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在繁蜂的時期,工蜂咬子脾,養蜂人告訴你2個原因!

2020-12-18 蜂友會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

蜂群在繁蜂期的過程中,這時蜂群內結構不同,蜂群內的繁殖空間,隨著蜂群內的子脾數量增加,蜂群的繁殖區域擴大,蜂王逐漸在邊脾上產卵,蜂群的「哺育率」變化,養蜂人將蜂群內封蓋脾調到中心位置旁邊,蜂群中間位置加入空巢脾給蜂王產卵,隨著封蓋子脾上新蜂羽化出房,蜂王會在空巢脾上產卵繁殖,子脾數量較多,當蜂群遇到這2種情況,工蜂會出現咬子脾的現象。

蜂群內工蜂咬子脾的2個原因,養蜂人告訴你,做好這些預防管理工作

巢溫變化,蜂群的繁殖區域需要35度左右的繁殖溫度,當蜂群受到外界天氣變化,蜂箱內蜂群會集中在繁殖區域,蜂群繁殖區域旁邊的子脾上工蜂數量少,子脾上子圈擴展較大,這時容易出現子圈周圍蜂巢脾受凍的情況出現,低溫天氣持續時間較長,工蜂無法將蜂巢脾上不健康幼蟲清理,工蜂會咬掉腐爛幼蟲的子脾,維護蜂群內的健康環境。

缺蜜缺粉,蜂巢脾上幼蟲成長過程中,工蜂需要消耗較多的蜂蜜和花粉來哺育幼蟲,外界蜜源不足,花朵未吐粉,工蜂會消耗蜂巢脾上的儲存蜂蜜和花粉,當蜂群內出現缺蜜缺粉的時候,導致蜂巢脾上幼蟲得不到充足哺育,工蜂巢房內蜂王漿和營養液不足,小幼蟲或者大幼蟲無法存活,子脾上成片的幼蟲由於營養不足衰亡,工蜂會採取咬掉子脾的方法,再從新建造新巢脾,也是為了維護蜂群內的健康環境。

養蜂人可以採取割脾的方法,將蜂群內不健康的幼蟲巢脾割除,同時,給蜂群進行飼餵管理,給蜂群補充飼料,提高蜂群的哺育能力,工蜂在有充足的蜂蜜和花粉的情況下,工蜂會開始建造新巢脾的工作,蜂王會積極的在新巢脾上產卵,幫助蜂群恢復正常的繁殖發展。

上一期精彩內容

學習養蜂知識,不錯過每一篇養蜂技術知識文章,掌握一技之長。

1.如何利用雙王群「繁蜂」,先學會這些組織雙王群的技巧!簡單實用

2.蜂群「調溫管理」有哪些方法,為預防分蜂熱,養蜂人「花招百出」

3.蜂群會不會起蜂王臺,這2個因素說了算,養蜂人告訴你詳情!

4.強群還未發展起來,就出現分蜂熱的3個原因,蜂箱通氣性的重要性

每天堅持閱讀,右上方角「關注」蜂友會,養蜂技術是一門值得不斷學習的技藝,每天一起無保留地學養蜂,交流養蜂!

相關焦點

  • 蜂群培育新蜂王,獻給蜂友的4部精彩內容,育王群「養成記」
    育王群群勢的「大群」和「強群」的關係,養蜂人告訴你,詳解育王群的結構哺育蜂王臺的工蜂是6日齡~15日齡的小蟲哺育蜂,蜂群內小蟲哺育蜂數量越多,蜂群的吐漿能力越強,所以,養蜂人在挑選育王群的時候,蜂群群勢作為參考條件之一,主要的還是蜂群內小蟲哺育工蜂的數量,這也是育王群吐漿能力的表現,需要注意。
  • 蜂群突然暴怒亂蜇人,原來是這裡出了問題,再不補救就晚了
    眾所周知,在整個蜜蜂群體裡面,蜂王與雄蜂是不蜇人的,只有工蜂會攻擊人類,但它們之所以攻擊人類也是事出有因,如果你不去打擾它們,它們是完全可以跟你和平共處的,很多養蜂人喜歡把蜂群放在陽臺上養,但它們卻從不蜇人,這就足以表明了它們的善意。
  • 中蜂無礎造脾的技巧,工蜂造脾與蜂王產卵「齊頭並進」!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無礎造脾?無礎造脾與有礎造脾的優點對比有哪些?無礎造脾就是我們給蜂群內加入巢框,巢框上並未添加蜂巢礎,工蜂只能沿著巢框上的鐵絲造脾,無礎造出的蜂巢脾上巢房更深,純蜂蠟建造的蜂巢脾,相比有礎造出的蜂巢脾更好,往往會出現工蜂造脾,與蜂王產卵「齊頭並進」的情況。
  • 長江以北蜂群什麼時間放王好?
    放王春繁的時間要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和第1個蜜源花開時間來定。意蜂群由于越冬必須要囚禁蜂王,在需要繁蜂的時候就要及時放出蜂王。養殖意蜂必須要追求效益,要在蜜源花開前提前繁蜂。越冬長期斷子蜂群衰弱,為了在第一個蜜源花開前讓蜂群繁盛起來,就必須要在蜜源花開前的40~60天就要開始繁蜂。
  • 小蜂群餵糖水能加快繁殖蜜蜂嗎?養蜂人:配合這2個方法更佳!
    小蜂群餵蜜糖水並不能加快蜂群繁殖,養蜂人可以通過這3個管理步驟,幫助小蜂群「復壯」,小蜂群內工蜂數量較少,養蜂人給蜂群進行飼餵管理的目的,減少蜂群內工蜂的採集工作量,提高蜂群的哺育能力,但是,這時養蜂人忽略了一點,飼餵蜜糖水會增加工蜂釀造蜂蜜的工作量,所以,這時養蜂人可以給小蜂群內調入蜜脾和粉脾
  • 人工育王提高蜂群對幼蟲的接受率,獎勵飼餵的作用,養蜂人告訴你
    養蜂人在進行人工育王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蜂群對幼蟲的接受率,通常會做好這3個步驟,挑選強群作為育王群,強群內工蜂數量較多,蜂群內子脾上子圈擴展較好,蜂群內工蜂哺育幼蟲的積極性較強,有利於提高工蜂接受王臺基內小幼蟲的成功率,提高養蜂人人工育王的成功機會。
  • 收來的蜜蜂沒有蜂王和子脾,應該怎麼辦?
    現在養蜂的人還是挺多的,有專門養殖的,也有半自給自足的散養,還有一些更是養著供應自家食用,專門養一些土蜂。一些經驗豐富的農民更是直接去野外捕捉蜜蜂回來,認為野性強更強勢,存活率更加高。收來的蜜蜂如果沒有王和子脾該怎麼辦?
  • 蜜蜂「靜治工產技術」,養蜂新技術,更科學更實用
    蜂群失去蜂王,最大的問題就是出現工蜂產卵的現象,養蜂人稱之為「工產」。工產,表示蜂群已經走入絕境,無法自行解救,這時,就需要養蜂人進行人工救群。雖然很早就有人工解救工產蜂群的技術,但這些技術都存在著不少的缺陷,所以閩南蜂哥特意研究了一種新的解救方法,稱之為「靜治工產蜂群技術」,希望可以徹底解救工蜂產卵的問題。今天我們就把這套技術分享給大家。
  • 蜂群交替換王,能夠促使蜂群出現「母女蜂王同巢」的現象!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很少會遇到蜂群內出現「母女蜂王同巢」的情況,養蜂人卻不了解蜂群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當蜂群內出現交替更換新蜂王的時候,這時蜂群容易出現母女蜂王「共巢」的情況,所以,養蜂人在發現蜂群內出現交替更換蜂王的時期,那麼,蜂群內這種情況能夠持續多久,養蜂人告訴你
  • 蜜蜂有迷巢和偏集的特性,了解原因及危害,要懂得預防和處理方法
    在養蜂過程中,大家有沒有發現,有的蜂群蜂數會異常增多,有的蜂群蜂數又莫名其妙的變少了。在同等的條件下蜂群的發展極不平衡,強的太強了,弱的太弱了,這樣給管理帶來麻煩也影響收益。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很多人會以為是蜂王產卵少造成的,卻往往忽略了蜂偏集的原因。
  • 中華蜜蜂停產度夏怎麼辦,蜂王停產和蜂群斷蜂子是兩碼事
    相信很多養蜂人和我一樣在度夏期間會碰到蜜蜂蜂王停產斷子的問題,但是考慮到天氣炎熱和外界花粉蜜源不足,又不敢飼餵蜂群深怕適得其反。我以前剛養蜂的時候也碰到過這個兩難的問題,特別是養中華蜜蜂不餵就怕停產斷蜂子蜂群飛逃,餵又怕刺激蜂王大產卵迫使工蜂增加勞動力而縮短壽命。
  • 養蜂人告訴你這2個管理方法!
    感謝邀請:關於蜜蜂土養箱內有小強如何處理的問題,首先,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時候,會發現蜂箱內有蟑螂和螞蟻,這時養蜂人就需要進行清理工作和預防工作,減少蜂箱內出現蟑螂的情況,這裡養蜂人可以分成2個步驟進行管理工作。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自然分蜂后原群與新群蜂量大小的研究及啟示
    一、分蜂后原群與新群蜂量大小的兩個觀點1、隨機平分一種觀點認為分蜂過程中,蜂群中工蜂的去留是隨機的,即跟隨老蜂王分出的工蜂是隨機的,在一般的養蜂書籍中大部分對新群蜂量的描述是一半左右的蜜蜂,一半多點的蜜蜂,大部分養蜂者也認為如此。
  • 人工育王的2種不同方法,「免移蟲器」和「移蟲育王」的實用技巧
    春季和秋季外界蜜源豐富,蜂群內工蜂的採集積極性和哺育積極性較強,蜂群內蜂巢脾上子圈擴展較好,子脾上幼蟲數量較多,同時,蜂群在流蜜期到來之前,蜂群會自主培育一批優質的雄蜂,這些雄蜂給蜂群培育新蜂王提供了條件,養蜂人在雄蜂巢脾封蓋成熟之後,雄蜂即將羽化出房的前4天~7天的時候,這時養蜂人開始進行人工育王的操作,當處女蜂王羽化出房的時候
  • 收回來的野蜂子脾放了五六個小時了,還能用嗎?這2個知識很重要
    工蜂和雄蜂都是在子脾內經過3個階段的成長,子脾上的蜂子能否在蜂巢外存放,究竟子脾上的蜂子能不能脫離工蜂的保護,養蜂人分享這些經驗給大家。蜂巢脾上蜂子的3個成長階段子脾上蜂子的抗逆能力「變化」氣溫在25度以上的情況下,不管是活框飼養蜂群,還是自然生活的野蜂,蜂群內子脾上的蜂子成長都大致相同,蜂巢脾上的蜂子經過幼蟲期、蜂蛹期和封蓋期,這3個階段,子脾上的蜂子的抗逆能力逐漸增強,子脾在蜂群外存放的時長也成「正比」,子脾上的蜂子抗逆能力不同。
  • 那些從不人工育王的養蜂高手,他們是如何分蜂的?方法就2個
    不過,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很多朋友眼中人工育王的確是判斷我們很多養蜂人養蜂技術「級別」的一個標準,但是我們很多朋友就算是會人工育王技術也從不採用,但是奇怪的是,我們新手朋友認為學會養蜂技術之後養殖蜜蜂就會很簡單的這項技術,反而有的非常有經驗的養蜂人就是不使用,這不使用也沒什麼,主要是不但沒有使用人工育王技術,蜜蜂還生長得比一般人的都好。
  • 巢箱及巢繼箱雙王群管理加脾及飼料
    巢箱雙王群1、組織方法:應選擇在山花盛開,有多種輔助蜜源植物,蜜粉豐富,持續時間較長,氣候穩定,晝夜溫差小的時期,外界條件有利於蜂群繁殖。在巢箱上放鐵紗蓋及覆布,再放整理好的繼箱,繼箱裡放老蛹脾及蜜粉脾,巢箱找到蜂王后放入一側,其餘巢脾將蜂全部抖入繼箱中,待組成後第2天傍晚外勤蜂飛走,只剩下幼蜂,誘入產卵蜂王。2、管理方法:待蜂王在繼箱產卵子脾封蓋後,撤掉繼箱下的覆布,巢箱蜂巢布置在繼箱小區一側,使之氣味融合。初次調換子脾應不帶蜂,以巢箱老蛹脾換取繼箱卵蟲脾,充分發揮新王產卵積極性。
  • 巢脾倒置來養蜂,30度傾斜來查蜂,老農養蜂技術真特別
    20世紀70年代,西方框式養蜂技術傳入我國,隨之迎來了一次養蜂業的大革新。許多較為年輕的養蜂人,紛紛改用框式養蜂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框式養蜂技術,已經佔據我國80%的養蜂業。但是歐洲腐臭幼蟲病和中蜂囊狀幼蟲病的大爆發,讓我們認識到了傳統養蜂技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