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蜜蜂!我家蘋果畝產多了500多公斤|喜報

2020-12-25 蜂科技

原文題目:

洛川縣槐柏鎮發展養蜂為蘋果產業提質增效——果樹加了「蜜」 日子更甜蜜

「18畝紅富士,套袋25.6萬個,每斤4.1元,收入47萬元。」說起今年的收入,洛川縣槐柏鎮兩坑村村民張春陽樂呵呵地掰著手指,仔細地算了一筆帳,「除了精心管護果園,咱還沾了蜜蜂授粉的光。」   「採用蜜蜂授粉,今年我們家每畝蘋果的產量,比往年多了500多公斤,85#的蘋果產量佔總產量的70%,果形也不錯。」張春陽自豪地說,「這樣的蘋果,想不賣出好價錢都難呀!」

兩坑村平均海拔1300米,毗鄰黃龍山,自然條件優越,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為該村發展蘋果產業提供了便利。全村蘋果的產量和質量位居全縣前列,村民收入也高於全縣的平均水平。   除了依靠當地的自然條件優勢,該村在種植蘋果時採用蜜蜂授粉。「蜜蜂授粉成本低、效率高,讓果農告別了繁複的人工授粉,大大縮短了授粉時間。」槐柏鎮副鎮長代彬彬介紹說,相比較傳統授粉,蜜蜂授粉能有效提高蘋果坐果率,起到改善果形、增加蘋果甜度、提高蘋果品質的作用。   兩坑村產業發展的速度,讓周邊不少村民羨慕。窪裡村村民王開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停地琢磨,積極尋找著能使自家果樹提質增效的辦法。   「客觀的自然條件咱不具備,那就學學人家其他好經驗、好做法。」王開林提到的好經驗、好做法指的是每年春季,大批的養蜂人在兩坑村周邊的洋槐樹採蜜,該村的蘋果花也同時被授粉。   對王開林來說,「蜜蜂授粉」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我以前就聽說了這種授粉方式。」王開林說,「每箱1000元的養蜂成本,對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在家裡飼養也不太方便,所以就一直沒敢嘗試。」

今年4月,市政府與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生態蜂業專業委員會籤訂了《生態高活性蜜蜂科研項目合作協議》,在槐柏鎮建設蘋果蜜蜂授粉示範基地。而王開林所在的村子,正好處於示範基地輻射區域,這讓他信心倍增,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往年,我的每畝蘋果套袋7000至1萬個。今年,蘋果產量翻了1倍,價格也賣得好,每斤紅富士賣到了3.8元。」採用蜜蜂授粉,讓王開林嘗到了甜頭,他購買了5箱蜜蜂,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養蜂。「放在以往,15畝果園一共才能收入11萬元。現在,我的9畝嘎啦就已經賣了14萬元。」   槐柏鎮經濟綜合服務站站長張娟介紹說,目前,該鎮已在底樓、賀卓、楊柳渠等村建設養蜂放置點20多個,養蜂2000餘箱,總輻射面積達1.2萬餘畝。下一步,他們還將在蘋果蜜蜂授粉示範基地增加蜂場,讓授粉面積輻射更廣。同時,為當地養蜂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物資優惠等服務,讓更多果農參與養蜂,有效增加收入。

(內容源自延安日報)

再看一篇:無肉不歡的蜜蜂|新奇

《中國蜂業》雜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中國養蜂學會主辦的養蜂科技刊物,1934年1月創刊。是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可購買《中國蜂業》雜誌

相關焦點

  • 軟棗獼猴桃,畝產過萬斤,功效多,優勢更多
    軟棗獼猴桃,種過的農友都說太厲害了,畝產過萬斤,下面來說說它廣受好評的原因。高產,好管理它的產量非常高,畝產1500公斤以上。營養豐富,價格高正是因為它的功效多,而且富含維生素C是獼猴桃的3倍,是蘋果的80到100倍,現在市面上的價格從最低30元每公斤到90元每公斤不等。男女老少都愛吃,還沒有毛,好清洗。
  •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晚稻品種「叄優一號」畝產911.7...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兩季實現畝產超1500公斤
    11月2日,湖南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傳來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 湖南湘潭再生稻千畝示範片頭季測產 最高畝產718公斤
    其中,隆兩優華佔品種稻穀畝產達718公斤。再生稻俗稱「懷胎草」,一種兩收,也就是頭季稻播種收割後,無需再次翻耕播種,利用頭季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待到稻穀成熟後可進行二次收割,具有米質優、效益高等優點。測產現場,專家組在示範片隨機取樣兩個丘塊(單田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對隆兩優華佔和晶兩優1212兩個品種進行了實收測產。
  • 這種小麥品種創了畝產新紀錄,畝產855.2公斤,耐倒春寒能力不錯
    在河南省延津縣通郭村,冬小麥創下了平均畝產855.2公斤的記錄。其實,也是在河南,6月1日剛剛創了畝產841.5公斤的小麥單產記錄,但剛過了4天,新紀錄就誕生了。創下單產1710.4斤的小麥品種,叫做「豐德存麥20號」,在延津縣種植面積有2.2萬畝,豐德存麥20號不僅創下了單產新記錄,而且每畝豐德存麥20號小麥,比普通其他小麥多收了約150公斤。
  • 小麥平均畝產量高達855.2公斤,到底是什麼麥種?
    有的人種植小麥最多畝產500公斤一畝,有的人種植小麥卻畝產達800多公斤一畝,為何差別這麼大?到底是什麼麥種?畝產855多公斤一畝的小麥,現實中的確是存在的,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20號,千畝方,平均畝產量高達855.2公斤,刷新了黃淮冬麥區千畝方產量的最高紀錄。
  • 麥田守望者沈天民的夢想:建黨100周年小麥畝產突破1000公斤
    如今,這個夢想可以說是早已實現,74歲的沈天民又有了新的目標:在建黨100周年時,小麥畝產突破1000公斤。 守得雲開見月明 「豫麥66」豐產性高、抗病性強,成為全國第一個畝產突破700公斤的小麥品種。 「蘭考198」創造畝產最高記錄812.8公斤,成為國內第一個畝產突破800公斤的小麥品種。
  • 中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平均畝產超三百公斤
    光明日報11月5日消息,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 超級稻最新品種「隆兩優華佔」畝產達853.5公斤
    株洲傳媒網10月10日訊(記者潘婷玉 李政明 洪軍)在醴陵大障鎮汪家壠村示範基地,第四期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最新品種「隆兩優華佔」已進入成熟期。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翻看這裡的麥稈後興奮地表示:這一新品種畝產有望高出同類稻種20%。經過測產,畝產達到853.5公斤。
  • 河北自主育成小麥品種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
    河北省自主育成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節約灌溉水50%,節省化肥24%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在節約灌溉水50%,節省化肥24%的情況下,冀麥325畝產672.7公斤!
  • 產量排名前五的玉米品種,最高畝產3000多斤,特此推薦
    1,寶玉龍高L2此品種是黑龍江農科院培育的玉米品種,目前在黑龍江地區已大面積種植,其他地區也在進行試種,此品種曾打破畝產3000多斤的記錄,平均畝產在1000公斤左右,目前來看,只適合一二季溫帶種植。2,金衝一號金衝一號玉米是內蒙培育的品種,此品種適應性好,抗病、抗寒、抗倒伏,平均畝產1600斤以上,最高時畝產突破2000多斤,在東北三省以及內蒙、新疆等地均有種植,其他地區可以先試種,在推廣。
  • 袁隆平團隊雙季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網友熱議:好了,我今晚又有...
    虎撲11月2日訊 11月2日,袁隆平團隊迎雙季稻畝產3000斤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破紀錄!#袁隆平團隊雙季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今天,#袁隆平團隊迎雙季稻畝產3000斤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 原標題: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 題: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新華社記者周勉、白田田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
  • 重慶交大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改良基地上種植高粱,畝產614公斤!
    重慶日報記者 萬難 攝12月7日,記者從重慶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力學治沙」科研團隊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試驗基地上種植的「晉糯3號」高粱,經過專家田間測產,平均畝產為614公斤。這一測產數據是全國高粱平均畝產的近兩倍。
  • 一個蘋果重達1斤3兩多 平度舊店選出最大蘋果
    10月22日,舊店鎮舉行第十屆青島舊店蘋果展示交易會暨首屆旅遊文化節。在活動現場,一個重達674克的蘋果當之無愧被評為「最大蘋果」。據了解,今年當地蘋果畝產達到7000多斤,受產量原因價格比去年略高。  活動開幕式由文藝節目、授牌頒獎和啟動儀式三部分組成。
  • 這裡的農民種植穀子畝產翻番,靠什麼?
    「測產數據出來,我深感震撼,不敢相信!」「今後再也不用考慮外出打工了,我們種地還比打工賺得多!」2017年他們與縣內3個村籤訂了500畝種植示範合同, 使用這一新技術種植穀子,平均畝產由上年的200公斤提高到420公斤。
  • 855.2公斤!黃淮冬麥區畝產新紀錄誕生,啥品種這麼牛?
    冬小麥單產新紀錄產生在河南省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通郭村,我國冬小麥千畝方平均畝產達到855.2公斤,刷新了黃淮冬麥區千畝方單產的最高紀錄。據悉,本次打破紀錄的冬小麥品種為國審小麥新「豐德存麥20號」,在延津有2.2萬畝,每畝比普通小麥多收約150公斤。
  • 豐德存麥20號855.2公斤!黃淮冬麥區畝產新紀錄誕生
    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0號,千畝方平均畝產達到855.2公斤,刷新了黃淮冬麥區千畝方單產的最高紀錄。在河南延津縣,中國農科院組織專家測產組,對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0號千畝示範方進行實打測產驗收。按照農業農村部高產測產驗收辦法,專家組現場機收、現場稱重,扣除水分、雜質後,宣布產量。
  • 「隆兩優華佔」千畝連片輕型栽培獲高產 畝產超800公斤
    測產結果讓場幹部和農民欣喜——平均畝產幹谷820.95公斤,比往年同類品種每畝增產150公斤以上,開創了我省大型農場採用輕型栽培模式平均畝產過800公斤的高產先河。  「隆兩優華佔」是朱港農場從湖南亞華種子有限公司引進的高產、優質雜交中稻。朱港農場利用該品種適合輕簡栽培的特性,一改傳統移栽模式,對1200餘畝示範片全部採用機械直播輕簡管理技術。
  • 臺灣一500多公斤水牛被虎頭蜂活活螫死
    臺灣500多公斤水牛,遭虎頭蜂活活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