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擴大內需 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堅持擴大內需 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需求側管理」,釋放了哪些信號?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需求側改革時機已成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央首提需求側改革,是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必將對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乃至未來更長時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推動需求側改革,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消費的發展對於經濟的帶動作用在逐步增強,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非常明顯,但是消費的水平和品質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近年來,新型消費發展態勢良好,但在擴大新型消費中間仍有不少的堵點和難點,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解決。同時,在擴大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完善消費環境這些方面還有不少制約因素,也需要通過改革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需求側改革是推動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的內在要求。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積極建立完備的內需體系,這些實際上離不開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付凌暉表示。

  同時,適時提出需求側改革,是基於當前發展新形勢做出的科學判斷。目前,2015年年底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這為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準備了條件。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市場的供需力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總需求不足、需求結構不合理、需求渠道不暢通等矛盾日益突出,並已成為影響未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障礙。因此,加快需求側改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發展動力充足和持久的重要一環。

  最大限度釋放消費需求

  「十三五」以來,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在60%以上,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拉動力。與此同時,我國龐大的消費群體造就了巨大的消費市場,依託網際網路帶來的消費模式變革,也大大激發了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熱情。在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的情況下,我國得益於首先控制住疫情,再加上各項扶持消費政策的出臺,消費需求得到迅速恢復,並成為保增長的主要力量。

  但也要看到,目前阻礙需求側改革的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現在:居民收入水平總體來說並不高,收入分配差距仍較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仍偏小,支持消費需求的金融創新仍不多,消費質量仍有待提高等。因此,加快需求側改革,就應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下大力氣,真正疏通民眾消費不起、消費意願低的最大瓶頸。堅持「提低、擴中、限高」原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創新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消費政策體系,最大限度釋放消費需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表示,「十四五」期間,要把促進擴大消費的著力點放在大幅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上,力爭使中等收入群體達到6億人左右,使中等收入群體佔總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將會對擴大消費市場、提高潛在的經濟增長率形成巨大推動作用。

  同時,加快釋放農村人口消費潛力。建立現代化、規模化、專業化大農業,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大力發展現代化、規模化、專業化農業,將農民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到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

  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15年至2019年,人均消費水平從18929元提升到27563元;不考慮價格因素,人均消費水平年均增長9.8%。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下降了3.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247元,下降5.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8.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430元,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2%。

  業界預計,居民消費水平的回升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從消費結構來看,在疫情衝擊下,服務型消費等新型消費反而呈現加快增長態勢。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傳統線下消費的在線化進程,凸顯了新業態新模式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國內消費恢復和促進經濟企穩回升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未來幾年,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關鍵在於抓住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協同推進相關政策調整與體制變革。由此,我國巨大內需潛力釋放不僅將有利於短期經濟增長,而且將成為夯實中長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

  「注重需求側管理是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釋放消費潛力的重大改革部署。應當說,當前我國消費潛力的釋放還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從需求側看,要進一步營造和優化『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的消費環境,以收入為核心的政策調整與制度變革相比以往更為迫切。」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當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尤其是服務型消費需求向高品質升級,但主要產品供給體系仍處於中低端。解決服務型消費「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更大的市場開放、加快優化營商環境,改善消費供給。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

(責任編輯:DF062)

相關焦點

  •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望海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明年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 堅持擴大內需 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本質內涵是獨立自主、高水平開放。」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明年在調整優化收入分配結構上或有新政策,重點是提高中低收入階層收入水平。
  • 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
    擴大內需在推進高水平開放中的導向作用  首先,未來5年至10年,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蘊藏著的巨大內需潛力是形成國內大市場的重要基礎。一是消費結構升級。2019年,我國服務型消費佔比為45.9%。估計到2025年將達到52%左右,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二是產業結構升級。2019年,我國服務業佔比為53.9%。
  •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原標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
  • 第十屆全國年貨購物節啟動 助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
    中新社記者 麥尚旻 攝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在啟動儀式上說,2019年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三方面新變化。一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服務消費已佔到一半,信息消費快速增長,品質化消費成為人們普遍追求,個性化定製化消費已成為一種時尚;二是消費模式不斷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速,供應鏈產業鏈建設加速,跨界融合發展加速,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預計增長20%以上;三是消費的貢獻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將連續6年保持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
  • 最新消費升級概念股分類大匯總!(名單)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基點是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隨著我國進入消費新時代,未來幾年,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關鍵在於抓住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協同推進相關政策調整與體制變革。而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關鍵是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
  • 國家定調「需求側管理」背後:擴大內需,有哪些攔路虎在掣肘?
    從經濟學角度看,需求側是指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包括消費、投資和出口,在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過程中,消費和投資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至於供給側,主要涉及到四大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土地和創新,其中資本、勞動力和土地側重於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創新則側重於生產效率「質的提升」,關乎到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生產組織方式改善等等(見圖3
  • 激活消費市場 釋放消費潛能——深挖市場潛力、擴大國內需求述評之二
    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多次對擴內需、促消費進行部署。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切實發揮消費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抓住最具潛力的消費領域,加快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模式,不斷完善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穩定消費預期,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華夏時評:穩中求進 需求側改革擴內需
    堅持穩中求進,是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一個求字,體現的是積極主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加需求側改革,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一對供給和需求,實現的是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的經濟運轉閉環。而需求側改革,最根本的還是擴大內需,把巨大的市場潛力變成市場現實需求。而今天的擴大內需和之前的擴大內需,有沒有不同?有專家就認為,著力點應該和之前不一樣,應該是從投資轉向了消費。而擴大消費的一個內在要求,是減少貧富差距,所以房價還是要求平穩,房價的暴漲,本質是一種財富的轉移,拉大有房無房者的貧富差距,會在總量上減少全社會消費水平。
  • 兩百餘字「談房子」 千方百計擴內需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彭揚 趙白執南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圈出的這些要點引發熱議。堅持擴大內需 提振居民消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消費升級成大勢所趨,得物App打造「鑑別實驗室」助力正品網購
    消費升級成大勢所趨,得物App打造「鑑別實驗室」助力正品網購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多元化的元素認知度有很大的提升,潮流文化和人文運動也越來越受年輕人的喜愛。
  • 美媒關注:中國推「需求側改革」刺激消費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美媒稱,中國共產黨作出的改革經濟「需求側」的新承諾令人們期待領導層會實施更能促進平等的政策,以刺激消費支出。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24日報導,共產黨高層領導人本月首次使用了「需求側改革」這一表述,改變了外界過去對「供給側改革」的關注,「供給側改革」涉及產業升級和臃腫部門的產能削減。報導稱,「需求側」指投資、消費支出和貿易順差。
  • 線上線下齊發力 讓消費成為高質量發展持續動力
    (上接1版)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 蘭州市促消費擴內需成效凸顯 「暢享蘭州·樂購金城」拉動消費達45...
    我市促消費擴內需成效凸顯「暢享蘭州·樂購金城」拉動消費達45億餘元展銷產品引市民駐足「我抽到了300元的百貨券!手氣真好!」「500!哈哈!」 「我用搶到的券免了購車的車險!」據介紹,202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促消費工作,多次進行了研究和安排部署,投入資金1.2億元,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和挑戰。1月6日,記者自市商務局獲悉,以第三屆「暢享蘭州·樂購金城」促消費活動為平臺,帶動社會資本直接投入5億元以上,帶動消費45億元以上;購車補車險促消費活動,截至2020年12月29日,已帶動汽車銷售10332輛,銷售額15億元以上。
  • 【財經翻譯官】內需是真的「香」
    會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內需為什麼會被這麼著重來強調?  2020行至歲末,回顧一年,感慨良多。
  •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北京將圍繞環球主題公園建旅遊消費集聚區
    發布會上,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紹,「十四五」時期,本市將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更加突出創新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安全發展,結合新階段新要求和北京發展實際,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具體來看,一是強化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扭轉消費不利趨勢需「內外兼修」策略
    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國務院常務會議曾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總理在會上指出:「老百姓兜裡有錢了,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能限制大家出國買東西,更不能把國門關起來,還是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自由。」
  • 「財經翻譯官」內需是真的「香」
    會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內需為什麼會被這麼著重來強調?
  • 促進消費需要解決三大主要矛盾
    文:張國慶積極擴大內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一直以來,是我們經濟工作追求的「光榮和夢想」。這是因為,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必須把經濟增長的戰略基點牢牢構築在堅持擴大內需的基礎上,才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方式,也才能防範外部風險,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 擴大內需頻出招 線上線下齊發力2020重慶商圈購物節收穫148億元
    擴大內需頻出招 線上線下齊發力2020重慶商圈購物節收穫148億元 2020年12月21日 08:09 重慶日報  閱讀量: 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