更是覆蓋了全國194個地方的38萬人參與。

但他最為人熟知的,是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瀨戶內海藝術祭這兩個藝術與本土結合的社區建設項目,他同時擔任了這兩個目前日本最有影響的藝術三年展的項目總監。其中,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始於2000年,說是北川富朗一手打造也不為過。北川富朗本人在其後出版的多本書籍和參與的講座中也更多的提及越後妻有的經驗。這些經驗或許也多多少少對福武總一郎建設直島的理想提供了一些靈感,北川富朗本人也應邀擔任著福武財團的常任理事,二人必定也交流過瀨戶內海的藝術建島的思路。

瀨戶內海藝術祭比越後妻有晚了10年啟動,在這之前,就像我們在前面介紹的那樣,安藤忠雄的建築和「Out of Bonds」等藝術節的舉辦,已經為它打下了良好的藝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瀨戶內海和越後妻有的模式是非常相似的,或者說,北川富朗在瀨戶內海地區複製了一個三年祭:一,都充分立足本土特點,越後妻有山區由於氣候問題,常年下雪,年輕人大量出走,老齡化嚴重;瀨戶內海的島嶼由於是歷史上採石、沙礫的地區,以及二戰後工業發展帶來的汙染,而逐漸荒廢,寸草不生。這些都成為每一屆藝術祭的主題和作品共同想要傳遞的信息,這一屆的瀨戶內海藝術祭主題即是海洋的復權(Restoration of the Sea)。二,在藝術作品的打造上,北川富朗有著成熟豐富的經驗,他邀請國際上知名的藝術家參與(如Christian Boltanski、James Turrell、Maria Abramovic、草間彌生等),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同時推陳出新許多日本70、80後的新銳藝術家和團體,借藝術祭這個平臺也普及了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和認知度。譬如瀨戶內海藝術祭到這一屆為止有著超過200件作品,其中60%以上來自日本國內的藝術家和團體。

作為一個出色的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憑藉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獲得了第7屆All right! NIPPON大獎-內閣總理大臣獎;而2010、2013兩屆瀨戶內海藝術祭則為他取得了「推動海洋立國有功者」的表彰。

今天,瀨戶內海藝術祭顯然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逐年增長的慕名而來的遊客、為當地經濟振興作出的貢獻、令荒蕪的島嶼重新煥發的生機和活力……藝術作為一種抽象的力量,切實地改變了這片海域和島嶼。

想想直島40年的變化,不免有點像一個現代版的傳奇故事:一個想要「藝術救島」的企業家,執著地在開墾直島這片土地上走了第一步;他的堅持打動了一位天才的建築師,他在這個島嶼留下了建築生涯中「Invisible Architecture」的經典之作;而另一位有著相似的抱負和理念的策展人,將這個模式一屆屆的發揚光大,直至今天的規模。

而我們許多的art lover, nature lover,在奔赴一場瀨戶內海之約時,多了解一些背後的故事,或許能更好的欣賞眼前的風景。

下一篇更實用一些,會寫瀨戶內海藝術祭的 must-see list,白白~

節日快樂🎈

-THE END-

Refs:

OECD2014年的報告Tourism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

https://setouchi-artfest.jp/en/

http://benesse-artsite.jp/en/

https://findshikoku.com/articles/v58FU

https://www.artfront.co.jp/cn/about/fram-kitagawa/

http://en.cafa.com.cn/fram-kitagawa-art-awake-up-local-setouchi-triennale.html

https://thisnzlife.co.nz/art-world-view/

https://www.forbes.com/sites/susanadams/2015/07/29/naoshima-island-inside-japanese-billionaire-soichiro-fukutakes-art-archipelago/#6334c3af29f8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tadao-ando-naoshima-art-island/index.html

安藤忠雄:武士建築師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20908?bsource=douban


相關焦點

  • No.166 直島,藝術以外
    假期的最後一天,沒有安排具體行程的我們最終還是來了直島。目睹了人潮的洶湧後,我們果斷放棄任何一間美術館。如果沒有平靜的內心和足夠浪費的時間來欣賞藝術,我們寧可去體會一個「藝術以外的直島」。藝術節的名頭越來越響,歐美面孔的遊客大概佔了三分之一,很多是中老年旅行團。我國遊客也不少,卻明顯年輕化。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之旅:從荒島變「逃城」,淺談直島的前世今生
    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這裡卻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一個旅遊地,特別是2019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落幕後,直島作為藝術祭的重點島嶼,建築師安藤忠雄、藝術家草間彌生、美國大地藝術家 Walter De Maria 等人合作,將直島從荒島變「逃城」,開啟藝術之島的序幕,如今直島已成為不需藝術祭的光環,成為了建築與藝術美學雙重結合的文化之島。
  •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一生必去一次的「藝術跳島之旅」全攻略!
    主會場包括:直島 / 豐島 / 女木島 / 男木島 / 小豆島 / 大島 / 犬島 等,瀨戶內海幾個重量級的群島都在裡面,真的要好好玩一次咯!///// 瀨戶內5日遊 日常路線:·Day1:直島1日。上島——地中海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Benesse House美術館——宿直島。·Day2:本村的藝術裝置——從直島前往豐島——豐島美術館——宿直島。·Day3:從直島前往犬島——宿高松。·Day4:從高松前往男木島、女木島——宿高松。
  • 我的跳島日記 — 小島篇(豐島-直島-小豆島-女木島-男木島-犬島)
    直島是藝術聖地,美術館和室外作品是所有島中最多的一個,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留一晚在直島,住進Benesse House Museum的「Oval」,一共有6間客房,是有著橢圓形的高級旅館,要預定一定要乘早~不住夜的寶寶合理選擇自己要看的作品,一天基本上也能看掉8成~直島主要是公交🚌代步,住夜的話可以選擇自行車🚲🚢 🚢 🚢 🚢 🚢
  • 司令小朋友的直島攻略
    直島主要有三個區域:宮浦港,是主要的登島入口,碼頭的遊客中心「海之站」是遊人的必經之地,同時草間彌生的紅南瓜也在宮浦港碼頭。Benesse house區,這裡是直島最主要的美術館區域,Benesse house、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這三大美術館是直島的地標。本村地區,這裡是島民的居住地,擁有錯綜複雜的小巷和百年民居,其中有古舊民居改建的「家計劃」是這裡最重要的藝術項目。
  • 直島黃南瓜,草間彌生的波點魔咒
    如果只去瀨戶內海的一座島嶼,那一定要去直島。直島是瀨戶內海的靈魂。世界盡頭的南瓜南瓜在人們的第一印象裡通常是又矮又胖,有著一個圓滾滾的大肚子,但是對於草間彌生來說南瓜胖嘟嘟的肚子就是她最中意的一點。草間彌生說她覺得南瓜的形狀能給予她一種強大的精神安定感。所以我們在她創作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南瓜的元素。
  • 「藝術活化鄉村」與「共享村」——福武總一郎、盧德之對話錄
    福武先生近30年來在日本直島、手島、犬島周圍,通過藝術、自然與建築推動內海文藝復興,把當代藝術帶到人口嚴重外流、老化的直島,讓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荒島重新站上世界旅遊勝地的舞臺。在瀨戶內藝術節期間,直島吸引上100萬人次參訪,成為日本排名第六的旅遊景點,從而開創了全球慈善領域的「直島模式」。目前,福武先生和中國慈善家一起努力在山東沂源桃花島複製「直島模式」。
  • 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節,你準備來跳島了嗎?
    展期分為春夏秋三個階段:春季『春之感觸』,展期 4 月 26 日至 5 月 26 日,夏季『夏之歡聚』,展期 7 月 19 日至 8 月 25 日,秋季『秋之拓展』,展期 9 月 28 日至 11 月 4 日。延續上一屆,藝術節遍布直島、豐島、小豆島、犬島、沙彌島、本島、高見島、高松港周邊等12座島嶼和2個港口舉行。
  • 去日本直島,看看草間彌生才會此生無憾吧!
    我買了雙程票後,登船,前往直島。海中的水母一直跟著海浪漂浮。我們除了感嘆生態之良好以外,大概就是想拿個調料碟來吃海蜇皮了吧。PART 2 宮浦港 出了港口就是車站和案內所。這是有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主持的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海之站」。到了終點站「つつじ莊」,黃南瓜也到了。
  • 日本跳島③|光是草間彌生的卡通大南瓜,就夠你在直島拍部寫真了
    瀨戶內海上的直島對Shake來說是什麼呢。 是在這裡一天過得特別漫長。隨便走在路上都感覺自己是個活在動畫片裡的藝術少女。走著走著,就有一個易拉罐男孩彎腰跟我們打招呼。我倆沒有特別去找一個個藝術之家,就隨意的走在沒人的小路裡,我找我的刺,
  • 三年一屆的瀨戶內藝術祭又要來啦
    關於藝術祭「想再看到島上爺爺奶奶的笑容。」為了再次看見海島的生氣,大家開始探討地方創生的議題,思考著如何為這片海域帶來新的希望,2010年首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誕生。知名日本大地藝術祭策展人-北川富朗擔任藝術總監,以貼合島嶼原生的獨特文化、融合藝術創作,在群島上展示世界知名的建築家、藝術家與居民們同心協力打造的作品。
  •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強指南!跳島巡禮還不夠,住進安藤忠雄的美術館才是碾壓級玩法
    直島直島擁有「藝術之島」的美稱,這個居住人口不足4000人的小島上散布著以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為代表的眾多知名藝術家的博物館、作品,甚至是酒店,整座島就恍若一間巨大的美術館。紅色南瓜與島上另一處同樣出自草間彌生之手的黃色南瓜互相呼應,都是必打卡的藝術品。
  • 2019盛夏的瀨戶內海藝術祭
    這次再來的契機是日漸發展成熟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三年舉辦一次,每年舉辦春、夏、秋三季(春之感觸、夏之歡聚、秋之拓展),舉辦地是圍繞著高松港的各瀨戶內海各小島,主要有直島、豐島、男木島、女木島、犬島、小豆島等,有名聲在外的直島地中美術館及豐島美術館,以及散落在港口和各小島的現代藝術作品。
  • 岡山・倉敷・瀬戸內海的跨島之旅 ——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同行
    因為和喜歡藝術的藤島先生熟悉,一起共事好幾年,彼此信賴,所以才願意在平臺推薦。
  • 讓藝術成為重塑鄉村的典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帶來的地方振興!
    空格為了恢復昔日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諸島活力,瀨戶內海大大小小12個島嶼和2個港口共同組成藝術展示舞臺,成功的把無人問津的小島變成了旅遊勝地,也再次煥發了當地鄉村的生機。△家計劃——鹽田千春作品「遙遠的記憶」空格首先將藝術家引入當地的「家計劃」,通過藝術家改造當地廢舊島屋,重新賦予功能及形象,變成獨特有趣的藝術展示空間。島上的部分餐廳和咖啡館也由藝術家或藝術工作室設計而成。
  • 《史泰登島國王》三個男人的故事
    下圖是紐約市的行政區劃,其中標號為5的紫色區域就是史泰登島,可以看到史泰登島是唯一一個與紐約其它幾區分開的行政區,就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斯考特送她發小去紐約市中心考試是通過輪渡的方式過去的。,但是人口與其它各區比差了一個量級,這也就是史泰登島人口稀少的來由了。
  • 我在瀨戶內藝術祭,拍了很多奇怪的照片
    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由於各種突發狀況頻繁發生,以至於我們一行人上了島隨即一拍四散,按照各自的喜好,分開旅行。一天完整逛完直島?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也許把我和朋友們的行程合起來,才有可能完整。步みきたりて除了藝術祭的作品,島上的本地紀念碑——風之舞,就建立在火葬場的旁邊,那種異常的肅穆感,格外讓人動容。
  • 三個男人的故事-《史泰登島國王》影評
    ,這也就是史泰登島人口稀少的來由了。而斯考特年幼喪父的經歷,亦讓他在過於溺愛他的母親的教養之下變得更加桀驁與懶散,和幾個狐朋狗友鬼混,沒有未來的方向,也缺少很多基本的禮儀,滿嘴髒話,無所事事,雖然因為父親的朋友而在餐廳裡有了一個小職務,幹得卻也並不好。
  • 疫情之下神遊日本——Naoshima(直島)李禹煥藝術館
    Naoshima(直島)是瀨戶內海重要的以藝術為主題的島嶼,整個直島其實是一個大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不但坐落著好幾座高質量的美術館,在島嶼的各處還散落陳列著各式的藝術品。李禹煥美術館是一座以藝術家名字命名並全部陳列該藝術家藝術作品的美術館,把李禹煥美術館放在直島的開頭,並不是因為他的名氣蓋過其他藝術家(當然他的名氣真的也挺大),而是李禹煥本人,還有他所代表的日本當代藝術流派「物派」,對於日本甚至是世界來說太重要了。
  • 小島上的秘密|2016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摘要:第三屆「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將於3月拉開帷幕,仍以春、夏、秋三個會期持續到今年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