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宮廷春節御膳菜單:喜食鍋子菜 不愛吃魚

2020-12-2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記者 宋宇晟)元旦已過,春節將至。老一輩人對於過年的記憶永遠少不了一個字——吃。照老例兒,從臘月起,吃就已經成了人們每天忙碌的一大主題。為此,中國人甚至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味覺記憶——腊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資料圖:在北京雍和宮舍粥點前,人們排起百米長隊等待領取臘八粥。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nbsp&nbsp&nbsp&nbsp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拉開了過年的大幕,人們也開始進入「忙年」的節奏。臘肉、臘腸、臘排骨這些專屬於「過年」這段時間的美味就開始製作了。

&nbsp&nbsp&nbsp&nbsp而從小年這一天起,各種食物正式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主角。

&nbsp&nbsp&nbsp&nbsp在流傳至今的「過年謠」中,從小年開始到三十晚上,幾乎每天都和吃有關了。

&nbsp&nbsp&nbsp&nbsp吃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有糖瓜,有豆腐,有各種肉類,也有大白饅頭。

&nbsp&nbsp&nbsp&nbsp這是今天人們的吃法,過去紫禁城裡的皇帝呢?

&nbsp&nbsp&nbsp&nbsp最近播出的紀錄片《賀歲故宮》展現了清朝皇帝過年時的御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故宮賀歲》中展示的《紫光閣賜宴圖》。節目截圖

&nbsp&nbsp&nbsp&nbsp一般情況下,皇帝每日用「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隻、雞五隻(當年雞三隻)、鴨三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十九斤,大蘿蔔、水蘿蔔和胡蘿蔔共六十個,包瓜、冬瓜各一個,苤藍、幹閉蕹菜各五個(六斤),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醬和清醬各三斤、醋二斤」。

&nbsp&nbsp&nbsp&nbsp此外,還有主食。早、晚隨膳餑餑八盤,每盤三十個。而每做一盤餑餑需要上等白面四斤、香油一斤、芝麻一合五勺、澄沙三合,白糖、核桃仁和黑棗各十二兩。

&nbsp&nbsp&nbsp&nbsp這些還只是原材料,具體要做成什麼菜?

&nbsp&nbsp&nbsp&nbsp《賀歲故宮》裡就用乾隆四十八年的一份「膳底檔」給我們列舉了幾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故宮賀歲》中展示的乾隆四十八年膳底檔。節目截圖

&nbsp&nbsp&nbsp&nbsp其中,主食有「拉拉」等,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黃米飯;菜餚則有燕窩掛爐鴨子、掛爐肉野意熱鍋、燕窩芙蓉鴨子熱鍋、萬年清酒燉鴨子熱鍋、燉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等。

&nbsp&nbsp&nbsp&nbsp從這份菜單來看,皇帝食量似乎大到驚人。但其實裡面的很多菜都只是拿出來擺擺樣子。按照規矩,這些菜在飯後是可以賜給別人的。

&nbsp&nbsp&nbsp&nbsp而我們通過這些留存至今的檔案,往往能猜出皇帝的不同口味。

&nbsp&nbsp&nbsp&nbsp有研究就認為,康熙進膳所用原料主要是東北產各類獸肉和羊、雞、豬肉等;乾隆皇帝則喜食燕窩、鴨子、蘇州菜點、鍋子菜和素食,也愛品茶和食水果,但找不出魚類烹製的菜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乾隆皇帝像。故宮博物院官網截圖

&nbsp&nbsp&nbsp&nbsp到了清末,光緒皇帝喜歡海味菜,檔案中用魚翅、海參、海蜇、還帶等原料烹製的菜餚每餐必備;慈禧則喜歡吃鴨子、燻烤菜和帶有糖醋味、果味的菜餚,也喜歡吃菌、蘑菇、木耳和新鮮蔬菜;溥儀愛吃素食和西餐,但不喜歡喝酒。

&nbsp&nbsp&nbsp&nbsp看完這麼豐盛的菜單,有的人可能覺得,每天這麼吃,皇帝遲早要「胖成球兒」了。

&nbsp&nbsp&nbsp&nbsp其實不然。清代皇帝每天可是只吃兩頓飯的。其中,早飯一般在早上7-9點,晚飯在下午1-3點。正餐之間,皇帝還可以吃些小灶,點上滿餑餑、餛飩等等各色點心、小吃。

&nbsp&nbsp&nbsp&nbsp可皇帝日日大餐,過年時的吃和平常的吃有什麼不同呢?

&nbsp&nbsp&nbsp&nbsp答案就是餃子。一年之中,皇帝最重要的一頓餃子就是大年初一早上端上的幾個餃子。這其實是作為早飯之前的小吃。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紫禁城中盛食物的飛龍宴盒。《故宮賀歲》截圖

&nbsp&nbsp&nbsp&nbsp乾隆四十八年大年初一當天,乾隆皇帝一大早就吃了三個餃子,其中的兩個還吃出了錢。

&nbsp&nbsp&nbsp&nbsp在那個年代,這預示著一年的吉利。

&nbsp&nbsp&nbsp&nbsp而在我們今天看來,乾隆皇帝吃的東西也不過是常見的雞鴨魚、豬牛羊等常見食材。吃這件事,似乎和春節的關係越來越淡了。

&nbsp&nbsp&nbsp&nbsp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年味變淡。時代不同,大家可能不再關心過年時吃得有多豐盛,但一家人團圓的儀式感成了這個時代年味。(完)

相關焦點

  • 檔案春秋︱清宮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兩餐,乾隆偏愛蘇杭菜
    清初的飲食比較簡樸,康熙帝「不食兼味」,一餐之內只食一種類型的主要食材,如果這頓飯吃豬肉就只吃豬肉做的菜餚,不再吃禽類魚類的菜。到了乾隆初期,每餐也只有十八品,包括主食、醬菜和甜品。儘管御膳餐桌上這樣多的菜品,皇帝吃久了宮中膳食也有吃膩了的時候。這和宮廷菜古板、遵循傳統有關。如菜品不許任意搭配,八寶菜必須用固定的八種原料,不許用其他的。
  • 《延禧攻略》劇透:乾隆下一集要開火鍋趴
     「御茶膳房」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不說還以為是御膳房裡面的一個分支,專門負責茶水的。而相對的,御膳房的出場率,在所有清宮戲裡面可以說皇上的養心殿不出也沒關係,但總會有御膳房的身影。 其實,御茶膳房和御膳房、御茶房同屬於內務府,專管皇宮裡面飲食的部門。在乾隆之前,只有御茶房和御膳房,乾隆之時,才設置了御茶膳房。御茶膳房的任務之一,就是專門管理宮裡的宴會。所以在《延禧攻略》裡,富察皇后擺荔枝宴時,就用上了御茶膳房。
  • 《御膳房》:康熙、乾隆、慈禧、溥儀都愛吃什麼?
    皇帝的起居飲食,最危險的其實是「食」,因為要入口啊。今天我們就來看央視製作的紀錄片《御膳房》,看看清朝皇帝們都愛吃什麼?御廚們又是如何應對這班刁鑽的老闆呢? 相比之下,他的孫子乾隆皇帝的飲食最為講究,而且很有故事性… 愛吃蘇州菜的乾隆 御膳制度的第一要點是「安全」,所以即便是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 專研故宮美食40年,80餘篇御膳檔案,她用一本書揭秘宮廷生活!
    比如民間傳聞說皇帝每頓都要吃108道菜,其實都是民間的想像,很多皇帝不僅用餐樸素,甚至宮廷宴會時王公參宴還要自帶酒水。《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康熙皇帝的第一次見面也緣於一次御膳房中的「偷食」。雖是戲說,但皇帝的飯局以及其背後的意味,確是尋常百姓難以想像。在書中,作者給你來了個皇宮廚房大揭秘。
  • 宮廷食譜大揭秘,引康熙、慈禧垂涎欲滴的美食原來是這個!
    近年來隨著各類宮廷古裝題材影視劇的興起熱播,許多人對古代生活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特別是對紫禁城裡的奢華生活嚮往至極,尤其是皇宮裡的各種宮廷美食,讓吃貨們都恨不得穿越到古代。在古代,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坐擁天下,在衣食住行方面極盡奢華。要問有多奢華?拿吃飯來說,御膳匯集天下美食,可謂是「山珍海味不厭其多,玉液瓊漿不厭其豪」。
  • 乾隆皇帝的火鍋搭配,有點奇葩
    古代宮廷中,以清宮對火鍋最情有獨鍾,《宮女談往錄》裡說起清宮的飲食,就曾有這樣一句話: 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有時候也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裡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撤鍋子換砂鍋。
  • 皇帝的御膳,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但是話說回來,光是原料好,手藝不行也是白搭,這個御膳好吃不好吃跟廚子是脫不了關係的,一個廚子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這個飯好吃不好吃。既然是皇上,什麼都得是天底下最好的。御廚的技術當然也得是數一數二的。清朝皇帝的御膳,主要由這幾種菜組成——滿族菜、山東菜和蘇州菜。滿族菜不用說了,清朝的皇帝就是滿人,入關之後當然愛吃自己本民族的菜。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太監|皇上|慈禧|溥儀|乾隆_網易新聞
    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組成的隊伍已經走出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們拿過來。
  • 要約一發奢華的清代宮廷火鍋嗎?
    滿清貴族早年生活的我國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冬日裡氣溫低,喜吃熱食,用溫餐具便是「禦寒神技」之一。清代宮廷之中,日常飲食的記載中多有「暖鍋」、「熱鍋」,其所指正是火鍋。而在冬日的筵席中,火鍋更是宮廷膳食首選。
  • 「奉旨涮鍋」真不便宜!最愛吃火鍋...
    帝後像、聖旨菜單、故宮印章……餐廳設計散發出濃濃的宮廷氣息餐廳的主題畫作選擇了姚文瀚的佳作《紫光閣賜宴圖》,這幅畫還原了乾隆皇帝大擺宴席的場景,展現了頂級皇家盛宴文化。等餐時可以細細觀賞,想像那時的壯觀景象,仿佛自己也是畫中的一員。據說,去餐廳嘗鮮的「吃貨」對菜單的設計讚不絕口,菜單專門設計成聖旨捲軸,帶來最真切的皇宮體驗。
  • 乾隆皇帝的年夜飯:一頓飯四十道菜,都有哪些美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來迎接新的一年。時值春節,咱們就來聊聊清朝皇帝的年夜飯。皇帝作為天下之志,富有四海,每天都過著鐘鳴鼎食的生活,那麼他們在過年時都會吃些什麼美食呢?清朝皇帝的飲食習慣與今天不同,他們每天只吃兩頓飯,分別是早膳、晚膳,不過晚膳的時間一般比較早。在清朝的這些皇帝之中,有一位最會享受生活,他就是乾隆帝。
  • 溫州竟藏著御膳房?7年精鑽融合大菜,歲末開起宮廷趴!
    雖然沒有甄嬛那麼精緻但是吃飯之餘還能換裝玩個宮廷趴倒是很新鮮!這一套套顏色多樣的宮廷服飾,不知道哪款是你的菜呢?食堂君說換上這衣服吃飯,還以為是自己當了格格呢!*圖片由商家提供統一穿著旗裝,戴著旗頭,站姿和禮儀一個不落,文房四寶配齊,非常適合「小主」們拍照,拍出古典氣質感。ps:食堂君不敢嘗試,但是說不定你們穿還不錯呢!
  • ︱為何說慈禧愛吃這愛吃那都是騙人的?!
    當然,確切地說:肉末燒餅是老北京清朝的「宮廷小吃」,因為這種小吃是從宮廷裡流傳出來的。無論是當年開仿膳茶莊的清宮御膳房御廚趙仁齋生前所說,還是宣統溥儀的胞弟溥傑先生的日籍夫人愛新覺羅·浩所寫的《食在宮廷》,此外,還有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等書籍,都有確切記載。
  • 【周末讀史】APEC外賓最愛的菜 究竟是哪些"大廚"發明的?
    在APEC的菜單上,中國美食可謂一應俱全,不僅包含東西南北各大菜系的特色菜,還有宮廷小窩頭、糖葫蘆、芸豆捲兒、豌豆黃、驢打滾……多達11種的北京傳統小吃也將給各成員的代表們帶來濃濃的「京味兒」風情。人民網法人微信今天的周末讀史,就給您說說,外賓最愛的這些中國菜和小吃,究竟是哪些"大廚"發明的。
  • 《延禧攻略》的火鍋宴登場了,原來乾隆真是史上最愛吃火鍋的皇帝
    這個曾經制霸紫禁城,乾隆吃了一輩子的「愛新覺羅家私房菜」終於登場了。清代著名吃貨作家袁枚在《隨園食單》提過:「滿菜多燒煮,漢菜多湯羹」,簡單說北方人喜歡烤肉和開水燙,南方人喜歡湯湯水水。會有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入主中原的滿洲人,來自寒冷多雪的關外,農產品少,日常食品來源多是打獵到的肉,所以愛吃的基本上是高熱量的肉類,沒有蔬菜。
  • 滿漢全席現瀋陽 盤點美食的俘虜豪華菜單
    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共有108道菜,其中:參芪燉白鳳,千層蒸糕,龍井竹蓀更是菜單中的極品菜。
  • 乾隆晚膳愛吃鴨,奉勸傅恆莫貪涼!故宮新推的滿漢全席日曆看起來要火
    「皇帝的食單長啥樣?」「乾隆平時最愛吃什麼菜?」近日,開幕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故宮出版社展出的一本《故宮滿漢全席日曆》引發吃貨們的關注。據了解,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
  • 揭秘御膳房,原來皇帝的一頓飯這麼複雜!
    皇帝們愛吃什麼?怎麼吃?神秘的御廚是如何備膳的?宮闈深處還藏著怎樣嚴格的規定?今天,萬和君帶你們走進塵封的御膳房,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清朝皇帝用膳,分早膳和晚膳兩頓。早膳前和晚膳後各有一次小吃,吃點點心。皇帝用膳,有一套規範的流程。每到吃飯的時間,皇帝命御前侍衛開始傳膳。
  • 正派反派傻傻分不清楚,如懿是乾隆寵愛的妃嬪嗎?
    在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的菜單裡,可見端倪。這一年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元宵節剛過,乾隆皇帝的第四次南巡開始了,這次南巡的隨行者是皇太后、皇后(即那拉氏)、令貴妃、慶妃和容嬪(即傳言中的「香妃」)。賜菜,就是皇帝把自己的膳食送給嬪妃和大臣。以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七日御膳底檔的記載:乾隆皇帝在九峰園吃早飯,用摺疊膳桌擺:鴨子火燻汆豆腐熱鍋一品、燕窩火燻肥雞絲一品(此二品系宋元做)、羊烏叉燒羊肝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