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測出最精準地月距離,精確到釐米,但這只是捎帶的小成果

2020-12-23 科普大世界

月亮距離我們有多遠?很多朋友都知道是38萬公裡左右,其實這個數字是地月距離的大概平均值,遠的時候月亮會距離我們在40.5萬公裡以上,近的時候則只有36萬公裡多,遠近的差別在4萬公裡以上,而且由於月球一直圍繞地球運行,所以距離也在一直的變化中,很難測量出地月之間的精確距離。

不過近期有多家國內媒體報導,我國「天琴計劃」在地月距離的測量上取得新突破,「天琴計劃」本來是一個針對空間引力波的探測計劃,旨在通過引力波探測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及基礎物理前沿研究。但是該計劃涉及到了空間距離的精確測量技術,而且對該項技術的要求特別高,因此也催生了諸如地月距離測量這樣的科研成果。

天琴計劃」是由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提出並主持的,他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約10萬公裡高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引力波探測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建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以此開展以引力波探測為主的空間基礎科學前沿研究,首顆衛星天琴一號已經於一年前成功發射,目前正在太空中正常運行。

從2015年開始,「天琴計劃」科研團隊就啟動了地月雷射測距任務,該技術涵蓋了大型望遠鏡、脈衝雷射器、單光子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該計劃技術負責人葉賢基介紹,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合作,升級昆明的衛星雷射測距系統,於2018年1月22日首次測出了地月的實際距離。

之後「天琴」團隊又啟動珠海測距臺站建設項目,於2019年6月首次測得地月距離,在隨後的幾個月裡,該團隊測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的穩定性和成熟性進一步得到確認。

羅俊對記者表示稱「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1969年以來人類放置在月球上的5面雷射反射鏡,如果在地球上向其發射雷射波束,可以接收到其回波)的國家。」

(不知為何,媒體並未給出天琴團隊測量的具體地月距離數據,目前已知月球與地球的近地點距離約363300千米,遠地點距離約405493千米,平均距離約384400千米)

↑地月之間的平均距離可以放下八大行星。

不過以天琴計劃所具備的測量技術,地月之間的距離要比千米級精確得多,而且地域距離測量,其實只是天琴計劃技術項目中捎帶實現的一項小技術小成果,據天琴中心的韓西達工程師介紹,地月雷射測距技術也是對將來天琴計劃雷射測距任務的鍛鍊,它將為未來發射的天琴衛星提供釐米級精度的定位,在天琴引力波測量衛星進入軌道之後,該技術還要使天琴衛星達到毫米級的精準定位,使得三顆天琴衛星保持全同步運行,距離毫釐不差,以追求引力波測量的更高精確度。

想一想,太空中三顆距離相隔達17萬公裡的衛星,相互間的距離精確到毫米,而且運行時該距離還會分毫不差,這該是多麼逆天的定位技術!如果實現如此精確的太空飛行器入軌定位,那麼屆時我國的這項技術或將堪稱世界第一。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5月26日文章《厲害了!「天琴計劃」又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相關焦點

  • 天琴計劃新成果!中國人攻克這項技術,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天琴計劃又立新功:團隊掌握地月雷射測距技術據羅俊介紹,「天琴」團隊啟動珠海測距臺站建設項目後,於2019年6月首次測得地月距離,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團隊測到了月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鏡的回波信號,地月雷射測距的技術穩定性和成熟性進一步得到確認。
  • 「天琴計劃」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攝一個口徑1.2米的反射式望遠鏡、一個工作溫度在零下200多攝氏度的多通道超導單光子探測器、一個高重頻短脈衝固體雷射器、一個雷射測距光學平臺——5月25日,經濟日報記者在位於廣東珠海鳳凰山頂的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內,看到了由上述部件組成可以測出地月距離的科技「利器」。
  • 探訪「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測出中國最準地月距離的地方
    姬東 攝中新網廣州5月26日電(許青青 姬東)據中山大學天琴中心26日介紹,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日前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
  •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於近期成功測得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
  • 手機上有個小功能,打開就能測量距離,比捲尺還好用又精準,真棒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巧用手機測量距離的小竅門,比捲尺還好用又精準,解決了很多人困擾的一個難題。下面就來看看如何用手機上這個小功能精確的測量物體的尺寸大小吧!手機測量距離的小竅門現在很多蘋果手機上基本都會自帶一個軟體叫做測距儀。它的作用可以像捲尺一樣精確的測量距離。下面就來看看怎麼使用吧!先打開測距儀。然後在手機屏幕上可以看到有一個實心的小圓。
  • 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由於要時刻保證衛星不受到除引力之外的力的幹擾,無拖曳控制從模型建立、算法設計到衛星平臺控制都面臨較大挑戰。從飛行數據看,在加速度模式下,實施無拖曳控制後,「天琴一號」衛星外部幹擾力對加速度的影響降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四億分之一以下,優於歐空局「GOCE」(重力場與穩態海洋環流探測)衛星的三億分之一,比打哈欠給人帶來的加速度還要小得多。
  • 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由於要時刻保證衛星不受到除引力之外的力的幹擾,無拖曳控制從模型建立、算法設計到衛星平臺控制都面臨較大挑戰。從飛行數據看,在加速度模式下,實施無拖曳控制後,「天琴一號」衛星外部幹擾力對加速度的影響降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四億分之一以下,優於歐空局「GOCE」(重力場與穩態海洋環流探測)衛星的三億分之一,比打哈欠給人帶來的加速度還要小得多。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這一年科學高度不斷刷新
    由於要時刻保證衛星不受到除引力之外的力的幹擾,無拖曳控制從模型建立、算法設計到衛星平臺控制都面臨較大挑戰。從飛行數據看,在加速度模式下,實施無拖曳控制後,「天琴一號」衛星外部幹擾力對加速度的影響降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四億分之一以下,優於歐空局「GOCE」(重力場與穩態海洋環流探測)衛星的三億分之一,比打哈欠給人帶來的加速度還要小得多。
  • 天琴新款Absolute CD: 碟片/數播雙修性價比之選
    聽過幾次,天琴一貫的音色。但是,聲音框架感上,卻略顯不足,尤其是低頻——這也是這個價位以下音源的通病。今天這臺更小尺寸、售價更便宜的小天琴(以下對這臺機器簡稱為小天琴),就是老Absolute CD的繼任者,它保持著天琴特有的不經意的華麗、高密度、多細節,但是,顛覆性地擺脫了這種中低價位音源的通病。
  • 科學家造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鐘 驗證時空扭曲理論
    因為根據「相對論」,距離引力大的物體越近,時間過得也越慢,反之則越快。霍金自己也曾做過如此比喻:站在樓上的人,要比樓下的人老得更快一點。  這些通俗易懂的畫面看著有趣,卻把時間差誇大了無數倍。而現實生活中,你的肚臍所經歷的時間,和你的鼻子所經歷的時間真的有所不同嗎?今年2月份,科學家們製造出了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鐘」,並測量出了高度相差1米的兩個位置間的時間差。
  • 1000米距離射擊,大炮和狙擊步槍哪個更精準?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在1000米的距離打擊同一個目標,用狙擊步槍跟大炮射擊,你認為哪個會打的更精準呢?在一般的思維來想,那還用說肯定是狙擊步槍了,狙擊步槍通過良好的結構設計,特選的高精度子彈,光學瞄準鏡和訓練有素的射手,現代狙擊步槍已經能夠達到很高的射擊精度,甚至產生了瞎貓碰上死耗子的超遠距離狙殺戰果。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地上的列車精確地走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地上的列車精確地走 2020-07-0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體學家獲得了系外恆星到地球距離的精確測量值
    日,宇宙和天體學家提前拿到了聖誕禮物:地球到系外恆星的精確距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亞當·裡斯因共同發現暗能量而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我在zoom上聽到了這一消息,簡直幸福得難以言表。」  數據來自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號太空飛行器。太空飛行器上的望遠鏡測量了13億顆恆星的「視差」,即恆星在天空中明顯位置的微小變化——這可以揭示它們的距離。
  • 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來了
    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它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徹底解決了銀河系究竟有幾條旋臂這個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專家告訴記者,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 雷射測距:只為更精準地找到你
    更有意思的是,雷射在根策爾獲諾獎的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相關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可能是湯斯本人都沒有想到的。1960年7月7日,美國科學家、休斯實驗室的梅曼(Theodore Maiman)根據湯斯等人的理論發明了第一臺雷射器,此時,距離愛因斯坦提出受激輻射已有44年。
  • 中國天琴藝術之鄉
    作為古駱越文化中典型的彈撥樂器之一,天琴原本是祭祀法器,歷史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天琴女子彈唱組合」,把天琴藝術搬上舞臺,「黑色旋風,天籟之音」的獨特魅力徵服了觀眾,一炮走紅。2006年龍州天琴藝術被列入廣西首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龍州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天琴藝術之鄉」。
  • 【魅力中國城|崇左名片】龍州天琴: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人生來愛唱歌,山歌唱來天琴合,琴聲引得百鳥唱,山歌飛過九重坡……」 清音飄渺,玉指翻飛,舞臺上,龍州天琴女子彈唱組合的一首《唱天謠》宛如天籟。天琴彈唱   嚴造新 攝龍州縣以天琴為代表的壯族文化獨具特色。天琴在壯語中稱為「鼎叮」,是壯族最古老的三大樂器之一,也是駱越文化的主要曲藝形式之一,對駱越文化具有獨特的傳承價值。
  • 八釐米,各種矛盾的最佳距離
    打小開始,「都市感」就一直強烈吸引著吳建京,而他最終也把他的求學和工作都交給了這個中國最「都市」的都市——上海。吳建京做的音樂一直是關於都市的,這一點到如今年過不惑都未曾改變。無論是去年的首張個人專輯《愛是種感覺》,還是這張新專輯《八釐米》,吳建京說的都是都市,而一旦要表達都市,在中國內地不描述上海就沒有意義——這是吳建京把人生規劃和創作重心都放在上海簡單而完美的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