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院】電影你的不同是抗爭?還是逃避?

2021-02-19 元墨文化
1968年,整個德國正在步入一個自由的新紀元。叛逆的14歲男孩沃爾夫岡被送入了專門接納問題孩子的收容所-弗賴斯塔特。這所以天主教會為名的學校,實際上卻是如同少年監獄的地方,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樣的生活?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如何在壓制性社會中進行反抗,挽回自己最後的一點尊嚴。

▲想到了特呂弗的《四百擊》,也是男孩成長中的煩惱。德國的感化院等同於我大天朝的少管所。這是真是故事改編的,這個問題孩子收納中心真心太殘酷了。恐懼、壓抑、殘暴,想要吶喊都發不出聲,專制壓抑的社會對孩子的殘酷迫害讓他們失去了天真和快樂。麻木不仁的成人讓我不寒而慄...▲當體制讓人麻木不仁讓人形同木偶有些人奮起反抗又一次次的被絕望所打敗。當友情,親情或者愛情都不在抱有幻想,當家庭,體制,環境都變成鞭打你我的心靈,不在幻想任何事情甚至抱有任何希望。我們也變得麻木不仁甚至沒有感情和變得敏感暴躁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逃離這個讓自己充滿歡樂回憶和痛苦不堪的世界▲說不上多好,也說不出有什麼問題。有了一些人的抗爭,以命抗爭,才有了更好的世界。

「瘋癲已變得使人有可能廢除人和世界,甚至廢除那些威脅這個世界和使人扭曲的意象。它遠遠超出了夢幻,超出了獸性的夢魘,而成為最後一個指望,即一切事物的終結和開始。這不是因為它像德國抒情詩那些表達了一種希望,而是因為它包含著混亂和末日啟示的雙重含義。」

說起經典德國電影應該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一時期,是德國電影最引人注目的時候,克魯克、法賓斯德、赫爾措格、施隆多夫、文德斯等大師級導演的出現,將德國電影推向高潮。1962年,奧伯豪森宣言的出現,樹立了德國電影獨一無二的風格,並且對好萊塢電影進行了嚴肅的批評。那是一個「我們現在要製作一種新的德國故事片,這種影片需要自由」的時代。


德國新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和法國新浪潮電影有著相似的初衷,打破常規,克服電影的商業性質,推崇個人風格的展現,專注形式的創新等等。儘管這樣的德國新電影充滿了未知和惶惑,甚至帶著一定的危險性,但是,德國電影人絲毫沒有畏懼,真是因為如此,德國電影才出現了最輝煌的年代。


回歸到近幾年,在各大電影節上,似乎很難遇見口碑好,品質佳的德國電影,而2015年的那部《感化院》卻給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將德國社會的壓抑和青春的反叛結合起來,展現出了德國文明的另一種方式——青少年矯正機構。這類型的電影並不少見,並且模式也大致相同,個人成長和社會經歷結合在一起,將制度的不完善,對自由的禁錮,對尊嚴的踐踏等等描述的非常到位。儘管《感化院》是一部非常虐心的電影,但是,其中飽含著一個民族的反思,而這也是德國電影最獨特的地方。



德國電影的矛盾之處就在於藝術和商業之間的不可調和,德國本土電影雖然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但是,受眾範圍比較窄,並且風格一脈相承,很容易給人帶來疲勞感。而對現在的觀眾而言,電影需要簡單直接,不僅需要抓人的劇情,而且電影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氣質。《感化院》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沒有說教和誘導,而是通過角色行為的之間展示告訴觀眾那個年代,德國存在的一些問題。

「這個世界有多少種性格、野心和必然產生的幻覺,不可窮盡的瘋癲就有多少種面孔。」


在這所《感化院》中,觀眾看見的是一個陰暗、封閉的小世界,這裡的年輕人充滿了對菸草的渴望,對自由的期待,然而事實卻是強權壓制和欺凌弱勢。在感化院中,最殘酷的壓迫並非來自青少年之間的小團體,而是這裡的制度和管教著這裡的「大哥」。


電影通過男主角沃爾夫岡的視角,將感化院內的生活狀況以及條件做了詳細的介紹,並且對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矛盾進行了描述,如此一來,整個感化院存在的意義也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認可。在這所以光明為名義的感化院中,充滿了德國教育的偏執和冷酷,在陰暗的角落裡隱藏了各種邪惡和悲劇。比如,同性戀,種族歧視,俄狄浦斯情節等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統統存在於感化院中,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六十年代的德國對青少年的壓迫。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沃爾夫岡經歷過一切之後,得到的只是哀莫大於心死。


影片並不複雜,但是導演的反思卻非常深刻,儘管電影主題非常沉重,但是導演在聲音、色彩、構圖等各個方面都呈現出明朗和光明,營造出了一種非常真實的氛圍,並且用客觀的鏡頭來展現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

影片中最深刻的一幕就是沃爾夫岡和安東為了自由在陌生的樹林中狂奔,可以看出,兩個年輕人都充滿了恐懼,在面對未知人生的時候,依然稚嫩和迷茫。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元墨文化將相繼推出更多優秀的原創藝術作品

大家敬請期待!

如需合作聯繫微信:Blackhole112

業務範圍:創作 製作 原創舞臺劇

相關焦點

  • 《壞孩子》:感化院少年日誌
    提到感化院少年,你通常聯想到的關鍵詞是什麼呢?謊言與暴力,還是惡意與侵犯。種種聳人聽聞的罪行表象下,他們的內心究竟隱藏著怎麼樣的複雜自我?
  • 十個: 《感化院》規訓與懲罰
    劇情簡介1968年,整個德國正在步入一個自由的新紀元。叛逆的14歲男孩沃爾夫岡被送入了專門接納問題孩子的收容所-弗賴斯塔特。這所以天主教會為名的學校,實際上卻是如同少年監獄的地方,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樣的生活?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如何在壓制性社會中進行反抗,挽回自己最後的一點尊嚴。
  • 《健忘村》中的女性角色:抗爭路上的不同結局
    臺灣電影《健忘村》是一部評價兩極分化嚴重的電影,喜歡的觀眾愛到不行,不喜歡的則嗤之以鼻。確實,《健忘村》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所以不論是愛還是厭都有充足的理由。 口碑上的兩極分化也直接影響到了電影的票房。
  • 《茉莉花開》:不同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生命歷程與命運抗爭!
    《茉莉花開》:不同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生命歷程與命運抗爭!其實我們現在的電影很少看到這種關注女性命運的一個電影,這個電影一種獨特的手法獨特的視覺將三代女性的生命歷程,刻畫的非常生動,這個電影名字我們也許覺得它只是一種花在盛開,但是在這個電影當中,三個字代表三個女人的名字,有著不一樣的故事和結局,名字所對應起來讓人感覺到了非常的意外,但是又不得不稱讚,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很大的印象,茉代表了純真的少女時代,她的母親是一家照相館的老闆,每天看到這些照片中漂亮的女人和華麗的衣服
  • 影片推薦:德國電影《感化院》
    德國電影多反思歷史、審視人性。有著美國大片的場面,多了一份感性。有著日本電影那種娓娓道來的耐性,多了一份大氣。有著法國電影浪漫的鏡頭和色彩,多了一份深度。和一些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帶來情感衝擊的煽情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似乎過於冷靜,一個個出乎意料的鏡頭轉換經常會讓人猝不及防,在震驚之餘,留給你更多的不是體驗而是思考。少年沃夫岡和繼父不和,因為看成人雜誌被繼父趁機送進感化院。去感懷院的一路上是怡靜的田園風光,看著陽光照耀下在田野裡奔馳的白馬,仿佛能聞到自由的氣息。
  • 這部德國電影催人淚下,講述著感化院裡殘酷的青春
    就是這個內心和肉體雙重折磨的感化院,以光明的名義,在陰暗角落裡醞釀著各種骯髒的勾當。片中充滿了各種影射,俄狄浦斯情結、東德社會主義、同性戀、種族主義以及壓迫與自由的二元命題,但最重要的還是突顯專制壓抑的社會對孩子的殘酷迫害。
  • 「我愛你,所以才會逃避你」:成年人的逃避,是愛你的方式
    每次想逃避的時候,你都會做出怎樣的事? 在前幾天《脫口秀大會》中,王勉用最輕鬆幽默的一首歌,將成年人想要逃避的每個時刻,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總會說: 隨你怎麼想吧;反正說了你也不會理解;這麼點小事沒什麼好解釋的。但往往,聽到這句話的女生會覺得更加氣憤,就好像自己是一個無理取鬧的女人。 閨蜜的男朋友也是這樣一個擅長保持沉默的男生,她總以為他只是習慣性逃避他們的問題矛盾。
  • 《小姐》:關於抗爭的電影,你看懂了嗎
    《小姐》是由樸贊鬱執導,金敏喜、金泰梨、河正宇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自2016年在上映以來,該片就獲獎無數,但因尺度之大,國內還是少有人目睹過「真容」。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解讀一下這部評價如此之高卻未能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韓國倫理片。
  • 丹麥電影《總有一天》:自由需要抗爭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丹麥電影《總有一天》延續了北歐電影常有的壓抑和冷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寄宿學校的故事。
  • 鍾楚曦新劇《蕎麥瘋長》從嬌豔玫瑰到斷翅蝴蝶,是掙扎還是抗爭?
    鍾楚曦新劇《蕎麥瘋長》從嬌豔玫瑰到斷翅蝴蝶,是掙扎還是抗爭? 在電影《蕎麥瘋長》中,鍾楚曦飾演熱愛舞蹈的女孩李麥,這個角色不禁讓人想起她曾經在電影 而李麥,則是成長於八九十年代的幸福女孩,身材高挑,容貌出眾,還是當地最好的舞團領舞演員,這樣優越的條件,走到哪裡都是大眾矚目的焦點。 但這兩個角色,在性格、造型、命運上,卻都有著極大的差異。演員鍾楚曦卻綜合了兩個人物角色的特點。
  • 電影《荒野生存》I 「超級流浪漢」你在逃避什麼?
    這是你的世界第二次看《荒野生存》,電影的前三分之二我都能從男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對不喜歡的東西不妥協,甚至很極端的拒絕這一切。電影的後段覺得不同情他,因為他太極端了,不給自己留一點點後路。這次來清邁參加了26天的內觀禪修課程,好希望能夠認識他,他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來體驗內觀禪修,也許會改變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 《恐怖新聞》:與命運抗爭,還是靜待命運降臨
    《恐怖新聞》:與命運抗爭,還是靜待命運降臨 洪三宇 2020-09-26 08:53 來源:澎湃新聞
  • 《習慣逃避:你在害怕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沒有行動力
    比如,將共享單車讓給別人,只是為了逃避上班;留在公司加班,送保潔阿姨回家,只是為了避免回家陪女朋友看劇;去見女朋友的爸媽,明知他們不吃辣,還是帶他們去了川菜館,只是為了逃避結婚;躲在廁所反思自己,是為了避免下樓扔垃圾...王勉的表演引起了全場沸騰,他唱的雖是生活瑣事,卻擊中了每個人的心。
  • 《雲圖》:6個貫穿人類文明的故事和6個與命運抗爭的時代先驅者
    它具有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極富哲理的故事情節,從電影開篇就給到了觀眾,極其厚重的史詩感。隨著劇情逐漸深入,一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畫卷展現在了眼前。儘管每一個故事,都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但是它的背後卻蘊藏著人類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對於《雲圖》這部作品更深層次的一些理解。
  • 《回憶三部曲》記憶不是用來逃避的場所!
    絕大多數以未來世界為背景的電影都探討人類與機器,科技發展與環境,科學與倫理這些問題。本片也很俗套,但是表現手法上還是很稱道的。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看大友克洋的電影,對他還不是很了解。但是單從構思上,結構上就很大師。三段故事沒有什麼聯繫,畫風也不同。但是表達的「記憶」這一主題還是能夠將整部影片統一起來的,我們可以看到,三部分在故事空間上是逐漸縮小的,也可以說探討的問題更加具體,不斷深化。
  • 為了和盜版抗爭,《想見你》的第27集,你看了嗎?
    就像所有的大熱劇集一樣,《想見你》的大結局片源也提前流出了,盜版永遠是對原創劇集最大的傷害,這個無論是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是如此,電影會對票房造成直接損失,而電視劇的話就會對收視率造成沉重打擊,本來《想見你》的大結局收視率絕對會報表,這一點無論是臺灣也好還是內地也好,都是毋庸置疑的
  • 逃避雖可恥但有效一邊發糖,一邊燉雞湯……可以,這很日劇!
    逃還是不逃,這不是問題,這是你人生的選擇        一部成功的日劇怎麼可能只是各種粉紅,各種少女,你想要的雞湯、勵志、打雞血都在這裡了。        你以為《富男窮女》是超越階級談戀愛的故事,其實它是日本賈伯斯創業失敗東山再起的故事;
  • 負重前行的人生大冒險,你將逃避還是反抗?
    逃避、順從或是反抗,既然永無止境的苦役已是註定的命運,那麼在這場負重前行的人生大冒險中,你選擇做哪一個西西福斯?
  • 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後果
    1逃避現實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詩人顧城曾在詩裡寫:「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因為懼怕困難而退縮,因為害怕失敗而逃避,在懦弱中虛度光陰,最終碌碌而為,這樣的人生就是好的人生嗎?
  • 《小森林 夏秋篇》逃避
    小森林是一部特別治癒的電影,我特別喜歡晚上一個人在沒有燈的客廳,或者在下雨的午後,吃著零食,又或者下雪天裹一床被子窩在沙發裡靜靜欣賞。 就在這每一幀都能截出來當屏保的電影裡,其實還講述了一個關於逃避的問題。 女主人公是從城市裡逃離回小森的。因為城市裡有勞累的工作,艱難的生活和不順心的感情,這些讓女主人公逃回了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