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存在的「滿漢全席」,清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啥?

2021-01-08 鳥瞰歷史

要說中國最頂級的美食,大部分人估計會想到「滿漢全席」。據說滿漢全席是當年清朝皇帝才能享用的美食,體現了中國最頂級的廚藝水平,據說有上百道菜,能讓人連吃三天不帶重樣的。但實際上,我們翻遍清朝的記載,都沒有找到「滿漢全席」這一說。

那麼,「滿漢全席」的說法究竟是怎麼來的?

清朝的宮廷宴會,其實一開始不太講究。努爾哈赤還在滿洲經營的時候,當時的宴會也就是努爾哈赤自己和親戚子孫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有養的雞鴨,也有打獵的收穫。這時候的宮廷宴會真的只是吃個飯而已,在宴會上比較無拘無束,高興了還會奏樂跳舞。到了皇太極時期,這時候的宮廷宴會才開始講究禮儀尊卑,皇太極自己獨自坐一張大桌子,其他人按照身份不同分列兩邊,宴會開始和結束都要行禮。這時候的宴會就有了比較濃厚的政治氛圍。但皇太極時期的宮廷宴還是以當地習慣為主,主食以麵食為主,菜則多是大塊獸肉,此外還有奶製品。

從順治時代開始,宮廷飲食才發生了重大轉變,開始跟漢文化相結合。到了康熙年間則提倡兩種飲食文化相結合,總體上在向漢飲食文化靠攏,這時候的滿席就改為了漢席。然而在這其中並沒有所謂「滿漢全席」的說法。

當時的宴會主要分為滿席和漢席。

滿席就是傳統的滿族食物,最高等級叫「餑餑宴」,也就是吃麵點和奶製品,連肉都沒有,主要就是喝奶茶吃麵點。當時最高規格是一桌八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兩千多塊。這八兩銀子根本買不到什麼極品食材,一百多道菜更是不可能。

漢席的最高等級,也就是在科考完畢後招待進士和各位考官的宴會。當時的宴會也無非就是各種雞鴨魚肉,最高標準是23道菜,8道水果,3碗麵食和4碟小菜,用的也都是最普通的食材。而且這道席還不是現做的,都是提前一天做好第二天吃涼的,可想而知這些油膩的涼菜吃下肚之後會是啥後果,不拉肚子就不錯了。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比較鋪張,吃的要更好一些,乾隆時期的御膳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燕窩,也開始使用鹿肉等食材。直到慈禧的時候,才加入了海參、魚翅等食物。

既然滿漢全席並不存在,那它到底怎麼來的呢?

滿漢全席的說法最早來自李鬥的《揚州畫舫錄》,這上面記載了許多名貴的菜餚,實際上這是乾隆下江南的時候各地進貢的當地美食,和御膳完全沒關係,而且吃的人不是乾隆,是當時跟乾隆隨行的官員們。

到了近現代,清朝御膳房倒閉後,從御膳房裡出來的廚子為了讓自己更賣座,有個「皇家噱頭」,這才有了滿漢全席的說法,總之越貴越好。

大家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你所知曉的「滿漢全席」,在清朝居然是不存在的?
    凡是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滿漢全席。這是中國菜系裡面的一大精華,不僅代表了高貴,而且代表著豐盛。凡是請別人吃飯來一個滿漢全席,那絕對是最高最隆重的接待禮儀。即使是平時我們進行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會調侃,要去吃滿漢全席,這就意味著要帶著大家一起去吃一頓大餐。
  • 一頓「滿漢全席」滿足你的想像
    二十多年前的一部香港電影《滿漢全席》讓大家在熒幕上第一次見識了「滿漢全席」。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而後周星馳的《食神》作又為滿漢全席打了個特大號的電影版廣告。此後,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大家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並且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可事實是: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是大家想多了!
  • 清朝宮廷最高標準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樣的宴席?
    中國也是如此,無論是到哪裡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吃排在第一位,地方美食、各類小吃、網紅餐廳成了人們打卡集散地。然而,大餐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列如最高檔的滿漢全席,就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滿漢全席是正宗的宮廷菜,然而它的來歷卻並不那麼簡單,即使是宮廷中,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日日都能享用的。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因為光緒後習謂「滿漢全席」,這從光緒年代的一些文籍中能窺出端倪,如被魯迅稱為「較近於寫實」的《海上花列傳》、見聞實錄《庚子西狩叢談》裡,都有「滿漢全席」的記謂。「滿漢席」何以由「大」變「全」?這又與慈禧的膳事行為密切相關。自乾隆朝開始,官場的宴舉已有攀附皇帝的風氣,並染化民間。這也與乾隆要彰顯「盛世」、提倡「官民同俗」有關。
  • 清朝宮廷根本沒有滿漢全席,全是百姓想像的,結果還真做出來了
    「滿漢全席」四個字居然從未在《清史稿》、《清實錄》等皇家檔案中出現過,而最早記錄「滿漢全席」的是民間筆記讀物《揚州畫舫錄》,連皇家正規的文稿都沒有出現,那是不是可以懷疑,宮廷壓根就沒有「滿漢全席」這回事,只是民間老百姓自己臆想出來的呢?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種菜品?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相聲演員經典的那段「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據說報的就是滿漢全席菜名。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1.什麼時候有「滿漢全席」?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乾隆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不過也有存疑,說其中所提為「滿漢席」,與「滿漢全席」一字之差,大有不同。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說法。
  • 滿漢全席烏有宴
    與此同時,清宮元素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頻頻暗示且印證著我們對於「滿漢全席」的零星概念——它是清廷御宴,象徵著奢靡精緻,是最高規格筵席的不二之選。然而,日本知名學者田中靜一卻一再聲稱「滿漢全席」為「虛幻的飲食」,遍尋卷帙浩繁的《清宮膳檔》,也未見「滿漢全席」的字樣。事實上,深宮高牆裡的皇帝太后們從未吃過所謂的「滿漢全席」。追根溯源,掩埋於歷史魍魍巨翳之下的「滿漢全席」真容為何?
  • 各地隔離酒店的一日三餐都吃些啥?住客:我吃的是「滿漢全席」
    他說,酒店提供的一日三餐,雖然款式不多,但味道還是可以的,回家一稱,居然還吃胖了三斤。看到他用手機記錄下的照片,確實不賴。不知其它地方的隔離酒店夥食又如何? 看這圖片,應該是吃了才想起該拍照?
  • 滿漢全席,中國味道
    原文來源:故宮書店 ,原文發布於2018年12月28日原文標題:滿漢全席 · 中國味道不管你是否喜歡美食,最近肯定被一部叫做《風味人間》的紀錄片刷屏。除去「舌尖」原班人馬,不可或缺的誘人食物,此次亦放眼全球,展現中國食材之獨特,加深「飲食無國界」的概念。來自片中的口水暴擊回想兒時一直嚮往的美食宴,非滿漢全席莫屬。
  • 清朝宮廷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到底是個怎樣的宴席
    據說相聲中最出名的那一段貫口《報菜名》,原本講的就是滿漢全席「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豬、滷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燻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 那麼問題來了,滿漢全席到底是個什麼席?
  • 來啊,造一頓「滿漢全席」怎麼樣?
    各地又衍生出不少版本,有北京版、揚州版、廣東版、四川版、香港版……一段時間內,很多飯館都聲稱可製作滿漢全席。膳品也越來越多,選料越來越精奇,席面越來越奢華。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的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遍覽清宮膳檔,通檢清代典則,無論是清代的朝廷禮食還是宮廷御膳,都不曾有過「滿漢全席」「滿漢席」或其他什麼「滿漢」合稱的筵式與食品名目。但這並不等於清宮飲食對「滿漢全席」沒有影響。
  • 大名鼎鼎的「滿漢全席」都有些什麼?讓我們看看當時的揚州文人怎麼...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毫無疑問,滿漢全席是清朝入關之後民族融合的結果。但是其產生、演化的具體過程卻較為曲折。(滿漢全席示意圖)清軍入關後為保持民族特性,順治、康熙年間,在宴賞滿漢官吏時,嚴格區分滿席、漢席,滿官用滿席,漢官用漢席,不得混淆,滿漢等級通過官方筵席的方式得以限定。但入關後的滿民族勢必要受到漢族文化的薰染,尤其在飲食文化上,漢文化更是頗具影響力,所以滿漢席逐漸走向合席。有學者指出,康熙祭孔時,衍聖公府就已經用滿漢席款待康熙了。
  • 歷史上根本沒有「滿漢全席」!
    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人們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一邊咽口水,一邊暗暗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可是,今天要告訴各位一個殘酷的事實: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
  • 你知道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嗎
    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在滿漢全席中,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也有地方風味的精華,更能突出滿和漢族菜色的特殊風味,那麼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那麼滿漢全席真的是只有108道菜嗎?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其實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是並不固定的,如果看滿漢全席中的六種宴席(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節令宴)中菜單,仔細去數菜單的話,是不止108道的,但每一種宴席的菜單也不到108道,而報菜名中的滿漢全席裡面的菜也不止108道,所以由此可見滿漢全席中幾道菜並沒有固定的數。
  • 你廢除了本膳料理,我滅絕了滿漢全席
    「まんかんぜんせき」満漢全席(man-kan-zen-se-ki)如果在中華料理中找一種可以和本膳料理相對應的料理形式,那應該非「滿漢全席」莫屬了。滿漢全席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我們不熟悉它,是因為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真正吃過全套的滿漢全席了,它更像是一種藏於神話傳說中的珍饈……滿漢全席到底是個什麼來頭?據說清康熙年間,皇帝為了化解滿漢兩族人民的不和,在他66歲大壽的宴席上玩了一個大的。
  • 內蒙古有桌石頭做的滿漢全席,比真的美食更貴,卻只能看不能吃
    芒果旅行日記:內蒙古有桌天價「美食」,只能看不能吃,全部都是石頭做成,總共有108道,號稱滿漢全席,栩栩如生價值連城,比真正的滿漢全席還貴,跟著芒果去看看。說起石頭做的美食,最著名的莫過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舉世聞名世所罕見,據說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物,由翠玉雕刻而成,與真實的白菜相似度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而內蒙古的這桌滿漢全席,雖然名氣不如翠玉白菜,卻也是價值連城。
  • 滿漢全席,108道菜,你吃過多少?
    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二、起源簡介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
  • 滿漢全席長什麼樣?今天總算開眼界了!
    他18歲開始在飯店跟師傅學習廚藝,他的刀工絕活和廚技都是在打工當學徒時的基礎,在他從事廚藝27年裡,獲得遼菜大師,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評委,國際高級烹飪調劑師,國際廚皇金牌廚藝大師、 「終身金勺獎」等榮譽稱號;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興盛與慈禧太后老佛爺時代,菜式多達108種之多,可見奢華程度足以曠世罕見。
  • 「滿漢全席」都有哪些菜?只聽過這四個字,其它菜名聽都沒聽過
    「滿漢全席」的鼎鼎大名大家都聽說過,但是要是細究起來,估計多數人都要懵了。不少人還權當這只是個傳說,只知道它代表著豐盛的意思。滿漢全席是清朝時皇家的宴席,是結合了滿族和漢族的各種烹飪技藝,包羅了眾多菜餚。
  • 知識檔案|「滿漢全席」108道菜裡為什麼沒有四川菜?
    四川菜如此知名,為何沒出現在滿漢全席那108道菜品裡呢? 滿漢全席的來源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原為康熙帝六十六歲大壽的宴席,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