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也詞無敵,飄然思不群」,這是杜甫對李白的描述。什麼意思呀,就是說李白的詞歌無人能敵,他的詞歌自有一股飄然而上的氣勢,這是其他處在紅塵之中的詞人模仿不來也學不會的東西。李白是「詞仙」,他詞歌的浪漫瑰麗,其實來自於他個人。他的思想,看問題的角度根本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詞人,甚至是有歷史以來的任何詞人。
「思不群」就是李白詞歌獨樹一幟的原因。
飄逸久了,自然會被紅塵中的生靈注意到。於是唐玄宗一紙詔書,李白就高歌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乘一葉輕舟,去到了盛唐長安。
可惜這個盛世,缺少的不是治世之能臣。而是皇帝累了,消遣的時候,需要一個吟詞作對的人。李白就是被選中的那個人,這與他心中所想的政治理想根本不沾邊。雖然不快活,但是吟詞作對這種小事,對李白來說還是不在話下的。
既然寫得了山水之間的閒適,自然也能寫出帝都中的繁華。
有一天,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後宮中遊玩,伶人要唱曲子了,唐玄宗忽然想到,新曲當然要配新詞,於是就下令去找李白過來,為新譜的曲子填詞。
李白這個時候正在街坊酒家裡酣睡呢,被御使叫醒後,迷迷糊糊地站在了君王面前。但是李白是何等人物,這種時候當然不會怯場,更何況「李白鬥酒詞百篇」,這時候還有酒勁兒的加持。
於是就在御賜的金花箋上,揮筆寫下了三首《清平調》。據說唐玄宗看過以後也非常的喜歡,當場讓伶人唱了出來,皆大歡喜。
這三首詞,也確實首首都是經典佳作。其中知名度最高的,還要屬第一首,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第一首。
清平調·其一唐代: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是一首形容楊貴妃的詞,當然這也是三首詞的一致主題。那麼在李白的筆下,「雲鬢花顏金步搖」的楊貴妃又是怎樣的驚鴻絕豔呢?
首先來看第一句,看到天邊的雲彩,想到的是她如雲般夢幻的衣裳,見到春天的百花齊放,想到的是她如花一般嬌豔的容顏。
和煦的春風吹拂過欄杆,花色本已嬌豔無雙,又加之春露春風的點綴和滋養,更加是天上僅有,人間絕色了。
如果說第一句用來做比喻還都是人間事物,第二句李白的思想游離地就更加縹緲了。如果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的飄飄仙子,也應該是月下瑤臺中的驚豔神女吧。
群玉山是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這裡見到的當然都是仙氣滿滿的女子,瑤臺月宮更不必說,自古以來就是美女居所的代表。畢竟,赫赫有名的嫦娥就是月宮仙子。
雲彩、花朵,春風與晨露的滋潤,後兩句又有群玉山的縹緲,月宮瑤臺的驚豔,可謂是將楊貴妃的姿容捧到了極致。
可是說來也奇怪,李白所用的詞彙如此誇張的同時,整首詞卻沒有給人一種華麗到庸俗的感覺。相反,讀完這首詞,感覺是素淡,縹緲而空靈。
詞中用到最多的修辭手法,是比喻和擬人,當然還有李白特有的誇張。通篇下來,好像幾乎沒有關於楊貴妃的正面描寫。但是通過大量的比喻,讀者完全能夠感受到楊貴妃的驚豔絕倫,這就是漢語文字的魅力。
華麗,奇妙,美到窒息,李白這首詞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尤其是前邊兩句,這14個字所營造出的氛圍,無論是意象的選用還是動詞的烘託,都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個高度前人沒曾達到過,後人至今也沒有超越。
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句詞至今還膾炙人口,是人們形容美人的最佳選擇之一。
之前也提到過,這首詞實際上是一組三首,後邊的兩首也從不同的角度對楊貴妃、唐玄宗進行了刻畫,同樣是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唐詞三百首》中一口氣將三首全部選入,足以見其水平。
關於後邊兩首的賞析不日也將上傳,希望大家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