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中國海關總署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海關共立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4198起;中國海關還準許82個國家地區的77種食品農產品輸入,有力支持市場保供穩價。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將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中國海關立案偵辦的走私犯罪案件中,涉稅走私犯罪佔近一半,案值共計781.6億元,增長74.3%。
通過持續打擊整治,「洋垃圾」走私活動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海關總署偵辦廢物走私犯罪案件372起,查證涉案廢物76.2萬噸,同比分別下降22.7%和50.9%。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16日在2020年全國海關工作會議上介紹:「完成滯港固體廢物清理退運,推動開展』大地女神』第五期國際聯合執法行動,洋垃圾走私得到有效遏制,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嚴厲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實施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監管打擊和綜合治理。」
2019年,中國海關偵辦象牙製品走私犯罪案件170起;還與相關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加強協作配合,指引中國香港、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海關共查獲走私象牙超過11噸,穿山甲鱗片近60噸、犀牛角逾106千克、小葉紫檀超過14噸。
過去一年,中國海關還嚴打汽車、電子產品、奢侈品等重點涉稅商品行業、團夥性走私犯罪活動,共偵辦涉稅千萬元以上的走私犯罪案件270起,增長55.2%。
此外,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方面,中國海關大力推進進出口環節提效降費。倪嶽峰說,「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縮62.3%和78.6%。2個進出口食品安全證件退出口岸驗核,推動取消118項機電產品自動進口許可證。進出口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明顯降低。」
2019年,中國海關還促進外貿穩中提質,支持邊民互市貿易發展,開通中哈、中越等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建立跨境電商統計體系和退貨監管模式,多措並舉擴大糧食、肉類產品、種質資源等進口,準許82個國家地區77種食品農產品輸入,有力支持市場保供穩價。
2020年,中國海關如何適應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倪嶽峰迴應,將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圍繞高質量發展、「六穩」工作,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倪嶽峰說,「大力推進以海關法為主體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和推動關稅法、固廢法、生物安全法、反走私規定等重大立法項目;深化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加強汽車、舊機電、嬰童用品、危險化學品等重點敏感商品監管。」
新一年,中國海關還將組織開展「國門利劍2020」、「藍天2020」專項行動;深化反走私源頭治理、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智慧緝私」建設;同時,積極推動開展「大地女神」、「雷電」等國際聯合執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