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學探秘:二十八宿真形圖

2020-12-24 騰訊網

二十八宿是古人對黃道圈恆星的一種劃分方法,其劃分依據是月亮28天繞黃道一圈,日行一宿,是謂「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各自有自己的名稱,分別是:東方七宿角、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二十八宿的命名,也都是有依據的,那就是各個星圖的連線,比類像物。

一、東方七宿

角宿

角宿兩顆主星,一顆視星等為1.04,一顆視星等為3.38,一明一暗,看上去一大一小,頗像牛角形狀,故名。

氐宿

古人將手掌分為兩部分,大拇指對應的那部分成為「高」,四指對應的那部分成為「低」。

氐宿所象形的,正是手掌低的那部分。

亢宿

《爾雅》載:「亢,鳥嚨。」亢的本意,即是鳥啼叫。

鳥啼叫時,嘴巴張開,一頭大一頭小,亢宿所象形的,正是此意。

房宿

房,通舫,古代的一種船,上大下小,兩頭翹起。

心宿

心宿三星,頗像心臟外弧形,故名。

尾宿

箕宿

二、南方七宿

井宿

井,其象形並非我們所熟知的水井,而是鹽井上的井架。

井宿,其連線頗像鹽井井架,故名。

鬼宿

《禮記》載:「人死曰鬼。」鬼字象形了死人的三大特徵:直聳的頭髮、臉上的冪巾、屈膝葬。

鬼宿,其連線象形前兩大特徵,故名。

柳宿

星宿

星,其最初象形的是一種草——戴星草。

星宿連線,頗像戴星草,故名。

張宿

《說文解字》載:「張,施弓弦也。」張,就是拉弓弦。

翼宿

軫宿

《說文解字》載:「軫,車後橫木也。」軫,大致相當於今天車後座的靠背。

三、西方七宿

奎宿

《說文解字》載:「奎,兩髀之間。」即今天俗稱的胯骨之間上平下尖、像尺子一樣的部分。奎下為圭,圭的本意即是尺。

奎宿之連線,頗像胯骨之間的形狀,故名。

婁宿

婁,通簍,即背簍。

婁宿三星,連在一起頗像背簍頭頸,故名。

胃宿

《史記 天文志》載:「胃為天倉。」胃在古代除了指身體消化器官外,還指儲存糧食的糧倉。

昂宿

《類篇》載:「昂,日升也。」昂,就是日出。

昂宿七星,一星居高,頗像太陽;其餘六星頗像起伏的水面;合在一起,是謂「昂」。

畢宿

畢,古代有一種意思指長柄網兜。

觜宿

《說文解字》載:「觜,鴟舊頭上角觜也。」觜,就是角鴞頭上的毛。

參宿

古代有一種鼓,叫做「參鼓」,參宿,外形頗像此鼓,故名。

四、北方七宿

鬥宿

牛宿

女宿

女,本意指織布行業,中間一豎象形布匹,周邊象形織布機上長形配件。

虛宿

虛通須,魚須之意。虛宿和旗下眾多星官合在一起,頗像長短不一的魚須,故名。

危宿

危是桅的本體字,指船帆。

室宿

室即房間。

壁宿

壁,在古代除了指牆壁外,還有一個意思,即是軍營中的瞭望塔。壁上觀,即在瞭望塔上觀戰。

相關焦點

  • 古代天文學探秘——十二星座真形圖
    五、獅子座(7月23日~8月22)二十八宿中,星宿和張宿合在一起,其外形頗像一隻大頭的獅子,是謂「獅子座」。而居,古代有的地方通踞,蹲坐的意思。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其外形看上去頗像一個梳子兩個辮子、蹲坐這的女性,是謂「處女」。《禮記 月令》載:「孟秋之月,日在翼。是月也,以立秋。」處女座,其對應「八節」為立秋。
  • 中國古代星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劃分
    在眾多的星官中,有31個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中國古代劃分星空的基本單位"星官",也就是把相鄰的恆星組合在一起,構成各種圖案,並分別取一個名字,稱為星官。若干小星官又可合成大星官。後來,星官不僅指星群,同時也指天區。主要的大星官就是三垣和二十八宿,在唐代《步天歌》中,三垣和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區劃體系。三垣指北天極附近的三個較大的天區: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 五嶽真形圖詳解
    五嶽真形圖,道教符籙,據稱為太上道君所傳,有免災致福之效。很多人對五嶽真形圖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為大家帶來五嶽真形圖的詳細介紹。/ 五嶽真形 /最早出現「五嶽真形圖」記載的是古代文獻《漢武帝內傳》,稱該圖是太上老君最早測繪的山嶽地圖。
  • 《五嶽真形圖》你了解多少?
    一、認為《五嶽真形圖》是代表「五行」演化而來的五個方位和五種物化。東嶽圖表示「木」,西嶽圖表示「金」,南嶽圖表示「火」,北嶽圖表示「水」,中嶽圖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二、認為《五嶽真形圖》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東嶽圖繪的是青龍,西嶽圖繪的是白虎,南嶽圖繪的是朱雀,北嶽圖繪的是玄武(龜蛇),中嶽圖繪的是屋內的土神。
  • 天上的二十八宿是怎樣排列的?如何用星象圖找到今天的星宿
    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多了解一些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最常見的是北極星、北鬥七星和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更是出現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之中,被寫得神乎其神。那麼,我們該如何來了解和認識二十八宿呢?
  • 看陰陽學說在古代天文中的運用,就能知道中華文化一定會經久不衰
    如果從古代天文學的角度來探討,就會發現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跟其他文明古國的天文學,有著完全不同的思想理念。 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中,除了二十四節氣的曆法,是用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之外,在星象方面,都是採用每天晚上在東方升起的二十八宿,來作為每個季節的星宿的,並以此形成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布局。
  • 左青龍右白虎與二十八宿的關係,原來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
    曾侯乙墓漆箱的出土,證明了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戰國早期,中國就已經有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但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疑問,就是二十八宿的周圍,為什麼只有龍虎,卻沒有朱鳥玄武呢?二,龍虎鹿鳥玄武這些神獸,跟二十八宿並不是同一個起源,神獸的起源較早,二十八宿的起源較晚,到了戰國早期前,才將神獸和二十八宿合在一起,到了西漢的早期,才正式確定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神獸與二十八宿的對應關係。對於第二個結論,還有兩個旁證。
  • 對古代的天文學充滿好奇,其實他們對天文學的認識卻讓我們吃驚
    在古代,天文學是一個高深莫測的學科,當時更多的是對星空的觀察。古代,用於觀察星空的的天文臺在當時被稱為觀象臺。古人對天體的觀測,主要是從實際出發,用於曆法建立、四季劃分、指引方向等等,一些文明古國,很早就建立了用於天文觀測的天文臺。
  • 只要知道了二十八宿的排列和現在的節氣,就能推算今天晚上的星宿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必修課。上知天文,就是非但要了解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北辰、北鬥、三垣、二十八宿、二十四節氣等知識,還能夠根據相關的知識,對每天晚上的星宿等內容,進行正確的推算。首先當然要了解二十八宿的排列順序。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漆箱上的星象圖,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二十八宿排列圖,圖上清楚地依次排列著角、亢、氐、房、心、尾、箕、鬥、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又清楚地標明了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到軫宿結束,軫宿又與角宿首尾相連。
  • 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詳解延光轉載,韋冠成二十八宿講解
    《國家寶藏》第3季中,乾隆御用的「金錢珍珠天球儀」那段,國寶守護人張子楓就有解說到,28星宿其實就是28組星區,古代中國天文學家為了區分天文星象,將星空劃分成三垣二十八宿。每一個星宿包括若干恆星,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
  • 二十八宿裡,隱藏了什麼秘密,和「四色陶」文化的分布如此一致
    二十八宿裡,隱藏了什麼秘密?和「四色陶」文化的分布如此一致。二十八宿,簡單來說,就是指天上四組共計二十八顆星星,它們分別在天空的東南西北四方,是我們古人觀察天體運行的智慧結晶。二十八宿按照古人「星宿分野」的說法,這二十八宿與地面的「州」也是有對應關係的,這就不得不先介紹一下我國古代的「九州」。「九州」的說法起源於大禹,大禹治水之後,將天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州。
  • 四千年前的內布拉星象盤,古代的天文學竟然如此深奧!
    而目前,這個星象盤被存放在哈雷的薩克森─安哈特州立博物館裡以往人們對古代埃及、古巴比倫乃至上古中國的天文學發達水平有所認識,但中歐地區卻未能進入天文學史家們的視野。內布拉星象盤的發現及其所蘊藏的明確而又豐富的天文學內涵,宣告這一地區也是天文學起源的聖地之一。
  • 中國古代星宿
    漸漸的,各個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對星空的認識。如今的我們似乎很習慣用西方的星座解讀生活,卻忽略了我們中華自己的智慧,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我們頭頂的星空進行了深刻的思考與探索。 中國古代的對星空的認識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個社會,地面上所有的東西都能在天上對應的找到,那裡有皇帝,有皇后,有軍隊,還有房屋、馬車……,在天上形成了一個與地面上類似的人間體系。
  • 雜談 | 中國古代的星空文化
    我們如今知道的全天八十八星座,其實是在1928年時國際天文學聯合統一繁雜的星座劃分的結果。正因為這個方式,我們才能通過運用精確的邊界劃分天空,使天空每一顆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不會出現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科學的隔閡。我們可以在Stellarium中了解不同地區和時代的星空文化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古代中國文化中的星空體系——三垣二十八宿。
  • 古代中國到底有沒有地圓學說?|十萬個為什麼
    周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三國時王蕃《渾天象說》)惠施的話,如果假定地球是圓的,可以講得通,所以被視為地圓說的證據之一。後面兩條,則已明確斷言大地為球形。所以許多人據此相信中國古代已有地圓學說。但是,所謂「地圓學說」,並不是承認地球是球形就了事了。
  • 初天麟:二十八宿消砂納水法
    四、二十八宿消砂 砂以二十八宿線度五行為主,對砂峰正五行為賓。 五、二十八宿納水 水口以二十八宿線度五行,各宿每度所屬五行起十二長生順行。 1.長生水來大吉昌;宜來不宜去。 2.沐浴水來便不祥;宜去吉。 3.冠帶水來人聰慧;不宜去兇。
  • 古代那些事,歲差和蒙氣差的發現,下
    魏普以前,我國古代關於天體運動的學說,主要有蓋天、渾矢 和宜夜三家之說。蓋天說是遠古最為流行的天圓地方說,起初以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後來又發展為「天似蓋笠,地法覆盤,天地各中高外下」的說法。具體說法又有所不同,有的說「天如車蓋,遊乎八極(八方極遠之處)之中」,有的說「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邊下」,有的說「天如敬(斜)車蓋,南高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