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康熙、乾隆、慈禧、溥儀都愛吃什麼?

2021-03-05 逆光瑪麗蓮

平時看宮鬥片,某位娘娘懷孕了,死對頭就會在她的膳食中搗鬼。皇帝的起居飲食,最危險的其實是「食」,因為要入口啊。今天我們就來看央視製作的紀錄片《御膳房》,看看清朝皇帝們都愛吃什麼?御廚們又是如何應對這班刁鑽的老闆呢?

 

節儉少食的康熙


京城有間酒館叫做蜜香居,樓上是王宮貴族飲宴,他們鋪張點菜,老闆便將一些幾乎沒怎麼吃過的菜餚,葷素搭配做成熱乎的包子,在一樓售賣,成了遠近聞名的「百味香」大包子,廉價賣給貧窮的苦工以填飽肚子。

 

康熙得知此事,親筆題寫了匾額「百味齋」賞賜給蜜香居,同時寫了以下對聯給那些在樓上吃飯的八旗子弟,提醒他們從飲食上節儉,居安思危。

飲食對於皇帝來說,不僅在於吃飽,也是一種排場,象徵著地位和權勢。

根據史料記載,清朝皇帝一頓大概有20道菜,譬如乾隆的菜單上,一頓大概是15-25道菜;而慈禧就誇張一些,每頓有48道菜,過年過節則是108道菜…

康熙皇帝則是個特別的存在,他倡導節儉,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是八寶豆腐,原料是用優質黃豆做成的嫩豆腐,配以: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汁中,炒滾起鍋。

他如此鍾愛這道菜,還曾經把菜譜獎賞給年老的尚書徐建庵。

清朝皇帝用正餐,一天兩頓,分別是早上6-8點鐘、下午1-2點鐘。其他時間可能會有一些小吃、點心,但夜裡不會吃得過飽,肚子裡沒有存食,其實有益於養生…

康熙在位61年,一直要求御膳房厲行節約,在率軍平定葛爾丹的時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頓。他的這種樸素作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著作中都有記載。

 

相比之下,他的孫子乾隆皇帝的飲食最為講究,而且很有故事性…

 

愛吃蘇州菜的乾隆

 

御膳制度的第一要點是「安全」,所以即便是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皇帝也不能下箸超過三次,這是為了避免被人發現弱點然後投毒,也是避免了大臣摸清他的喜好進而投機鑽營。

 

現代影視作品中,常常提到乾隆六下江南的豔遇,但除了美人之外,他還遇見了美食。

在蘇州織造普福的家中,乾隆吃到了一味「櫻桃肉」,頓時讚不絕口,還賞賜了創製這道菜的廚役張東官,然後將他帶到京城。

「櫻桃肉」的做法是:將五花三層的豬肉切十字花刀,在白水中煮到剛剛熟透的程度,然後高溫油炸,再用糖醋等調料去燒。

關鍵是加入紅曲米,既能上色又能賦予五花肉一種特別的風味;酸酸甜甜的很開胃,特別適合成天大魚大肉的乾隆…

 

張東官根據乾隆皇帝的喜好,創造出「蘇造肘子」等蘇州菜,擅長於融合出新,原創性遠超出其他御廚。所以他很受寵,常常跟隨乾隆出行,還多次受到打賞,甚至有一口自己專門使用的蘇灶。

 

乾隆對張東官的寵愛還體現在一個細節上:御膳房人員龐大等級森嚴,是一個很複雜的機構;而張東官沒有自行入宮的腰牌,他是一直住在宮外,被乾隆傳召時才入宮。

這就讓他既能自由發揮,同時避開了御膳房裡的爭鬥。

到了張東官70多歲時,乾隆與和珅商量,決定讓他回到老家安享天年。第六次南巡期間,張東官仍然隨著乾隆下江南,但他不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為皇帝做飯了。

這位傳奇御廚跟著主子到了蘇州,乾隆才下旨命他不必隨行回宮。腰腿疼痛不宜舟車勞頓的張東官,終於可以退休啦。

 

窮奢極欲的慈禧

 

不知道有沒有愛擼串的讀者在看這篇推送,如果有,那你跟慈禧可能會在吃這方面有共同語言。她喜歡在冬日的御花園裡,吃燒烤賞紅梅…烤鴨、烤乳豬、燻雞、BBQ是她的最愛。

御廚特地煮了慈禧年輕時最喜歡的「燒豬皮」,本以為能獲得獎賞;誰知慈禧吃了一口後突然變了臉色,大發雷霆。

問題就出在「燒豬皮」的做法上:把切成塊的帶皮豬肉,放在豬油裡慢慢煎,直到它又香又脆。

這道菜的口感是鬆脆,而年老的慈禧牙齒殘缺,嚼不動啦!這道菜提醒了慈禧她年老體衰的事實,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

慈禧太后愛吃肉,但又嚼不動,御廚們該怎麼辦呢?他們發明了一道奇菜,叫做「鑲銀芽」。

這道菜難度極高:

將雞茸打得稀爛調好味;

用繡花針穿上白線,用清水蘸溼白線,然後將白線在雞茸中穿過,便沾上了一點點雞茸;

再挑選粗壯的綠豆芽,切去兩頭,再用繡花針穿過豆芽,相當於把雞茸鑲到了豆芽裡面。

這還不算完:把鑲好的豆芽鋪在笊籬上,澆淋滾燙的花椒油,手不停抖動讓豆芽受熱均勻,再撒上細鹽繼續抖動,直到豆芽的表面透亮,能隱約看到裡面的雞茸餡。

「鑲銀芽」用了最安全簡單的食材,滿足了慈禧吃肉又不費牙的要求,達到了「吃肉不見肉」的境界,卻極費人力,做一次需要半天功夫。

除此之外,慈禧的餐具也是極講究的:象牙筷子,鑲銀鍍金,色澤光亮,潤滑精美。

老年的慈禧用膳,講究健康養生、美容養顏。寒冬時節她最愛吃「菊花火鍋」:湯底是上等雞湯、菊花是暖房裡悉心培育出的白菊,挑最嫩的花瓣、以花朵的清香配上最新鮮的生魚片。

慈禧很喜歡這種吃法,一次性可以吃好幾碟魚片,可見是真的很愛吃肉啊…

就算出宮坐火車去奉天(現在的瀋陽),慈禧在吃這方面也毫不含糊:帶了100位御廚,臨時膳房就佔了四節車廂,每節車廂裡備著50個爐灶。

八國聯軍入侵時,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西逃,沒來得及帶上御用服食。一到西安,慈禧又恢復了窮奢極欲的生活:她吃到了寶雞市鳳翔縣的特產「臘驢腿」,色澤紅潤,質地細密,酥香可口。

鳳翔的老百姓便不得不提供三百斤臘驢腿,送往西安作為新年貢品,以後每年準備五千斤送到京城。她對民間美食的一時興起,就成了窮苦老百姓的災難。

愛吃西餐的溥儀

 

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則跟他的祖先們不太一樣。他三歲登基早早退位,對吃喝玩樂頗費心思,而且很新潮…

14歲那年,溥儀接觸到英國老師莊士敦,此人對小皇帝的審美、愛好產生了極大影響。

衣著方面,溥儀開始穿西裝、打領帶、別胸針,戴金絲近視眼鏡。

他購買西洋家具、用日本電話機、出門坐轎車,最愛在宮中騎自行車,甚至為此鋸掉了宮門的門檻。

皇后婉容、妃子文繡也同樣西化,都請了專門的美國女教師進宮教授英語。婉容的英文名是Elizabeth,溥儀則是Henry。

在飲食方面,溥儀也是改得徹底:他把御膳房裁撤,建立了番菜房,設置了西式高背桌椅,招進四名西餐廚師,製作咖啡、汽水、麵包、奶油冰淇淋、麥片、牛奶等。

至於正餐,溥儀要吃兩菜一湯,一份點心、麵包水果。他尤其愛喝清新可口的羅宋湯。

其實西餐的口味本就比較適合小孩子和年輕人,而溥儀衝齡即位,對西方文化的感知其實很朦朧,所以也不難理解他為何喜歡吃西餐。

溥儀和婉容、文秀在紫禁城裡度過他們的肆意青春,但隨著時勢變遷,皇室巨大的飲食花銷難以為繼,小朝廷入不敷出,溥儀最終也變為普通人,只好吃青辣椒炒苦瓜啦(這個菜就不便細說,大家自己去查吧)。

清宮御膳房的變遷,反映出這個王朝的興衰命運:從清初康熙的樸素節儉、到盛世乾隆的精緻講究、再到慈禧在戰爭年代的窮奢極欲、最後是清末溥儀在飲食上的全面西化。

 

就普通人而言,我們愛吃什麼、吃得起什麼、身體狀態允許我們吃什麼,其實也是一直在改變。博主小時候特別愛吃辣,常在學校門口跟同學們比賽吃辣椒醬,但是現在年紀大了些,吃太辣的食物有點吃不消啦。回想起從前胡吃海喝身體倍兒棒,真是有點憂傷了呢。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太監|皇上|慈禧|溥儀|乾隆_網易新聞
    但到了慈禧太后掌權時期,又恢復了早期的排場,每頓飯必須百十來道菜,少說要花200兩銀子。而當時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不過10兩銀子左右。傳膳的隊伍龐大,並不代表這頓飯能吃好。皇上什麼時候想吃飯全憑心情,而只要皇上叫了「傳膳」,沒有御廚現場開火的道理。並且,皇帝的食物做工複雜,一百多道菜,很多都是御廚提前一天就準備好的,一直在小火溫著,隨時都能上桌。
  • 檔案春秋︱清宮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兩餐,乾隆偏愛蘇杭菜
    而皇帝的家宴出於「禮制」的約束,還要分開男女兩場,這是避免年長的皇子與非生身嬪妃接觸,想來皇帝過年吃一頓不能團圓的團圓飯也夠鬧心的。乾隆御覽之寶印鑑乾隆帝愛火鍋更愛蘇杭菜從《膳底檔》可以看到皇帝膳食既保持傳統又逐漸變化,而不同皇帝對某些食物或菜品的偏愛,或許是御膳發展變化的推手。
  • 別羨慕皇帝,他吃得可能還沒你好
    此外,康熙喜歡吃熱巧克力;道光餐餐要有炒雞蛋;慈禧愛喝下午茶也愛美容,分外喜歡甜食;溥儀愛吃西餐。1923年,溥儀下令把宮裡的御膳房撤掉,改成野意膳房,做中餐;另外,設立一個番菜房,主要做西餐。番菜房配備了四名大廚,可溥儀還是覺得他們做的西餐比不上洋人,請了一位西洋廚師來到宮裡擔任主廚。
  • 宮廷食譜大揭秘,引康熙、慈禧垂涎欲滴的美食原來是這個!
    近年來隨著各類宮廷古裝題材影視劇的興起熱播,許多人對古代生活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特別是對紫禁城裡的奢華生活嚮往至極,尤其是皇宮裡的各種宮廷美食,讓吃貨們都恨不得穿越到古代。在古代,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坐擁天下,在衣食住行方面極盡奢華。要問有多奢華?拿吃飯來說,御膳匯集天下美食,可謂是「山珍海味不厭其多,玉液瓊漿不厭其豪」。
  • 肉沫燒餅真的是慈禧發明的嗎?!︱為何說慈禧愛吃這愛吃那都是騙人的?!
    無論是當年開仿膳茶莊的清宮御膳房御廚趙仁齋生前所說,還是宣統溥儀的胞弟溥傑先生的日籍夫人愛新覺羅·浩所寫的《食在宮廷》,此外,還有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等書籍,都有確切記載。不過,肉末燒餅並不能說是慈禧太后愛吃的小吃,我們更願意相信溥傑先生的日籍夫人愛新覺羅·浩所說,「這個菜是西太后想出來的。」    慈禧太后是真的愛吃肉末燒餅嗎?還是讓我們從燒餅的源頭說起。
  • 皇帝的御膳,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但是話說回來,光是原料好,手藝不行也是白搭,這個御膳好吃不好吃跟廚子是脫不了關係的,一個廚子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這個飯好吃不好吃。既然是皇上,什麼都得是天底下最好的。御廚的技術當然也得是數一數二的。清朝皇帝的御膳,主要由這幾種菜組成——滿族菜、山東菜和蘇州菜。滿族菜不用說了,清朝的皇帝就是滿人,入關之後當然愛吃自己本民族的菜。
  • 我敢打賭,這道菜你肯定沒吃過.
    雖然御膳房這個稱呼人盡皆知,但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御膳房」其實是清朝才建立的。紫禁城的御膳房要是奢靡起來,那奢靡的方式讓人想都想不到。大家都知道奢靡無度的慈禧太后,她用膳一般是48道,過年過節還要108道菜品。不過菜品多只能算是土豪,像慈禧這樣的人,當然更看重「精緻」。
  • 揭秘乾隆宮廷春節御膳菜單:喜食鍋子菜 不愛吃魚
    &nbsp&nbsp&nbsp&nbsp在流傳至今的「過年謠」中,從小年開始到三十晚上,幾乎每天都和吃有關了。&nbsp&nbsp&nbsp&nbsp吃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有糖瓜,有豆腐,有各種肉類,也有大白饅頭。
  • 違背「真香」定律,原來御膳房的飯菜,皇帝自己都不願意吃……
    >極致與奢華的代表而這些美食都出自一個神秘的地方御膳房然而就在大家看來「真香」的飯菜有時候皇帝自己都不喜歡吃具體咋回事?為了一聲「傳膳~」後,能夠及時將菜上齊,御膳房很多菜都是提前一天做好,保溫待命。等到皇帝開始享用飯食的時候,口感經常差強人意。因此儘管御膳房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有時候皇帝並不喜歡那裡的飯菜。進而「小廚房」就誕生了,皇帝可以單獨「開小灶」犒勞自己。
  • 康熙皇帝愛吃的八寶豆腐
    我可以解釋 【爾康臉康熙知道吧,不是那個康熙來了的康熙。是那個在位61年零10個月,四捨五入就是當了一輩子的皇帝,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皇帝這個金板凳坐的最熱乎的一位皇帝。人家能當這麼久皇帝,比較出名的一點是啥呢,就是節儉。跟慈禧太后那可真是不能比。。。康熙一年吃的飯,可能還比不上慈禧一天的夥食。而康熙皇帝晚年最喜歡的一道菜便是這道八寶豆腐。
  • 帝號:康熙、雍正、乾隆字面後的秘密
    侯先生說末代皇帝叫「宣統」,什麼意思呢?就是清朝快亡了,本來就「懸」著,再拿棍一「捅」,「bia ji」就掉下來。  侯先生的話當然是句笑談,但清朝距離我們最近,由於各種清宮劇的影響,我們確實對清代的皇帝比較熟悉,清代共有12個皇帝,入關前在東北有倆,入關後是十個,分別是:天命、天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 專研故宮美食40年,80餘篇御膳檔案,她用一本書揭秘宮廷生活!
    《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康熙皇帝的第一次見面也緣於一次御膳房中的「偷食」。雖是戲說,但皇帝的飯局以及其背後的意味,確是尋常百姓難以想像。在書中,作者給你來了個皇宮廚房大揭秘。你以為關於飲食的機構只有御膳房,其實還有御茶房、內餑餑房、酒醋房和菜庫等,各個機構各司其職,負責皇帝妃嬪正膳、茶點、酒水等供應。作為皇帝,有時更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將自己喜愛的廚師帶回宮廷,乾隆南巡時就因吃了蘇州織造官普福家的廚役張東官的菜餚讚不絕口,把他帶回北京。
  • 甄嬛作為貴妃每天都能吃什麼?怪不得淳常在總去她那裡蹭吃的
    皇后還能保證每一天一隻雞加上一隻鴨,而皇貴妃也只能保證每一天一隻雞或鴨,到了貴妃只能每兩天吃一隻雞或鴨,妃嬪則只能每三天一隻雞或鴨,地位最低的常在,每六天才能吃到一隻雞。其餘白菜、香菜、芹菜什麼的也都不是敞開供應。
  • 溥儀幾乎賣盡珍寶,唯獨一件珍藏,上交國家成鎮館之寶
    歷代的皇帝都喜歡收藏寶貝,而清朝絕對是最喜歡收藏寶貝的朝代。從康熙到乾隆,特別是乾隆,因為他對漢文化的瘋狂熱愛,一生收集了包括印章、書籍、古玩等在內的大量珍寶,一共高達幾十萬個,並且每一個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品。
  • 並不存在的「滿漢全席」,清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啥?
    據說滿漢全席是當年清朝皇帝才能享用的美食,體現了中國最頂級的廚藝水平,據說有上百道菜,能讓人連吃三天不帶重樣的。但實際上,我們翻遍清朝的記載,都沒有找到「滿漢全席」這一說。那麼,「滿漢全席」的說法究竟是怎麼來的?清朝的宮廷宴會,其實一開始不太講究。努爾哈赤還在滿洲經營的時候,當時的宴會也就是努爾哈赤自己和親戚子孫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有養的雞鴨,也有打獵的收穫。
  • 溥儀:從小到大,沒吃過熱乎飯
    但曾身為皇帝的溥儀卻在1964年發表的自傳裡說,從小到大自己就沒吃過一頓熱乎飯。不僅僅是溥儀,古時候的皇帝幾乎都很難吃到熱飯熱菜。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為了保全皇帝的性命,防止有人在皇帝的飯菜裡下毒,從做菜監督到送菜試毒等等一整套流程下來,菜早都涼了。也正因此,古時候的皇帝大多死於刺殺或者戰場之中,幾乎沒有哪個皇帝會因為被人在飯菜裡下毒而中毒身亡的。
  • 御膳都給太監吃了,皇上只能喝片湯,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麼勁
    就以現存資料最多的清朝皇帝御膳來說,一般是一日兩餐一酒。康熙帝躬行節儉,每餐只吃一味,其他都分給后妃和隨行食用。所以御膳房每次實際上做的都是一大班子人的菜。乾隆帝講究葷素肥瘦合理搭配,尤其喜歡冰糖燉燕窩,每早必食。與一般人想像的大魚大肉不同,乾隆帝反倒很喜歡雜糧蔬菜,因為飲食規律,所以乾隆帝活到89歲高壽。
  • 末代皇帝的性與愛:同治光緒溥儀,為何全部絕後?
    第六位皇帝乾隆,共生有17個皇子;第七位皇帝嘉慶,共生有5個皇子,存活四位;第八位皇帝道光,生有皇子9人,存活7位;但到了第九位皇帝鹹豐,年僅31歲就駕崩的他,僅生育了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出生不久即夭折,倖存的兒子,就是慈禧所生、6歲即登基的同治皇帝。
  • 《延禧攻略》劇透:乾隆下一集要開火鍋趴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富察皇后搞荔枝宴的時候,還出動了鮮為人知的「御茶膳房」。 「御茶膳房」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不說還以為是御膳房裡面的一個分支,專門負責茶水的。而相對的,御膳房的出場率,在所有清宮戲裡面可以說皇上的養心殿不出也沒關係,但總會有御膳房的身影。
  • 何鴻燊棺木價值800萬,上等的金絲楠木棺材乾隆和溥儀都曾買不起
    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收藏 意見和建議 請給小編留言,定第一時間回復,如果您覺得小編的文章還不錯 請關注大成聊文玩。您的關注是 大成 的榮幸和動力!如果您覺得哪篇文章還不錯 的話,請您分享  讓更多的藏友 也看看。收藏就是讓我們更多的朋友 一起交流  一起學習傳奇「賭王」何鴻燊先生日前出殯,其價值800萬的金絲楠木棺材也正式示於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