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公文集》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新現三卷引發熱議

2020-12-20 環球網

11月22日,文宗重光——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學術研討會在永樂文化舉辦,數位專家仔細檢閱過最新現世的三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肯定其為真品,並於會上就王安石文集在歷代的刊刻、流傳、存佚情況,南宋初期的禮儀文化、政治文明和職官制度以及宋代實物文獻等方面展開討論。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有歷史學博士、中國唐史學會原副會長、河北省歷史學會原會長、河北社科院原副院長、《宋人佚簡》研究專家孫繼民,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宋史研究專家顧宏義,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安石研究專家劉成國,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宋代文學研究專家張劍,文學博士、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上海市文物鑑定委員會成員柳向春,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小綠天樓古代書畫整理工作室首席專家丁小明,永樂文化創始人趙旭和永樂拍賣業務副總經理尚顥,由在藝科技、雲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主持。

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再現三卷孤本

2021年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誕辰1000年。這位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文學家,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能夠「廣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人」。其政治改革、學術思想、文學作品,都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生前著作等身,但他未曾親自編纂自己的詩文作品。自1086年去世後,其門生、長孫、曾孫等先後數次編撰其遺文。

在王安石千年誕辰之際,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的面世引起了學術界和收藏界極大關注。首先因為其曠世稀藏的版本價值,原刻本傳世僅存兩部,中國藏有72卷於上海博物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70卷,兩者如若合併除去重卷則可得一部《王文公文集》完書。

劉成國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員,著有《王安石年譜長編》,據他研究,」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是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完整保存了宋版的原貌。」「龍舒本」原書標目為《王文公文集》,是宋代安徽舒州(今安徽潛山)的官刻本,收錄王安石詩文,共計2281篇,全帙100卷,歐體字,除十數卷外,紙背全為宋人書簡手劄。在南宋之後迄無翻刻,入元後一直罕見著錄。直至清光緒年間,宋龍舒郡本方現殘帙。

自清光緒年間現身直至民國時期的記錄,《王文公文集》在中國境內僅存76卷。如今,除了藏於上海博物館的72卷,其餘四卷一直下落不明,時刻牽動學者的心。此次新現的三卷《王文公文集》一經披露,即刻在學界掀起熱議。

孫繼民是國內對《宋人佚簡》進行系統整理與研究的第一人,經他鑑定,「此次現世的是卷17、卷18、卷20,補上了過往缺失的三卷。新現三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與上海博物館所藏72卷的內容風格一致,鑑定為真品,為研究王安石及宋代歷史、補充史料闕失,提供了重要文獻。」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柳向春持有相同觀點,他從藏印的角度指出:「首先,17卷的卷端有兩方劉氏藏印,無論是印文的內容和位置都是跟上海博物館現存的藏品是一致的。其次,此卷左下角有一殘缺的半方印,與《宋人佚簡》』商』印的位置完全吻合。」

特殊公文紙背文獻,浮現珍貴宋人手跡

南宋初期由於紙張短缺,二次利用舊公文紙張或私人信件刻印詩文蔚然成風,於是便出現了一種古籍版本的特殊形態——公文紙背文獻,也被專指是,宋元明時期利用官府廢棄的公文檔冊帳簿(包括私人書啟等寫本)紙背印刷或抄寫的古籍。

龍舒本《王文公文集》便是印於宋人書簡及公牘之上。上世紀80年代,書法及古代書畫鑑定大家謝稚柳先生建議將文集的背後影印,遂成巨冊《宋人佚簡》。曾經拍出2億天價的曾鞏《局事帖》,背面正是《三國志》刻本,二次利用紙張的情況與此次現身的《王文公文集》相似,當年更是以《宋人佚簡》為印證。永樂拍賣業務副總經理尚顥如此概括兩者的緊密關係:」提及《局事帖》,就不能不說《宋人佚簡》。「

《宋人佚簡》為向汮與八位同僚們之間往來的信札與公文,分別是:周彥、權安節、吳巘、汪舜舉、鍾世明、張臨、尹機、雷豫,對於宋代職官制度研究是上等的史料。新現的三卷56頁《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中,涵蓋宋人手札38通49頁、酒物帳3頁,共計52頁。張劍研究宋代文學已久,他認為,「官方公函和私函能夠形成一種互動,正是發現這批公文紙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顧宏義是國內著名的古籍文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史、古典文獻學,他特別指出:「卷十七第9頁跟第10頁就是一封公札,是一條』拼』的內容。下屬跟上司說:我這個事處理的不好,請求你原諒。』拼』對相關制度、官場文明、士大夫交遊研究會帶來很大幫助,因為現在往往書信只保存主幹部分,抬頭和下面都沒有,但其實這裡面非常講究。」

其中的宋人書法價值亦不容小覷。丁小明在華東師範大學小綠天樓古代書畫整理工作室擔任首席專家,他認為,以向汮為首的宋代官員,包括鍾世明和鍾彥,書法頗具大家風範,不亞於如今市場上廣受追捧的宋代書簡。

近代流傳堪稱傳奇,國寶文獻更添神秘

對於此次新現的三卷《王文公文集》來源,學術界與收藏界頗為關注。因為按照已有的研究,現存上海博物館的72卷《王文公文集》保存完好,流傳有序,頗為傳奇。

原藏清內閣大庫,光緒年間為寶應劉啟瑞氏所得,藏之於「食舊德齋」。1931年前後,民國時期著名藏書家傅增湘多次致信時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的張元濟先生,反覆商討劉啟瑞食舊德齋藏本與日本圖書寮藏本合印出版的事情。但是,不久之後劉啟瑞將其藏書賣出,先後轉入南潯、南通等地藏書家手中,合印之事隨之擱置,直到1962年才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得以實現。

1960年代初《王文公文集》現身在香港書店,目錄版本、文物鑑別學家徐森玉和國家古代書畫「五人鑑定小組」組長謝稚柳委託旅居香港的書畫收藏大家王南屏購回。1984年11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在報告上作了批語,上海市文管會第二次向上級寫報告,連同全國書畫巡迴鑑定組的意見,一併報送北京。十一月二十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在報告上作了批語後,又將報告批轉給總理趙紫陽和副總理姚依林。谷牧的批轉文字為:

「這是一件大好事,已醞釀了一年多,需要抓緊時間,快辦,辦好。已經落實,歸私人所有的明清書畫二百件去換回國內根本沒有、全世界也不會有的王安石手書經卷和』孤本』書,何樂而不為?請紫陽、依林同志批。」

趙紫陽、姚依林接到報告,於十一月ニ十一日即畫圈批准。歷經十年動亂和種種坎坷,1985年,王南屏夫人房淑嫣女士將宋版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從此化私為公,成就國寶回歸。

根據柳向春的看法,1962年中華書局影印宋龍舒郡齋刻本的時候,可能已經有所遺失,根據傅增湘之子傅忠謨給中華書局的回覆,說」少了一冊「,或是跟目前新現的三卷有關。

《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1+1>2

稀世之珍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的本身價值,加上《宋人佚簡》承載宋人墨跡的文獻價值 ,在張劍看來,」不僅僅是簡單的價值相加,而是複合型的意義。「如今重現天日,三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成為拼湊出王安石文集和宋代整體文明面貌的關鍵線索,不但具有巨大的文獻和史料價值,可以深化對王安石著作的相關研究,佐證《王文公文集》的刊印史,更是研究宋代書札、公務交往及歷史人物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同時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是極好的書法作品和罕見的宋人手跡。

每一件文物均有它的使命,此番所缺失的三卷內容,公諸於眾,《王文公文集》的故事也即此開啟了新的篇章。

2020年11月28日起,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卷17、卷18、卷20將在永樂2020年首拍預展露面,並將於12月2日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現身永樂2020年首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

相關焦點

  • 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再現三卷 將亮相永樂2020年首拍預展
    但其中最有意味的,則莫過於現今藏於上海博物館中的南宋龍舒郡刻公文紙印本《王文公文集》殘本72卷。專家欣賞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近日,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最新現世三卷,引發學界關注。2020年11月22日,文宗重光——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學術研討會在永樂文化舉辦。
  • 拍賣前瞻|國寶再現,湮沒數百年的宋版《王文公文集》與52件宋人書札
    永樂拍賣已經邀請相關研究學者召開宋龍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簡》學術研討會,筆者在永樂2020年首拍精品展現場得知這國寶級文物即將上拍的消息,第一時間整理相關研究資料,以饗讀者,後續亦將會有特別策劃專題及拍賣現場跟蹤。
  • 書畫同珍丨2.6億的《王文公文集》與1.5億的《暌索帖》
    12月2日晚,永樂2020年首拍古代書畫夜場舉槌,湮沒近千年的古籍宋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是全場最重磅的拍品。首次現身市場、國寶、宋版書,讓這件國之重寶的競拍異常激烈。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文學家王安石去世後,其門生、長孫、曾孫等先後數次編撰其遺文。
  • 新時代·新風採 壽山石雕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新時代●新風採12月12日上午 「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 「『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今天順利舉行。本次「『新時代·新風採』壽山石雕新人新秀學術研討會徵文活動」是壽山石雕刻師們展示文化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總結提煉能力的平臺,也是壽山石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
  • 北京服裝學院舉辦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馬曉冬)北京服裝學院19日在京舉辦了「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進行了主題為「服飾史研究」「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等分會場學術研討會。
  • 首屆中華禮服設計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首屆中華禮服設計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深入挖掘中華傳統婚禮服文化內涵 2017年12月03日 21: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唐紅麗 字號 內容摘要:會議以「中式婚服設計方案」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中華傳統婚禮服的文化價值
  • 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討會成功舉辦
    12月11日,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應用研討會在市中醫院(東營市勝利醫院)舉辦,來自全市各醫療機構的中醫醫師100餘人參加了會議。學術講座中,盧思儉主任醫師結合大量臨床實踐,從2020(庚子)年五運六氣回顧分析與臨床應用、2021(辛丑)年運氣展望、五運六氣與新冠肺炎等幾個方面對五運六氣在臨床中具體運用進行了講授。學術繼承人、市中醫院向瑋主治醫師和洪海洲主任醫師分別進行了《盧思儉主任醫師運用蟲類藥治痺經驗舉隅》及《漫談柴胡劑》專題講座。
  • 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羅文玉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魏子杭)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18日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對外新聞局副局長壽小麗在會上表示,自今年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舉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以來,截至12月18日,包括各省區市在內,全國共舉辦了1545場新聞發布會,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發布格局。其中舉辦發布會數量最多的是北京市,其次是天津市、湖北省,均超過100場。
  • 紀念建黨100周年 滇西抗戰學術研討會徵稿開始啦!
    雲南網訊(記者 雲小記)為紀念建黨100周年,滇西抗戰學術研討會決定對外徵集滇西抗戰學術文稿,具體內容如下:關於舉行滇西抗戰學術研討會徵稿的通知  各位理事、各位會員:  經會長會議研究,為紀念建黨100周年,決定在2021年舉行一次滇西抗戰學術研討會,現將徵稿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本報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李欣怡)12月29日,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的「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 「內蒙古閃小說印象」引發熱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 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國青年作家報》12月1日刊發文學評論《淡淡高原紅 濃濃鄉土味——內蒙古閃小說印象》後,在熱愛閃小說創作的作者中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
  • 2019年度中國十大傳媒法與娛樂法事例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9年度中國十大傳媒法與娛樂法事例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01月05日 14: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村村 字號 內容摘要:2020年1月4日,「2019
  • 《王遜文集》預售 | 新中國美術史學奠基人的心力之作
    王    涵《王遜文集》輯錄著者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間散見於報章雜誌的散文、小說、詩歌、評論、翻譯和學術論著,以及未發表過的手稿、書信、會議發言、授課記錄等,大部分內容為首次結集出版,是迄今為止對王遜學術研究及創作成果最全面的一次整理。
  • 「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4—6日,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與首都師範大學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舉辦的「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首都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王德勝處長致辭,強調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並對學術研究的未來提出了展望。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馬自力教授在致辭中比較了中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並指出技術對傳統人文範式具有的瓦解性,強調要進行積極應對。
  • 「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2月18日,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辦,首都對外文化傳播研究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首都國際交往中心研究院、首都國際服務貿易與文化貿易研究基地承辦的中國經驗與國際傳播視野下的政府新聞發布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 【徵文】「馮德麟生平研究」學術研討會
    「馮德麟生平研究」學術研討會
  • 「藝·光華——清華美院校友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為展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在藝術創作、設計領域取得的成就,弘揚新時代美術精神,慶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64周年,由涵芬樓藝術館主辦,北京收藏家協會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承辦的「藝·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
  • 圖書資訊丨王遜文集
    王    涵《王遜文集》輯錄著者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間散見於報章雜誌的散文、小說、詩歌、評論、翻譯和學術論著,以及未發表過的手稿、書信、會議發言、授課記錄等,大部分內容為首次結集出版,是迄今為止對王遜學術研究及創作成果最全面的一次整理。
  • LONG研討會 | 葉茂中畫展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代表作有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作品《牆》,主筆靈隱寺大型壁畫《濟公行化圖》和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畫作《鑑真東渡圖》。研討會主講學者劉金旺,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習中國傳統書畫篆刻二十餘年,對中國傳統書畫技法與不同流派的筆墨特徵熟練把握,長期從事書畫藝術品的鑑賞工作,著有《中國畫名家作品真偽·吳湖帆》《海上繪畫》等。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2020年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飯店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