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蝗災顆粒無收 莊稼漢望天興嘆——《圍子牆》(9)

2020-12-23 齊魯壹點

文|張文廣

常言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一年的仲夏,一陣陣薰風帶著灸人的熱浪撲面而來。村民們袒胸露腹的在悶熱的高粱地,棒子地裡鑽進鑽出的忙忙碌碌的鋤地。接連幾場大雨,熱草像蛤蟆皮一樣從溼漉漉的地下鑽出來,象給莊稼地鋪上了綠茵茵的地毯。莊稼人就一遍又遍的除草,鋤下的熱草帶著泥片,草的生命力很頑強,比孫悟空的腦袋還難砍,把它鋤下來,只是黃蔫蔫地,經雨一淋,幾天過後又緩過神來,長的更壯更旺。人們又用手拔草,一筐筐一捆捆拔回家,攤在場院裡,大街上,甚房頂上曬,曬乾了打成捆儲存起來,入冬後餵牛羊。雖然是累了點,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村子裡滿世界都散發著青草的青香氣味。

魯北平原還是和往年一樣,呈觀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進了中伏,接連幾場大雨,把家前的灣灌了個浮沿浮沿,水深的連孩子們都不敢下去遊泳了,圍子牆四周溝滿壕平的都是積水。如果再下,可就要澇了。村民們都望著天,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早一晚到棒子地,高粱地裡聽,莊稼發出「咔」「咔」的拔節聲不絕於耳。莊稼一天一個樣的變化著,真叫個喜人。眼看著穀子高粱剛莠齊穗還沒上糧食,人們正在滿懷豐收希望的時候。

有一天下午,晚霞在燒紅西半天的時辰,忽然從西北上黑鴉鴉的飛來了蝗蟲。鋪天蓋地,嗡嗡作響,像誰家的蜜蜂炸了蜂窩。黑壓壓的遮住了日頭。因為人們只是聽老人們講過鬧蝗蟲,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蝗蟲一齊飛來。平時地裡也有各式各樣的螞蚱,蟈蟈,梭蟆夾。蟈蟈的叫聲是很悅耳動聽的,豆子地裡,棒子地裡,穀子地裡,到處都可以聽到蟈蟈蟈蟈蟈蟈蟈的叫聲。天氣越是悶熱,叫的越是起勁。人們就去捉,捉活的,哈著腰悄悄的靠近叫聲,弄出一點響動,蟈蟈戛然停止了叫聲。人就蹲下來等蟈蟈再叫,直到發現蟈蟈的行蹤。因為蟈蟈不會飛,湊上前去逮住它。蟈蟈呲著兩顆黑牙,裂著嘴咬人的手。人把它小心翼翼的放進早已準備好的籠子裡餵養著,稍有不慎,就會弄掉大腿。可是看不出它們怎麼禍害莊稼,長的和莊稼一個顏色,通身都綠瑩瑩翠生生的。叫的時候,長在背上的翅膀不停的抖動,翹膀非常短小,叫聲就是從那裡發出來的。看來蟈蟈的翅膀是用來發出叫聲用的,而不是用來飛的。

莊稼漢們還把蟈蟈捉來,用秫秸匹編個籠子裝進去,拿回家給孩子玩。更有甚者,秋後,天一變冷,怕蟈蟈凍死,早早地把蟈蟈揣進懷裡過冬。揣蟈蟈可是個耐心,仔細活。每天都按時餵白菜葉,胡蘿蔔,夜夜都揣在懷裡,用人的體溫給蟈蟈取暖。十冬臘月,老族長張甫智的懷裡都有蟈蟈叫。所以魯北平原的莊稼漢們不怎麼怕螞蚱,也知道它是個吃莊稼的害蟲。也有人砍根指頭粗的棍子,在一頭釘上只破鞋底子,「啪啪啪」滿地裡轉悠著打螞蚱,每打死一隻,就撿起來,裝在個布口袋裡,拿回家扔進老婆燒火做飯的灶火堂裡,燒熟了吃著玩。象打螞蚱、拿棉蟲的這些活,是農閒時候才幹的。

剛一開始,人們以為是要颳風下雨,過後才知道是螞蚱。螞蚱有什麼可怕的,可能像刮一陣旋風一會就飛走了。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站到街上來看這從未見過的螞蚱奇觀。比蜜蜂還厚的螞蚱群,落滿了莊稼地,栆樹,榆樹,槐樹,柳樹,就是椿樹上少點。連圍子牆上,草垛上,也都是密密麻麻爬滿黑黝黝的螞蚱。它們中有黃色的,綠色的,灰色的,土褐色的最多,唯獨沒有蟈蟈。它們都長著超過身體的翅膀,瞪著兩隻不會轉動的眼睛,長著兩根長長的須。只到聽到一聲大鑼響,嘡——啷啷!「鬧蝗災了!」張得爵手提大銅鑼喊了一嗓子。嘡——啷啷!

「鄉親們——!都抱上柴火——!上地裡去漚螞蚱了——!」

嘡——啷啷!嘡——啷啷!。

「煙越大越好哇——!扛上鐵鍁用土埋也行啊——!」

嘡——啷啷!嘡——啷啷!

人們這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張得爵可不是說瞎話的人,人家是先生,知道天文地理。莊稼漢們都紛紛往地裡跑,也有在懵懂中還沒醒過神來的問「嘛叫蝗蟲?是皇上養的蟲子嗎?皇上閒著沒有事養這麼多蟲子幹嘛?」有人還在那裡長瞪個眼站著回不過神來。

「滾你娘那蛋去,蝗蟲就是螞蚱,還不快上地滅螞蚱去!還在這裡嚼舌根!等螞蚱吃光了莊稼你去喝西北風吧!」張得爵有點氣急敗壞的說了句粗話,狠狠地呲了那人一句,繼續提著大銅鑼,一邊敲,一邊圍著村子轉著吆喝。村裡人很少見他如此急赤白臉的訓斥人,都也就驚恐起來,連老婆孩子也都抱上柴火扛上鐵鍁、鎬頭往莊稼地裡跑去

這螞蚱來勢兇猛,人們到了地裡才真正都傻了眼,高粱、穀子、棒子、地瓜、豆子,棉花、花生、芝麻,凡是有莊稼的地裡,都是蟀蟀蟀蟀一片春蠶噬桑的聲音。走近再看,每棵莊稼上都爬滿了貪婪噬食的螞蚱。用手一晃棒子、高粱棵,螞蚱就掉滿一地,用腳一抿,就粘糊糊的一片。不幾天,螞蚱所到之處寸草不留,一切煙燻、火燎、土埋都無濟於事,連樹葉都被吃的光光的,更別說莊稼了。周圍數十裡,都讓蝗災的陰影深深地籠罩著,地裡的活螞蚱,把能吃的青草、樹葉、莊稼吃光之後,又一窩蜂似的黑壓壓的飛到別處去掃蕩了。

莊戶人家看著被螞蚱掠奪了的莊稼愁眉不展,張得爵帶頭號召村救災,村民們見先生說話,也就七手八腳的忙著救災,把地裡被螞蚱吃光葉穗的穀子、高粱秸砍回來,把被吃光葉藤的地爪從地裡刨出來,再往地裡補種生長期短的莊稼。季節已近三伏,常言道:頭伏蘿蔔未伏菜,三伏以裡種蕎麥,這人總不能光吃蘿蔔白菜吧,也得種點糧食,和菜攙和著吃才行。村民們扳著手指頭算節氣,農諺說,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咳!到了這個節氣只有種蕎麥還能收穫一季。這種長著黑皮,而且在任何一個角度看上去,都成三角形的蕎麥可不是麥子,吃起來又苦又澀,人們也有叫它苦蕎麥的。產量還很低,要不是為了用蕎麥皮來填枕頭,誰也不種它。一時間蕎麥種子成了最貴重的物資。平常年頭,人們本來就種的很少,種子也就留的少,要不是張得爵在去年機緣奏巧,發現高粱、穀子、豆子都生了蟲子,補種了蕎麥,這種子還真成了難題,沒有種子想種也種不成。

去年也是在這個季節,有一天他給學生們放了假,到地裡去看看莊稼的長勢,突然肚腸子咕嚕一聲,接著像龍虎鬥般一陣絞痛,覺得內急。他也就顧不了師文,左右看看無人就一頭鑽進高粱地裡去大解,他順手掰倒一棵高粱,發現高粱穗外表看著挺好,內裡卻是一個蟲子蛋,結了白白的網子。他接連掰了幾棵,都是一樣,他馬上意識到壞了,今年的高粱遭災了,他跑到自家的高粱地裡一看,也是一樣。他就一溜小跑回到村裡見人就說「壞了!壞了!今年的高粱生蟲子了」。人們開始還不信,都到自家的地裡去看,才知道他說的不假。張得爵意識到,今年的高粱遭了蟲災,這高粱肯定要貴,他一方面把麥茬地都種上蕎麥,一方面吩咐家人到集上糴高粱,存在糧囤裡以備度荒。沒過幾天,又有人說穀子上也長了棉蟲,一夜之間就吃花了葉,村民們就背個笸籮,拿根棍子,到穀子地裡去打棉蟲,綠色的,黃色的,黃綠花的,一個個大棉蟲趴在谷穗上,吃剛莠出來的谷穗,人們把笸籮接在谷穗下,用棍子敲打穀穗,棉蟲就掉進笸籮裡,滿地裡都是叭噠,叭噠,叭噠的聲音。眼看穀子也要減產了,村民們看見張得爵種蕎麥,也學著種蕎麥,這才一年下來沒算白忙活。

今年又遭了蝗災,可不同去年。一是面積大,二是所有的莊稼都絕產,萬幸的是各家都留有蕎麥種子,不用為種子發愁。可別的村就不同了,去年都沒有種蕎麥、高粱、穀子,又大量減產,一開春高粱的價錢就長了一倍。人們都羨慕張得爵有遠見,張得爵把去年存的高粱全部拿出來,平價賣給那些挨餓的窮人們,幫助他們度荒。固然是杯水車薪,各村漸漸的拉起根棍子要飯的人多了起來,私塾的學生也有念不起書想退學的,他就管學生吃住。這災荒年,往往是來的快,走的慢,一來就是連年災荒。人們心裡有數,這災荒年要來了,就開始度荒,有點存糧的也捨不得吃了。

這不又來了螞蚱災,四周各村裡都紛紛到前張家屯來借蕎麥種子。張得爵給家人放出話去,把自家種後剩的蕎麥種子,全部拿出來,借給來借種子的人,而且是借一還一不準漲價。村裡也有那等小氣鬼,要人家借一還二,還有讓人家還三的。張得爵知道後,就找上門去,給他講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講道德,我們不能趁災打劫,落井下石,見死不救會遭報應的。

這幾天裡,包括所有受蝗蟲災的村莊,人們都改變了平時的生活習慣,不吃糧食糠菜,而是吃家中囤積的一笸籮、一筐的螞蚱。把螞蚱的頭和尾巴揪下來,就拽出裡邊的糞便,然後,富裕點的人家用油炒了吃,多數人家沒有油,或有點油也捨不得用,都是用鍋幹焙或用火燒著吃。那東西畢竟不是老天爺給人們安排的吃食,剛開始吃覺著挺香,可當飯來吃,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有人吃了上火,漲肚子,一連幾天拉不出屎來。有人吃了則拉稀,拉的提不上褲子。吃過幾頓之後,有一種感覺是相同的,那就是一看見螞蚱就噁心。人們有心不吃,但看看糧食囤裡見了底,有的乾脆一粒糧食也沒有了。再看看天,烈日炎炎,家裡存的死螞蚱發出的臭味,一天比一天的濃烈,這一下可美了那些扁毛畜牲,雞、鴨、鵝、豬,叭嘰著嘴吃的美美的。故然數量太少,吃不過來,村民們想,日他娘,早知道遭蝗蟲,還不如多養雞,又一想,養雞得餵糧食,不來蝗蟲拿什麼餵雞?咋著想都不得個要領。

沒有辦法,便只好咬著牙,閉著眼吃下去。這幾天村裡的臭螞蚱味越來越燻人了,螞蚱的臭味,從一家家院子裡發出來,從一張張人嘴裡發出來,每個村子裡的臭味都是一樣的,空氣很不清新。那些有佛心道性的,常年吃齋吃素的長者們,也被逼無奈一邊念著阿彌陀佛吃起了螞蚱。常言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因為吃了腐爛的螞蚱,有人開始不停的腹瀉,提不上了褲子。找來大夫看脈,大夫說是瘟疫,讓人們趕緊想辦法隔離。這瘟疫可是不管你窮富的,一傳就一家人,很快就傳遍全村子。張得爵聽說出了瘟疫,就叫家人買來生石灰,撒在院子和胡同裡。別的人家也照葫蘆畫瓢撒石灰,就這樣也死了不少人。剛把這個死者抬出去埋葬了,家裡的又有人不行了。更甚者抬埋死人的人,抬到半路上就倒下來,有時一天要埋葬幾個。張甫智老兩口因為年歲過大,誰經請醫服藥百般醫治終沒能抗過瘟疫去也都相繼過世了。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魯北平原的莊戶人家是習慣要過鬼節的,尤其是在瘟疫中死去親人的人屍骨未寒,帶著悲痛欲絕的悽慘心情,要上墳燎紙祭祀。俗話說的好,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七月十五頭三天或窮或富的,各家各戶的孝子賢孫們,就去給先祖上墳燒紙。就在人們到墳地裡上墳的時候,人們又發現了地表上的異常,到處都是一堆堆一片片的黑粒兒,像有人不小心丟撒的蕎麥種子。再仔細看,原來那些黑粒兒都是蠕蠕亂動的活物,是多的無以計數的螞蚱幼蟲,這些小螞蚱,從一個個不知何時,隆起於地面呈蜂窩狀的土包裡鑽出來,或東或西或南或北,亂鬨鬨的爬著,很快蓋滿了地皮。看見這情景,莊稼漢子們個個目瞪口呆又傻了眼,頭大如鬥。都說:「壞了!老天爺是成心要咱莊稼人的命啊!」

村民們再也無心過中元節,連墳也不去上了,乾脆回家躺著等死。有的則借上墳嚎陶大哭。張得爵知道消息後,立馬到地裡查看後,知道兇險。趕緊往區上報告,區長只說了三個字:「知道了。」再也沒放半個屁。

張得爵一看不行,就趁小螞蚱還啃不動莊稼,組織族人滅蟲,讓張淮提上大鑼上街,又一次的嘡——啷啷!嘡——啷啷!嘡——啷啷!都上地去滅螞蚱了——!都上地去滅螞蚱了——!有些人對滅螞蚱己失去信心,躺在炕上仰面朝天,數著檁條流淚。有的捆好了被窩卷,準備拖家帶口,到霑化、利津一帶去逃荒。張甫智過世之後,村裡沒有了族長。張得爵是看著著急,才出頭讓人們去上地滅蟲的,只能是號召全村都下地滅小螞蚱,至於去與不去他就無能為力了。

一場空前的人蟲大戰又開始了,村外到處都是人,用腳踩,用鍁拍,挖坑挖溝掩埋,點火燒燎,有人還燒了開水提到地裡潑灑......然而忙活了一天,抬頭看看,地裡還是一片黑。尤其是人們顧慮禾苗被毀,而捨不得人在蕎麥地裡亂踩,螞蚱更是密密麻麻,第二天再殺一天,還是不見少。待到第三天下地,人們發現小螞蚱蛻掉一層皮,個頭變得像豆粒兒大小,在向那些蕎麥苗子開口。聽著那一片熟悉的蟀蟀蟀蟀聲,許多人只好跪倒叩頭,喊著向「老天爺求饒了,「老天爺饒了我們這些窮人吧!我們沒做壞事呀?給我們這些可憐人留一口吃食吧。」可是老天爺和螞蚱爺爺根本不理會村民的赤誠乞求,心無旁騖地只理會莊稼,人們只好流著眼淚仰天長嘆:「老天爺呀!你睜睜眼行不行」,然而老天爺卻不睜眼,一任螞蚱猖撅。幾天後,地裡的蕎麥苗影跡全無,小東西們也由小螞蚱長成了大螞蚱,它們瘋狂地蹦跳著尋找吃的食物,一時間,全村又是一場大亂,家家戶戶短兵相接,螞蚱屍體的臭味,又一次到處瀰漫。當小螞蚱明白了這裡再無可吃的食物,突然向著南邊蹦跳而去。

可是螞蚱卻義無反顧的往南蹦去,嶽王家、南小郭家、南鄭家,孫南胡家、爐房、張太華家等村見小螞蚱蹦來,慌忙去村外一裡處,挖溝阻攔,溝還沒挖好,只見螞蚱群似黃水泛濫一樣很快來臨。來到溝邊,便往裡跳,轉眼間溝被填滿。嶽王家幾個村急急用土掩埋,然而填平此溝,恰恰為後繼螞蚱提供了前進的道路,人們後撤半裡再挖溝,復又如是。因為南邊的幾個村子密集,食物豐厚,螞蚱沒再往奎臺走。很快就長出了翅膀,於是乎在一個下午,一齊升天而去,不知所終。一場慘絕人寰的蝗災到此結束。

可是節氣己經進立秋,農諺說: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再種什麼都是不成了,有的人家只好種點晚胡蘿蔔、白菜、多數人家,只好背上個口袋,拉上棗木棍子,去東鄉的霑化、利津一帶沒遭蝗災的地方討飯,才好熬過這一冬一春。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張文廣,男,1945年農曆六月十六日生於天津市謙德莊。1948年隨父母回原籍德平縣前張家屯村。1963年秋應徵入伍。歷任戰士、通訊員、連部文書,瀋陽軍區後勤部第二分部政治部幹部科幹事,正營職機關政治協理員。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機關支部書記、團級黨委委員。1986年轉業德州市農業銀行,任辦公室主任,機關黨支部書記。中專學歷。中級政工師職稱。曾是《德州日報》、德州電視臺、《山東經濟日報》《中國農村金融報》《中國農村金融》《山東農村金融》特約記者。德州農村金融學會秘書長。多年被德州市委宣傳部評為優秀通訊員。業餘愛好木雕、書法、寫作。退休後致力於文學創作,先後著有《命運與道路》《歲月的痕跡》《圍子牆》《春妮》《老照片》《他是誰》《老虎與狗熊打仗》《家屬院裡的笑聲》《有三個名字的老人》《媽媽》《武官命》等長、中、短篇小說。古體詩詞二百餘首發表在《今日頭條》。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安達盧西亞的牆圍子,那些多彩的瓷磚,讓人如痴如醉
    而在安達盧西亞,我第一次看到了那麼好看的牆圍子。絕對是我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這裡盛產瓷磚。不知道也好,因為一下子就有很多驚喜。因為旅遊,就是需要驚喜。充滿驚喜的旅遊,讓我們充滿了期待。一向認為牆圍子很土的我,竟然一下子喜歡上了,打破了我對牆圍子的看法。有時人在旅途中,感覺特別的敏感,會有許多新的發現。小巷人家的牆圍子,都是我隔了鐵門望過去的。鐵門很細緻地雕了花,沒有厚重的質感,相反有一種通透輕盈的視覺效果。
  • 2020蝗災捲土重來,會不會波及中國?
    這次蝗災,會不會波及中國?我們的口糧會受到威脅嗎?世界氣象組織預計,蝗災在今年6月仍將進一步擴散,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千百年來,蝗災一直是人類農業最大危害之一,不僅僅是中國,蝗蟲災難遍及全世界,而科技發達的美國加拿大也束手無策。
  • 4000億「螞蚱」,靠吃就能解決蝗災?你需要的不僅是一口大鍋
    這一陣子,國人關注的除了疫情,還有始於非洲,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災,距我們中國可以說是「一步之遙」。當國人聽到「蝗災」這兩個字時,很多人難免不心存憂慮,因為歷史上蝗災帶來的傷害深深的刻在很多人的心裡;同時,一大批吃貨拿著鍋,提著油,持著碗筷準備行動起來了。
  • 天興儀表收到搬遷補償款2168.6萬元
    摘要 天興儀表收到搬遷補償款2168.6萬元   天興儀表(000710)周三盤後公告稱,2014年9月2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成都天興儀表(集團)有限公司轉付的成都市龍泉驛區土地儲備中心支付的第一筆搬遷補償款
  • 蝗災時的蝗蟲到底能不能吃,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因蝗災餓死
    那麼蝗災時的蝗蟲能不能吃呢?1.有關於提到蝗蟲在群居狀態下會分泌氰化物,分解後產生氫氰酸,是劇毒物質,氫氰酸的沸點是25.7攝氏度。氫氰酸的前體苯乙腈,沸點230攝氏度,需要處理。古時候沒有農藥殺蟲劑,蝗蟲也能被食用,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因為蝗災而餓死呢?一是:蝗蟲能量供給有限生物能從農作物轉移到蝗蟲,考慮到蝗蟲能吃掉不可食用的部分,其生物能轉換效率最高也不過10%。
  • 貞觀初年那場蝗災,是如何消失的
    今年以來,沙漠蝗在東非、南亞一帶發生罕見暴發,甚至一度傳言,蝗災將大規模入侵我國。
  • 2020大蝗災是怎樣發生的?|東非|蝗群|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
    這引發了一系列戲劇性的變化:蝗蟲開始大量繁殖,當其種群變得足夠密集時,它們變得群居和遊牧(被形容為遷徙),形成群落的有翅成蟲,並迅速剝奪田地,對莊稼造成破壞。為什麼會爆發蝗災?如上文所述,當成年蝗蟲擠在一起時(例如在綠色植被逐漸減少的地區),它們不再是孤獨的生物,而成為「群居的迷你野獸「,蝗蟲開始猖獗起來。
  • 別小瞧這次蝗災,看過這片就懂了
    西非通常是蝗災爆發的起點,可見當地必然有某種孕育蝗災的根源性問題。為了解開沙漠飛蝗的秘密,法國昆蟲學家安東·福卡展開了詳細研究。答案就在西非薩赫勒地區中心的沙漠中。像這樣聚集著三百萬幼蟲的蝗蟲群,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能解決一畝莊稼。一天之內,就能吃掉三噸的植物;遷移性蝗蟲,會吃掉一路上所有的遇到的植物,所向披靡。
  • 富國基金「天字號」家族添新丁 富國天興即將發行
    在2011年以來,時隔9年,富國基金再度推出「天」字頭重磅新品——富國天興回報混合型基金(基金代碼:A類010515,C類010525),新產品擬由富國基金總經理助理、養老金元老級投資專家黃興博士掌舵。在當前穩健理財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富國天興爭取為普通投資者打造一隻更為專業的「固收+」精品。  目前富國基金旗下共有12隻「天」字打頭的基金,每一隻都是響噹噹的旗艦產品。
  • 螞蚱,安全綠色食品和可怕的蝗災集一體的昆蟲
    不知為何,提起螞蚱腦海中就是小時候捉螞蚱,烤螞蚱的場景;但是一說起蝗蟲,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蝗災。關於蝗蟲的記載最早在詩經《螽斯》中有言:螽(zhōng)斯羽,詵(shēn)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jí)揖兮。宜爾子孫,蟄(zhé)蟄兮。
  • 中國派遣10萬「鴨軍」出徵滅蝗災,這「蝗災」英語該怎麼說?
    說真的,沒怎麼經歷過田間生活的罐頭菌確實對於蝗災之類的都不怎麼了解。當我第一眼看見相關視頻時,確實一跳了,同時感覺今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對於蝗災,我們的老鐵巴基斯坦也同樣承受著成噸的傷害。身為老鐵的中國,肯定伸出援手。根據新聞報導,中國派出10萬的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應對蝗災。
  • 疫情、山火、流感、蝗災、地震、火山噴發,上萬人死亡!大自然的報復來了?
    第二場更加恐怖,美國的大規模流感和新冠病毒爆發的時間近似,嚴格來講,美國的流感是自去年9月開始,就已經有所傳播2020年的1月中旬,東非爆發了25年以來最恐怖的蝗災,肯亞、衣索比亞等國漫天遍地全都是巨型蝗蟲。
  • 新年開「投」資產配置先行 富國天興回報即將結束募集
    據悉,富國基金「天字號」新基富國天興回報混合(A類010515,C類010525)即將結束募集,該基金採用「大類資產配置先行」的投資理念,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為40%,並由業內元老級養老投資專家黃興擬任基金經理,將為普通投資者帶來機構級別的資產配置服務。 眾所周知,多元化資產配置有利於降低組合波動,控制回撤,實現組合長期穩健增值。
  • 富國基金自購2000萬 「天」字招牌富國天興魅力在哪?
    借鑑養老金投資理念的富國「天字號」重磅新基——富國天興回報基金(A類010515,C類010525)受到市場資金追捧,富國基金亦表示,將出資2000萬認購該基金。  12月8日,富國基金最新公告顯示,公司定於2020年12月8日以固有資金出資2000萬元認購富國天興回報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份額(基金代碼:010515)。
  • 2021年投資「求穩不求狠」 富國天興回報即將結束募集
    據悉,富國基金「天字號」新基富國天興回報混合(A類010515,C類010525)即將結束募集,該基金採用「大類資產配置先行」的投資理念,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為40%,並由業內元老級養老投資專家黃興擬任基金經理,將為普通投資者帶來機構級別的資產配置服務。眾所周知,多元化資產配置有利於降低組合波動,控制回撤,實現組合長期穩健增值。
  • BBC神級紀錄片聚焦蝗災
    BBC神級紀錄片聚焦蝗災 蝗蟲肆虐。   漫天飛舞的蝗蟲,密集成一張金色的網,所到之處,只剩一片貧瘠之地……從去年12月起,嚴重的蝗災席捲了整個東非地區。據媒體報導,此次蝗蟲入侵是肯亞7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25年最大規模的蝗災。蝗災的場面到底有多可怕?在當下,國內已經鮮少見到大規模的蝗災。
  • (小小說)東牆西牆
    張三家和牛大猛家一牆之隔,牛大猛家住牆西,張三家住牆東。小的時候,張三和牛大猛好得比親兄弟還親,兩家相處得那個融洽全村人提起來沒有不誇的。物極必反。那年,農村剛剛施行生產責任制,土地承包到戶。剛得到土地的農民把每一寸地、每一棵莊稼都看得比金子還貴重。
  • 蝗災為何頻繁爆發?真的是宇宙在清理地球嗎?
    但年初,蝗災還一直在國外徘徊,當時專家也指出:沙漠蝗蟲基本不會危害中國。: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蝗災和蝗蟲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那我們現在就步入今天的正題: 蝗災到底因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