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圓,中秋是個團圓的好日子,這也是一家人團聚的理由。象徵著和睦、幸福的團圓飯以及一家人圍在一起賞月成了每個佛山家庭的重頭戲。在佛山人的傳統習俗中,除了月餅外,團圓飯的菜式以意頭菜取勝,還有各種極富地方特色的賞月小食也是蘊涵著佛山人的願望。
「掟死狗」、「豬籠餅」吃出美好嚮往
「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吃到蛋黃蓮蓉月餅,可是在過去單單吃蓮蓉月餅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禪城區廚師協會理事長陳潤森說,上世紀60年代,最為普遍的月餅是豆沙餡的,但更多時候,吃的是一種為戲稱為「掟死狗」的月餅,這種月餅什麼餡都沒有,純粉頭,裡面放的是黃糖,連油都很少,包月餅的紙都沒有油漬,「這種月餅硬梆梆的,能當磚頭打狗,可就是這麼硬的月餅家裡都要留到中秋當日,仔仔細細的分成幾份,吃著這麼一小塊『掟死狗』都覺得很滿足。」
大人吃「掟死狗」,小朋友吃的是「豬仔餅」,又稱「豬籠餅」,是佛山傳統的中秋傳統習俗之一,由長輩送給孩子,一個巴掌大的竹編小豬籠裡面,裝著一隻小豬造型的蓮蓉餡餅,寓意小孩白白胖胖,如小豬般容易帶,容易養。佛山日報「搜食隊」欄目的「隊員」Chris是位80後,她還記得小時候,每年中秋,奶奶都會買一個豬籠餅給她,當時總是捨不得吃,「小豬的造型憨態可掬,惟妙惟肖,酥酥軟軟的餅身夾著微甜軟糯的蓮蓉,入口化渣,餘味回香淡雅。」
佛山一百年老字號餅家,中秋節都會有「豬籠餅」出售。時至今日,「豬籠餅」對於街坊們來說,買的不僅是對過往生活的懷戀,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賞月光吃田螺
「螺更是佛山人過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陳潤森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說中秋吃田螺,其實過去吃得更多的是石螺,田螺要比石螺貴很多,而且數量又少。
陳潤森回憶說,小時候家裡會提前3天就買好一大堆石螺,然後用井水浸泡起來,讓石螺把泥沙吐淨。待到中秋節當晚,拿個老虎鉗逐粒逐粒把尾殼鉗開。再將處理好的石螺拿醬油、蔥姜爆炒,「很簡單的調料,嗶嗶啵啵炒一通,整個天井都充滿了香味。」
「大人們說中秋那天對著月光吃螺可以明目,所以我每年中秋都會捧了一碗田螺,在天台上拼命啜。」麥曉彤是土生土長的佛山人,每一年中秋節叔舅舅阿姨們都會一起到外婆家的天台過節,一邊燒烤一邊賞月,但曉彤卻對那一碟紫蘇炒田螺情有獨鍾,「一啜田螺肉就出來了,混著紫蘇特有的香味,真的好好吃。」
中秋水果正當季
中秋,正是水果源源上市的時候,柚子、石榴、楊桃、柑桔等水果在佛山人看來有著不同寓意。而除了水果外,芋頭、菱角也是佛山人中秋節必備的小食。
老佛山人梁阿姨向記者介紹,中秋給小孩吃菱角就寄託著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可以去殼後切成粒狀煲粥,賞月吃過月餅之後食用,可減少油膩感,用鹽水煮熟後撈起,一邊賞月一邊食用也很有趣。
甘蔗也是中秋必吃的水果,甘蔗一節節,很是粗壯,梁阿姨說,中秋節吃甘蔗,一年到頭汩羅都很結實,身體健壯,胳膊不會骨折。
中秋時節柚子正當時,「柚」與粵語「佑」諧音,有著「祈禱」的意思因此成為中秋必備水果,吃過團圓飯以及月餅後食用這樣的水果也有消膩的作用,而且柚子還富含檸檬酸及大量的維生素C,特別是沙田柚汁水充足,配合月餅吃相當和味。陳潤森說佛山人還有吃完柚子後保留柚皮的習慣,柚皮曬乾後,在煤氣爐上燒,燒得表皮有些微微了焦黃後,再放入清水中浸泡,最後將浸泡後的柚子皮放入砂鍋中,倒入醬油、黃糖,有條件的可以再加入一些炸魚骨或者五花肉同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燜柚皮就新鮮出爐了。
文/佛山日報記者王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