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溝通有技巧

2021-01-10 濟南時報
  

《虎媽貓爸》劇照
本報記者 趙世彩
  在教育孩子上,家長和老師是同盟軍。目標一致的雙方,溝通交流越順暢,越利於孩子成長。小學階段,伴隨80後家長的增多,「不敢和老師溝通」已是過去式,80後家長在和老師溝通上更積極主動。不過,「敢」不等於「會」,「護犢子」、「易衝動」等是一些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凸顯的新問題。
聽不得孩子有缺點
  小學高段,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重點在學生的成績和品行上,這是雙方溝通的主要話題。
  一位小學高年級老師告訴記者,班上曾有這樣一個學生:遇事從不吃虧,不忍讓,紀律性也較差。學校不允許帶手機,其他學生都遵守規定,只有他例外。這名老師沒收了手機,想與孩子家長共同糾正孩子的問題。
  「等到孩子媽媽來校,她把孩子攬入了懷裡,覺得孩子受了委屈,也不願多談孩子身上的問題。」這名老師說,多年教學中,遇到這種「護犢子」、不願意直面孩子問題的家長是讓她很頭疼的事。
  「聽不得孩子的缺點」是記者在採訪中,目前家長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劉女士是女兒班上家委會會長,「現在家長們不太能接受老師說孩子不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在闡述孩子出現的問題時,劉女士說孩子班上的老師特別客氣,尤其是90後老師們。記者採訪中,一些資深老師表示,考慮到家長的「護短」心理,他們也有一些話術,比如在表達孩子一個缺點時,要想出三個優點,讓家長們更易接受。
遇事「易衝動」
  目前80後家長中,「易衝動」也是顯著特點。
  一位老師說,她曾遇到這樣的事:新接班,按照孩子高矮排座次,一位家長問:「你為什麼不給我們孩子調個好點的座位?」這名老師說,家長對孩子的座次有疑問,及時和老師反映,這非常好,不過,提問題前如果能先看一看孩子的身高是否和老師排的位次相符,不符合再提出問題會更利於雙方溝通和解決問題。
  衝動家長的另一表現是,聽到孩子「訴苦」後不做任何思考就急急去找老師。小學家長黃女士說,她一開始也是只聽孩子的單方面反饋就去找老師溝通,後來發現,孩子說的可能是「斷章取義式」委屈,並不是事實全部。
  老師們說,這樣的例子也不少:一位年輕老師曾因幾位學生在隊列中說話罰他們跑圈,孩子回家後只說「老師罰跑圈」,並未說背後原因。家長一聽立馬找老師分辯,老師也認為自己很委屈,雙方各據一詞,僵持起來。
先從自身找問題
  家長們要面對不同的老師,老師們也要面對不同的家長。溝通時情況各異,有幾個通行的關鍵詞:互相尊重、實事求是、換位思考。
  山師附小二年級班主任範新瑞教齡11年,積累了不少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和經驗。在她看來,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雙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後進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家長也要尊重老師。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雙方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客觀陳述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如果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老師跟家長溝通時,一是要避開孩子,單獨和家長談,保護孩子自尊心。此外,要跟家長談解決的方法,不是僅反映這個問題。家長也需把怎麼去做,怎麼去幫助孩子改正以及進展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範新瑞說。
  有18年教齡、陽光100中學小學部班主任孫彥和家長們都處成了「姊妹」,在她看來,傾聽是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家長有時會因孩子在校的表現而喋喋不休,追問不停。這時老師需要體諒做父母的心情,用耐心去面對他們。家長也要體諒老師,遇到問題多和老師平心靜氣的溝通。

相關焦點

  •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技巧,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一點小技巧
    家長們,是否在平時和老師的溝通中感到不知道如何去做呢?今天我們就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教你如何和孩子的老師去溝通。1.與老師預約時間老師會定期和家長溝通,但這個時間很長,通常在一兩年。如果在這個時間之前你就有疑慮想與老師溝通,那麼請不要拖延,請儘快。
  • 那些能讓家長和老師都感覺舒服的溝通技巧
    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呵護,但是孩子在幼幼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與老師進行溝通,解決問題,說到家長和老師溝通,目標不外乎: 1、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2、讓老師了解孩子,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
  • 家長必讀:與幼兒園老師溝通的5種小技巧,會助孩子一臂之力
    家長必讀:與幼兒園老師溝通的5種小技巧,會助孩子一臂之力,孩子上幼兒園的話,父母需要和老師溝通,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抱有好奇心,想知道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而且,大家想知道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家庭學校共同培養,下面這裡有五種小技巧,供家長們參考。
  • 家長如何跟老師諮詢孩子學習問題?溝通技巧掌握不好,問了也白問
    收到家長們的諮詢,作為語文老師,我常常感到無措。一方面是你需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明白家長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有可能家長並不是想問孩子的學習問題,他只想得到老師一句:我會對孩子嚴加管教。一方面大部分家長在諮詢學習問題的時候,常常找不到重點。
  • 學生違紀,班主任和家長聯繫需要技巧,這樣溝通效率高
    周老師說:「我因為這個學生違紀的事多次給他媽媽打電話請她來學校一趟,我們面談一下孩子的情況,可他媽媽總是藉口太忙沒空來,對於這樣的學生和學生家長,我該怎麼辦啊?」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免不了要和家長打交道,偶爾也會遇到不願到學校與老師面談或者特別難以溝通交流的家長,當面對像周老師一樣的難題的時候,我們班主任到底要怎麼做呢?和家長溝通時,有沒有什麼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呢?
  •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從「心」開始,從「信」開始
    文:霍輝 首發企鵝號:霍霍的小世界 自從孩子上學後,家長免不了要和老師打交道,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電話、簡訊、微信、家校聯繫冊…… 其實大家忘了,還有一種很好的溝通方法,就是給老師寫信。
  • 老師,請學會與家長交流技巧,保持與家長有效溝通,有利學生成長
    今年學生網課學習期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顯得更為必要。因為學生居家網課學習的時候,教師對學生近距離教育受到限制,所以只能通過家長這條紐帶,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網課教學的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了許多教師不善於與家長溝通,出現了對學生家長「大呼小叫」,「出言不遜」等現象,更有甚者,出現了「挖苦、侮辱」家長的有失師風的情況,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 ...用愛溫暖——教育實驗幼兒園開展家長溝通技巧培訓活動(圖)
    因此,怎樣將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地聯繫在一起,提高家長工作質量,成為教育實驗幼兒園教師工作的核心。1月8日,為提升教師的溝通技巧,教學副園長李楊和學年組長魏娜特老師,帶領全體教師開展了主題為「用心溝通、用愛溫暖—家長工作巧溝通」的培訓活動,帶領教師們一起學習和討論如何對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 親子關係、心理學、溝通技巧?會與孩子溝通的家長,生活品質高!
    由於長期和父母溝通不暢,孩子本身也長期生活在壓力和焦慮的環境當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十分不利,且有深遠影響。四、親子關係惡化。由於兩代人之間的溝通不良,導致親子關係中的負面情緒被不斷累加——這對於「親子關係」的「親密性、友好性」有巨大傷害。
  • 和老師怎樣溝通最合適?資深教師的總結,4個小技巧讓隔閡消除
    第一:如果雙方有矛盾,但不要一上來就是激化矛盾,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態度,我們畢竟是來解決問題的,不要增大問題的難度。我們要肯定老師的付出,也要感謝老師平常對孩子們的照顧,然後再去解決問題的所在,相信老師也會理解家長,讓交談的氛圍不再嚴肅,且化解尷尬。第二:我們要學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般溝通都是有技巧的。
  • 《演員請就位》上熱搜,暴露了老師和家長都不會告訴你的溝通真相
    家長和老師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溝通要有分寸感!,她不可能24小時服務於家長和孩子,對於老師來說,這是一份工作,家長可能覺得聊聊自家孩子沒什麼,但是站在老師的角度,在工作時間之外好要和家長溝通就屬於加班了。
  • 張媛媛老師親臨海曙講堂為您解鎖親子溝通技巧「圖」
    12月26日上午,海曙區圖書館開展了「理解溝通成長—親子溝通專題講座」,邀請到了著名心理醫師張媛媛主講,旨在幫助家長運用專業心理知識、加強親子溝通、樹立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講座中,張媛媛老師圍繞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角色的區別、如何傾聽與溝通,以及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方面,與家長們展開交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孩子。
  • 做一名能與老師溝通、互補的家長
    儘管這一點不應該排在第1位,但是,在那些非常有名的學校以及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心中,上學就是為了考出好成績,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孩子出了校門又進補習班的現象。三字經中有文:教不嚴,師之惰。而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在十幾年前,教師隊伍中要求嚴格的老師相對來說還比較多。但隨著近幾年的輿論導向,要求嚴格的老師已經減少了很多。
  • 家長首次和老師溝通,才知丈夫「被坐牢」
    得知真相寶媽氣笑前段時間,一位博主發出的一段,家長和老師的聊天記錄在網上迅速走紅,給萬千網友們帶去了不少歡樂。通過這段對話,大家終於明白孩子為寫作文能有多敢編,得知真相的寶媽也氣笑了!孩子媽媽感覺到一絲尷尬,自己跟老師溝通太少,導致老師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於是回復了老師,表示自己是孩子的媽媽。但下一秒,這位媽媽就被老師的回覆搞懵了!只見老師字裡行間都是驚訝和關心,問道:「您回家了呀!她爸爸回家了嗎?」
  • 幼兒園園長如何和老師高效溝通?7個技巧請收藏
    幼兒園園長在日常的管理中怎樣做到和老師的高效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直接影響著幼兒園的管理效果。 在幼兒園的管理中,核心的園長和主體的教師之間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那到底該怎樣做呢?丁香花教育今天和大家聊一下這個話題,並給出7個溝通技巧供參考。
  • 「她爸爸出來了沒有」,家長首次和老師溝通,才知自己「被生病」
    這位媽媽在首次和老師溝通時,才得知自家的「心酸往事」。「她爸爸出來了沒有」,老師的一句話讓家長發懵趙女士與丈夫忙於工作,很少詢問自家女兒成績的事情。但在期末考試後,女兒將成績單拿給媽媽看。趙女士才得知孩子的成績下滑了如此之多。
  • 想表達需求,又怕「得罪」老師,可以試試這些溝通小技巧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其實都是覺得需要和老師溝通,也是有這個意願溝通的。但我也相信,大部分父母一開始會覺得很難,包括我自己也是。主動建立和老師溝通的渠道。 很多人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剛認識的人,如果不是第一時間主動破冰,接下來就很難再有機會深交了。 和老師的關係也是一樣的,剛開學的第一個月如果沒有主動跨出這一步和老師聊,之後要順暢聊孩子就會越來越難。
  • 積極人生大學劉一凡:積極溝通技巧:用錄像機說話,讓溝通更順暢
    積極溝通溝通的五大心法&錄像機說話/前面郭老師分享了關於溝通的五大前提。我也把它叫做溝通的五大心法,時空大法,目標法,焦點法,身份法和唯一模式。如何運用積極溝通的5大心法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現象,當家長看到孩子問題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想去糾正孩子。比如孩子學習的時候,他的書桌特別的亂,家長就希望孩子立刻把書桌收拾乾淨。
  • 家庭溝通有妙招
    睿心溝通,由心開始,有你有我……    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表揚與獎勵
  • 老師將"話劇"搬上課堂 幫助學生練習溝通技巧
    鄧輔玉(前排左2)和學生們在一起。   如今,鄧輔玉在她教授的《管理溝通》課程中,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溝通基礎知識,還通過思維訓練和技能提升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溝通意識。她說,溝通技巧是「術」,做人方式是「道」,只有道術相濟,才能發揮大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學會溝通,大到商業談判,小到日常生活,都是一項特別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