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學童追劇社時間,我們將不定期隨心情更新+點評熱劇,爭做一邊追劇一邊帶娃的全能雞血爸媽,請大家持續關注!
這個夏天,有一部講述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成兄妹,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的電視劇火熱到抖音都能刷完全劇,麻小媽這個不大看電視劇的人都能有笑有淚地跟著刷,可見確實有它的魅力。
故事還沒有放完,簡單概括一下已播出的劇情背景:一個喪妻的爸爸帶著閨女,遇到老婆跑路的一對父子,又好心收留一個被媽媽拋棄的苦命兒子,組成了倆爸帶三娃的特殊家庭。
聽上去這些孩子,家庭背景都充滿不幸和悽慘,然而down到最底的原生家庭卻創造了三個暖心、樂觀、積極的孩子。這就是這部片子非常有魅力的地方。
今天不說劇情發展如何,單看這些孩子的成長,為什麼家庭有殘缺的三個孩子能充滿幸福感地成長?麻小媽看來,這與故事中小女孩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印象比較深的有這麼幾個場景:
妻子去世,李海潮默默把遺物保留,時不時拿出來翻閱。與樓上鄰居女兒夭折就扔下所有相關物品不同,李海潮沒有「睹物思情」的顧慮,把亡妻的東西時不時拿出來懷念一下。並且,暖心樂觀的李爸面對同樣思念媽媽的女兒,說出:媽媽是去海上做仙女了,鼓勵女兒可以把媽媽掛在嘴邊留在心裡。即使生活對我們再殘酷,也要微笑著把殘缺變成一種美,這個是李爸教給我們的一個淺顯又深刻的道理。
女兒帶頭跟鄰居孩子打架,家長上門告狀,李爸一邊安撫鄰居一邊勸慰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跟孩子產生矛盾發生衝突,很多家長會第一時間介入,要麼指責別的孩子的攻擊性,要麼要求自己孩子趕緊跟別人賠禮道歉。但李爸是這樣做的:一方面,他對於鄰居各種討好安撫,又是招呼吃的又是客氣賠笑,還說可以免費來自己開的麵館吃麵,但另一方面,他也跟鄰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孩子之間的衝突,讓孩子們自己在玩鬧中解決。的確,大部分的孩子衝突,都是小打小鬧,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處理,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也能讓孩子在衝突中成長。一昧想替孩子擋在前面解決所有矛盾,或許短時間護著了孩子,但長期來看,對孩子的心智成長、社交成長沒有太多幫助。
這一點,李爸又給我上了一課!
李爸領養了沒有任何血緣的子秋,懂事的子秋經常幫助李爸麵館打掃收拾。鄰居會時不時地逗子秋幾句:你得好好幫助李爸,不然就把你送走了。每每聽到這種話,李爸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勸阻鄰居:千萬不要再說這種話了。
這種喜歡逗弄孩子的鄰居或長輩,相信大家生活中也會碰到,大部分人都覺得只是開開玩笑,可以容忍,但李爸的觀念是對孩子的愛就是愛,不需要別人去提醒回報,即使只是玩笑也不可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之愛,是全心全意不求回報的,因此,在付出愛的同時,千萬不要夾雜幾句:我為了你,我才怎麼怎麼的,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太過沉重,與初衷和本質就有背離了。
正是因為有了李爸這種溫暖、由衷的關愛和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儘管三個孩子在原生家庭有所缺失,但卻在新的家庭組合裡獲得了完整的「父愛母愛」和兄妹親情,三個孩子才一路心智健康地成長起來。
以家人之名,李海潮待子秋、凌霄為親生兒子,待他們和女兒同樣的位置;以家人之名,他不讓鄰居的閒言碎語傳到孩子的耳朵;以家人之名,再苦再累,他也努力經營麵館為孩子撐起一片天;以家人之名,當子秋的二姨教訓子秋要讓著尖尖、學會察言觀色之時,當凌霄的外婆說李海潮搶走自己外孫之時,李海潮喝下了人生最苦澀的那杯酒:我們是一家人,你們憑什麼指手畫腳。。。
雖然之後還有很多情節和轉折,但李爸對子女的愛,是麻小媽粉這部片子的最大原因。作為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家長,希望自己也能吸收到李爸身上的這些閃光點,讓孩子們也能在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長。
《以家人之名》,建議你也去粉一下哦!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微博:以家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