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面試加分? 大學老師教你幾招
重慶工商大學鄧輔玉老師將「話劇」搬上課堂 幫助大學生們練習溝通技巧
鄧輔玉(前排左2)和學生們在一起。
「溝通很難,但也很簡單。溝通並不一定要使對方完全接受自己的觀念與價值,但一定要使對方完全明白你的觀念與價值。」10月13日,重慶工商大學的講臺上,鄧輔玉向她的學生們傳授著「溝通」的秘訣。
在重慶工商大學,鄧輔玉的《管理溝通》課很火,課堂上學生總是坐得滿滿當當,除了本專業的學生,很多其他學院的學生也會慕名而來。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乾貨」,鄧輔玉還將「零距離」、「網際網路+」、「情境模擬」搬上了課堂。
教什麼?
要帶給學生最需要的東西
教書教什麼?結合自己所教的專業,真正能夠帶給學生什麼?20年前,鄧輔玉初踏講臺之始,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如今,鄧輔玉在她教授的《管理溝通》課程中,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溝通基礎知識,還通過思維訓練和技能提升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溝通意識。她說,溝通技巧是「術」,做人方式是「道」,只有道術相濟,才能發揮大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學會溝通,大到商業談判,小到日常生活,都是一項特別重要的能力。」針對大學生們的狀況,鄧輔玉的「乾貨」常常從一些學生們近期可能會用到的事情上「做功課」。例如,如何通過溝通和同學合理高效分配好團隊任務;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如何通過溝通的藝術,在面試場上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談吐……
如何讓應屆畢業生第一時間獲得面試官青睞?針對這個問題,鄧輔玉為學生們制定了關於「溝通」能力的培養:首先是要做到分析對方,然後再分析自己,發言前要組織觀點內容,構建邏輯結構,還要做好渠道選擇,此外用心傾聽也是溝通中的一大訣竅。
怎麼教?
教授的同時注重應用掌握
怎麼把這些內容教給大學生呢?通過哪些形式最高效?鄧輔玉同樣有自己的「點子」。
鄧輔玉的課總是暗藏「驚喜」:對於小組競賽獲勝的學生,鄧輔玉會拿出在網上買的網紅零食發給學生。「投其所好」的同時,也讓這群學生真正愛上她的課堂。
鄧輔玉認為,教學兩個字應該分開講,教即教授,學即學會。一個人怎樣才是學會東西?一是自己要懂,二是要表達出來,三是讓接受者在輕鬆的環境中掌握並學會提煉、升華。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更應該做到:對於枯燥的專業知識,既要讓學生輕鬆地掌握,把原理搞清楚,又要進一步深入,拓展思維,評析學界的觀點。
為此,鄧輔玉總是結合課程內容,提出新穎的論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自由討論,通過舉行辯論會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不僅如此,鄧輔玉的課堂總是「鬧哄哄」,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們最喜歡的環節,不僅輕鬆有趣,鄧輔玉還經常模擬面試官,來提高改進學生們的面試技巧和水平。
此外,通過「網際網路+教育」的思維,鄧輔玉走出了一條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道路。她將自己第二天的課發布到學習平臺和APP上,學生不僅可以提前預習掌握知識,同時也能夠提出難點和感興趣的點,鄧輔玉再結合這些問題優化講課的內容,做到「以學定教」。
「一堂好課,首先要吸引學生,每個環節要把與學生產生共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針對專業的自身特點,鄧輔玉不斷更新講授內容,巧用視頻資源,適時跟蹤學科前沿問題,把一些典型的案例、有見地的觀點和思路融入教案,豐富教學內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課堂上的互動性。
為何這樣教?
讓學生在學習中多方位提升
「鄧老師的課,最能密切聯繫時代背景,將專業課程及思政課程有機融合起來。特別是在《管理溝通》課堂上,她以話劇的形式將有效溝通的技巧、豐富的思政元素充分地融入到了劇情之中。」往屆畢業生告訴記者,鄧輔玉把上課的同學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以大學生畢業後的面試、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為家鄉做貢獻、以《甄嬛傳》為背景的職場生存法則、職場實習生的蛻變為主題,要求小組成員將對管理溝通的方式、技巧的理解和課程思政的認識,通過靈活、新鮮、多元化、互動等創新的形式呈現出來,每個話劇的結尾以總結的形式將專業知識及思政元素進行了梳理和總結。話劇的選題符合新時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了「理論和實際、專業與思政」的兩個融合。
在日常課程中,鄧輔玉常常提前半個小時到教室,為學生答疑解惑,關於考研的、考公務員的、學習的、生活的,學生有問題都願意向她請教,與她交流。
不久前,鄧輔玉的主講課程《管理溝通》獲得「重慶市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張皓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