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書影斑斕,作者:張宏偉。
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辛普森殺妻案,可以稱為美國司法史上的世紀大案。美國著名橄欖球明星辛普森,被檢方指控謀殺前妻及其男友,他花費千萬美元聘請的夢幻律師團提供了強大辯護。
|辛普森在法庭上
由頂尖律師、物證專家等組成的辯護團體,抓住了警方違法取證、關鍵證人做偽證等一系列致命性失誤,使得本案還沒有觸及實體審理,僅僅在程序階段便被辯方攻破了檢方的指控證據體系,並最終導致辛普森被陪審團宣布無罪。
本案在審理結束後不久,辛普森案律師團成員之一,美國著名大律師德肖維茨教授,便寫下了這本回顧辛普森殺妻案整個庭審辯護過程的著作《合理的懷疑:辛普森案如何影響美國》,作為對社會強大對立情緒的回應。
在本書中,德肖維茨跳脫出辯護律師的角色,和讀者們一起梳理了陪審團做出無罪裁決的思考邏輯,探討了媒體、金錢、種族等對美國司法體制影響深遠的社會力量,並進一步反思了當時美國司法制度的種種弊端。
|德肖維茨在法庭上為辛普森辯護
書中還坦誠直白地回應了無數公眾對本案耿耿於懷的心理痛點:
美國的刑事審判究竟是不是為了探尋案件真相?
有錢人因為請得起頂尖的律師,所以就能無罪脫逃嗎?
辯護律師是不是為了金錢就可以出賣靈魂的人?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通過閱讀本書,並回顧那個發生在20多年前的世紀大案,我再次仔細審視了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兩大基石「排除合理懷疑」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並嘗試在本文中,從司法與媒體的關係、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辯護的意義這三個維度,來思考刑事審判與社會關注之間互動的深層邏輯關係。
一、媒體在司法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在辛普森案件審理過程中,如何看待媒體對於案件審理過程的影響,令德肖維茨十分糾結。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辛普森案還在偵查階段時,警方和檢方,就通過「線人」和「知情人士」等非官方渠道,有意無意地將案件的許多關鍵證據洩露給了媒體。從而在案件開始審理前,公眾已經從鋪天蓋地的報紙雜誌上,獲得了許多未經證實的案件信息。
而在90年代的美國,正是電視直播業大發展的時代,當無數普通公眾在電視上同步觀看了警車在高速公路上追逐辛普森車輛的實時直播畫面時,更加劇了公眾對於案件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
|辛普森在法庭上
對於媒體深度介入案件偵查及審理過程,德肖維茨的態度很矛盾。
一方面,法官與陪審團也都是普通人,他們都會受到鋪天蓋地關於案件報導的影響,難免會形成「被告人有罪」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尤其是當這種信息來源可疑、真假難辨時。
但另一方面,攝像機走進法庭,一切庭審活動全部放在社會公眾面前展示,這又是對控方最有效的監督,因為他們會更加認真細緻地準備一切證據,並對傳喚證人慎之又慎。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司法與媒體,抑或司法與輿論的關係,是一種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的複雜體。
二、什麼是法庭追尋的真相?
案件真相,是每一名參加刑事審判各階段的偵查人員、公訴人、法官以及辯護人都孜孜追求的目標,也是裁判依據的標準,更是刑事審判回應社會關注的最終落腳點。
但無可否認,除了被告人自己,其他人無法了解全部案件真相,也就是案件的客觀事實。
在刑事審判中,為了證明被告人有罪或是無罪,控方或辯方通過各種直接和間接的證據,來推導還原出一個案件的虛擬真相,這被稱為法律事實。
辛普森在法庭上
而法官或陪審團,則通過審查證據的合法性、證據本身的真實性及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來推導演繹出整個案件事實,並據此進行裁判。
有時候,客觀事實與法律事實高度重合,但有時候,兩者又可能存在偏差,甚至相去甚遠。
允許兩個事實在同一刑事審判過程中並行不悖地存在,這是法律職業的特點,也是法律不同於科學的地方。
科學研究和證明體系,只存在「可證實或不可證實」兩種結論。
無論一個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使用了何種違背道德和法律的實驗手段,只要實驗數據沒有造假,結論真實且可重複驗證,那這一科學發現就必須為學界所認可。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可以說,在科學領域,通過不正當手段發現的真相,要優於通過正當手段獲得的謬誤。
但在刑事審判當中卻並非遵循這個邏輯。案件真相或許重要,但控辯審各方為了追尋真相而使用的手段及手段的合法性,卻更為重要。
這是法律追求的價值目標所決定的。因為在刑事審判中,除了追尋案件真相之外,還有一些價值目標被放在更高的位置。若提倡發現真相的目的高於發現真相的手段,那麼非法搜查、刑訊逼供甚至栽贓陷害便會因此而生。
在辛普森案件當中,即便是最終裁決辛普森無罪的陪審團一部分成員,依舊認為辛普森有可能殺了人。但與把辛普森送進監獄相比,陪審團更在意警方在取得有罪證據的過程和手段,以及在法庭上為了掩蓋這種手段而做的偽證。
因為警方的證言存在謊言,使得陪審團成員內心無法形成足夠的確信,以完全接納的態度來看待檢方提供的其他證據。
換句話說,警方在取得一些證據上造了假,那麼他在其他證據上也可能會造假,這種懷疑,就是一種「合理的懷疑」。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畢竟,你只要在碗中發現一隻蟑螂後,就不會再糾結剩下的飯還能不能吃,而是會直接倒掉它。
三、律師辯護的意義
辛普森被裁決無罪之後,在美國社會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民眾也被撕裂為兩大陣營。
一方堅決認為辛普森是殺人的真兇,而辯護律師們為了追逐金錢,放棄了良知,成為了兇手的幫兇。
而另一方則堅信這是一樁極端種族歧視者對黑人明星的陷害。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的思考相對理性,他們認為也許辛普森確實是兇手,但警方在搜尋犯罪證據的過程中,犯了一系列最終導致被辯方懷疑可能栽贓陷害的錯誤,令陪審團對警方的品格產生了懷疑,從而無法心安理得地做出辛普森有罪的裁決。
作為辯護律師之一,德肖維茨在案件裁決後,同樣受到了無數憤怒的聲討、辱罵、威脅,其中甚至包括一直崇拜他的猶太人群體。
聲討的主要內容,就是指責德肖維茨為了金錢而出賣了靈魂。這種指責的邏輯起點,是假定辛普森有罪,而推理的終點,便是金錢換來無罪。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其實,對於這樣的指責,德肖維茨已經經歷過太多了。他坦承,辛普森之所以被裁定無罪,與他有財力聘請龐大的頂級律師團有直接關係。但換來辛普森無罪的,不是律師們的如簧之舌,而是案件的事實與證據。
金錢在一個刑事案件的辯護過程中,確實發揮著作用。但這種作用,並不是以賄賂的方式,而是以「金錢購買調查,調查挖掘事實,事實影響陪審團」這樣一條邏輯鏈來運行著。
這也是金錢在辛普森案件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方式。
畢竟,一個單槍匹馬的公職律師,和一個由12名頂尖律師、3位調查員和6名證據鑑定專家組成的團隊相比,無論是從案件調查的廣度、深度以及複雜度來說,都無法相提並論。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比如辛普森的首席律師夏皮羅,接到案件後首先做的決定,就是僱傭以李昌鈺博士為代表的頂級法庭科學取證專家,通過他們對犯罪現場、警方取得的證據、驗屍報告、罪證化驗室等進行的拍照和檢查,並最終發現了警方取證過程的非法和漏洞。
|李昌鈺博士在辛普森案庭審現場
在美國,有錢的被告人,確實可以比貧窮的被告人能夠獲得更好的律師辯護,但這絕不意味著,真正犯罪的有錢人可以憑藉金錢而脫罪。
這和有錢的病人可以在普通疾病中獲得更好的醫療條件,但金錢卻無法令身患絕症的富人起死回生是一樣的道理。
|被無罪釋放的辛普森
這個問題的正確思考邏輯應該是這樣,與其指責富人接受了更好的辯護,不如思考如何才能提高窮人接受高質量辯護的機會。
在我國實行的「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制度,就是在積極回應並破解這一議題。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思考刑事審判中這個老問題:律師辯護在刑事案件中,究竟有何意義?
接受律師提供的辯護,這是一名刑事被告人天然應擁有的法律權利,也是保障無辜之人不被錯誤追究的有效手段。從這一點來講,由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教授等組成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
一名刑事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更希望接觸德肖維茨這樣的辯護律師。
| 美劇《美國犯罪故事》劇照
他們不會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威和社會影響力,盲目為被告人高喊「無罪」或「冤枉」,而是更多地通過自己專業的調查,探尋定案證據與事實中的漏洞與缺陷,並通過這些刑事案件中不能容忍的硬傷,來向法官展現出案件基礎的不穩固,從而為被告人爭取最大的合法權益。
而在這樣盡職盡責的調查之中,法官也獲得了更多的視角和證據,來更加細緻地審視整個案件,從而儘可能避免案件審理過程中的疏漏和錯誤。
| 2008年,辛普森因持槍搶劫被判入獄33年
正如德肖維茨所言,「被告人是否有罪,不是律師來判斷的,那是法官的職責,律師只需要在規則之內盡力辯護。」
點擊播放 GIF 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