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品質高,幾乎已經成為了行業裡面的共識。但是作為消費者,辨別是否是古樹茶,幾乎快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
今天我們就試著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啃一啃這塊硬骨頭。只是探討,因為這個問題非常難,不確定因素太大。
今天彤掌柜茶業小夥伴給大家準備了五六個茶的幹毛茶,易武的、勐海的、勐麻河的。
第1個問題:很多人辨別古樹茶都是看葉底的大小厚薄,以為葉大葉厚就是古樹茶,真的嗎?
①首先,葉大葉厚跟茶種有關。
茶樹有大葉種和小葉種,有厚葉型和薄葉型。就算是雲南的大葉種,也有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等等。
臺地茶也有大葉厚葉的,也有葉片很肥厚好看的臺地茶。首先是雲抗系列,「因其抗旱、抗寒性比一般雲南大葉品種強,而稱『雲抗』。無性系,喬木型,分枝較密,大葉類,早生種,適制紅茶和普洱茶及滇綠。包括有: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抗43號、雲抗27號、雲抗37號、雲抗48號、雲抗50號、雲抗12號、雲抗47號、雲抗(1、3、5、6)號等」。
②幹茶條索看起來肥厚跟揉捻程度有關。
採用輕度揉捻,製成松泡條,泡條看起來肥一些。緊揉捻會看起來緊細一些。
③葉片肥厚程度跟生長的環境有關。
土壤、溫溼度、植被、氣候、混生環境影響茶樹芽葉的大小。
版納的易武、勐海,和臨滄地區的茶樹生長環境不同,同一茶種,不同的生長環境,有不同的葉片肥厚、長短、大小。
④管養方式。
比如藤條茶就是一種管養方式;很多臺地茶也是一種管養方式;密植還是放荒都是一種管養方式;除草、翻地、施肥等也是一種管養方式。
第2個問題:如何確認和辨別古樹茶的樹齡?有人三下兩下就能知道是真的嗎?
①聽·在田野
在現場,看茶地,看茶樹的粗壯,問「老人家」,看當地的史料記載,查宗譜等。
②看·條索
看幹毛茶葉片的條索、鋸齒、葉脈、馬蹄、毫毛……
這些都非常難,欲練此功,必須來種茶養茶,調查走訪。
有時候小樹茶更好看,催芽劑、施肥、土壤肥沃、雨水足之類會讓芽頭、毫毛比較好看。
另外,一個地塊越管養茶樹的性狀越會比較好(打花打果,整理茶地,防病蟲害等)。
③ 品·茶湯
品而不是猛喝。茶需要細品。一個能夠細品,有很多細節的茶,就算是小樹又何妨?
我們覺得很多古樹平和、層次感好、後期存儲空間大。
④感(直覺和經驗的綜合)
一般來講,古樹茶內含物質豐富,層次感明顯,具有集山野氣息進茶湯的力量。
一位喝茶時間久,喜歡琢磨,具有很多橫向縱向對比經驗,而且忠於自己真實感受的喝茶人,具有較為敏感的品鑑能力。品茶也是一種專業技能,但凡技能,一些是「唯手熟爾」,一些是個人具有的特質稟賦等。
第3個問題:部分參考的指標
①相對來說,古樹茶植株高大,主幹及枝幹明顯,植株稀疏,產量低,不易採摘。
②相對來說古樹茶多生長山區,海拔較高,環境較好。
③相對來說古樹茶無過多人為幹預。根扎的深、根系發達、吸收到的礦物質、水分、養分比較充足。
④相對來說,古樹茶品飲起來香韻沉穩、內質豐富。
⑤相對來說,在味道的持續性、茶湯的耐泡度、滋味的層次感、內質的豐富程度上,古樹茶有優勢。
⑥體感、茶氣,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