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垡頭祁東家園小區的郭繼先出門買午飯,10分鐘後,提回來一份燒茄子和丸子,一葷一素只花了12元。郭繼先去的地方是社區的「老年幸福餐桌」。
「老年幸福餐桌」是祁東社區專為老年人開設的餐廳,就在小區裡,住得最遠的居民走過去也只需10分鐘。
祁東家園社區老年人口多,60歲以上的老人有2783人,佔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今年70多歲的郭繼先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的小區是保障房小區,建成時間短,周邊生活設施不太齊全。之前外出吃飯,得坐公交到垡頭老區,不太方便。」郭繼先說,社區也想了很多辦法保障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如聯繫超市開設班車、在小區引進便民菜攤,但都沒有一個地方能吃「現成飯」。
吃飯是頭等大事,尤其對於老年人,吃得好身體才好,生活才有幸福感。了解到老年居民的需求,社區多方聯繫,協調了一家餐飲企業,在社區開設「老年餐桌」,解決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
「老年餐桌」供應一日三餐。早上,包子、油條、豆漿等應有盡有;中午8到9個菜,葷素搭配,每天不重樣,還有烙餅、畫卷、饅頭等主食,居民選擇多。「我幾乎每天都去,有時去買主食,有時買兩份菜,十幾塊錢就夠我們老兩口吃一頓。」郭繼先說,「老年餐桌」飯菜可口,價格實惠,菜品多樣,一開張就受到大家歡迎,「有時還沒開門,就已經有人排隊了。」
與郭繼先一樣,常鳳蘭也是「老年餐桌」的忠實擁躉。常鳳蘭和老伴今年都已70多歲,簡單的飯菜還做得動,但烙餅、蒸饅頭這些過程複雜的主食做起來就有點吃勁。「老年餐桌」開設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有發麵餅、烙餅、芝麻醬餅、花卷、饅頭……隨意挑選。」常鳳蘭挨個數著「老年餐桌」的主食,儘是滿足。「我買主食比較多,有時買一張餅,4塊錢,夠我和老伴吃兩頓。」她說,「下樓溜達時,順手就買了,吃喝在小區裡就給解決了,非常方便。」
「老年餐桌」還有送餐服務,不方便出門的老人打個電話,餐廳的工作人員就會送餐上門。吃飯難問題解決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