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兒童日」,也恰好是《兒童權利公約》通過三十周年紀念日。
30年前,1989年的11月30日,當時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奧黛麗·赫本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向大家介紹《兒童權利公約》。
30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溫這位「永遠的天使」的演講,它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關注《兒童權利公約》的十條核心內容:
所有的兒童,都不因自己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血統、宗教或政治而收到歧視和差別對待。
兒童應當受到社會保護,在自由和有尊嚴的環境中,實現生理、心理、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
兒童必須出生之日即擁有國籍。
兒童必須享有社會安全保障福利。
存在身體,心理或社交障礙的兒童,應獲得特別的治療,教育和照料。
兒童需要愛和理解。
兒童有獲得教育的權利,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
在緊急狀況和災難發生時,應首先確保兒童獲得保護和救濟。
兒童有權得到保護,以免除任何忽視,虐待和剝削。
兒童應受到保護,免遭任何可能助長種族,宗教或其他方面的歧視或仇恨行為的侵害。
在今天這個日子,有沒有什麼書,能夠將這份《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內容,用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講給他們聽?
滿滿的小書(ID:manman-book)的滿滿媽和我們分享這份關於兒童權利的書單。
我們可以和身邊的孩子一起讀讀這些書,也歡迎把文章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注和共同守護兒童的權利。
一本促進兒童權利意識覺醒、保障兒童權利之書。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值得大聲朗讀。
「我是一個孩子,我有一雙眼睛、一雙手,我能說話,我更有一顆心。當然,我還有我的權利。」
「我有權接受國家的免費教育。
好知道小鳥,飛機
還有花兒的種子
飛行的奧秘。」
「我有權得到大人的保護
免受災難的襲擊。
當大雨瓢潑或者不幸降臨的時候,
大人們會為我撐起巨大的傘來保護我。」
每一頁的文字和插圖都是熱情有力的呼喚,將《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內容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講述給孩子們聽。
這本書的存在,讓我們可以用繪本告訴孩子:你有這些權利。
從上面的《孩子的權利》到這套《兒童權利意識繪本》,我們進一步擁有了和孩子們更加深入地全面地討論「權利」的機會。
這套書用了類似以上內頁的總共十個故事,分別闡釋了兒童權利公約的十個核心條款。
過度保護,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人為什麼不能忘記自己的國家與姓名?
孩子幸福成長的秘密法寶是什麼?
……
《兒童的權利》根據聯合國大會於195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中10項兒童權利作為創作背景, 講述了10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以孩子的口吻,道出了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的權利,讓每一個閱讀的孩子知曉自身權利,明白權利的界線,並珍愛父母的關懷與付出。
除了直接圍繞《兒童權利公約》創作的繪本之外,下面幾本書,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的孩子,他們有相同的歡樂,也可能在經歷我們難以想像的痛苦。
《世界的一天》最早於1986年在日本出版。
本書是安野光雅邀請世界著名圖畫書大師艾瑞克·卡爾、林明子、中國的朱成梁(《團圓》的作者)等人共同創作,每個(組)作者操刀畫一個本國的孩子一天當中發生的故事,共同展示了一個充滿愛和幻想的美好世界。
這本創意奇特、陣容強大的圖畫書,希望幫助孩子「認識世界」,了解地球存在著時區、時差。
以及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樣的人,並希望傳遞給孩子:世界上有著那麼多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他們雖然在做著不同的事,但他們又和我們一樣,有著相通的情感和愛。
此時此刻,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小朋友,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本書以時間為主線,向小讀者展示了同一時刻,24時區人們不同的生活。
作者還設計了一隻小鳥穿梭在每一幅畫裡,帶領孩子踏上這場奇妙的世界之旅,看看你能夠找到嗎?
八個不同的孩子在八個不同的國家,分別度過了他們的一天,經歷著相同的幸福時刻:問候朝陽,蕩起鞦韆,放飛風箏,被媽媽裹進舒適的被窩裡……
通過歡快而富有韻律的文字和精彩細膩的圖畫,這本書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並不像它看起來的那麼巨大無比,遙不可及。
引導孩子從微觀到宏觀地觀察自己生活的地方,引導孩子細緻地觀察和思考,並因此了解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世界。
獨特的呈現方式:從某一頁開始,小讀者需要把書倒過來才能繼續閱讀。
大人要努力,
不要讓孩子陷於生存的窘境。
我們必須停止戰爭或核能,
這樣孩子們才不會變成
現在或未來的炮灰。
我們所有的生命都是相連的,
能夠在現世手牽手,
無疑是生命所帶來的奇蹟。
所以,未來的世界不應毀在我們手中。
——長谷川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