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死後,為何嘴裡要含東西?乾隆、慈禧遺體含的分別是什麼

2020-12-24 可愛的小萱萱58

翻翻那些盜墓小說,但凡開棺取寶、吃屍嘴,盜墓賊都決不會放過,這是什麼道理?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五千年的中華喪葬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古人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先人的辭世,其禮制是有一整套的。

死者口中的東西,俗稱「壓舌」,也叫「壓舌」。玉也是葬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依社會地位和貧富貴賤,口中的東西也自然不同,有米粒、珠玉等。這就有了米貝,即早期的古代錢幣,後來又把銅錢塞到死人嘴裡。

諸侯死後,壓舌之物多為玉,並有形體寓意,如玉蟬、玉魚、玉管、玉牛、玉豬等。小門小戶沒有珠玉,銅錢米貝也不能少。古代人認為口含金玉,可以讓屍體不腐爛。在葛洪的《抱樸子》中,也有「金玉塞九竅,以死者為尊」的說法。除壓舌物外,漢代出土的金縷玉衣,也有同樣的道理。如果說金塞九竅和金縷玉衣,劉備的祖輩——中山靖王劉勝兩口子,都很講究。

東漢末,天下大亂,黃巾等農民起義軍和曹操等地方軍閥為了籌集軍費,對古墓進行了大規模的盜掘。除大量掠奪金銀珠寶、金玉防腐外,自然不攻自破。身著防腐金縷玉衣尚無功效,口含珠玉又豈能做到?

漢王室貴族死後,口中壓舌之物多為玉蟬。古代人認為知了從地出來,逝者口含玉蟬,有蟬蛻復生之意,靈魂不滅。這種對逝者靈魂永生的美好想像,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乾隆和慈禧的「玉璽」。

一九二八年,軍閥孫殿英部盜掘清皇陵。在清皇陵中,孫殿英選擇了乾隆陵和慈禧陵,這兩座陵墓分別是清末民初和晚清時期。他們都是長壽星,前者活88歲,後者活73歲,都有足夠的財富和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後事。誰說盜墓賊都是老大難?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文化的人!選比努力,不懂一點歷史,還真的做不到這件事。

在盜掘乾隆陵和慈禧陵墓時,孫殿英除了掠奪了無數金銀珍寶,最引人注目的,是乾隆和慈禧的「玉璽」。雍正口中有一隻玉蟬,慈禧是最頂尖的夜明珠。將夜明珠分開成兩片,沒有光線。合而為一的圓球,在夜晚百步之內就能看到一絲寒光,絕對無價。

孫殿英挖開皇陵後,乾隆基本上只剩髮辮了,慈禧的遺體保存比較完好。乾隆死於1799年,並於1928年進行了長129年的盜掘。慈禧死於1908年,不過二十年,防腐之說自然不足採納,玉蟬的寓意卻流傳千年。

孫殿英闖了天大的禍,惹了事自然要平反。經過第六兵團總指揮徐源泉的指點,孫殿英等除了打點各大衙門的大小官吏外,大人物也要走動。一把陪葬乾隆的寶劍,孫殿英在劍鞘中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鑲有數不清的珠寶,寶劍送給蔣介石,另一把給何應欽。代表十八羅漢脖子上的乾隆朝珠有108個,送給了戴笠,還送給了慈禧枕頭玉西瓜給了宋子文。朝鞋上的珠寶送給孔祥熙和宋藹齡,還有價值五十萬的黃金送給閻錫山。慈禧最珍愛的「玉皇大帝」夜明珠,送給當時的第一夫人宋美齡。

儘管當時群情激昂,閻錫山也像模像樣地組織了一次軍事法庭,但這件事仍未解決。在閻、馮、張、蔣之間,孫殿英活躍起來。一九四七年投敵為漢奸,後參加內戰,被八路軍俘虜,一九四七年死於戰犯管理所。

孫殿英死後,不知道裡面有沒有什麼東西?而口含之物也並非臆想與迷信,它的確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功效,即美顏。人們在死亡之後失去了水分,肌肉萎縮,臉部肌肉萎縮,形狀失調。在中國的葬禮文化中,人死後不會馬上下葬,而會選擇當天下葬,一般需要在家裡停靈三至七天,甚至更長時間。親朋好友之間的告別儀式,如果口中有東西,可以託起臉部肌肉,讓逝者活得體面,活得有尊嚴,讓生者安心,減少悲傷。

古代人的觀念裡,雖然有「一死百生」的俗語,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人類在死亡之後並不會灰飛煙滅,亡魂還會經過黃泉路,奈何橋,鬼門關,望鄉臺等等。同時,用嘴吃東西可以避免飢餓。

黃泉這漫漫路途,人生地熟,霧蒙蒙,獨自一個人,最好能少說多走,不惹禍。為免禍從口出,有壓舌物也有禁言的作用。讀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不管是林衝刺配滄州,武松刺配孟州,還是宋江刺配江州,這一路的防送人都要孝順吧?到達牢城後,獄長會對你進行打擊嗎?到處都得花錢,否則路上不好受,百殺不破。

陰司地府也是如此,小鬼難纏,判官要命,閻王更難對付,牛頭馬面又不好,上刀山下油鍋要不要?18層地獄怎麼走?嘴裡所含的米粒也含有買路錢的意思。金錢就是工具,金錢就是工具。

古代人把人世間的種種境遇,鏡像地投射到另一個世界,簡單一句「壓舌」,就充滿了古代人對逝者的憂慮與懷念,對生命的期待與敬畏。人世間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只有讓逝者走得體面美麗,走得安穩踏實,哪怕是一個模糊,遙遠,難以捉摸的虛無世界!

相關焦點

  • 慈禧死後嘴中含著夜明珠,乾隆嘴中含著1活物,卻都不如武則天特殊
    慈禧死後嘴中含著夜明珠,乾隆嘴中含著1活物,卻都不如武則天特殊 通常大家都知道古人因為非常的迷信,所以會將自己的陵墓修建得非常的華麗,就是為了自己在死後一樣的夠享受生前的生活,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十分講究風水玄學的,尤其是在人去世之後下葬的時候。
  • 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為啥古代人死後嘴裡邊都要含著東西?
    從考古出土的死屍嘴裡面可以發現,古代人死後口中確實都含有東西,尤其是那些王官貴族的權貴人士,口中通常都含著價值連城的寶物。而普通的民眾,口中只能含一些簡單的東西,比如銅錢之類的。
  • 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入土,屍體腐爛了怎麼辦?
    就是親人去世後,屍身一定要在靈堂裡至少放置三天才下葬。究其原因,在於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被沒有馬上離開身體,而是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才離開。而三天過後,沒了靈魂的屍身就宛如一句空殼,便可以正常下葬了。
  • 古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往嘴裡塞東西?平民塞飯,貴族塞夜明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許多盜墓類的電影和電視劇中,棺中的死者嘴中往往都含著一樣東西。這是一種什麼習俗呢?原來,死者口中含著的東西被稱之為「口含」,又叫做口琀或者飯含。比如慈禧太后下葬時,就在嘴裡含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只不過這顆夜明珠也被東陵大盜孫殿英盜走,再也不見蹤跡。至於口含這一習俗出現的原因,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 慈禧在如廁的時候,為何小宮女要含著溫水
    在說到清朝歷史的時候,不管如何都沒有辦法讓繞過慈禧這一個人,她是晚清時期,掌握國家大權之人,前前後後一共控制了兩代皇帝,從同治到溥儀。在掌握國家大權期間,她享受了窮奢極欲的生活,一頓飯就必須要有幾百道菜,而真正吃下去的也不過是寥寥數十道。
  • 乾隆皇帝包裹遺體的被子,拍出了1.3億,為何值如此天價?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皇帝用的,而且是乾隆皇帝用的,不過並不是他生前的物品,而是他死後用的,這件物品就是包裹乾隆皇帝遺體的被子(俗稱裹屍被)。說到這,不少人就說了,這玩意誰會收藏,死人用的,也不吉利吧,不過有些人並不這樣想,而這條被子還進入了拍賣市場,並且拍出了1.3億,那麼它為何值如此天價呢?
  • 清東陵被盜後,慈禧太后的屍體去了哪裡
    文/葉子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實際權利的掌控人,他執掌朝政40多年,在這期間籤訂了人多不平等條約,破壞了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也使得大清王朝走向覆滅。慈禧太后的壽命也是很長的,她先後熬死了自己的丈夫鹹豐皇帝、兒子同治皇帝、外甥光緒皇帝,1908年11月15日,幾天都不能吃下東西的慈禧太后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享年73歲。慈禧太后死後,與自己丈夫鹹豐皇帝合葬於位於河北省唐山遵化的清東陵。歷史上每逢亂世,都是帝王陵墓盜擾嚴重的時期。
  •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上午還在處理光緒後事,下午嘴裡含上夜明珠
    在中國人的心裡,一提到慈禧這個人,似乎總會是感到義憤填膺。總是會不自學地細數慈禧一樁樁、一件件的過失。上午還在處理光緒後事,下午嘴裡含上夜明珠1908年的11月14日,紫禁城中突然傳來光緒皇帝駕崩的消息,於是整個皇宮上下都在忙活著給光緒皇帝安排風光大葬。此時的慈禧其實已經感染重病多日,自己也知道沒有多少日子了。
  • 古代皇帝死後,為啥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入土,屍體腐爛了怎麼辦?
    皇帝不僅生前尊貴死後也非常尊貴,皇帝去世是一個王朝非常重要的事情,皇帝去世以後會葬入生前就準備好的陵寢中,陵墓中也會有大量的奇珍異寶來陪葬,送葬隊伍也是浩浩蕩蕩,皇帝的棺材也是最好的。但是皇帝下葬和普通人還有一點不同,按照古人的傳統,一般人去世了以後都會在家中設置靈堂,屍體還要在家中停放三天,最後再抬著棺材去指定的陵墓裡面下葬。
  • 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和珅絕命詩寫了些什麼?
    作為「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在乾隆去世15天後就被嘉慶皇帝賜死,時年四十九歲。 今天說的,是和珅死前留下的一首絕命詩,因為含義迷糊,引起不少人的狐疑。另外,關於和珅的絕命詩,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
    在很多地方的葬俗中,老人去世入殮時,要往嘴裡放一枚銅錢。這枚銅錢在古代稱為「飯含」,在現代葬禮上稱為「口鈴」。那麼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呢?答案還要從傳統的葬禮說起。「飯含」一詞出自《周禮·地官·舍人》,關於飯,「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關於含,「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其大意大抵如此:飯,是根據死者身份不同,把谷,貝放入死者口裡;含是把珠,玉放在死者口裡。從古典文獻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
  • 東陵被盜,揭曉慈禧墓的靈異事件!
    大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由盜掘了慈禧陵墓,大家重所周知慈禧太后是晚清的皇權掌舵人,死後陵墓的陪葬品更是數不勝數,各種奇珍異寶。孫殿英盜掘慈禧墓可以說是震驚中外,國內人對其口誅筆伐,滿清貴族更是惱羞成怒想把孫殿英千刀萬剮,而國外人則是在打慈禧墓中寶藏的主意。
  •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為八,還有一竅是啥?
    引言古代封建社會,古人相信人們死後會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所以對遺體會進行保護。為了防止精氣外洩,古人用會用金玉塞住逝者的九竅,這樣人不才會不腐不朽。在古人眼裡,玉器有著防腐的功能,所以一些皇親國戚和王公貴族在下葬的時候,都會用一些玉塞。
  • 她比乾隆小16歲,給乾隆生了6個孩子,死後100多年不腐嚇壞了盜墓賊
    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以演習之名開始了對清東陵的盜掘,孫殿英認為,乾隆和慈禧作為清王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地宮裡的珍寶一定是最多的,所以首選目標定在了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當孫殿英的手下用大炮轟開了乾隆裕陵地宮,打開眼前一個個裝滿金銀珠寶的棺木時,卻被其中一個棺木中的景象嚇壞了。
  • 樂壽堂為何如此受慈禧乾隆青睞?《我在頤和園等你》為你揭秘
    節目一開始,幹事們就收到了任務卡,卡上要求幹事們前往頤和園內的樂壽堂,尋找乾隆慈禧都青睞有加的&34;。這時有些小夥伴肯定要問了,什麼是福蔭至寶呢?它有何用?又為何得到皇室的喜愛呢?原來在清代,頤和園一直是皇室專屬的避暑聖地,而這樂壽堂正是乾隆皇帝為母親慈禧太后用來納涼休憩所建,建成以後,老太后甚對此地甚是喜愛,一到炎熱的夏季便會移駕樂壽堂,在此生活起居。
  • 慈禧那顆價值近8億夜明珠,如今落入一美國大亨之手,拒絕歸還
    而我們記得最清楚的,不是慈禧只做了一天太皇太后,而是這個女人掌握著清朝幾十年的大權。她垂簾聽政幾十年,卻在死前留下了後宮不可幹政的遺言,讓大臣們面面相覷。而我們也知道,慈禧一生享盡榮華富貴,最喜歡奢靡的生活,她死的時候,嘴裡還含著一顆夜明珠,可謂稀世珍寶,那如今這顆夜明珠又在哪裡呢?
  • 令妃遺體為何百年不腐?真是被乾隆下毒?這幾點足以替他消除嫌疑
    相信大家在觀看完精彩的電視劇後,都會不由自主的查詢一些清朝時期的歷史,那麼你一定會發現這樣一條信息:令妃遺體百年不腐,當柒叔看到這條信息時,也很是驚訝,又連著查看了許多關於令妃死後的事情,奈何信息越查越亂,竟然還有人說令妃是死於乾隆下毒。那麼令妃遺體到底為何百年不腐?難道真的是被乾隆下毒嗎?當然不是!通過以下這幾點證據,完全可以替乾隆洗刷嫌疑!
  • 《御膳房》:康熙、乾隆、慈禧、溥儀都愛吃什麼?
    皇帝的起居飲食,最危險的其實是「食」,因為要入口啊。今天我們就來看央視製作的紀錄片《御膳房》,看看清朝皇帝們都愛吃什麼?御廚們又是如何應對這班刁鑽的老闆呢?清朝皇帝用正餐,一天兩頓,分別是早上6-8點鐘、下午1-2點鐘。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在嘴裡含7粒米,也許原因就在這裡!
    其實,倘若要說實力的話,劉備必定不是最厲害的,但是他有耐心,又喜歡結交朋友,因此吸引了許多有才能之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諸葛亮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中記載,諸葛亮要求楊儀在自己死後,在口中含7顆米,這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