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真的問題重重嗎?是!但也真的有辦法改變.

2021-02-19 BLIG小小星看世界

攝影師星爸&撰稿人星媽&旅行寶寶小小星

最靠譜的親子旅行原創指南

BLIG=Because Love is Giving.

了解我們的讀者朋友都知道,從小小星出生到現在一歲,一直都是我和星粑兩個人來撫育他,四位老人沒有參與過。很多朋友對此都表示「非常羨慕」,因為「隔代養育」所引發的問題的確不勝枚舉。然而,就目前的中國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雙職工」的現狀下,我承認,想像我們一樣完全自己撫育孩子的確很難。所以,哪怕我強烈支持一代人撫育一代人,但我也知道「隔代教養」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既然無法避免,那我們就應該去找一些方法來提高隔代教養的質量,兩輩人一起去養好娃。今天這篇文章,出自我的好朋友summer之筆,文中的觀點我非常贊同。分享給正被隔代教養所困惑的朋友們。——阿琬

首先陳述一下我個人觀點:

如果父母有充足的時間精力,

可以一手帶大自己的孩子,

當然是最優選的養育方式啦。

但如果因為工作、身體狀況或其他原因需要老人輔助養育孩子,

想要解決隔代教養帶來的種種問題,

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老人輔助」&「父母主導」。

Summer真的很佩服全職媽媽的勇氣,

能為家庭付出這麼多精力,

我也很佩服職場媽媽不僅在朝九晚五的職場上快速運轉,

回家還要馬不停蹄照顧全家老小。

在養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從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我們今天暫且拋開全職媽媽的養育方式不談,

就來聊聊已經被攻擊得體無完膚的「隔代教養」。

隔代教養,是可以做好的,

但是需要老人和父母一起改變和努力,缺一不可。

如果夫妻二人決定請老人來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前提應該是——老人是樂於享受這種天倫之樂、子孫滿堂的生活。

對於老人而言,真的大可不必一味為了子女進行不情願的付出,畢竟養育一個小孩子不是一兩個月的偶爾搭手幫忙,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和教育。如果是夢想著退休了要去看世界,夢想著去過田園生活、琴棋書畫,讓這樣的老人度過日復一日在家中連軸轉的生活,即使是再好的脾氣,也會因為日漸不支的體力和還未實現的夢想,而積鬱在心吧……

當然,也有很多老人超級喜愛小傢伙們圍繞的生活,一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便讓他們心裡滿足而溫暖,不需要追求什麼遠方,實實在在地陪伴在家庭身邊,看著孩子成長。

不管哪種生活方式都是老人們的自由,真的不必強求,也不必委屈求全,如果想要參與孩子的養育,那麼就把這種生活當作一種樂趣吧……

無論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對老人的加入必會給兩個家庭之間帶來衝突:老人與夫妻一方的原生家庭的衝突,老人與夫妻孩子新家庭的衝突。

而老人們因為心中的愛,讓他們永遠覺得自己的子女還是個孩子——這就免不了對子女進行指揮、訓斥或是嘮叨……但是,在這個新的家庭關係裡,子女也已成為父母,妻子或者丈夫,如果老人們還是用一貫的方式與子女相處,繼續強勢下去,子女工作疲憊了一天回家以後也不得安寧,那麼不僅是子女備受困擾,對於老人自己來說也會備受打擊,發現自己付出的辛苦不被理解,怎麼孩子結婚以後就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小孩子了呢?……

在這種2+2+1的家庭關係裡面,其實主導家庭方向的應該是夫妻二人。客觀一些來說,無論是從經濟眼光、學習能力或者開放的眼界來說,年輕人已經遠遠地超過了老年人,早已不再是他們懷中的小孩子,更應該有主導家庭方向承擔家庭責任的能力。

這時老人們即使再不情願,也要適時地退位。相信年輕人的能力、尊重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把操心與嘮叨的時間換成與小朋友去玩樂,豈不是更好?

說句要被打的話,我每次帶著小芊出去都是比較害怕見到老人帶孩子的,小孩子蠻橫無理、搶奪東西,老人卻當作沒看見一樣繼續閒聊家常……如果我沒忍住說了一句「小朋友你不能推別人哦」,有時候還會換來老人們一個大白眼——「你這個人和孩子認真什麼呀?孩子又不是故意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老人帶的孩子也有乖巧懂事的,父母帶的也有熊孩子。我只是說,概率。

既然老人參與到了孩子的養育中來,就要配合孩子父母教育方式。老人家對於孩子的愛我們都能理解,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這才是更好地表達愛的方式呀!愛,不等於溺愛,心疼,不等於沒有原則。

就像經常聽到很多四五歲孩子的爺爺奶奶抱怨:「我這剛給孩子買的玩具,一天就被他摔壞了!」「我每天在家裡跟著他擦洗,他還滿地亂扔亂吐!」。聽起來我都替老人們捏了一把汗,這是有多辛苦……但是轉眼一想,造成孩子這樣的原因,和老人給小朋友提供傭人一樣的服務——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啊。

對於逐漸有認知意識的孩子要有適當的規矩,老人們對於孩子父母提出的規矩、要求以及管教,都要完全地尊重、儘可能去執行。萬萬不可的是:孩子父母去上班了,老人們關上門就說「沒事不怕的寶寶,不用聽你爸媽的,有爺爺(奶奶)護著你呢……」。

在孩子面前,老人要永遠維護好父母的形象,如果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儘量背地裡交涉,多聽聽子女的理由和建議,儘可能地做到人前人後言行都一致。給孩子多傳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少八卦、少說閒話,少抱怨、少咒罵爭吵……

我知道,對於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改變自己是件很難的事情。但再想一想,年輕人都在背負著房貸、背負著子女教育等等壓力,卻仍然在努力奮鬥前行著,老年人們這些力所能及的改變就沒有那麼難了吧……


做為父母,雖然在外忙碌了一天工作下班回家,仍然不可逃避陪伴孩子的責任、教育的責任、照顧孩子的責任。

老人帶孩子的辛苦程度,我個人認為是高於大多數上班工作的。所以當年輕人回到家以後,儘可能地把陪伴孩子的任務接過來,讓辛苦了一天的老人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段難得的與父母相處的時間。

陪伴孩子吃晚飯、洗澡,幫他洗乾淨一天的髒衣,忙碌過後靜靜地講幾個故事,陪著他入睡,照料他半夜的起夜……這些至少我認為,都是下班回家的父母應該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老人們來幫忙,並不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反而他們分擔掉的是作為父母的年輕人的責任。我也聽到過不少老人們抱怨:「這個孩子簡直就像是我生的!他爸媽又出去喝酒去了……」做一個甩手掌柜固然輕鬆,但是既然沒有做好放棄一部分自由來養育孩子的準備,那麼為什麼要把他帶來這個世界做一個「假性留守兒童」呢?

除了陪伴,孩子的教育也是要依靠父母來主導。不要把孩子的一切「小毛病」都歸結於「都是老人給慣的」。父母每天下班回家以及周末的時間,足夠教育出一個行為規範的孩子。即使有些老人的溺愛會讓孩子有一些嬌慣,但在父母的嚴格要求、督促引導下,小朋友就會樹立出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我們要儘可能多承擔我們做為父母的責任,即使是犧牲了自由和輕鬆享受的生活,但如果你準備好了要成為父母,這些都是不可逃避的。

想要做到有理有據地說服老年人聽從自己的養育方式,唯一能行得通的渠道就是自己多學習多請教。

從嬰兒時期的餵養、穿衣、生病等等,到長大以後的教育、性格培養等……即使每一個方向都做不到精通,也要都有所涉獵和了解。如果父母都做不到,孩子出門穿衣服應該是多還是少、孩子生病了的時候迅速反應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孩子動手打人該如何管教,那麼又如何說服老人家採取科學積極的養育方式呢?

在此基礎上,父母儘可能地做到原則問題上堅定不移,即使遭到反對、遭到老人們的抵抗,也要勇于堅持正確的決定。可能短暫的堅持不會起到什麼效果,但是常年的堅持,一定可以改變老人家的觀點,不要害怕說「不」。

那麼對於一些非原則問題,比如小朋友怎樣穿才好看?老人家打掃衛生不乾淨怎麼辦?……Summer建議,做為年輕人,「能動手解決的,就不要動嘴」。

這裡的「動手」當然不是讓大家去打架……而是看見哪裡不乾淨就默默地去擦掉,老人出門忘記帶了什麼東西下次就幫他們提前準備好,老人們水龍頭忘記關了就去默默地關掉,至於給小朋友搭配得不漂亮,那麼就等到周末再打扮就好啦……

對於老人們偶爾的念叨,一笑了之即可,不必認真,不必太走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請老人家來幫忙,那麼年輕人就多多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吧。

承擔起平日家裡的吃喝等基礎開銷,周末帶著全家出去放鬆一下,每年給老人家安排一兩次的旅行,節假日給他們買一些好質量的小禮物等等……

Summer這裡說的經濟支持,指的是用心的花錢,可不是每個月月初扔幾千塊錢之後就再不管不問。老人們很多時候並不缺那點錢,而是缺少一份出自內心的關心和惦記。


在老人和年輕人都能做到自我約束、改進的基礎上,一家人之間的磨合和互相理解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畢竟至少5口人生活在一起,性格上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必然會引發很多小矛盾。淡化這些矛盾,關起門來私下平和地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家庭的和睦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五口之家的熱鬧和生活氣息,用得好——可以給孩子一個自信大方活潑的性格;用得不好——孩子就似生活在夾縫中一樣。其實,這比父母獨自養育孩子更加難協調和權衡。

如果你也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那麼請加油!

靖哥,Summer和小芊。自由職業的一家三口,淘寶店主。曾經在IT圈內的靖哥和Summer,已經辭職八年,夢想成為走天涯的生活家。他們的公眾號:小默記(ID: momo-life_com)

進群方式:

請添加BLIG小管家微信「bligxms」,備註「親子」,

小管家會拉你入群噠!

相關焦點

  • 別讓隔代教養演變為家庭戰爭
    別讓隔代教養演變為家庭戰爭一、什麼是隔代教養?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林如萍教授表示,年老祖父母教養青少年孫子女,此種狹義的隔代教養經常會出現「年紀大的辛苦,年紀小的抱怨」之情形。  我們一般常聽到的隔代教養則是廣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長輩協助照顧孩子。通常出現在雙親皆須工作的家庭,比方上班日孩子住在長輩家、父母周末才帶回;或是全家與長輩同住,父母親每天下班後再接手照顧孩子等,依每個家庭的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教養型態。
  • 【「親」在家庭系列】隔代教養——和諧的家庭關係
    你相信從一個孩子身上可以看見一個家庭的景況嗎?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述說這個家庭給他的影響——他的家教如何?他的父母誰缺席?誰當家?他的依戀對象是誰?誰是他情緒的避風港? 隔代教養的普遍問題是祖父母對孫輩的溺愛與代勞,探究的原因有幾個層面:(1)彌補心理-祖父母似乎要把自己因條件限制對第二代關愛不夠的愧疚,在第三代身上得以彌補,要把自己退休後的閒暇在照顧孫兒女中得到充實。
  • 新書預告丨隔代不隔愛:系列暢銷30萬冊的教養札記再續新篇
    超1000萬次瀏覽的教養札記蔡穎卿寫作13年後再續新篇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隔代不隔愛「隔代教養」執行上隔著一代然而,愛不相隔於年歲之外經驗給予我們不同成熟度的愛編輯推薦一位隔代長輩的教養經千萬家庭精神導師教養理念再更新寫字、修辭、語言素養、考試4大陪伴功課示範給孩子和媽媽的小古文課媽媽班孩子班視頻錄製,還原真實教養情境首次面向大陸讀者線上交流會籌備中!
  • 從《虎媽貓爸》中,讀懂了隔代教育的秘籍
    本篇再談談讓國人折騰不已的隔代教育問題。 這部電視劇,開篇就展示了茜茜生活在爺爺奶奶家,以「公主」的身份養育,其間表現出自私、無知的狀態,導致畢勝男決定痛下決心,要親自撫養茜茜。對於畢勝男的這個決定,我是雙手贊成。
  • 孩子發展的一生你真的有好好了解嘛,怎麼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對於家庭的教養風格來說,一般有權威型、放養型、民主型。一般來說民主型家庭環境中孩子發展較好。1.權威型教養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現得過於支配,兒童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控制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甚至不誠實的人格特徵。
  • 讀完《殺死一隻知更鳥》,發現這真的是很有「教養」的一本書
    小說講述一個名叫湯姆·魯濱遜的年輕人,被人誣告犯了強姦罪後,只是因為是一個黑人,辯護律師阿蒂克斯·芬奇儘管握有湯姆不是強姦犯的證據,都無法阻止陪審團給出湯姆有罪的結論。此一妄加之罪,導致湯姆死於亂槍之下。細讀之後,我又發現《殺死一隻知更鳥》真的是很有「教養」的一本書。如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人不同對待,如何換位思考……看看書吧。
  • 潘長江基因強大,隔代遺傳,躲過了女兒,跑不了外孫
    直到後來看見了小姑娘奶奶的照片,就全明白了,祖孫二人那叫一個神似啊,這「隔代遺傳」是真的太強了!再有就是杜江與霍思燕一家。在近年越來越火熱的親子綜藝中,杜江與霍思燕之子嗯哼貌似比自己父母還要火,堪稱是大片圈粉。
  • 芝士親子早教:老人帶娃問題多!隔代撫養觀念不同怎麼辦?
    (原標題:芝士親子早教:老人帶娃問題多!隔代撫養觀念不同怎麼辦?) 隔代撫養可以充分利用家族資源、共同抵禦現實世界的艱難和風險,有很好的一面;另一面是,家族成員很容易因守不住各自的家庭角色界限過度捲入,把好事變成壞事。
  • 狗狗行為體現主人內涵,恕我直言,有這幾種行為的狗真的很沒教養!
    但是如果有下面幾種行為,恕元元直言,你家狗真的很沒有教養!隨地大小便一隻有教養的狗狗必須是能學會定點大小便的狗狗。如果狗狗隨地大小便,就會給人一種不禮貌,原始人原始狗的感覺。只有尚未馴化的野獸才會隨地大小便,不是嘛?
  • 養貓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我覺得大多數的的人都聽說過關於養小貓咪的一些事吧,有的人說養小貓咪其實也是一種風水,更有的人說,養小貓咪可以改變命運,那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我們都知道小貓咪一種很有靈性的小動物,所以說有人說它可以改變命運,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也不是說一點什麼依據都沒有。
  • 看到奶奶後才發現,隔代遺傳真不是吹的
    雖然是玩笑,但是好像真的會這樣變化。有些父母則表示自己的娃怎麼誰也不像?有的孩子像小姨,還有的竟然像奶奶或外公?隔代遺傳真的存在嗎?田亮家的森碟,"江湖人稱"風一樣的女子,如今女大十八變,小時候是和田亮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現在則細看有些不像了,森碟到底像誰呢?在田亮公開的一張全家福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森碟女子,像奶奶!
  • 隔代遺傳的基因有多神奇?潘長江女兒躲過爸爸遺傳,外孫卻沒跑掉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隔代遺傳」這個說法,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生活當中存在著很多。很多爸爸媽媽們會發現,比起長得像自己,孩子會長得更像爺爺奶奶那一輩。這樣的情況就屬於「隔代遺傳」。
  • 吃了就能改變性別?真的有「轉胎丸」嗎?
    (健康時報記者 魯洋)吃了「轉胎丸」真的能「女孩變男孩」?最近,轉胎丸因為一些社會新聞事件,再次引起關注。真的會有「轉胎丸」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男科副主任醫師張國喜介紹,所謂的「生男藥」、「轉胎丸」,市場上一般有兩大類,一種是不法商販弄了點澱粉或是草藥,隨便一包裝就假冒成了他們口中所謂的「轉胎丸」,這種一般吃了不會有任何作用;第二種是大量的雄激素藥物(如甲基睪丸素)和其他的一些東西隨便摻和在一起,吃了這種「轉胎丸」不是導致流產,就是導致女性假兩性畸形。
  • 穿越時空之後,我們真的能夠改變過去嗎?
    編者按:當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時,他/她要麼裹挾在時間的洪流裡,亦步亦趨,要麼把握住這個機會,積極地幹預現在,但是,過去和未來真的會因此改變嗎?她突然出現在澡堂男浴室裡,而澡堂的老闆正衝著她大喊大叫,之前的男生以為她精神有問題,慌忙逃走。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和之前不一樣了。就這樣,李進步莫名其妙地穿越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時空,還是從2019年的南方大城市來到了1999年的一個北方小縣城。
  • 隔代親沒有讓孩子親近老人,為何會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父母的事。最近還拿了父母辛苦存的十幾萬買了車,原本父母想再存點買了房的。顯然隔代親讓孩子偏離了正常成長的軌道。有一個退休的短視頻拍攝者,有了10萬粉絲,不糾纏管孫子的瑣事,拍短視頻,記錄生活的美好,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樂趣。當然,造成隔代親的責任不完全在老人,很多時候都是孩子父母不作為才有了這種問題。
  • 有種「隔代遺傳」叫潘長江,女兒完美躲過基因,外孫卻意外中招
    子女長得像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生活中有很多孩子走出來簡直就是爸媽的翻版。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的時候,有的孩子長相與爸媽沒有半點相似之處,但反而像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其實這也沒啥好奇怪,因為"隔代遺傳"這件事還是經常出現的。
  • 陳小春兒子喊周延GAI哥,卻遭吐槽沒教養,過分解讀真的可取?
    先不說Jasper教養的問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GAI叔就是有教養有禮貌了?而且陳小春比周延也大不少,他叫春哥也沒見有誰說沒有教養呀?你的教養呢?這恐怕不是藝人之間的問題,而是一些粉絲之間的問題,只有
  • 心理學:不動聲色地吸引一個人,其實真的有辦法
    分手了,想挽回卻苦於無辦法,到底我怎樣才能引起他的注意重歸於好呢?相信上面的問題,很多戀愛中的女孩子都遇到過,也應該有很多人正在被這樣的問題困擾,畢竟遇到讓自己心動喜歡的人不容易,如果能成功吸引到對方的目光順利牽手,真的是,唉呀,想想都開心。可到底怎麼做呢?
  • 誠拙,真的傻嗎?
    自己有自己世界,你覺得在自己的世界裡過得自在就行,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方式看法強加在別人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需要相互理解。有時候,善意地提一句,點一句,其實已經很夠意思了。我把自己當作一個項目,知道問題癥結所在,找到解決路徑,但也需要不斷嘗試不斷強迫自己,才能一點點改變。我很喜歡一部港劇叫《創世紀》,葉榮添也是經歷了很漫長的一個過程,才一點點改變的,耐心點,眼前的困難都能克服。
  • 離婚冷靜期真的有必要嗎?
    關於離婚冷靜期的問題,真的是引起了一大波熱議,從最開始的提議,到明年實施。很多人都說離婚冷靜期真的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大家都有著怎樣的意見。我們真的需要離婚冷靜期嗎?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兩種說法,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認為沒有必要的.從每一對要離婚的夫妻的角度看,離婚冷靜期沒辦法解決感情裡的根本問題.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冷靜之後,會選擇不離婚嗎?並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