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晚稻品種「叄優一號」畝產911.7...

2020-12-28 映象網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說:「看到一大片稻子長得這麼整齊、這麼誘人,大家都在稱讚,也為袁隆平團隊的創新成果感到驕傲。」

  2日上午,位於清竹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試驗示範基地,綿綿陰雨沒有擋住人們收穫的熱情。3個地塊同時開始機械收割,來自全國各地的10多位院士、專家在現場參與了測產。

  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晚稻品種「叄優一號」畝產為911.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種植的早稻品種畝產為619.06公斤。這意味著雙季畝產達到1530.76公斤,實現了「1500公斤高產攻關」的目標。

  位於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90歲的袁隆平院士與測產現場進行了5G視頻連線。袁隆平說:「3000斤意味著離『禾下乘涼夢』更近了一步。」

  據了解,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畝產「天花板」的關鍵。專家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基因強大」,具有高產、抗病、抗寒、抗倒等特點。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說,今年南方水稻產區遭遇極端低溫寡照天氣,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表現相對穩定,經受住了考驗。

相關焦點

  • 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兩季實現畝產超1500公斤
    11月2日,湖南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傳來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 原標題: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比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次測產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更加契合實際生產的特點,從而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應對極端天氣 它表現優異  去年10月,在同樣的地塊,這次測產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取得了畝產1046.3公斤的成績。
  • 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莒南縣今年試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在莒南縣生長平衡,株高、穗型均勻,無明顯病蟲危害,無倒伏,表現較好。
  • 袁隆平團隊雙季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網友熱議:好了,我今晚又有...
    虎撲11月2日訊 11月2日,袁隆平團隊迎雙季稻畝產3000斤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破紀錄!#袁隆平團隊雙季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今天,#袁隆平團隊迎雙季稻畝產3000斤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 ...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
    【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超過3000斤】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此前,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研究的雜交水稻屢破水稻單產紀錄。
  • 雙季超級稻畝產3061.52斤 實現禾下乘涼夢
    「叄優一號平均畝產911.7公斤!」 11月3日,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組組長謝華安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高聲宣布,標誌著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3000斤。 這是袁隆平團隊在履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等世界紀錄後再次創造的新紀錄,也意味著袁老「一畝地可以養活五個人」的目標已經實現。
  • 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
    新華社 圖 11月2日,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3000斤攻關測產在衡南縣啟動。 測產結果顯示,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衝擊雙季稻畝產紀錄成功!
  • 超級稻最新品種「隆兩優華佔」畝產達853.5公斤
    株洲傳媒網10月10日訊(記者潘婷玉 李政明 洪軍)在醴陵大障鎮汪家壠村示範基地,第四期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最新品種「隆兩優華佔」已進入成熟期。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翻看這裡的麥稈後興奮地表示:這一新品種畝產有望高出同類稻種20%。經過測產,畝產達到853.5公斤。
  • 袁隆平超級雜交有機水稻在陽江陽春試種成功,畝產超過600公斤!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時下正是晚造水稻收穫時節。筆者獲悉,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陽江陽春春灣鎮自由村高村自然村試驗種植的超級雜交有機水稻進入成熟期,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筆者在高村超級雜交綠色有機稻試驗田看到,該片試驗田面積31畝,主要種植有「湘兩優900」和「超優千號」兩個品種,是袁隆平團隊在廣東省的第一個試驗示範基地。
  • 什麼樣的水稻品種品質好,產量高,如何選擇?
    我國雜交水稻,一季畝產突破1200公斤,雙季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早稻+晚稻)的高產表現,在世界上表現不凡。 種植水稻選擇品種的時候,儘量選擇審定後的水稻品種,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優質稻發展,優質稻具備抗病,高產穩產,質量優的特點,絲苗香稻米,糯稻品種。
  • 2021年優質水稻種佳一福稻1818
    佳一福稻1818 新一代改良優選,本品種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以中9A為母本,以中恢161為父本雜交配組育成。其中,不育系中9A是由以優1A為母本,以優11B/L301B//內江菲改B三交種的F3選係為父本,經連續回交育成的印水型三系不育系;以國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IRBB51為父本雜交,後代經多代系選育成。
  • 「隆兩優華佔」千畝連片輕型栽培獲高產 畝產超800公斤
    本報南昌訊 (江西日報記者宋海峰 通訊員方又平)10月20日,來自省農科院、江西農大、省種子管理局、南昌市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來到江西朱港農場高產、優質雜交中稻「隆兩優華佔」千畝示範片實地測產。金黃色的稻田裡機聲隆隆,聯合收割機在來回作業,專家們忙著丈量、稱重。
  • 中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平均畝產超三百公斤
    光明日報11月5日消息,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 你吃的米都是幾年前的了,讓「蜀中無好米」成過去——川優6203
    該地區稻田面積約11萬hm2,佔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70%,是陝西省稻區垂直分布的最底層區域,也是陝西省主要的商品稻生產基地,更是我國為數不多的1級優質秈米氣候生態區之一 。漢中種植的水稻以秈稻為主,還有粳稻和秈、粳稻亞種的過渡類型。在全國稻作區劃中,漢中稻區屬於華中單雙季稻作帶稻麥兩熟制,水稻不僅品種資源豐富,而且優質、高產。
  • 產量排名前五的玉米品種,最高畝產3000多斤,特此推薦
    1,寶玉龍高L2此品種是黑龍江農科院培育的玉米品種,目前在黑龍江地區已大面積種植,其他地區也在進行試種,此品種曾打破畝產3000多斤的記錄,平均畝產在1000公斤左右,目前來看,只適合一二季溫帶種植。2,金衝一號金衝一號玉米是內蒙培育的品種,此品種適應性好,抗病、抗寒、抗倒伏,平均畝產1600斤以上,最高時畝產突破2000多斤,在東北三省以及內蒙、新疆等地均有種植,其他地區可以先試種,在推廣。
  • 這種小麥品種創了畝產新紀錄,畝產855.2公斤,耐倒春寒能力不錯
    在河南省延津縣通郭村,冬小麥創下了平均畝產855.2公斤的記錄。其實,也是在河南,6月1日剛剛創了畝產841.5公斤的小麥單產記錄,但剛過了4天,新紀錄就誕生了。創下單產1710.4斤的小麥品種,叫做「豐德存麥20號」,在延津縣種植面積有2.2萬畝,豐德存麥20號不僅創下了單產新記錄,而且每畝豐德存麥20號小麥,比普通其他小麥多收了約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