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火的《三十而已》已經大結局,沒有小三遭到報應的名場面、沒有女主完全逆襲成功,王漫妮重返上海後選擇留學、鍾曉芹和陳嶼復婚、最有女強人氣質的顧佳離婚、為了前夫的煙花公司搬出豪宅、茶園略有起色,觀眾表示不能接受,可是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不會有那麼多奇蹟的。
不知道有沒有觀眾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奢侈品店工作八年的王漫妮辭職離開上海的時候身無分文,作為旁觀者有沒有感到很扎心?那麼,王漫妮怎麼會落得身無分文呢?工作八年應該進行怎樣的資產規劃呢?
王漫妮是當地有名的奢侈品店的金牌銷售,工作努力認真,為了提升自己的業績,拼命加班尋找客戶,她少喝水、少去衛生間,落下了腰酸腿疼症。
工作八年,她不甘於現狀,一路從最初級的小白進階到高級銷售,甚至是銷售主管,看起來風光無限,前途一片大好。
在外人看來,她工資高,長相好,一切都看起來體面又妥帖。但真實的生活遠沒有那麼完美。
王漫妮,是精緻窮的代表人物。
奢侈品櫃檯的櫃姐,月薪1W+,住在市中心房租7000,後房東漲價到8500,房租佔據了工資的一半,每個月寄2000回家,一年四季為自己添置幾件價格不菲的大牌衣服,包包,鞋子,飾品,看似光鮮亮麗卻是個月光族,幾乎沒有存款。
王漫妮穿著顧佳借她的大牌裙子,穿著斥巨資買的大牌鞋子,去享受她的升職獎勵。
遊輪,有普通艙和行政艙。公司買的是普通艙,升艙需要額外支付1.8W。
王漫妮自費去行政艙的餐廳吃飯,去行政艙的酒吧,骨子裡是個追求精緻的女人,但是她囊中羞澀。
王漫妮拒絕梁正賢給她升艙,用了負擔二字。
她穿著並不屬於自己的裙子,踩著不屬於消費能力的鞋子,吃著不是她艙的晚餐,住著分期付款的行政艙,這一切對於王漫妮而言都是負擔。
從理性消費的觀念來看,王漫妮屬於打腫臉充胖子,自己受罪。
王漫妮在豪華遊輪上帶不走愛情,能帶走的只有她的帳單。
1.8W的升艙費,旅遊前購置的裝備,又要找房子,王漫妮的精緻窮一點都不值得提倡。
王漫妮不僅身無分文,還處於負債狀態,她做錯了什麼或者在資產配置中她需要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兒再說。
年前及年初肆虐的新冠肺炎,第一個14天大家尚且不那麼焦慮,那麼第二個14天呢?焦慮的人不在少數,公司不開工,收入少,還有房貸、信用卡要還,恐怕沒有多少人是安然享有「假期的」。有很多人說,疫情期間最不慌的當屬那群大爺大媽們,你看:他們一輩子省吃儉用,手裡有錢;他們沒有外債或是信用卡;他們在家裡屯著一袋袋麵粉、一捆捆青菜、滿冰箱的肉食,別說14天,吃一個月都沒有問題。正所謂: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很多人看不上大爺大媽們的勤儉節約,一條毛巾發黃了還不知道換、牙膏都快擠不出來了還要擠、出門在外一瓶水、一碗麵也捨不得吃......反觀現在的年輕人,過著和收入不符的生活,上班的時候一杯奶茶或者星巴克,任意揮霍著手中的信用卡,花唄、借唄、其他借款平臺債臺高築......美其名曰年輕人就是要享受,就是要追求生活品質。可是,這樣的人生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經不起一絲風險。
對於精緻窮的人,應該進行怎樣的資金配置和資金管理呢?下面是我的幾條建議。
一.每月強制儲蓄
我在結婚之前也是身無分文,真的是那種一毛錢存款都沒有的人。因為當時我的工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給家裡,一部分自己花。可是,自己花的那部分我根本沒有意識要有結餘。
現在想想,如果當時一個月強制自己存200塊錢,既不影響生活,在我結婚之前也會有一兩萬的存款。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看不上每個月儲蓄的200塊錢,感覺不是什麼大錢,可是日積月累,時間長了,這筆錢就會多起來。
所以說:我們可以視自己的收入而定,每個月強制儲蓄,幾年後,這也是一筆財富。
二.停止一切信用卡
面對信用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反正不是花的自己掙的錢,刷的時候也不心疼,這個月刷,下個月還,還了又可以繼續刷,循環往復,不要太爽啊!
可是往往就是這種心理讓我們飛蛾撲火,往往會導致:一張信用卡刷完了沒有錢還,再申請一張其他的信用卡,繼續刷,久而久之,信用卡的債會多到自己都不敢相信,最終無力償還。
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一切信用卡,再也不要相信什麼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有能力就消費,沒有能力就等有了這筆錢再消費。
自從我停掉一切信用卡之後,日子真的不要太美好,再也不用想著每個月的幾號還信用卡,再也沒有來回倒騰信用卡的痛苦。
三.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開源
開源節流,顧名思義,就是節省開支,同時也有別的掙錢渠道。
說一下開源的三種境界:開源小白—一份時間售出一次,就是只做自己的本職工作;開源達人—一份時間售出多次,就是不僅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還有兼職;開源大神—購買他人的時間,低買高賣,舉個例子,在本職工作之外,你接到一筆業務,但是你又不能一個人完成,這個時候,你可以低價購買別人的時間,讓別人為你完成,賺取中間的差價。
當然,開源不是你想開,想開就能開,這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本職工作時間、擅長領域來決定的。
四.學習理財知識,進行投資
先問一家一個問題,有三個方法讓你在30年後擁有一百萬,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
方法一:每個月存2778元,三十年後擁有100萬;
方法二:一次性拿出35000投資,複合年化收益率12%,三十年後擁有100萬;
方法三:每個月拿出286進行投資,複合年化收益率12%,三十年後擁有100萬。
毋庸置疑,如果方法正確,肯定所有人都選擇第三個方法。每個月拿出286元,不就是一頓飯錢、一隻口紅的錢嗎?但是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怎樣進行投資,達到年化收益率12%呢?
這裡我們就要學習理財專業知識了,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對我們進行過財商的教育,以至於工作成家之後,我們仍然對於財商教育不重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什麼也沒有的原因。
在王漫妮身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她身上財商教育的匱乏,可是工作後呢?她並沒有就這方面進行學習,所以導致她辭職的時候身無分文。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在侃大山吧?投資要是都能收益,大家都不用上班,只投資就可以了。首先大家要走出兩個誤區:第一個,投資理財不是讓你一夜暴富,但是可以保證你以後的生活,錢不被通貨膨脹吃掉;第二個,在正式投資之前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很多人僅憑著看到別人掙錢,腦子一熱開始投資,結果血本無歸、頭破血流。
我姐就是交了6000多的學費,學習投資理財的基礎課和進階課程,現在我看到她的投資收益都快成「檸檬精」了。她收益最高的時候四個月達到49%,相當於投資1萬掙5000,投資10萬掙5萬,這就是學習的力量。
以上四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就是這篇文章最大的價值了。
願我們出走半生,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