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
史蒂芬·埃德溫·金是誰?看完《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這本書,你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01.成績斐然的史蒂芬·埃德溫·金
史蒂芬·埃德溫·金是一名美國作家,迄今已著40多部長篇小說和200多部短篇小說,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贖》《穹頂之下》《魔女嘉莉》,等等。
而且,他寫的很多書本都成為全球暢銷書,超過百部影視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說,因此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
除此之外,他還是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傑出貢獻獎」,世界文學奇幻獎「終身成就獎」、美國推理作家寫作「愛倫坡獎」的「大師獎」的獲得者。
02.樂在寫作的史蒂芬·埃德溫·金
在這本書的「簡歷」章節,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果從目前取得的成就來看,人們一定會認為作者是個天才作家,天賦異稟。但是,看他的成長軌跡,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對他而言是一種必然,一種極度熱愛寫作的必然,一種從小筆耕不輟的必然。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寫作是為了自我滿足……我圖的是我能沉醉其中的那種樂趣,為的是純粹的快樂。」
他還說:「如果你不能樂在其中,就不能成器。」
在7歲的時候,史蒂芬·埃德溫·金就開始自發地動筆寫故事。試問,有多少7歲的孩子會想要動筆寫下故事呢?很少,對不對?7歲的我還在為10個阿拉伯數字而煩惱,長到30多歲了才開始動筆寫作。雖說不可妄自菲薄,但這就是差距吧。
03.拼命寫作的史蒂芬·埃德溫·金
在「論寫作」這個章節裡,談論了如何寫出好故事。在講述具體的方法之前,作者先拋出一個觀點,「你如果不準備拼命幹,玩命寫,那你根本就沒打算試著寫出點好東西。」這個觀點很意思,值得我們深思。作者在告訴我們,但凡想寫出點好東西,就得有拼命、玩命的心理準備。
確實如此,沒一點拼命的決心,要想在數以萬計的寫作者中脫穎而出,是有些痴心妄想呀。
04.寫出好故事的史蒂芬·埃德溫·金
這本書的「論寫作」章節裡,作者分享了很多寫出好故事的方法。在這裡,簡要作了如下梳理。
多讀,多寫。作者倡導每天閱讀和寫作,四到六個小時。每天幾乎在同一時間進入書房,關上門寫作。不寫完規定的字數,絕不開門。關上門寫什麼?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寫自己喜歡和了解的,就能讓作品與眾不同。構成小說的三個基本元素:敘事,描寫,對話。敘事,將故事從A點推至B點,最終推至Z點,故事結束。描寫,把讀者帶進現場。對話,通過具體語言賦予人物生命。在講故事的工作基本完成後,還可以挖掘故事背後深藏的象徵和主題。
關起門來寫一稿給自己,敞開門寫二稿給讀者。作者通常在自己修改完第一遍後,請妻子塔比莎和四到八名朋友點評,並根據他們的建議作修改。作者還分享了一個改稿公式:第二稿=第一稿乘以百分之九十。掌握好故事節奏,特別是背景故事只留有趣的部分。寫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要做調查研究,從而使寫出的故事更加逼真。新手作家能否從寫作課程和研討會中收益?作者的回答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多寫,最有價值的課程是你自學得到的。」對此,你怎麼看?
05.靠寫作「復活」的史蒂芬·埃德溫·金
在「論生活」這個章節裡,詳細敘述了作者在1999年遭遇嚴重車禍,康復後又立刻投入寫作的經歷。即便車禍後第一次寫作僅僅寫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也足以讓作者汗如雨下,快要坐不住了,但還是堅持寫作。因為寫作能夠讓作者在短時間內忘記自己,忘記自己的痛苦困境。
我想在這一章節,作者表達了寫作和生活的聯繫。就像他自己寫到的:「寫作最終是為了讓讀你書的人生活更豐富,也讓你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是為了站起來,好起來,走出去。快樂起來,好嗎?快樂起來。」
也許,作者想說,寫作能夠自我療愈,讓人們的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