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國慶
積極擴大內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一直以來,是我們經濟工作追求的「光榮和夢想」。這是因為,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必須把經濟增長的戰略基點牢牢構築在堅持擴大內需的基礎上,才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方式,也才能防範外部風險,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為了更好地擴大內需,早前,我們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促進消費上,並為此做了不少工作。如,把國內居民過高的儲蓄率降下來,動員消費。再進一步建議財稅部門應該減稅降費。所以,從2005年到2015年這十年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大部分年份有15%以上的增長率,最高的2008年增長22.7%,十年的總體平均值達16.5%以上。只是到了2012年以後,才逐步從15%下來。
到了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從兩位數的增長率降到一位數,增長了9%,2019年則降至8%。2020年11月份,儘管單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5%,為39514億元,是自8月份以來的連續四個月同比正向增長,但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在8月份以前是負增長的,所以,今年前11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整體下降了4.8%,為351415億元。根據這種趨勢,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負增長將是大概率的事,這是自1969年以來50年首次出現的情況!
但由於2020年我國的 GDP 將突破 100 萬億元人民幣,人均 GDP 將突破 10000 美元。鑑於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出現衰退,我國則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內需市場。
但我們也要看到,當促進消費的「儲蓄」紅利和「稅費」紅利效力逐步減少以後,我們今後拿什麼來促進消費?以什麼方式來建立我們強大的內需市場?!
這裡,講三個主要問題,也許是影響擴大消費的主要矛盾:
第一、擴大消費的最大短板。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人口有關數據,2019年末,我國農村人口數量5.77億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1.48%。第一產業增加值約佔全國GDP總量的7.1%,也就是40%多的農業人口,僅僅生產7.1%的GDP。一方面,他們是我國米袋子、菜籃子、雞鴨魚肉的「供給側」,另一方面,他們又是我國「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側」。如果這近6億人今後在GDP創造財富方面,能夠儘快翻一番,每人每年能增加支出7百元,他們就能貢獻出相當於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的增量。因此,這部分人口既是擴大消費的巨大短板,但同時也是極具消費潛力的增長力量。做好農村、農民、農業工作,是擴大消費的重中之重。當然,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4億人,佔18.1%,其中,65歲以上為1.76億人,佔12.6%。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排名第57位,比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約高1.2個百分點。「十四五」期間,或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這對擴大消費會有一定的制約。如果能解決好老年人的消費需求,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第二、制約消費的財富銷蝕。我國資本市場總體發展不成熟、不充分,這已是社會上的普遍共識。對標美國,在疫情那麼嚴重、經濟衰退那麼厲害的情況下,美國股市竟然還屢創新高!不僅許多國外企業想去美國上市,而且世界各國都想把商品賣給美國。為什麼?他們能夠為投資者、貿易者創造投資價值和財富。如果一個資本市場不能為投資者創造財富,反而是不斷虧損,甚至血本無歸,這個資本市場是不能為這個社會提供投資價值的。財富銷蝕的後果是:不僅抑制投資,也抑制消費。我國資本市場欠缺太多,有些方面是存在問題的,目前我國的股民約1.6億人左右,如果股市流傳的「90%股民是虧的」信息是真的,那麼,約有1.4億人,佔我國總人口的10%是受到「財富銷蝕」影響的,不引起重視是不行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落實到實處。
第三、影響消費的投資減損。我國居民之所以儲蓄率高,一方面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收入做好防範,另一方面是投資品不多、投資渠道也不暢。當前,影響消費反應最大的問題,幾乎是與製造業面臨的問題大體相當,就是消費受到了被房地產綁架和金融市場存在亂象的「雙重擠壓」。房價高企,P2P虛假網貸,非法集資等都給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一個成熟的投資市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公平:就是競爭需要規則,必須「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在合規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就是市場監管者和執行者,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保護好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偏不倚,公正執法;公開:就是程序透明、工作規範,沒有潛規則、不搞黑箱作業。良好的投資環境實際上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消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也是建設強大的內需市場的支撐。
一個成熟的投資市場需要公平、公正、公開。
這些情況說明: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已經到了攻堅克難、總體推進的「深水區」,它不是一兩個政府部門就能夠推動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有頂層設計。
一個國家經濟的興衰,是與能否擁有一個的強大市場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儘管經濟全球化面臨著嚴峻挑戰甚至割裂,但各國經濟的發展,對市場、尤其是對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依賴性越來越大,這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稀缺資源和競爭場所。
可以預見,在今後一段較長時期內,尋求和佔領市場仍將是各種經濟力量爭奪的焦點。如果我們能夠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我們不僅能夠有力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而且能夠為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交往合作提供強有力的後盾。一個強大的中國市場,是誰也無法忽視的。
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展望未來的五年,十四五規劃所帶來的市場需求的消費升級,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因為,按5%的我國GDP平均增速計算,到2025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130多萬億人民幣。參考2019年中國的99萬億GDP中消費貢獻了41萬億的數據,這意味著到2025年,可以樂觀地預計,屆時我國的消費可能達到60-70萬億,市場規模在10萬億美元以上。十四五結束時,預計人均GDP應該達到14000美元,收入超過1萬美元的人數,新增將要超過2億人,中等收入人群進一步擴大,粗略計算,如果2億人每人每年多支出2萬元,每年就新增5萬億左右的消費,約為目前消費總量的12%,這將會崛起一個巨大的需求新市場。到 2035 年,伴隨GDP 規模再次翻番,我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至少也將翻一番,15年後,我國必然是全球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市場。
積極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做好我們的工作,解決制約消費擴大和升級的體制機制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作者系東北財經大學(北京)流通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原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