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愛情》:沒有經歷,何來刻骨

2021-01-11 王行勤wxq

不曾經歷,何來刻骨。霍建起的電影給人感覺總是淡淡的。情節淡淡的,人物淡淡的,衝突淡淡的,淡得讓人感覺像一杯白開水,因此,國讎家恨也可拍的細膩柔美,諸如《秋之白華》,民國才女也可悽婉動人,諸如《蕭紅傳》,不管社會如何變革,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社會,霍建起一直堅守著他創作的理念,猶如娟娟細流,緩慢卻溫暖人心。

《1980年代的愛情》是導演寫給自己的情書,寫給那些和他一樣經歷過那個年代現在卻已經不再年輕的人們,很遺憾,我出生在80年代,不曾經歷,因此談不上感觸,所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體會不到那個年代的堅韌和堅持,看到的只有導演的有心無力,情節的前後脫節,以及為了製造遺憾的刻意和細節的吐槽。當然,影片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那邊遠山寨在鏡頭前變得美輪美奐,每一幀都像油畫一樣有質感,導演是學美術出身的,這是他的長處,然而也只剩這些了。

遙想當年的《那山那人那狗》,撲面而來的山村氣息,與世隔絕的環境落後卻又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讓我認識了中國最美的農村婺源,那時的劉燁還是那麼的青澀,陳好鄰家有女未長成,然而,他們的氣質又和電影的質樸渾然天成,處處透著原生態。之後的《暖》一脈相傳,把中國的農村拍得那麼美那麼醉,以至於我一直認為霍建起最適合為中國農村代言,一晃多年過去,導演的功力不見長進,反而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也許,美好的東西只能存在於記憶之中。

相關焦點

  • 《1980年代的愛情》:看1980年代的愛與放逐
    《1980年代的愛情》是一部安靜的電影。較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說來就來的愛情,作為80後,對於前輩們要寫一百多封信,吹上長長久久的口琴,可能還拉不了姑娘一下手的愛情多少有些難以理解。  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作家電影,透著濃濃的文藝懷舊範兒,從影片籌拍起就沒有想著賺錢,野夫請來文藝片導演霍建起,扎紮實實講好一個愛情故事,卻引發了一眾老男人們的青春感慨與美好記憶,也激起了出生於不同年代的觀眾對於80年代的各自解讀,以及後來者的種種猜想。  野夫是一位經歷坎坷的作家,他敢於直面曾經走過的曲折與不幸,敢於把個人隱秘的情感寫下並搬上銀幕。
  • 隱忍到底的愛情 ——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
    根據真實經歷改編 《1980年代的愛情》作家野夫,出生於湖北利川一個邊遠的土家族村莊,代表作有《鄉關何處》、《身邊的江湖》等。《1980年代的愛情》是他根據親身經歷改編的中篇小說。野夫認為,如果沒有這第二次放逐,這個故事還不夠深刻。而他之所以要把這段真實經歷寫出來,是想告訴大家那個年代的愛情沒有那麼強烈的目的性、功利性。「在那個年代,你落難了我幫你,但並不是為了要獲得你。」另外可能只有山裡生活的人才理解,每一個年輕人走出深山,都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事情,而一生留在山裡,有時候意味著一生就毀了。
  • 愛情,1980年代的風格是克制
    (圖:《那山,那人,那狗》劇照)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愛情,不能說哪個時代的愛情是好的,哪個時代就是不好的。愛愛情本身一樣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風格。1980年代的風格是克制。以前,我從不懷舊,從不。在我看來,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還很年輕,年輕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的確,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時,國家剛從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中解脫出來,所有人幾乎無不有著只爭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壯志和情懷。
  • 《1980年代的愛情》:隱忍厚重的感情,揭示愛情的真諦
    作家野夫在其著作《1980年代的愛情》這部半自傳體的愛情小說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特定年代的愛情故事。  作者野夫想通過此書回顧逝去的1980年代,用過來人的眼光再次審視80年代的年輕人的感情經歷。  書中通過對一個剛畢業,下鄉工作的年輕人關雨波,成麗雯二人的感情描寫,讓我們能夠真實的感受到身處於80年代的愛情是怎麼樣的。  年輕的關雨波的身上有一腔熱血和抱負,渴望用自己的微弱的力量,去扭轉時代的軌跡。
  • 恩施大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
    《1980年代的愛情》這是一段發生在80年代初期的愛情故事,主人翁小關在畢業後被分配到鄂西利川縣一個土家族山寨工作
  • 1980年代:世界上的愛情都在抵抗什麼
    1980年代的愛情,在經歷它的國人看來,既是生機勃勃、充滿期許的溫情脈脈,又是動亂過後心緒未平的層層餘波。這份愛情,在佯裝無謂將過去的得失都輕描淡寫的同時,也記錄著一代人的隱忍和克制、迷失和犧牲。儘管在其成長的某個黎明,被輾為塵泥,但自始自終,它都在與某種宏大話語、生活中湧動的暗流相對抗。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回望,仍無比珍貴。
  • 《1980年代的愛情》,不同年代的愛情,一起重溫下!
    霍建起執導,根據野夫小說改編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講述了一段發生在80年代繾綣而悽美的愛情。其實,每個年代的愛情都美好,每個年代的愛情都甜如蜜,和年代無關,和物質多寡無關。1.《1980年代的愛情》這是一段發生在80年代末期的愛情故事。
  • 1980年代的愛情長得什麼樣子
    人文之愛情篇文/紫燕子看了老友所拍的唯美照片,這是他親自去了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現場拍攝地所拍下的。望著這些照片,思緒也飄回了那個久遠的純真年代。而小關在最終明白麗雯對自己的深情後,將再也無處安放剩下的餘生……編劇野夫回望自己的前世,將共和國歷史上那段清純時代的愛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娓娓道來,讓人經由暗中淚水透視慘痛的歷史之時,明了了作家及一代人心中隱秘的驕傲。那時,野夫年輕,愛情更年輕;那時,野夫純潔,不敢褻瀆神聖的愛情。
  • 野夫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拍成電影
    年代的愛情》(以下簡稱《1980》),改編自著名作家野夫的同名小說。在這部半自傳小說裡,野夫將一段屬於自己青春隱秘的個人歷史和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的共通歷史雜糅在一起,把一段清純的愛情與厚重的歷史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娓娓道來。  記者:《山楂樹之戀》與《1980》相比,有何不同?  野夫:《山楂樹之戀》是高幹子弟和一個有一定年齡差距、身世差距的小女孩的愛情故事,故事背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 《1980年代的愛情》:回憶愛情 也是在回憶一個時代
    導讀:談到「1980年代的愛情」這個書名,野夫說「每個年代的愛情,都有各自的歷史痕跡」。50年代的單純,60年代的壓抑,70年代的扭曲,80年代的覺醒和掙扎,再看看90年代的頹廢和新世紀以來的嚴重物化,大抵可以印證不同年代的世道人心。正因為當下的不可思議,才覺得這樣的愛情太多虛幻。」
  • 易中天為之撰寫影評的《1980年代的愛情》,是一部什麼影片?
    同樣是文藝片的《1980年代的愛情》在這時上映,影片不僅得到了柳傳志、俞敏洪企業大佬的跨界支持,學者易中天也為它撰寫了影評。電影改編自野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湖北恩施鄉下一對年輕人的愛情往事。1980年代,大學畢業的關雨波經分配來到故鄉的小鎮工作,與初戀成麗雯重逢、互生情愫。然而彼此的身份差異、女主角的家庭背景,兩個年輕人沒能最終走到一起。
  • 《1980年代的愛情》首映式 野夫大讚蘆芳生
    蘆芳生《1980》利川首映  搜狐娛樂訊 近日,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在利川舉行回鄉首映式。首映禮以「故鄉,故人,故事」為主題,主演蘆芳生、楊採鈺和編劇野夫與當地市民共同觀影。  蘆芳生對當地喝酒摔碗習俗印象深刻  《1980年代的愛情》影片中對於當地獨特的「婚喪嫁娶」等民俗通過細緻的鏡頭加以展現,而蘆芳生在發布會上也表示,雖然相隔一年重返拍攝地,但仍對當時的拍攝歷歷在目,尤其是對當地的辣豬蹄和喝酒摔碗的習俗印象深刻,剛到當地看到這個摔碗習俗時,還以為有人打架。
  • 《1980年代的愛情》,愛情的純粹與美,我們之間永隔一江水
    這首意境悽美的愛情歌曲與《1980年代的愛情》這部電影主題完美契合,高度詮釋了電影所要表達的愛情內核。霍建起導演是學美術出身,他將自己的美術視角以及美學思想在這部電影裡表現的淋漓盡致,復古的大巴車、淺淺的小溪、充滿歷史感的小橋、茂密的山林以及土家族山寨錯落有致的建築構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唯美景色。
  • 《1980年代的愛情》今日公映 易中天寫影評力挺
    年代的愛情》舉行首映。《1980年代的愛情》海報。網易娛樂9月11日報導 易中天影評:以前,我從不懷舊,從不。在我看來,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還很年輕,年輕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的確,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時,國家、人民、執政黨、軍隊和知識分子都剛從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中解脫出來,幾乎無不有著只爭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壯志和情懷。在那百廢待興的時代,就連復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充滿青春活力,更不用說像野夫和我那樣考試入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只不過,有的人有愛情,有的沒有。我屬於曾經有過的。
  • 柏林華語電影節入圍影片《1980年代的愛情》
    柏林華語電影節入圍影片《1980年代的愛情》原片名:1980年代的愛情                            英文片名:Love inthe 1980s中文片名:1980年代的愛情是否市場放映影片:是,但尚未放映。
  • 《1980年代的愛情》首映 任志強、柳傳志發評論
    《1980年代的愛情》首映 任志強、柳傳志發評論 時間:2015.09.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李西葉 分享到:
  • 《1980年代的愛情》原著:麗雯三次放棄愛情,卻被後人稱頌,難懂
    遇見一個自己愛的,剛好又愛自己的人,實屬不易,遇見就應該用力抓住,把幸福握在手中,可《1980年代的愛情》裡的女主人公麗雯,面對愛情時,卻只能一次次放棄。並不是她不愛小關(男主人公),恰恰是因為太愛了。只有真正愛一個人,才會打從心眼裡疼對方,才會顧及對方的遠大前程,而犧牲自己的小愛,遺憾一生。不是麗雯懦弱,而是她們生在1980年代,註定了她們的愛情,只能是開花,不結果。
  • 《1980年代的愛情》評分低得讓人不敢相信這是霍建起拍的電影
    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以群體性的歷史記憶去反思和批判,必然會滲透著某種情感因素,難以客觀的去審視那段歷史,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儘管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消解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記憶,但是經歷過這段歷史的個體,仍然沒有忘記那個時代對他們今後人生命運帶來的影響。
  • 《1980年代的愛情》曝思念劇照 霍建起聚焦純愛
    《1980年代的愛情》曝思念劇照 霍建起聚焦純愛 《1980年代的愛情》即將於9月11日公映    改編自野夫同名小說,霍建起執導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以下簡稱<1980>),即將於9月1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公映。
  • 百大佬捧場《1980年代的愛情》 盛讚文青蘆芳生
    蘆芳生  搜狐娛樂訊 由霍建起導演、蘆芳生、楊採鈺主演,作家野夫擔任編劇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昨日在北京召開首映發布會,並吸引了柳傳志、俞敏洪、徐小平等百餘位商界大佬,  儘管影片的年代更貼近於蘆芳生父母年輕時的背景,但蘆芳生仍然通過鑽研,找到了80年代典型的文藝男青年的感覺,從吹口琴、寫詩等技能,到眉目間的瀟灑、欲望與躊躇,都很好地完成了對這段純真年代「禁錮之情」的演繹。男女主角被時代裹挾,不得不經歷愛而不得的痛苦與感傷,然而兩人仍然在心裡堅持著對愛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