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菜裡的江湖,七道江湖風味菜譜!

2021-02-19 廚師菜

關於成都菜和重慶菜的區分,之前在我的印象裡一直覺的是差不太多的,習慣上認為都是「四川菜」,其實還真不是這樣,成都菜和重慶菜在美食界裡卻是愛恨情仇的許多年了!

       成都菜叫川菜,而重慶菜卻叫「渝菜」,或者叫「江湖菜」

 川菜科普:

川菜一般分為上河幫,下河幫,小河幫三個派系的菜,比如:川西上河幫,為宮廷菜,川東下河幫,為家常菜,小河幫為鹽幫菜,這些菜均源自清王朝統治時期,如麻婆豆腐等傳統川菜。

 

      重慶菜 俗稱「江湖菜」,江湖菜的意思就是:「地方特色菜」,屬於四川川菜裡有一定的飲食文化底蘊的創新菜,源自清末民初以及近現代。

在重慶的飲食結構裡,川菜是經典的,江湖菜是創新的,重慶其實從來就沒有「去川化」,說他是「」渝菜」也是沒有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江湖菜只有重慶才有,江湖菜的確是有別於經典川菜的,口味,烹飪手法,菜品的特點與川菜都是完全不同的,重慶之外的人來重慶吃飯,會感覺很重口,這就是重慶江湖菜特色之一

歌樂山辣子雞

1990年開始流行這種滿盤辣椒裡面找雞丁的感覺

經常被拿來做重慶江湖菜的代表 

重慶江湖菜,從誕生之日起,走的就是無比誇張的路線。味道誇張、食器也誇張,不端一洗臉盆裝菜,你都不好意思出來見客。味道就不說了,無論哪種風格,都是極端再極端,誇張再誇張。

江湖菜又有兩大派別,一是麻辣派,主要調料是花椒、海椒、豆瓣、老薑、大蒜。代表作是機場水煮魚、歌樂山辣子雞和鐵山坪花椒雞。還有江津的尖椒雞,算派生型號;二是泡菜派,以泡海椒、泡姜為主,也有酸菜為主的。這一派主要做魚、泥鰍、耗兒魚等河鮮海鮮,代表作是津福酸菜魚。

來鳳魚,據說是重慶江湖菜之發端

源頭是來鳳鎮上的豆瓣魚

近年來,這兩派有合流的趨勢

搓椒土雞是近年來綿陽地區比較流行的一道菜,據說是當地大廚從雲南引進做法後改良而來。它既是一道涼菜,又可以看作是一道熱菜,因為這是把煮熟的土雞先斬塊,然後再加調輔料涼拌,包括撒入大量搓椒末、蒜末、熟芝麻和蔥花,最後澆入燒熱的煳辣椒油激香。成菜煳辣椒的香味濃鬱,同時蒜香厚重,辣中帶麻,麻裡含香,凸顯出一股江湖菜的氣息。

這裡所說的搓椒,在有的地方又叫煳辣椒末——先用炭火把幹辣椒烤至煳香,再搓碎。搓椒不僅可以調製蘸水,還可以用來做一些滷菜、燒烤菜、燙煮菜的幹蘸碟,或者是直接用於拌涼菜。

原料:

煮熟的土雞半隻,洋蔥絲100克,搓椒50克,蒜末50克,蔥花30克,白芝麻10克,薑末少許。

調料:

鹽、醬油、白糖、香醋、味精、雞精、蔥油、花椒油、香油、紅油各適量,煳辣椒油100毫升。

製作:

1、把煮熟的土雞剔去大骨後,斬成小條(圖1)。

2、往拌菜盆裡放入薑末、蒜末(20克)、鹽、醬油、白糖、香醋、雞精、味精、蔥油、花椒油、紅油和香油,調成味汁後放入雞肉條一起拌勻(圖2、圖3)。

3、取洋蔥絲另納盆,加少許的鹽拌味後,放盤裡墊底,等到放上雞肉條,再依次撒上蒜末、搓椒、蔥花和白芝麻(圖4、圖5)。

4、淨鍋裡放煳辣椒油燒熱,起鍋澆在盤中雞塊上,激出香味即可上桌(圖6、7)。

說明:

1、此菜因重用了洋蔥、搓椒、蒜泥、蔥花等香味濃鬱的原料,故而帶來了一股複合香氣。

2、花椒油和紅油不可多放,以口味略顯麻辣即可。

3、此菜用到的煳辣椒油,是取色拉油和菜油各半,入鍋加姜蔥、洋蔥、胡蘿蔔、青椒和多種常見香料煉製後,再放幹辣椒節和花椒熗至煳香,最後濾渣取油而得到。

關於熱窩雞的做法,民間流傳著多個版本,而這道川派梁山雞的改良版「熱窩雞」的改良,除了體現在增加一些調輔料外,還體現在成菜的味型上——姜香味中帶著酸甜味。

原料:

土雞400克,青筍250克,醃菜末、野山椒碎、泡紅椒顆各50克,薑片、姜粒、蔥結、蔥顆、蒜泥、泡豇豆節各少許。

調料:

豆瓣醬、白糖、醋、味精、雞精、生粉、自製紅油、植物油各適量。

製作:
1、先把土雞宰殺治淨,下入加有薑片和蔥結的水鍋裡煮斷生後,撈出來斬成塊。青筍切滾刀塊,下開水鍋裡焯水後,撈出來瀝水,待用(圖1)。

2、往淨鍋裡倒入植物油燒熱,下入醃菜末、野山椒碎和泡紅椒顆稍炒,投入姜粒和蔥顆炒香後,加入豆瓣醬、蒜泥和泡豇豆節炒勻,舀入適量的水(圖2、圖3)。

3、待鍋中水燒開後,倒入事先煮好的雞塊和焯過水的青筍塊同煮一會兒,其間放入味精、雞精、白糖和醋調味,起鍋前勾芡並淋入適量自製紅油,起鍋裝盤便好(圖4~9)。

說明:

姜宜選用小黃姜(用量稍多),因其切面呈純黃色,辛辣味濃且纖維較細,肉質細嫩,用來炒熱窩雞,成菜後姜香味很濃鬱。

製作:

1、把土公雞宰殺治淨,取雞肉1500克左右,剁成小塊下到冷水鍋裡,小火煮10分鐘除淨血水後,撈出來待用。

2、往鍋裡放香料菜油、豆油各200毫升,燒熱後下油豆瓣150克、郫縣細豆瓣醬100克,炒2分鐘後才加薑末300克和蒜末200克,炒至酥香時,加入雞肉塊,翻炒約5分鐘後,摻入適量鮮湯燒開,隨後轉小火繼續燒制。

3、取陳醋、雞粉、味精、白糖、生抽和水澱粉,調成碗芡待用。

4、把雞肉燒至熟透後,倒入碗芡攪勻,等放入蔥段燒片刻,即可出鍋裝盤上桌。

操作要領: 

1、底油的用量要大,這樣炒出來才更香。

2、蒜末的用量應當稍少於薑末,這是因為不能讓蒜香味搶了姜的風頭。

3、醋的用量也要適可而止,成品應當以酸味弱於姜辣味為好。

由於薑汁雞的油和湯水稍多,所以在吃完雞肉後,客人還可以回鍋加麵條煮製,製作成味道濃鬱的薑汁麵條。

香料菜油:

淨鍋入菜油燒至四五成熱時,加香葉、小茴香、豆蔻、八角、草果和姜塊,浸炸20分鐘過濾後,便得到香料菜油。

油豆瓣:

鍋入菜油燒至三成熱時,下粗豆瓣醬先炒,其間加入花椒粉、雞粉、白糖、豆蔻粉、小茴香粉、桂皮粉、八角粉等一起炒,直至炒香而成。

這原本是自貢地區的一道特色菜,突出的是米椒與子姜相融合的一股鮮辣味,不過這裡廚師在製作此菜時卻有所改進,輔以清脆的藕丁與嫩滑的兔丁同炒,口味上還稍微減了些辛辣。

製作:

1、把淨兔拆去大骨,剁成肉丁納盆,加鹽、料酒和生粉拌勻碼味。另把新鮮的嫩蓮藕削皮後,切成丁。


2、淨鍋放菜油燒至四成熱時,先下兔肉丁過油至散籽,再倒入藕丁稍加過油,隨後一起倒出來瀝油(圖1~3)。

3、淨鍋放適量的菜油和紅油燒熱,投入大蒜片、鮮花椒和子薑片炒香後,加入豆瓣醬,稍炒便倒入兔肉和藕丁,接著加鹽、味精、蠔油、美極醬油等調味,另外往鍋裡下大量青小米椒節和少量的紅小米椒節(圖4、圖5)。

4、待炒至鮮椒味濃鬱時,淋入適量藤椒油,起鍋裝盤並撒上熟芝麻和蔥花,即成(圖6、圖7)。

木桶魚是石烹菜的一種,是把油炸至滾燙的鵝卵石撈至特製的木桶內,上桌後當著客人面,把已經碼味上漿的魚片鋪在鵝卵石上邊,然後把用魚頭、魚骨烹製的半湯菜倒木桶裡,在湯汁沸騰時蓋上木桶蓋,直到把魚片悶熟方可揭蓋食用。現在在口味上,也變得多樣起來,有紅湯風味、番茄風味、鮮辣藤椒風味……這道木桶大頭魚,就是紅湯風味的,成菜麻辣味重,鮮香可口。

原料:

花鰱1條(約1500克),酸菜絲、泡蘿蔔絲共150克,泡薑末、泡椒末各50克,野山椒節30克,幹辣椒節40克,花椒20克,蔥花、雞蛋清各少許。

調料:

火鍋底料50克,鹽、料酒、胡椒粉、味精、雞精、生粉、菜油、香料油各適量。

製作:
1、把花鰱宰殺治淨,斬下魚頭並片下魚大骨,剁成大塊納盆,加鹽、料酒、胡椒粉碼味。另把兩扇帶皮魚肉片成片,納碗加鹽、料酒、雞蛋清和生粉碼味上漿,待用(圖1)。

2、淨鍋放菜油燒熱,先下酸菜絲、泡蘿蔔絲、火鍋底料、泡椒末和泡薑末炒香,再摻入適量的清水(圖2、圖3)。

3、燒開後,放入魚頭及魚骨塊,加鹽、野山椒節、味精和雞精調味,煮至魚頭熟時,起鍋倒入不鏽鋼盆裡(圖4~6)。

4、鍋洗淨了重新上火,放香料油、幹辣椒節和花椒,熗至香辣味濃時,起鍋澆在盆中魚塊上面(圖7、圖8)。

5、把已經在熱油鍋裡炸得滾燙的鵝卵石撈至木桶裡,再與煮好的魚頭魚塊及碼好味的魚肉片一起端上桌(圖9、圖10)。

6、當著客人面,先是把魚片平鋪在鵝卵石上邊,然後倒入烹好的魚頭、魚塊及湯汁,蓋上木桶蓋悶至魚片熟時,揭蓋撒入蔥花即成(圖11、圖12)。

對一條魚最高的禮遇是清蒸,因為這種烹調方式最能體現出魚的本味。不過,對嗜辣的貴州人來說,蒸魚加辣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道「千絲蒸魚」加了兩種不同味道的辣椒醬料,使得蒸魚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口味,以粉絲墊底,成菜的口感則更加豐富。

原料:

草魚1條(約1250克),水發粉絲500克,蒜泥100克,蔥花30克,糟辣椒、野山椒各80克。

調料:

蒸魚汁40毫升,鹽、味精、雞精、食用油各適量。

製作:
1、把草魚宰殺治淨後,從腹部剖開成脊背相連的兩半,並在魚背上剞一字花刀,然後放入墊有水發粉絲段的不鏽鋼託盤內擺放好。另把糟辣椒和野山椒分別剁成碎末(圖1、圖2)。

2、炒鍋置中火上,放入少許食用油燒熱,分別下入糟辣椒碎、野山椒碎並加入蒜泥炒至出香,調入鹽、味精和雞精,即得糟椒料和山椒料,然後分別澆在魚身的兩邊,並淋入蒸魚汁,再上籠蒸約10分鐘,取出來撒上蔥花,最後澆淋上滾燙的熱油熗香,即成(圖3~10)。

說到肥腸魚,各家餐館的做法並不完全相同,如果從口味上去細分,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用野山椒、泡椒等作為主要的調味料,經炒制再摻鮮湯煮出味,隨後下魚塊(或魚片)和白滷熟的肥腸節,烹製成略帶酸辣口味的肥腸魚;另一種以幹辣椒節、花椒、豆瓣、泡椒等作為主要調味料,做法有點類似於川式紅湯菜,最後烹製成大麻大辣的肥腸魚。

準備:

1、首先,得提前準備自製麻辣紅湯,做法是:把菜油入鍋燒熱,下豆瓣醬、花椒、泡椒節、泡酸菜片和泡蘿蔔片炒香後,再加芹菜節、香菜節、青椒塊、洋蔥段等增香的蔬菜料,炒幹水分後摻鮮湯,熬至出香味便好(見圖)。

2、其次,是自製麻辣香料油。這是把菜油入鍋燒熱後,加幹辣椒節、花椒、大蔥節、薑片、大蒜和多種香料入鍋煉香,待離火靜置晾涼後,濾去渣便得到。

原料:

鮮活花鰱魚1條,白滷肥腸200克,牛舌青筍片150克,幹辣椒節、花椒、薑片、大蒜各少許。

調料:

自製麻辣紅湯2升,自製麻辣香料油300毫升,鹽、料酒、味精、紅苕澱粉、花椒油、菜油各適量。

製作:
1、把花鰱魚宰殺治淨,取下兩扇帶皮魚肉,再把魚頭、魚尾及魚身大骨剁成塊,然後將魚肉片成大薄片後,一起納盆加鹽、料酒和紅苕澱粉拌勻碼味(圖1、圖2)。另把滷肥腸切成節,然後在白滷水鍋裡冒熱了待用。


2、淨鍋放適量的菜油燒熱,先下薑片、大蒜炒香,再摻入自製麻辣紅湯,燒開後加鹽和味精調味,放入魚塊和魚片煮熟,接著淋入花椒油,便連湯帶料倒入火鍋盆,同時放上肥腸節(圖3、圖4)。


3、鍋洗淨了重新上火,放自製麻辣香料油燒熱後,下幹辣椒節、花椒熗香,隨後倒在火鍋盆裡,另外搛入牛舌青筍片即可上桌(圖5、圖6)。

說明:
吃肥腸魚時,大多會配味碟蘸食,味碟的製法是:取芹菜碎、蔥花、香菜碎、油酥豆豉、油酥豆瓣和酥黃豆入碗,上桌後現舀入肥腸魚鍋裡的麻辣湯汁,攪勻即成。

牛舌青筍片:

是先把青筍(即萵苣)片成長薄片,然後在清水盆裡泡脆後撈出來。把它加在烹好的肥腸魚裡,這不僅做到了葷素配搭、營養均衡,而且還豐富了成菜的口感和口味。

按照二維碼

加入我們/專業餐飲菜品交流

         看看有多少好友都在這裡    

                                  

每天超過200道新菜品免費交流

讓你靈感充的滿滿

朋友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重慶江湖菜館已達15533家,創下九個第一!璧山來鳳魚是鼻祖
    文章為當時「重慶餐飲界中的一些個性化酒樓所烹製供應而又未列入歷代川菜典籍或菜譜的菜品,以及不按照傳統烹製技法加工的非正宗家常菜」取了一個新的名稱——江湖菜。●NO.3 重慶市場首現江湖菜店招1992年春的重慶楊家坪橫街,一家主營蛙、鱔段、胖魚鰍的餐館誕生了。這家店的老闆破天荒地用紅底黃字的門匾打出了「重慶江湖菜」的店招。
  • 撒椒扛起江湖菜大旗
    9月25日,撒椒再掀江湖風雲,攜絕技「六大味型」菜品,邀食神蔡瀾先生駕臨,於深圳怡景中心城扛起「江湖菜」大旗。在大眾餐飲成為餐飲界中流砥柱,特色菜逐漸崛起的今天,撒椒以其創新和匠心,從眾多特色菜餐廳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家帶江湖菜進入購物中心的品牌。
  • 江湖在哪裡?在成都人的嘴巴裡
    有人則指路江湖菜。一筷一杯一腔熱辣間,便是成都人的江湖。辦公室方圓坐標一公裡處的猛追灣街區,便有這麼一處熱辣江湖。身處換新的猛追灣街道,沒兩把刷子難在此立足。shy guys的第二家門店在此落地;寬窄巷子周邊的網紅店釐途,在此正式開放二店前,還以快閃形式試了試水;Pause Coffee則在此開出了第五家店,首次玩起了跨界混搭。
  • 煙雨江湖菜譜大全 煙雨江湖各類菜譜食材做法匯總
    煙雨江湖菜譜大全 煙雨江湖各類菜譜食材做法匯總 2020-03-19 15:54  52pk遊戲網
  • 江湖夢裡江湖味,江湖兒女江湖情,廣州人才懂的美食江湖
    曉墨認為不可缺少的是街頭巷尾的江湖菜。粵菜之江湖,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江湖中各種人物,性格迥異、各領風騷。他們有的已退出江湖,有的還在江湖上,有的隱身於江湖,江湖裡還留存著他們的味道。在廣式江湖味匯集的荔灣老西關,單單是腸粉,就能做出數十種風味。對口味極度敏的本地老饕,一筷子下去就能嘗出是哪家店的出品。源記腸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好吃的腸粉最主要是米漿,老闆開店十幾年,腸粉米漿和腸粉醬油由自己親手配製。每碟腸粉都是現點現做,大火猛蒸,刷米漿,打蛋,加肉碼,一氣呵成。
  • 江湖菜也流行抱團 籌備成立重慶江湖菜事業促進會
    江湖菜缺品牌大拿林中樂辣子雞算是江湖菜上的老字號了,雖然山下只有兩家店,但盈利能力卻頗為豐厚。更多的江湖菜品牌正遭遇成長天花板。陳記烤全羊在重慶已經有10多年歷史了,有3家近千平米的燒烤場地。「烤羊子是越賣越多,但賺的錢卻越來越少。「老闆陳光華感嘆,燒烤行業的價格戰,把利潤越拉越薄。
  • 圖解七道重口江湖菜,下飯一流神物!
    說到下飯菜,江湖菜從來就是一種最佳選擇,其不但重口、多汁,還接地氣、性價比高,一桌子人坐在一起分享一大鍋菜,無疑是最令人滿意的事情了
  • 解析江湖菜密碼:3種複合油+2種核心底料製作+10道江湖菜例!
    巴蜀大地上流行著如同遊俠般放蕩不羈的菜餚——江湖菜。儘管何為「江湖菜」還沒有準確的定義,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火爆程度。不過,這裡不是講江湖菜是什麼,而是揭開做好江湖菜少為人知的複合油和底料的製作秘密。巴蜀江湖菜多以麻辣獨樹一幟,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選料匪夷所思,烹法怪異離奇,調味五花八門,裝盤大碗大盆,構成了巴蜀江湖菜辣而不燥、麻而不苦、味濃醇厚、粗獷豪放等特點。
  • 你吃過江湖菜嗎?
    行走江湖這麼多年,怎能不吃江湖菜江湖菜當然得按江湖規矩做「江湖事,江湖了,江湖菜,江湖炒」江湖菜起源於鄉野民間,據說是長江縴夫、漁夫、挑夫發明的,一把辣椒撒下去,麻、辣、鮮、香、重口味!因為起源於民間,有著江湖兒女一樣不羈性情,做法不默守陳規,集百家所長,廣受江湖兒女的青睞。
  • 江湖悠悠食譜菜譜配方大全
    江湖悠悠遊戲中有很多的食譜菜譜配方可以收集,那麼下面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所有食譜菜譜吧,一起來看下詳細介紹。江湖悠悠食譜菜譜有哪些先說一下食譜的意義。
  • 道江湖 | 蘇東坡,定風波
    東坡還說:誰會怕它,大不了這輩子就是穿著蓑衣穿梭在煙雨裡。人生有晴有雨,太正常不過了,但要相信最終天會晴的。等風停雨歇後,東坡被早春寒風吹了一個激冷,一轉頭,發現山頭斜陽相照,回看來時那條路,哪有什麼風雨晴天。
  • 江湖菜,無法被定義的成都川菜
    因為嗨椒堂根本就不是一個絕對的川菜,菲比要做的始終是江湖菜。 她心中的江湖菜不是一味的麻辣重油,也不是自貢菜。江湖菜本就不是正統的川菜,是不可被絕對化定義的,它只取決於老闆想怎麼做,一千個老闆就有一千種江湖菜,一個成都老闆做出來的江湖菜那就是成都的江湖菜。
  • 解析江湖菜製作密碼|自製複合油、底料配比及製法
    我認為複合油是製作巴蜀江湖菜的靈魂,能夠賦予江湖菜特殊的風味與口感。製作江湖菜的複合油一般有三種: 1.麻辣五香油這種複合油以麻辣為主,略有淡淡的五香味,適合烹製香辣類菜餚,如香辣蝦、香酥鴨頭等。該複合油重用泡椒是為了突出泡椒風味,另外野山椒增加辣味,餈粑辣椒、豆瓣與紫草提色賦味,而紫草的用量不宜過多,否則色澤會略發黑。小茴香的用量還可以加大,因為小茴香的香味較清淡且揮發較快。
  • 【每日菜品】12道熱銷江湖菜品
    微信號:chushi168---12道江湖菜品田園三寶創意:這是款川、粵結合菜,將頗有川菜風味的辣滷和粵菜常用的日本燒汁、熬好的排骨醬調味,口味別具一格,還帶微微的孜然風味。太安魚4、鍋入紅油,七成熱時入香蔥花、大蔥、大姜煸香,下香辣酥、雞中翅、炸酥的花生小火翻勻,出鍋裝盤,用香芹、蘭花點綴即成。特點:外焦裡嫩,酸辣回香,品味無窮。創意:烹調後的叉骨肉主要以椒鹽味為主,而這道菜卻用野山椒水、野山椒調味,再裹上味好美炸雞裹粉炸制,口感酥脆,肉質酸辣。
  • 菜譜|九道江湖風味菜品,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不知從何時開始,江湖菜成了一個「地道美食」的標籤,那坐在蒼蠅館子、露天拍檔中大快朵頤的體驗,著實讓食客大呼過癮。
  • 什麼是重慶江湖菜?這些特色麻辣美食,一道菜就可以撐起一桌菜
    什麼是重慶江湖菜?重慶市飲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正雄說:「江湖菜就是一些非正規酒樓所烹製的,並且沒有被列入典籍或菜譜的一些流行菜品,另外還包括不按照傳統烹製技法加工的非正宗家常菜。」(引自四川烹飪)。重慶人喜歡重油、重麻、重辣的美食,江湖菜在重慶人眼裡,地位可是能媲美重慶火鍋和小面的。它的特點就是四個字:麻、辣、鮮、香。麻辣厚重卻不燥,鮮香宜人卻不膩。
  • 即使我們散落天涯,也不可相忘對方於江湖 -- 龍門客棧 (小編要作詩了)
    整整用了三年時間,斥巨資,  所有的裝修材料都是國內運過來的,這裡面的一木一門,一桌一椅, 都是從國內農村祖屋裡拆了帶回來的,目的就是讓整個就餐環境還原最有中國風的氛圍,讓就餐的客人體驗最濃鬱的中國風味。
  • 《劍網3:指尖江湖》菜譜大全,以為是黑暗料理,實則是滿漢全席
    在《劍網3:指尖江湖》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任務,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任務賺取金幣和經驗值,其中有一個任務比較有意思,那就是菜譜的製作。因為在《劍網3:指尖江湖》中,人物有個飢餓度,倘若飢餓度變成0,玩家則需要去吃食物,這些食物增加屬性和幸運,但是很多新手玩家不會製作。同時菜譜的原料,大家還沒有完全了解,因此本期真香給大家帶來食物的製作和一些菜譜。
  • 做江湖菜,少不了這幾樣專用油和底料!
    提示↑↑點上方↑↑廚師菜譜關注我
  • 南寧一家來自重慶的江湖菜館,有著百年的傳承,是人氣排隊王
    江湖菜是重慶的特色美食,鄉土氣息濃厚。所謂江湖菜品,顧名思義是一種民間創意菜,用烹飪專家的話來說,就是指與正宗菜品相比,它植根於民間,以一種菜係為基礎,取長補短,重複烹飪,複合調味,中餐西餐,老菜新菜,南北烹飪,看似無心,實則妙手。重慶江湖菜最大的特點就是「土」、「粗」、「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