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煎茶道【習茶課】與【松楓茶會】 | 回香老師本色專場第二期

2021-02-17 蘇州本色美術館


▲ 回香日本煎茶道和長骨的尺八演奏在本色

▲ 回香日本煎茶道在本色

    今天是回香老師日本煎茶道茶課開講第一天,學員們受益匪淺,深受大家喜愛,本色為更多想學習煎茶道和品嘗日式煎茶的朋友準備了回香老師煎茶道的第二期課程與茶會,在深秋的本色賞楓品茗,淡淡茶香在微涼的秋夜增加絲絲溫意。這次回香老師之所以來本色講煎茶,是因為煎茶道與中國茶的衝泡法更為接近。更容易被國人所接受,從而吸取其優點,運用到中國茶上,通過習茶來達到身心同修。

日本煎茶道習茶課

/  導師介紹  /

▲  導師 | 抹茶道、煎茶道茶人 | 回香 

    

      旅日華人,長期在日本傳授中國傳統文化,修習抹茶道、煎茶道、弓道、和太鼓、能劇、阿波舞等,探求「道」之根本,把古代禪宗的修行禮法運用到現代生活中。揉取禪宗與茶道、日本茶道與中國茶的本源與同異,使茶道美學能夠服務於大眾,達到「一華開五葉」的美好境界。

 / 助  手 /

▲  助手 曉雲 

▲  助手 宛玉 

 /  備  器  /

      《茶經》「四之器」一章中列舉茶器二十四事,即風爐(含灰承)、炭撾、交床、夾紙囊、羅、合、則、水方、漉水囊、瓢、碗、盂、畚、札、滌方、滓方、巾、以及統貯茶器的都籃等。

/  習  茶  /

      本次教學,為少人數制,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回香老師的親自指導,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還邀請了兩位助理與大家共同學習。通過為期三天的入門課程,學生們將學習一套完整的基礎點茶式:圓盆點前。以及煎茶道的基本禮法運用。並在一起參加組織茶會,使學生得以在實踐中更加深入得瞭解參悟其精神。

/  本色學員習茶風景  /

▲  回香老師在本色教學

/  日本煎茶簡史  /

 

      日本的黃檗宗開祖隱元禪師於承応3年(1654年)從長崎來日,於寬永元年(1661年)在京都宇治創立了黃檗山萬壽寺。隱元禪師一行來了大批的中國僧眾。他們把明時代的繪畫、書法、陶瓷器、印刷技術、製茶法、普茶料理(精進料理)等中國文化也同時傳入了日本。這其中就有使用明時代的紫砂茶罐、明時代的茶碗等衝泡茶葉的「煎茶」。

 /  茶禮茶境  /

    

      古哲有雲 「悟現象之理為無我」,通過煎茶道修煉能得到這樣的精神。萬象之調和,點茶人的作法與周圍的環境,茶室的構成和使用茶具的形狀以及調和的色彩相融合,才能給客人帶來真正的快樂、感受美和飲茶的情趣。在這種調和的氛圍中,可體會到茶的奧妙。煎茶的全部作法以簡潔為主。茶道也是如此。煎茶道注重的不是形式,注重的是飲茶時的心境。但這並不是說無視形式的存在。在一定的形式中,你可以進一步得到自由的精神、煎茶世界的快樂。

 /  禪茶修道  /

    日本的煎茶,除了文人對風雅的追求,與抹茶相同,還重視禮法上的嚴謹以及對「道」的磨練與修養。它真正受到世人的關注是在江戶中期,很大程度源於賣茶翁對煎茶的推廣。柴山元昭(賣茶翁高遊外)11歲出家,自己則常常身擔茶道具,行走於京都的大街小巷之間,設立簡單的茶席,燃起茶爐,擺上錢筒賣茶,他把禪宗融入市井之中,在與客人衝茶、遞茶、吃茶的過程中,相互瞭解想法的差距、對人世的看法、以及探討怎樣才可以在這汙濁的世俗之中做到清風亮節等話題。他在樸素清貧的生活中捨棄利己的慾望,堅持以賣茶來悟禪的精神,對後世的文人墨客影響深刻,真正做到了「禪茶生涯」。而中國的「煎茶」也隨著賣茶翁的推廣,在日本走向了中興。

 

松楓茶會

      深秋的本色美術館楓葉殷紅,枝頭盡顯秋意闌珊,美不勝收。回香老師日本煎茶道三日習茶課加場結束的最後一天,11月14日下午15:00-17:40同樣設有兩場煎茶道茶會,讓您感受最純正日式煎茶道,體驗煎茶道精髓,領會和諧、滿懷誠意,享受到茶的芬芳和樂趣,體會到飲茶的奧妙。

/  出席嘉賓  /

▲  陳全旭 | 福建泉州一處茶舍主理人

    茶人,福建泉州一處茶舍主理人。豪爽大氣充滿正義感的茶界「陳真」。閩南風物大都傳達對故土中原的眷戀,對於茶的喜愛是南遷晉人對新土地的擁抱。生於斯長於斯,用古厝作茶心安頓之所。喜歡並努力的做好一點點,不辜負喜歡的初心,這應是對茶最美好的承諾。踐行過程是歡喜心的體現,全都表達在茶裡,一份來自塵土終歸塵土的淡然。

▲  鄔昳帆 | 青年古琴藝術家

      江蘇人,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受到古琴、古代文學等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並自幼學習音樂。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天津琴院古琴教師、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協會理事、古琴啟蒙於伍史維道長,後受到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老師悉心指教 ,並請益於琴界前輩成公亮先生。現師從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國樂器協會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子盛先生。

▲  菓藝人 | 凌琳

      畢業於法國藍帶餐飲學院,L』arome樂逢法國廚藝學院。師從麵包世界盃創始人&主席、甜點MOF等大師進修法式烘焙,跟隨日本著名菓道大師研習菓道。在不斷的修習中,成為開放並有自我風格的菓子手藝人&甜點師。現為【六花】品牌創始人,致力於為傳統菓子注入現代活力,使菓子融入都市日常,同時遵循「無油、低糖」的健康趨勢,將「願與四時合其序,一飲一食皆修行」的生活美學傳遞給有心人。


回香【日本煎茶道】三日習茶課

及【松楓茶會】第二期

時 間 |   11月12日(周一)

流 程 |   10:00-12:00   日本煎茶道的特點與歷史

                                    點茶流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禮法的學習

             14:00-17:00   基礎手法分解(延時可能)

時 間 |   11月13日(周二)

流 程 |   10:00-12:00   複習基礎手法

                                    圓盆點前學習(無水無茶)

              14:00-17:00   圓盆點前實演

                                    客人的禮法與童子的禮法

              18:00-20:00   晚間老師陪同自由練習

時 間 |    11月14日(周三)

流 程 |    10:00-12:00   圓盆點前實際操練

                                    童子、客人的實際操練

              13:00-14:30  茶會準備工作與學習

              15:00-15:40   茶會實演(第一場)

              15:40-16:00   分享時間

              16:20-17:00   茶會實演(第二場)

              17:00-17:20   分享時間

              17:20-18:20   總結心得,整理課業           

地       點 |    本色美術館三樓華雨堂

席       位 |    限6席  

課程價格 |    6600元/人/三日課程費用   

                  (課程費用不包含本色美術館藝術公寓食宿)

報名須知 |  學員需先提交個人信息申請資料方可報名參加, 以報名先後順序為準,報滿為止。(資料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工作,愛好,學習茶道的目的)

諮詢掃碼進入

本色官方客服

資料發送客服


【 松楓茶會 】 

時       間 |   11月14日(周三)下午

流       程 |   15:00-15:40   茶會實演(第一場)

                   15:40-16:00   分享時間

                   16:20-17:00   茶會實演(第二場)

                   17:00-17:20   分享時間

地       點 |   本色美術館三樓華雨堂

席       位 |   每場限20人

票       價 |   60/人 (酌收茶水費,學員免費)

預約須知 |   預約茶會以交費為準,按預約先後順序,約滿為止,預約場次需明確,請添加本色客服諮詢確認。

購票方式 

長按掃描二維碼

即可購票

    請在微店購買,不接受現場購票名額有限,儘早報名。一經售票,不予退款。生成訂單號,所生成的都是電子票,不郵寄,敬請諒解,憑購票二維碼入場。

特別提醒 

1. 學生要求穿寬鬆衣服,白色棉襪,不可以配戴首飾和噴塗香水,不可以化濃妝。

2. 預約體驗茶會不得遲到,不得缺席,請提前半小時到場。

3. 預約場次需明確,滿額為止。

住宿推薦

1、蘇州本色美術館藝術家公寓(需提前預訂)

預訂電話:0512-65968890

地址: 吳中區通達路219號蘇州本色美術館

【蘇州本色藝術公寓】

預定客服

地       址蘇州本色美術館-蘇州市吳中區通達路219號

交通信息 地鐵2號線至郭巷站4號口,向北步行500米至紅綠燈左轉。或乘坐501、515路公交郭巷大橋南下,步行6分鐘即可達到。

諮詢熱線0512-65968890 

客服電話 | 18913506872

相關焦點

  • 【HAYA樂團】世界音樂 本色專場音樂會
    ▲  茶人 | 張楠 自由撰稿人;「楠得有茶」品牌創始人;與回香老師習日本煎茶道;中國人文茶道修習者;日本池坊修習者。▲  茶人 |  金瑜瑜花辰成衣空間主理人/習茶者/日本煎茶道師承回香先生▲  茶人 |  邱丹丹鄂州介然茶事主理人/日本煎茶道師承回香先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 小關說 第十三期 茶道 之煎茶道東渡日本(圖文版)
    這個和到日本買馬桶蓋是大不相同,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復古。日本抹茶道來源於中國的唐宋 ,煎茶道 來源於中國的明代 。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唐宋時期的飲茶方式被日本學習去了,當時日本派來大量的留學生,也就是遣唐使,學了茶道以後,在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朱元璋在明代的時候改團茶為散茶, 兩宋時的鬥茶之風消失了,餅茶為散茶所代替。碾末而飲的唐煮宋點的方法,這個飲茶方法,也變成了衝泡,用開水衝泡。
  • 自然 本色 環保 蘇州本色東西橋市集 六月篇
    ▲  茶人 |  邱丹丹鄂州介然茶事主理人/日本煎茶道師承回香先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茶品名:靜岡掛川茶、深蒸し煎茶、森半、玉露▲  茶人 | 大靜 大靜(茶人)師從回香先生,修習日本煎茶道。西安「竹月琴社」和「靜廬吃茶」創辦人,旨在推廣城市生活古琴理念,希望通過不斷研習,去關照生活日常,讓心靈回歸自然。
  • 茶事香雲:淺談日本茶道中的用香
    ●茶事香雲淺談日本茶道中的用香︱張南攬︱五月五日的菖蒲,過了秋冬以後,發白變枯走了樣兒的,將其拉拆折斷,沒想到當時的香氣依舊飄蕩於四周,真是有情味。同時代的茶會記載《松屋會記》中,天文十一年(1542)四月八日,松屋久政應邀赴妙印道安茶會時,「床置香爐,立布袋香盒」,同弘治二年(1556)十二月二十日「勝手ヨリ(中略)香爐香合出テ香アリ」。香爐和香盒在茶室中的應用可窺一斑。豪商茶人神谷宗湛留下的茶會記《宗湛日記》(1586—1613)中有「文祿二年(1593)正月十九日『炭鬥へウタン堆朱ノ香盒』」,首次出現了炭鬥一詞。
  • 【香道】日本茶道中的用香
    同時代的茶會記載《松屋會記》中,天文十一年(1542)四月八日,松屋久政應邀赴妙印道安茶會時,「床置香爐,立布袋香盒」,同弘治二年(1556)十二月二十日「勝手ヨリ(中略)香爐香合出テ香アリ」。香爐和香盒在茶室中的應用可窺一斑。豪商茶人神谷宗湛留下的茶會記《宗湛日記》(1586—1613)中有「文祿二年(1593)正月十九日『炭鬥へウタン堆朱ノ香盒』」,首次出現了炭鬥一詞。
  • 烏鴉醬【如影隨行】攝影研修班第二期
    曾就職於《茶道》、《閩聲》等媒體,現跟隨曹慶勵老師進修學習。/ 色彩、構圖、光影 / 任何一張好的作品都離不開色彩、構圖、與光影。光把所有的事物有意無意的留下痕跡,明暗交替,充滿層次與格調,衝擊著視覺,給予張力。
  • 【古玩文化】縷縷香嫋 無言靜美 | 日本茶道中的用香
    同時代的茶會記載《松屋會記》中,天文十一年(1542)四月八日,松屋久政應邀赴妙印道安茶會時,「床置香爐,立布袋香盒」,同弘治二年(1556)十二月二十日「勝手ヨリ(中略)香爐香合出テ香アリ」。香爐和香盒在茶室中的應用可窺一斑。豪商茶人神谷宗湛留下的茶會記《宗湛日記》(1586—1613)中有「文祿二年(1593)正月十九日『炭鬥へウタン堆朱ノ香盒』」,首次出現了炭鬥一詞。
  • 長安雅士:十二年瘦金體《千字文》,《廣陵散》,煎茶道,隔火薰香研習
    後序八段(會止息意、意絕、悲志、嘆息、長籲、傷感、恨憤、亡計)。」各樣「心意」,非親歷其間者焉能解之?斐汶《茶述》記:「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效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
  • 尋訪茶道:中日茶道的碰撞與回歸
    回顧臺灣茶道的發展路線,我們會發現,30年前的臺灣茶道和今日大陸類似,中產階層興起,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大批富裕者不滿足於過去流傳臺灣的半套工夫茶的樣式,開始尋求自己的茶道。但僅靠鑽研臺灣去尋找中國茶道是不夠的,宋代流行的禪院的點茶方式通過日本僧侶的傳播,一直在日本流傳了下來。日本的宇治茶,是有明確譜系的,由在宋遊學的僧人榮西禪師在天目山取種,之後帶回日本,交給各處栽種。京都附近的高山寺的茶葉就此存活,後來又被宇治茶農移栽,成為今天日本最出名的茶葉產地。而宋點茶的方式,由榮西帶回日本後,到了千利休時代,才逐漸結合日本的器物,用自己的禪宗思維和審美創造了一套茶道方式。
  • 這些茶道美物背後的摩斯密碼
    與唐宋時期相比較,明清兩代文人雅士有著更深的嗜茶情結,品茶銘香之興尤勝歷代,對茶文化的推崇更是達到極致。中國的茶文化對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的影響深遠。晚唐時期,即日本的平安時代,到中國留學最澄和空海等僧侶從中國返回時帶去茶種和制茶工具,日本自此開始種茶、制茶。
  • 日本器物專場精賞
    此件茶棗為漆制,內飾金梨地,以金蒔繪工藝於蓋面繪製獸紋,別致霸氣。整器線條流暢,形制完滿,製作精緻巧妙。此類茶棗為茶道中醒茶之用,經茶棗醒茶後,茶葉衝泡更具口感。 RMB:6,000-8,000
  • 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豐盛與玉碎
    這是《茶之書》中一段關於茶道史上最著名的大師千利休最後茶會的描寫。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的巨大變革期,明治之後,「文明開化」和「歐化主義」在社會上流行起來,日本開始全方位效仿西方文明。在這種社會變革的影響下,幾乎無人再想學習茶道。
  • 茶道人的京都:隨大塚早苗老師探訪日本文化的心靈
    (圖片來自表千家官網)茶道不僅對主人,對客人也有嚴格的禮儀要求,只因一場茶會中,一切細節都會被賦予特殊的意義,而儀式感帶來的緊張,能夠提升人的五感,注意到平日裡不會留心的細節。茶碗的銘文,掛軸上的字畫,在無聲之中等待客人的解讀。茶室中帶著露水的花草,是主人為今天的客人專程採摘的,而懷石料理的每一道口味,都考慮到了客人的喜好,四季的流轉。
  • 【於燕說電影】日本電影:日本茶道美學宗師千利休
    所謂「禪」就是日常之道,像吃茶一般,將修行與生活打成一片,修行無時不在。日本遣唐使最澄大師將茶葉帶回日本,以前日本沒有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日本從宋代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宋代臨濟宗禪師圓悟克勤提出「茶禪一味」的主張,「茶」就是禪,就是「道」,其寫的「茶禪一味」的書法真跡也被二次來過宋朝的日本禪僧榮西帶回日本,傳到日本大德寺住持一休宗純禪師手中,一休又將其墨寶傳給弟子村田珠光。
  • 一直模仿中國,從花、茶、香,透視日本審美的獨立
    而在日本恰恰相反,喝茶不僅要求過程一絲不苟,而且還是一個參禪悟道的途徑。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在將唐茶傳入日本的是遣唐使中的學問僧,或是中國東渡日本的僧人,因此在傳播中茶被印上了深深的佛教印記。進入日本的茶,不僅承擔休閒養生的功能,還蘊涵佛教的意味,它逐漸把自身凝鍊成一種極具儀式感的「道」,帶著一種參禪的美,不再同於中國人那種隨性的喝茶法。
  • 千利休,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開創寂茶之道!
    中國茶文化傳到日本後,經過日本本土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在今天的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友人、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
  • 楓露茶是個「什麼東東?」
    該類大致上有如下的3種說法:第一種意見認為,此茶是用露水來烹楓葉,楓葉紅色,露水無色,象徵著血淚,即此茶是由血淚凝結而成。這和「千紅一窟(哭)」茶遙相輝映,都是作者杜撰的茶。「千紅一窟」茶就是用仙花靈葉上所帶的宿露烹出的,楓葉茶也是用露水烹出的。第二種意見認為「楓」字與「紅」字暗合,因為賈寶玉有「愛紅」的毛病,按弗洛伊德的術語,是「戀紅情結」。
  • 紅樓夢之楓露茶
    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因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來?」       三十六回,寶玉情悟梨香院,回來後曾對襲人說: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
  • 一盞楓露茶引發的懸案
    大戲上演之前是有過很多鋪墊的:早在寶玉小宴梨香院時,李奶母就很惹厭地攔了他的酒興,且提起賈政來讓寶玉很是不爽,其後又丟下寶玉自個兒回家躲懶去了。待寶玉回房,方知道這李奶奶還順道來過一回絳芸軒,不但拿走了留給晴雯的豆腐皮包子,還吃了寶玉留著晚上喝的楓露茶—— 接著茜雪捧上茶來。
  • 帶您呷一口穿越千年的茶
    按茶加香物,搗為細餅,已失真味。今人唯取初蔭之精者,汲泉置鼐,一泡便啜,遂開千古敬飲之宗。」上面寫的很清楚了,取茶芽製作,不加輔料,再用沸水衝泡飲用,這種方法是從明初開始的,不過煮茶之風仍然長久地與泡茶的方法同時存在。其中最雅的飲茶法當屬點茶。南宋開慶年間,點茶漂洋過海傳入了日本,逐漸變為當今日本風行的「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