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嘴裡塞了個動物園、保存最好的編鐘陪葬,曾侯乙好神秘一男的

2021-02-21 好奇心實驗室

之前給大家講了講2000多年前的寶藏男孩劉賀的墓,很多粉絲在後臺給叔留言說很喜歡這類歷史題材的文章,那今天叔就繼續給大家講講。

今天要講的墓,墓主是曾侯乙。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這也難怪,歷史文獻很少有曾侯乙所在的曾國的記載,而曾侯乙曾經是戰國時曾國的君主。姬姓,氏曾名乙。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歷史文獻中,常用「隨」來指代它,如「漢東之國,隨為大」。

1978年,曾侯乙墓的發掘,第一次確定了神秘曾國的存在,也揭開了困擾考古學家36年的「曾隨之謎」。

「銘文是最有說服力的,有銘文為證,曾隨一家、曾即是隨,已沒有懸念。」

揭開這具2000多年前的木棺,讓我們認識到一個真實的曾侯乙。

(曾侯乙墓發掘現場)

湖北省隨縣有一個叫擂鼓墩的地方,這裡原本是武漢空軍後勤部的一個軍需所。

1978年2月的一天,所裡的幾名官兵正在為擴建雷達廠房而準備,既然要平整土地,那麼首先就要開山炸石。

隨著一聲爆破的巨響,炸出了深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曾侯乙墓。

墓坑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8米,總面積達到了220平方米,換算房屋面積的話,這個大小足夠一個七口之家居住了。

那麼在這個規模巨大的墓葬底下,究竟還埋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曾侯乙墓和其他具有文化價值的古墓有著相似的命運,那就是都曾經被盜墓賊光顧過。

之前的盜墓賊在墓的上方留下了一個盜洞,這個盜洞也讓在場的考古人員心頭一緊,但更為嚴峻的現實,還在後面。

因為湖北隨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水源豐沛的地方,地下水含量一直很高,而在古墓上的那個盜洞,更是讓多雨時節雨水侵入洞內。

淤積的雨水和倒灌的地下水,使得這個墓穴變成了一個人工地下蓄水池。

在遭遇盜墓賊和這樣的浸泡下,曾侯乙墓中還有值得發掘的文物嗎?

好在,和海昏侯墓一樣,墓穴內的積水不僅沒有使大部分文物被侵蝕,而且也因此斷絕了後代盜墓賊的念頭。

他們沒有辦法下潛到滿是積水的墓穴中,再全身而退。

大量的珍寶因為在水中隔絕了氧氣,至今仍然熠熠生輝。

發掘工作結束之後,墓中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000餘件,僅青銅器就共計6239件。

而這些出土的文物也為後世的我們拼湊出了一副兩千多年前,貴族的生活場景。

在曾侯乙墓中發現的古代王侯祭祀專用的酒器尊盤,至今依然被專家們認定為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製造的最高水平。

尊盤底下原本刻著的曾侯輿的名字被人抹掉,刻上了曾侯乙,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這個墓主人的身份。

除尊盤外,曾侯乙墓中其他的文物也毫不遜色。

十六節龍鳳玉佩。

除了玉佩本身設計周密,精美絕倫,還是迄今發現的多節活動鏈狀玉佩中最長、最精美的一件,堪稱戰國玉雕中的瑰寶。

大尊缶。大尊缶是古代的用來盛酒的器皿,有趣的是,這件大尊缶在出土時,裡面還盛有酒液。

歷經了2000多年都沒有洩露,可見這件大尊缶密封性非常好,而且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貴族的豪飲之風。

聯禁銅壺。

兩壺內壁均鑄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再次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戰國曾國的君主,曾侯乙。

而且銅禁出土並不多,迄今為止,國內外也僅出土了4件,文物價值極高。

除此之外,青銅冰鑑、雲紋金盞、鹿角立鶴等等,都是這位古代君主的陪葬品,而曾侯乙墓帶給考古學家的驚喜,還遠遠不止這些。

隨墓陪葬的還有4777件各類兵器,種類之全,數量之眾,綜合功能之強,在當時足以打一場局部戰爭,幾乎是一個冷兵器的大寶庫。

這些武器就算在經歷20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鋒利得可以割開厚厚的一沓紙張。

這也說明在那個時代,曾侯乙是一位有著傑出軍事才能的君主。

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曾大量記錄了周代以後流行的幾種兵器,戈、戟、矛、殳等等,前面三種都在以往的墓穴中發現過實物,唯有這殳,只在文獻中見到過。

這也曾經是中國兵器史上的一個空白。

而曾侯乙墓的發掘,很快就填上了這個空白。

但是,整個墓穴最令考古學家激動的,莫過於這件出土文物——編鐘。

其實這也不是我國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編鐘,但是在曾經出土的40多套編鐘裡,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質最高的則非曾侯乙編鐘莫屬。

在墓穴的中室,和編鐘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大量的打擊和吹奏樂器,包括編罄、笙、簫、瑟、壎等等。

而且排簫、篪、琴(十弦琴、五弦琴)都是首次發現的幾種早已失傳的樂器。

這些被發現的樂器足以演奏一場大型的宮廷音樂會。

經過清理和測試,這些樂器幾乎都可以演奏,在被塵封了2000多年之後,再一次在中華土地上發出了悠揚的聲音。

這是一個時代、一個王國,更是一份前世古人和後代的我們相維繫的重要紐帶。

鐘磬銘文中有大量樂理樂律銘文,顯示了曾侯乙生前對於樂器製造與音律研究的重視程度。

而這也說明,曾侯乙除了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還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

曾侯乙對音樂的痴迷,就算死後也想要這些樂器陪伴在自己的左右,正是因為他這一愛好,為現在的我們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另外,曾侯乙生前的奢華程度,在死後也可見一斑。

酒器、兵器、樂器,以及各種精美的裝飾器物,無一不在向後世證明,這個曾經的曾國君主,享有著什麼樣的奢侈生活。

在漢代以前,人們把玉視為通靈之物,在以往發現的墓穴中,玉器的出土量都很多,所謂「生以為佩,死以為琀」,飯含也成為了一種古代的葬俗。

在曾侯乙的嘴裡,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呢?

他們在曾侯乙的頭骨裡發現了21件玉器,這21件玉器全部都是小動物,小玉牛6個、小玉羊4個、小玉豬3個、小玉狗2個、小玉鴨3個、小玉魚兒3個。

也就是說,塞在曾侯乙嘴裡的玉器,幾乎可以構成一個動物園。

如果僅憑史書上的隻言片語,人們很難定奪曾侯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而這一件件伴隨著他沉入歷史塵埃的陪葬品,從側面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曾侯乙。

他好戰、豪飲、奢侈,但同時也是一名軍事家、音樂家,他興趣廣泛,也有一定的藝術造詣。

在歷史的長河中,留給我們許許多多的謎題,而這些謎題的答案,最終還是要讓歷史自己來揭開。

資料來源:

紀錄片《發現曾侯乙墓》、《隨縣曾侯乙墓》

還想看?那是要加關注才行的

相關焦點

  • 曾侯乙的嘴裡為什麼含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曾侯乙墓的發現   很多人對於曾侯乙的印象還停留在曾侯乙編鐘之上,確實不可否認曾侯乙編鐘的歷史價值,它代表的不僅是歷史界的驕傲,同樣也給整個世界音樂藝術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與此同時也代表了我國在當時高超的冶煉工藝,這套完整的編鐘,也側面反映了當時的音樂水平。
  • 王晨藝敲響曾侯乙編鐘,感受「一鍾兩音」的匠造藝術
    這套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的最高成就。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我就是「曾侯乙編鐘」,聽講解員說,自從出土以來,我作為「編鐘」的代表,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沒親眼見過,也能在腦海勾勒出我的形象。
  • 古人死後,為何嘴裡要含東西?乾隆、慈禧遺體含的分別是什麼
    這就有了米貝,即早期的古代錢幣,後來又把銅錢塞到死人嘴裡。諸侯死後,壓舌之物多為玉,並有形體寓意,如玉蟬、玉魚、玉管、玉牛、玉豬等。小門小戶沒有珠玉,銅錢米貝也不能少。古代人認為口含金玉,可以讓屍體不腐爛。在葛洪的《抱樸子》中,也有「金玉塞九竅,以死者為尊」的說法。除壓舌物外,漢代出土的金縷玉衣,也有同樣的道理。
  • 【文物裡的中國】丨曾侯乙編鐘
    著名考古學家鄒衡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能夠代表中國?在我看來無外乎兩者,一是秦始皇兵馬俑,二是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在湖北隨縣剛出土時,大家並不知道這最下面一排大鐘,要用什麼東西敲響它,直到這個彩漆木雕鴛鴦形盒的出現。
  • 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蹟」——曾侯乙編鐘
    全套編鐘共有65件,中國迄今今、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其實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古代時期的鑄造藝術的最高成就,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被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曾侯乙編鐘構造編鐘的鐘架由長短不同的兩面木架垂直相交組成,長面位於墓西,長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長3.35米,高2.73米。
  • 觀《如果國寶會說話》——湖北曾侯乙編鐘有感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第二季第三集的故事就是: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於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編鐘。武漢軍運會,入場儀式上引導各國運動員,的志願者都身穿一件《編鐘造型》的短裙。編鐘裙創意就來自曾侯乙編鐘。軍運會閉幕式上面,編鐘奏響《鐘鳴九天》。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禮樂之聲,歡迎遠道而來的各國朋友們。
  • 藝術 | 骨灰級音樂發燒友曾侯乙的愛樂之路:戰國時代的「鋼琴」長什麼樣?
    先撇開那125件樂器不說,其餘的一萬餘件令世人暴跌眼鏡的文物中,除了兵器、祭祀的禮器,無一不是在展示國王「乙」生前的生活情趣。曾侯乙生前一定熱愛美食,看看他用過的上千件琳琅滿目的餐具就知道了,完全是奔著米其林餐廳的標準去的,先是各種鍋:
  • 放大鏡下的曾侯乙編鐘
    編鐘的音樂學和樂器學考察成果,作為一種重要技術手段,豐富了考古界依形制、紋飾、銘文對編鐘進行斷代研究的方法,為音樂考古中的樂器斷代研究開闢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關於多學科合作的重要性,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考古工作似乎很繁榮,隨著基建我們的發現好像很多。但是仔細一想,這種繁榮並不是真正的繁榮。
  • 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26日將登臺
    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出土了距今2400餘年前的樂器——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為止出土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域最廣、氣勢最宏偉的套編鐘。它的出土,以其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稀世珍寶」。
  • 古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往嘴裡塞東西?平民塞飯,貴族塞夜明珠
    蟬這種昆蟲,會從地下鑽出飛向天空,人們選用蟬形口含,也是寄託了他們對於死者的祝福,希望他們能夠像蟬一樣,死後靈魂得以安然升天。從戰國到秦漢,唅蟬一直都是墓葬中最常見的口含。而除了口含外,同一時期的殯葬用玉器(即所謂的「葬玉」)還有一種叫做「握豚」,也是一種用玉器雕刻而成的製品,外形有點像豬,會被放在死者手中,用來代表對方生前的財富,也有著不空手而歸的寓意。
  • 曾侯乙墓發現第一人:國寶編鐘當年險被混凝土毀了
    對話背景昨日,湖北省博物館舉行「我與曾侯乙編鐘——紀念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2018年志願者表彰活動,60餘名優秀志願者獲得表彰。17歲的武外英中高三學生許鍾子,在省博物館當了5年志願者後,耗時一年創作完成中英文版《神秘而瑰麗的曾侯乙墓》通俗讀物,在昨日的表彰儀式現場首發。活動中,曾侯乙墓發現者王家貴受邀到場,與志願者們分享了他與曾侯乙編鐘的故事。
  • 歷史上的不敗戰神,死後70多個家族給他陪葬,如今一縣以他命名!
    在他死後,竟然有七十多家貴族給他陪葬,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如今還有一個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讓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眾所周知,在我國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閃爍著無數璀璨的將星,他們戎馬一生給後世創造了諸多不敗神話,在眾多家喻戶曉的名將中,有一位一生無敗績且文武雙全的將領,在內政及軍事上皆有極高的成就。
  • 疑似羋月墓埋麥田下: 陪葬墓現21個神秘圓坑
    昨日,華商報記者來到秦東陵探訪神秘的「羋月墓」。  「羋月墓」陪葬墓現21個神秘圓坑  探訪:「羋月墓」在一片麥田下    華商報記者與考古專家來到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斜口街道的秦東陵,秦始皇不少祖輩埋葬於此,人們稱這裡為秦始皇的「祖墳」,保護面積在20多平方公裡。
  • 56歲毛戈平,曾往劉曉慶嘴裡塞粉撲,還為中國人調製高光
    56歲毛戈平,曾往劉曉慶嘴裡塞粉撲,還為中國人調製高光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劉曉慶本身無疑是一部精彩絕、跌宕起伏的八點檔大劇。然而,就是這麼一位看起來「有點兒狂」的傳奇女星,竟然被一個男人「往嘴裡塞粉撲
  • 媽媽永遠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愛往嘴裡塞東西!
    「你嘴裡居然有棉花糖、唇膏還有口哨?!「孩子一臉無辜的點頭:「嗯。」媽媽崩潰:「不要把什麼垃圾都往嘴裡塞,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已經!」在你看不見的時候,孩子不知道塞過多少莫名其妙的東西在自己的嘴巴裡……這似乎是小孩子的共同特徵,他們十分擅長於把吃的東西拿來玩兒,把玩兒的東西拿來吃……所以媽媽們一看到孩子嘴巴不動,一直閉著,叫他吐出來他還使勁搖頭,都會本能的害怕,還不敢太過激烈,萬一孩子一慌張再把東西給咽了
  • 人殉就罷了,用水銀灌童男童女陪葬,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活人殉葬,殷商君王死後就很盛行,他們死後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考古工作者從已經發掘的古墓中發現,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曾侯乙墓有21具殉葬者的屍骸,而且他們全部都是年輕的女子。用活人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殘忍野蠻的制度,秦漢以後有所收斂,用陶俑或者木俑代替。秦漢以後用人殉葬的已經不多了。到了遼代又興起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強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 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百萬網友參與,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啟動近一月,吸引175萬餘人參與投票,12月9日,網絡投票排名前三的文物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
  • 玩家:曾侯乙編鐘不錯
    曾侯乙編鐘:3A級別紫貴,華夏音樂和鑄造技術的集大成者,它再次奏響是在公元1978年5月23日。在湖北隨縣駐地部隊某師大禮堂裡,兩千四百年前的曾侯乙編鐘被再次奏響,現代音樂和兩千年前的樂器無縫交融。在多位當代知名音樂家的共同寫作下,這組編鐘演奏了《東方紅》、《春江花月夜》和《茉莉花》三首樂曲,向世人展示了沉重的浪漫。
  • 譚盾用武漢銅鑼讚美生命,尚·馬龍用湖北編鐘傳遞希望
    ,少一鑼無樂」。編鐘更為古老。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樂器,它大到足以佔滿一座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臺,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它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學、歷史學、音樂學、科技史學等多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孩子為什麼見了東西往嘴裡塞?孩子背後這些心理暗示,我們要明白
    只見10個月大的凱凱一直將一臺玩具小汽車往自己的嘴裡塞。凱凱媽在一旁看到,趕緊將玩具車從孩子手拿走。並大聲和孩子說:「你這孩子,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髒的呢。下次再次放,媽媽可要打你。」我們聊了一會,凱凱趁著大人不注意的時候,特專心地咬著一隻不知道從哪裡拿來的襪子,凱凱媽媽看到後立刻制止,並且將襪子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