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水滸好漢,如今卻在一片廢墟之地,堅守著自己的方寸武林。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攝
1998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第一次被搬上電視螢屏,出生於山西太原的孟耿成在劇中飾演「鼓上蚤」時遷一角,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形象。
時遷在一百零八將中排名倒數第二,自幼練得一身好輕功,善飛簷走壁,江湖人稱「鼓上蚤」。後流落在薊州府,吃了官司,被病關索楊雄所救。
資料圖
他在翠屏山盜古墳得手,偶然間撞到楊雄、石秀殺了淫婦潘巧雲,便隨二人一同去投奔梁山。在祝家店,時遷因偷吃報曉公雞,逃跑時誤入埋伏,被人用撓鉤活捉,進而引出「三打祝家莊」一段精彩故事。後世的盜賊們均奉他為祖師爺,是少有的以偷技聞名的英雄。
△《水滸傳》片段,當年的「時遷」34歲。
1995年,34歲的孟耿成和4位競爭者一起試鏡時遷一角,而在十年前就在電視劇《水滸外傳》演過時遷的孟耿成,一下就被導演相中,順利出演。這部戲孟耿成拍了整整一年,只掙了三萬多元。
初見孟耿成,是在一間仍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味道的新東武館,主樓旁滿是拆遷後的石磚,不遠處的高檔住宅正在拔地而起。孟耿成光著膀子坐在雜亂的、頗有年代感的小屋內,頭頂微禿,滴溜溜的眼珠在眼眶裡亂竄時,依然還能看到些當年「鼓上蚤」的機靈勁兒。
資料圖
孟耿成出生於武術世家,6歲隨父親習武,10歲進去山西省武術隊,12歲獲得首屆中國武術大會的棍術冠軍,「棍王」的美譽也在中國武術界流傳開來。不久後,孟耿成與李連杰等人一同選入中國國家武術隊,攜手參加國內外武術大賽。
「李連杰比我小3歲,我們都把他當小弟弟看,平日裡大家都非常團結,習武之人也都很講義氣。實際上,當時《少林寺》的導演也相中了我,不過還是陰差陽錯地錯過了試鏡機會。」
資料圖
孟耿成說,錯過的機會還不止這一次,當年他也是86版《西遊記》孫悟空一角的候選人,劇組看中的就是他的猴棍。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攝
上世紀七十年代,孟耿成在太原市新民東街一帶建起街頭武術隊,每天天不亮,這條6米寬的小巷就開始熱鬧起來。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樣的習武傳統直到1986年才漸漸變得有模有樣。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攝
那一年,新東武術館成立,31年間已培養近5萬名學員。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攝
2016年,孟耿成4000多平米的武館被拆掉一半,且未獲得相應補償。
2017年,帶著「梁山好漢」的那股子勁兒,孟耿成分別將尖草坪區滙豐街道辦事處、城管執法局、國土資源局、城鄉管理執法支隊告上法庭。
2017年7月7日,法院判決拆遷行為違法,孟耿成勝訴。
用孟耿成的話說,勝訴意味著我們的建築是合法的,他們的拆遷行為是違法的,「就好比兩個孩子打架,一個受了重傷,那就先住院治療,再判定是誰打得誰,認定了責任,接下來就是賠償的事了。」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攝
如今的武館一副荒涼景象,零星的七八名學員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無力交納學費。「這些孩子都是練武的好苗子,我就當是做善事,管吃管住管練武,只希望他們能將傳統武術傳承下去,日後能在中國武術界佔有一席之地。」
孟耿成現在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在劇組「跑龍套」來維繫武館,14歲曾去日本演出交流的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以至於包括《亮劍》導演陳健正在內的眾多劇組把孟耿成視為飾演日本軍官的不二人選。平日裡,孟耿成和三哥孟榮成還時常用日語交流。
從1995年拍攝《水滸傳》之後,孟耿成就很少與他的「梁山好漢」們相聚。聊到興起,孟耿成還筆墨書寫了「夢回梁山」四個大字,「梁山再聚首」也成了他未了的心願。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攝
「2018年就是《水滸傳》開播20周年,近年來很多劇組在綜藝節目中都團聚了,希望明年有機會還能見見那些『好漢們』。」
編輯:董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