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寫議論文的時候都很少提前構思、列個提綱,在考試的時候往往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東一榔頭西一斧子,寫著寫著就和自己一開始想的那個作文差了十萬八千裡。這都是沒寫提綱惹的禍。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下議論文提綱的寫法,乾貨滿滿,不要隨意跳臺。
議論文的提綱編寫與幾種結構模式
議論文擬提綱的步驟:
1、找論據,定論點
①根據審題立意時確定的論題搜尋論據。
找事實論據注意既要有歷史事實材料,又要有現實材料,不要厚古薄今。
②從論據材料中提取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根據論點篩選論據
如果在審題立意時已經初步擬定了中心論點,但在一時難以找到材料證明中心論點或某個分論點的,應以你掌握的材料為依據,重新確立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如果繼續使用原來的中心論點或者分論點,那就可能使文章因缺少論據而論證無力,也有可能出現論據無法論證論點的錯誤,甚至可能有觀點錯誤的危險。
2、定模式
1. 基本採用三段論的結構模式
文無定法,但是,初學和應試者要學有方法。應試者應該採取最簡捷的方式布局謀篇,才能保證在考場上快速構思,快速入題,開亮「視窗」,成就美文。
⑴「三段論」由「引論」「本論」和「結論」三個部分依次組成。
一般說來,「引論」即開頭部分,它要提出問題(論題或者中心論點)「是什麼」;「本論」即本體部分,它要分析問題 「為什麼」;「結論」即結尾部分,它要解決問題「怎麼辦」。
⑵立好結構框架的標準有三條:
①「三論」( 「引論」、「本論」、「結論」)齊全,結構完整。
②布局嚴密緊湊,段落層次分明,上下銜接自然。
③全文首尾圓合,段落首尾呼應。集中突出論點。
雖說「三段論」的模式基本規範了議論文和議論性散文的寫法,但是寫作者仍然可以在三段論基礎上創造出多種結構模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2. 本論部分的層次關係有總分、並列、對照和層進關係四種
⑴並列關係
幾個分論點同等並列,每個段落可以用「從……方面來看」、「從……上分析」等句式放在開頭。如果把這幾個分論點的順序對調,不會造成邏輯混亂。但是,安排並列的幾個分論點。還是要有一定的順序的。
①重要性順序
如「主——次」順序,可以分別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順序的詞語放在每段開頭。
【例】中心論點:只有在發揚團隊精神的基礎上張揚個性,才能彰顯團隊特色和個人魅力。
分論點一:首先,個人要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團隊才能步調一致獲勝利,個人才會更有信心而魅力倍增。
分論點二:其次,團隊要為個人提供用武之地,個人才能張揚個性優勢互補,團隊才獨具特色而富有生機。
②時間順序
幾個並列的分論點所論述的事物發生時間有先後,可以按時間先後安排寫作順序。
【例】中心論點:魚和熊掌可以共享,時尚與經典應該兼得。
分論點一:經典由時尚的傳承而光大。
分論點二:時尚因經典的營養而充實。
③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
同一層次的幾個分論點,有的分論點所述道理易為人們所接受,可以先說;有的分論點所述道理需要作較多的論說才能為接受,則要後說。這樣才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例】中心論點:平凡者也自豪
分論點一:平凡者未必平庸。
分論點二:平凡者也能自豪。
⑵層進關係
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係,各層次的前後順序有嚴格的要求,不能隨便變動。
段與段之間常有表示遞進關係的標誌,如「不僅如此」、「而且」、「甚至」等。
層進關係有三種情況:
①事物發展順序
幾個分論點反映的是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則按事物發展的順序安排分論點。
【例】中心論點:再試一次,成功的大門會向你敞開。
分論點一:失敗常常是嘗試的終點;
分論點二:再試往往是失敗的終點。
②遞進順序
幾個分論點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論證中心論點。
【例】中心論點:微笑競爭,攜手同行,這是雙贏的智慧。
分論點一:競爭在美德的肩膀上舞蹈。
分論點二:競爭在合作的懷抱裡微笑。
③先破後立的順序
前面幾個分論點分別否定了一些作法,最後一個分論點指出正確的作法。
【例】中心論點:走向科學、民主與法制,就是走向富國強民的康莊大道。
分論點一:封建迷信思想制約了創造力的產生,阻塞了科學強國之路。
分論點二:無政府狀態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權益,堵住了富民強民之路。
分論點三:民主、法制和科學,是幫助我們走向富國強民大道的三大法寶。
以上分論點一和分論點二之間是並列關係,分論點三與前面兩個分論點間是層遞關係。
⑶對照關係
這其實也是一種並列關係,就是從正反兩方面舉例對比說理,這樣是非分明,觀點明確,是一種簡單、易操作而見效快的寫法,因此初學者採用這種寫法較為普遍。
【例】中心論點:高舉誠信的火把,讓人間充滿溫暖。
分論點一:點亮誠信之火,你的四周溫暖光明。
分論點二:熄滅誠信之火,你的前頭陰冷黯淡。
⑷總分關係
含總分、分總或總分總關係。
並列、層進和對照關係是分論點之間的層次關係。在總分、分總和總分總關係中,總說部分是總述或者總結議論文的分論點。在分說部分,要注意到幾個分論點之間層次關係仍然有並列、層遞和對照關係,因此必須妥當安排分論點的順序。
3. 同一層次的論據之間的層次的關係
同層次的論據間較多採取並列或對照關係。但也可以用「總寫——特寫」或「特寫——分寫」的寫法。
3、備亮點、定詳略
議論文本論部分是詳寫部分,其中詳寫的是事實論據及其分析評論。但是所用論據不僅一個,因此要詳寫新鮮的事例,略寫概述人們較為熟悉的經典事例。這樣詳略結合,能夠使舉例豐富翔實而要言不煩。
設置亮點的最佳位置有:標題、題記、開頭、結尾、段首、段尾、過渡句段和關鍵段。
論點是文章的靈魂,因此把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作為文眼,即作為文章的亮點是至關重要的。
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篇章結構及其提綱的幾個主要模式
最常見的論證結構安排和論證過程的「五步法」和「四步法」。
1.「五步法」:立論—論證—過渡—再論證—結論
第一步:立論——提出中心論點,也可以只提出論題。
第二步:論證——「立·擺·議·結」論說論據。
①「立」,立意,提出分論點一,照應中心論點。
②「擺」,擺出一兩個事實論據或理論論據。
③「議」議論,分析和評論論據,論證分論點一。
④「結」小結,照應分論點一。
第三步:過渡——承上啟下。
①這一部分可以放在「論證」一段的結尾,或者放在「再論證」的開頭,也可以獨立寫成一段。
②有時可以把「論證」和「再論證」兩部分的分論點放在過渡段提出。即承上總結並揭示上一部分的分論點;啟下提出下一部分的分論點。這種寫法,過渡文字一般獨立成段,或者放在「論證」部分開頭。
③「過渡」可以是一個複句,也可以是一段話。
過渡段根據「論證」和「再論證」之間的層次關係選擇關聯詞。可以用的句式如「既……又(也)……」、「一方面……另一方面……」(並列), 「不但……而且……」「而且」(遞進), 「雖然……但是……」「但是」「然而」「不過」(轉折)等。
第四步:再論證——再次「立·擺·議·結」論說論據。
即提出分論點二,擺出一兩個論據,議論分析論據,小結照應分論點二。
第五步:結論——總結全文,重申中心論點,提出應該怎麼辦。
如果立論部分只是提出論題,那麼多數在結尾部分提出中心論點。
2.「四步法」: 立論—論證—再論證—結論
如果「論證」和「再論證」部分都在段落開頭用相同的句子引出不同的分論點,或者用相同的句式提出分論點或者論據,那麼可以不要過渡段,這一點我們在下一章詳細說明。
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篇章結構的一般模式
結構的表現形式分為表現思維形式的邏輯結構和表現語言形式的篇章結構。
寫作者一般先形成邏輯結構,再形成篇章結構;閱讀者則一般先了解篇章結構,再理清邏輯結構。
邏輯結構主要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推理形式。例如因果、歸納、演繹和類比等推理。這在「論證與論據」部分再作具體介紹。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篇章結構及其提綱模式。
從中心論點所在的位置看,議論文常見的結構模式一般有四種類型:
1. 開篇提出中心論點的模式,這是最常見的模式。
2. 結論中提出中心論點的模式,這也是常見模式。
3. 在題目中顯示中心論點的模式。
4. 在文章中間的過渡段中提出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