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拐到反拐,從案外幫教到制度探索:《兒童權利公約》30年的中國...

2021-01-17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楊月 楊維瓊)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今年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年。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下,由中國兒童中心主辦、北京博源拓智兒童公益發展中心協辦的「『守護童年 點亮未來』世界兒童日活動——中國兒童中心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30年」主題活動日前在京召開。活動現場還發布了由中國兒童代表修訂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文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處處長賀連輝致辭,回顧《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年來兒童權利在中國的倡導、發展和推動歷程。主辦方供圖 

  30年來,中國兒童中心作為全國婦聯的技術臂膀,在兒童權利保護研究和實踐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無論是依託八個科學育兒基地的科學育兒指導,還是近年來在兒童權利保護領域的前瞻性探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活動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理駐華代表馬傑(Jacob Mbeya)、中國兒童中心副主任寇虎平進行了開幕式致辭,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處處長賀連輝回顧了《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年來兒童權利在中國的倡導、發展和推動歷程,中國兒童中心教育活動部部長朱曉宇講述了中國兒童中心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故事,北京博源拓智兒童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李萍介紹了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倡導和推動《兒童權利公約》落實的典型經驗,教師代表和志願者代表分享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版(中文版)修訂過程。 

  30年來不遺餘力推動愛生學校實踐的老教授、有退休的打拐警官、有未成年人檢察官,還有年輕的兒童工作者……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共聚一堂,回顧30年的成就。 

    構建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案外幫教體系: 

  「合適未成年人」制度的中國探索 

   「在我們兒童保護工作領域中,有很多同志做了突出的貢獻,如在座的李萍理事長,總結10餘年前傾力試點的昆明盤龍區的經驗,成功創立『合適成年人』研究團隊,構建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案外幫教體系,成功將大量未成年人分流於司法之外,進而成功減少當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被全國的司法機關及社會幫教機構學習推廣。」最高人民檢察院原高級檢察官劉雅清說。 

  她回憶,特別是在2012年全國人大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專章,其中,對上述「合適成年人」制度予以確定,為我國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增添了濃重的一筆,「藉此機會,我要向李萍理事長和她的團隊表示由衷的敬意!」 

  劉雅清說,其實,每一位為國家兒童保護事業努力工作的同志,都在書寫著這個事業的歷史,有很多好的經驗、理念及工作中的風採,都已成為我國兒童保護事業的制度體系及特色的一部分。「我們要繼續努力,為了我國的兒童事業,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對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部分的世界兒童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她說。 

  「我們的30年」議題討論環節:見證和推動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落實的代表分享30年來的人生故事。主辦方供圖  

  「打拐」到「反拐」中的人性關懷: 

  打拐工作有了「前伸」和「後延」  

   「中國公安機關近年來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其他國際組織積極開展了打拐項目合作,並對打拐專業民警進行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國內頒布的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特殊法規的培訓與宣傳,在打拐工作中更注意保護被解救的婦女兒童人身權益,工作更人性化。」曾多年從事打拐工作的警官祝燕濤說。 

  她提到,過去公安機關「打拐」,只限於抓人販子、解救、遣送三項工作,「但是現在打拐工作有了『前伸』和『後延』:從『打拐』變成了『反拐』。」她說,防止拐賣婦女兒童的預防、宣傳怎麼做,解救過程中這些受害婦女和兒童心理變化是什麼,遣送回去之後她們的生存條件是什麼,生活能否有所改變?社會各部門如何配合與聯動,形成全社會打拐反拐合作機制……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祝燕濤介紹,公安機關還逐漸改變著遣送被拐賣婦女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權益,在雲南、四川、廣西等地,建立了解救婦女兒童之家,先把她們送到基地培訓幾天,給她們進行心理上的幹預和疏導,也給她們一個精神緩衝期,再由家長和婦女幹部把她們領回家。 

  兒童視角的回歸: 

  「倡導權利公約要看到我們的土壤和歷史文化」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新蓉講了她20多年來在各地推進兒童教育項目和調研的真實經歷。例如在愛生學校兒童安全校園實踐中,就有過這樣的對話: 

      ——「你每天感到最踏實的是什麼時候?」 

      ——「吃熱飯的時候、遇到好朋友的時候。」 

      ——「感到最不安全的是什麼時候?」 

      ——「在一個上下學經過的窄小通道,會遇到大孩子脅迫要錢。」「經過一個垃圾堆時,有吸毒的人注射後扔在那裡的器具。」「晚上怕上廁所,就憋到早上。」…… 

  「審視校園不安全的因素,以兒童為主體,我們就讓校長跟兒童一起參與。當孩子的安全需求和困境一一講出來以後,學校才會按照兒童的想法、從兒童眼裡的安全、兒童心理的安全角度,給孩子們做一些解釋和改進承諾,「了解了這些,學校很多設施的改善就非常有價值了。」鄭新蓉說。 

  同時,她也指出,「中國的《兒童權利公約》落地的當下,也是我們進入消費主義時代和特別重視孩子個性的時代,如果我們一味給他們權利,看不到權利的邊界,一味把國際公約落地而不看到具體家庭文化傳統的話,可能教育工作者還會吃一些苦,在大力倡導權利公約的時候還要看到我們的土壤和歷史文化。」 

  「這麼大的國家能實現兒童生存目標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體現了中國智慧!」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主任委員朱宗涵發言時說,在50年代的中國,很多家庭都有一到兩個孩子夭折,但在2018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已降低到8.4‰,嬰幼兒死亡率降低到了6‰,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這麼大的國家能夠實現這樣的兒童生存目標,充分表現了中國的智慧。是什麼人在做出貢獻,這值得我們思考。」他說,「我們大家都在做公益項目,這都是很好的。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一個項目連接一個項目,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推廣,儘可能惠及需要幫助的更多的孩子。」 

  「我們的智慧:兒童權利保護工作在中國」議題討論環節。主辦方供圖 

  與會代表們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的分享,更是一次共享資源、匯聚力量、融合協作的聯動,在新時代,他們將繼續砥礪前行,梳理經驗,總結成績,為世界兒童權利保護工作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做幸福童年守護使,點亮兒童未來,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良好的人生開端。 

相關焦點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國辦發〔2013〕1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一樁打拐大案的背後
    一張人販子的照片引來如此巨大的關注,背後投射出來的情緒不難理解:對拐賣兒童的痛恨,以及對打拐的堅定支持。 前不久,我島的微觀中國攝製組去了趟四川,在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處,經歷了一場牽動人心的被拐兒童尋回行動…..請看「微觀中國」系列紀錄片第八集——《AI,讓愛回家》。
  • 浙江慈谿:打造案前預防、案中關懷、案後幫教未檢品牌
    浙江慈谿:致力於打造案前預防、案中關懷、案後幫教的未檢品牌 花季關護,讓青春無憂綻放 十年風雨十年路,成立以來,慈谿市檢察院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堅持「規範司法與人文關懷有機統一」的工作理念,致力於打造案前預防、案中關懷、案後幫教的花季關護工程,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推陳出新,打造出了具有慈谿未檢特色的花季關護品牌工程。
  • 《兒童權利公約》:聊聊那些你和孩子都必須知道的「秘密」
    今天,是「世界兒童日」,也恰好是《兒童權利公約》通過三十周年紀念日。30年前,1989年的11月30日,當時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奧黛麗·赫本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向大家介紹《兒童權利公約》。30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溫這位「永遠的天使」的演講,它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關注《兒童權利公約》的十條核心內容:所有的兒童,都不因自己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血統、宗教或政治而收到歧視和差別對待。兒童應當受到社會保護,在自由和有尊嚴的環境中,實現生理、心理、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
  • 防拐打拐,這些平臺你必須知道
    應被拐兒童家屬多次要求,2019年3月,廣州增城有關部門派員陪同曾替被拐兒童畫像的外省退休警務人員找該男子對「梅姨」畫像。經張維平辨認,第二張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由於「梅姨」參與該系列案的線索屬於張維平指認,公安機關仍在進一步核查中。
  • 公益反拐電影「死口」即將由綿陽團隊在綿開拍上線!
    【公益反拐電影「死口」即將在綿陽開拍上線,而且主創團隊全部來自綿陽】2月6日,2018公益反拐題材電影《死口》在博納電影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影片主創團隊一一亮相發布會現場。 《死口》講述了在喧囂的大都市,6個月裡面陸續有10個小孩毫無痕跡地失蹤,危機四伏。
  • 從「章瑩穎案」看中美刑事司法:沉默權、律師權利、陪審制度差異
    即使是中國的公眾對這段也並不陌生,藉助於美國影視作品的影響力,「米蘭達警告」傳播到世界各地,使人們知道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權在面對警察訊問時保持沉默。「米蘭達告知規則對於沉默權制度在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家弘教授指出,對於推動人類社會刑事司法的文明化來說,米蘭達告知規則功不可沒。
  • ...業主車輛被禁止自由出入小區,法院:權利的行使必須遵守管理公約
    一樁案,能彰顯法治道理。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推出「小案大道理 時代新風尚」欄目,帶您一起回顧那些熠熠生輝的「小案」,回味那些蘊含其中的「道理」,共同感受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所弘揚的公平正義正能量。2019年上半年,物業公司根據部分業主建議,制定了《小區車輛管理公約(試行)》,獲得了三分之二以上業主贊成。公約規定,小區地面停車位先到先得,停滿後,有車庫的業主需將車輛停入地下車庫,無車庫的業主需自行駛離小區。對小區內違規停放的車輛,物業公司將進行文明勸阻,勸阻後仍不配合,報綜合執法局、公安交警及消防部門處理,類似行為累計三次的,刪除車輛的自動識別信息等。
  • 鮮為國人所知的《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頒行54周年
    54年前,1966年12月16日,聯合國大會第2200A(XXI)號決議通過了《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並開放給各國籤字、批准和加入
  • 傷痛累累, 為什麼還遲遲推不出《兒童福利法》? | 文化縱橫
    本文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入手,指出兒童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在私慾膨脹、社會失衡、社會制度變異的當代,兒童往往是最容易受到侵害,也最容易被忽略和被犧牲的群體。作為最早籤訂聯合國《國際兒童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為什麼遲遲未能制定一部《兒童福利法》?作者認為,當人們試圖推進位度變革時,往往會從功能主義出發,以經濟發展或社會穩定的需要來論證改革必要性。
  • 法者|打拐20年看遍人間冷暖,他參與偵辦的案子被拍成電影
    本文圖片均由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供圖「打拐」20年,樊勁松見證了拐賣案件案發率大幅下降,同時,他越來越感到,社會各界應更加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樊勁松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們接到的絕大部分涉及兒童走失或失聯的報警,最後查明並非拐賣,而是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兒童離家出走或發生意外。
  • 「全國打拐第一案」5名人販被槍決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震驚全國的「2000年打拐第一案」主犯陳其富、尹祖成、戚登英、張昌湖24日上午在貴陽被執行槍決。2000年1月,貴陽警方破獲了以陳其富為首的家族式盜搶拐賣兒童團夥,並一次解救出40餘名被拐兒童。
  • 「新千年打拐第一案」24名被告被公審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消息:5月16日上午,震驚全國的「新千年打拐第一案」,由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公審,共有24名被告人被押上法庭接受審判。  據法制日報報導,1999年12月4日,被告人陳其富在貴陽街頭以買玩具為誘餌強抱兒童運往廣東潮陽、普寧等地轉賣,被憤怒的群眾當場抓獲並扭送公安機關。
  • 省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王東麗到我市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調研
    12月21日,省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王東麗到我市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調研,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毛江波陪同調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相關人員參加調研活動。王東麗主任對我市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建設充分肯定。她要求,要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觀護幫教基地,探索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貴陽模式」。要在如何進一步規範涉罪未成年人進出口關、政府購買司法社工等社會服務方面積極創新,走出新路。
  • 上海警方重拳「打拐」紀實 - 東方網-社會新聞
    同時設立了「65423706」「打拐」熱線舉報電話。1月15日,市公安局下達了《關於做好「打擊人販子、解救被拐賣婦女兒童專項鬥爭」調查摸底工作的通知》。上海城鄉大地上奏響了「打拐」鬥爭的前奏曲。從熱鬧的大街小巷到偏僻的田埂地頭,從人群川流不息的車站、碼頭到豪華氣派的賓館、娛樂場所,到處可見公安民警忙碌的身影。
  • Pechstein案中德國最高院終審維護了體育仲裁制度的合法性
    Pechstein案中德國最高院終審維護了體育仲裁制度的合法性2016年6月7日,在KZR 6/15, Pechstein v. 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 (ISU)案中,德國最高院撤銷了慕尼黑上訴法院作出的與CAS仲裁裁決直接衝突的判決,維持了原裁決以及目前充滿爭議的體育仲裁制度。
  • 全民打拐;犯罪懸疑打拐電影《再見,陌生人》正式上線
    近日,根據云巖公安真實打拐案例改編的電影《再見,陌生人》正式上線愛奇藝網絡平臺,網友紛紛好評;劇中關於兒童被拐賣的劇情,更是看哭不少觀眾。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正能量打拐電影。打拐局中局,推理案中案。很多觀影的觀眾都表示,《再見,陌生人》的優秀在於緊張的氛圍一直未放鬆,劇中放佛有一張大網,把每個人物都網進其中。尤其是劇中驚險刺激的片段,真實的場面打造,感人的故事設置,讓觀影者欲罷不能。
  • 全民打拐!犯罪懸疑打拐電影《再見,陌生人》正式上線愛奇藝
    important}近日,根據云巖公安真實打拐案例改編的電影《再見,陌生人》正式上線愛奇藝網絡平臺,網友紛紛好評;劇中關於兒童被拐賣的劇情,更是看哭不少觀眾。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正能量打拐電影。打拐局中局,推理案中案。很多觀影的觀眾都表示,《再見,陌生人》的優秀在於緊張的氛圍一直未放鬆,劇中放佛有一張大網,把每個人物都網進其中。尤其是劇中驚險刺激的片段,真實的場面打造,感人的故事設置,讓觀影者欲罷不能。
  • 電影《失孤》中井柏然角色原型 就是重慶打拐英雄找到的
    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打拐英雄樊勁松,從事打拐工作20年來,參與偵破涉拐案件300餘件,抓獲犯罪嫌疑人600餘人,解救被拐騙拐賣婦女兒童等400餘人;牽頭制定了《重慶市公安機關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工作規定(試行)》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為重慶市打拐防拐工作建立有效工作機制。
  • 2000打拐第一案四主犯臨刑醜相
    大洋網訊 前日上午,經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震驚全國的「2000年打拐第一大案」4名主犯陳其富、尹祖成、戚登英、張昌湖在貴陽被依法執行死刑。當地媒體記者全程目擊了這批人販子的最後下場。  被毒品帶上不歸路  8月24日8時20分,兩名監管人員走向雲巖區公安分局看守所3號室的淡綠色鐵門。鐵門打開後,兩名監管人員押著一個穿黑上衣的中年男子,朝辦公室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