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陰陽學說在古代天文中的運用,就能知道中華文化一定會經久不衰

2020-12-28 騰訊網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歷經了社會動蕩和外族入侵等種種磨難,但中華文化卻始終延續不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相比世界上其他三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他們的古老文化如今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少量的古蹟,還在顯示著當年的輝煌。

中華文化為什麼能夠從無間斷的延續至今,這個問題已經被很多人從很多的角度探討過很多次了,也有過很多精僻的論述。

如果從古代天文學的角度來探討,就會發現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跟其他文明古國的天文學,有著完全不同的思想理念。

據說是起源於古代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是以黃道上太陽所在的位置來確定星座的,還把人出生時太陽所在的星座,來作為人的星座。

例如一個人是3月初出生的,此時太陽正處在雙魚座的星座上,那這個人就屬於雙魚座。

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中,除了二十四節氣的曆法,是用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之外,在星象方面,都是採用每天晚上在東方升起的二十八宿,來作為每個季節的星宿的,並以此形成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布局。

很顯然,由古巴比倫傳到西方的星座,是以太陽所在的位置來確定星座的;中國古代的二十八宿,是以每天晚上在東方升起的星宿來確定的,這就是中國和西方在思想理念上的不同之處。

西方人所用的星座,是太陽所在的位置上的星座,所以人在生日的那天,是看不到自己的星座的,因為白天不可能看到星星,晚上看到的又是別的星座,比如雙魚座的人,在生日那天是看不到雙魚座的,就是晚上也看不到雙魚座,要看也只能看到雙魚座對面的處女座。

西方的天文學,之所以會採用太陽所在星座來劃分黃道十二宮,無疑是因為太陽對人類的巨大作用,出於對太陽的崇拜,才讓古代的巴比倫人和西方人,覺得應該以太陽的位置來確定星座。

後來又結合古希臘的神話,把太陽所經過的星座,想像成太陽神阿波羅的行宮,於是就形成了黃道十二宮。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則是根據月亮在星空中,運行一周的時間為二十七天多一點,差不多每天晚上月亮停留在一個星宿上,於是就把月亮所經過的星宿劃分為二十八宿。

按照中國的二十八宿,就是在春天的晚上,在東方升起的是東方七宿,夜半的時候東方七宿在夜空的南中天,天亮之前在西方落下。

整個春天的晚上,排列在東方夜空中的是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排列在南方夜空中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排列在西方夜空中的是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排列在北方夜空中卻看不到的是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這樣就形成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星象。

此時的雙魚座,也就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的奎婁胃宿,在春天的晚上處在西方的夜空中,是馬上快要落山的星宿了。

很顯然,中國的二十八宿,是以晚上能夠看得見的星宿來確定的,跟西方天文學中,根據太陽所在的星座來劃分的黃道十二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思想理念。

為什麼中國人會跟西方人不一樣,並沒有產生對太陽的自然崇拜,也沒有用太陽的位置來劃分星座呢?這是因為中國人有著古老而獨特的陰陽學說,而西方人卻從沒有產生過類似的思想學說。

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是一門簡單樸素而又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在經典《黃帝內經》中,對陰陽學說有著完整的論述。

《黃帝內經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靈樞 陰陽系日月》:陰陽者,有名而無形。

《黃帝內經》認為,陰陽是一個有名而無形的哲學名詞,是對萬事萬物的概括和總結,陰陽學說是一切理論的根本。

陰陽學說,就是把萬事萬物都分為陰陽兩個方面,把世界分為天為陽、地為陰,把天上的日月分為日為陽、月為陰,把天氣分為熱為陽、冷為陰,把日子分為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把人也分為男人為陽、女人為陰等等。

陰陽學說認為,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等等都屬於陽;凡是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等都屬於陰。

陰陽學說還認為,陰陽是對立又互根的,是同等重要的,陽不可以離開陰,陰也不可以離開陽,這就是「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

這就是中國的古人並不崇拜太陽,而只重視陰陽的原因,只有中國的古人,才會非常重視晚上的星宿對人的影響。

中國的古人很早就知道,天上三寶日月星,當然不會只注重太陽一寶而拋棄了月亮和星星這兩寶。

中國的古人還從一年四季中,發現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規律,所以就把春天晚上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作為春生的星象;把左玄武右朱雀前青龍後白虎,作為夏長的星象;把左白虎右青龍前玄武后朱雀,作為秋收或者秋殺的星象;把左朱雀右玄武前白虎後青龍,作為冬藏的星象。

可惜還有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個道理,也不管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只知道左青龍右白虎,還要像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華府老師一樣,把左青龍右白虎紋在身上,這就是典型的不知變通,哪有不吃虧的呢!

像古巴比倫這樣的思想理念,只知道太陽之陽非常重要,卻不知道月亮和星星之陰,也是同樣的重要,更不知道在一年四季中的星宿布局也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文化也就註定是不會長久的。

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還認為,陰陽是互為消長又互相轉化的,就是欲陰先陽、欲陽先陰,也就是欲要得到陽,自己先要陰,欲要得到陰,自己先要陽,這就是道家經典《陰符經》「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的道理。

這也正是中國古代的哲學,無一不強調先要成就自身屬於陰的內在修養,然後再成就屬於陽的建功立業;無一不強調先要成就陰的內聖,然後再談得上陽的外王,中國的道家經典《老子》更是反覆講述:先要拋開自我的情緒私慾,做到柔弱、不爭、處下、如谷,讓自己的心靈達到虛無的境界,達到像道一樣的空靈,道的生生不息才能在自己的心靈上產生作用,才能讓自己得到智慧,有了智慧才談得上開創功業。

這也就是《老子》直接提出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這個思想理念。

中國的古人,就是把陰陽學說,既應用在天文學上,也應用在兵家、醫家等其他方面,更是應用在自身的修養上,所以中華文化就能夠像一年四季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樣,始終循環不已而永無中斷。

只要中國人能夠始終運用好陰陽學說,始終注重自身內在的修養,就一定能夠讓中華文化經久不衰,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太陽曆與陰陽五行——「太陽與中華文化」之一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作,《黃帝內經》是中醫文化的代表作;《周易》的基礎在陰陽,《黃帝內經》的基礎在陰陽五行;可以這樣說,陰陽五行玄了,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就玄了;陰陽五行死了,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就死了;陰陽五行活了,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就活了。源頭文化中,無處不在的陰陽五行真的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嗎?認識了天文曆法,才能真正認識陰陽五行。太陽曆中的陰陽五行,是那樣的精美精緻,是那樣的規律永恆。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思想史》中既有:「戰國時出現了一個學派,將陰陽術數思想加以發展,企圖構造世界圖式,以說明世界的整體聯繫,這個學派就是陰陽家,又叫五行家,或陰陽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術數分為六類,分別為天文、歷譜、五行、筮龜、雜佔、形法。由此可見,建立在術數思想基礎上的陰陽家學說內容相當廣泛,從天文歷算到吉兇佔卜。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古人認為:很久以前,天地混沌未分叫做太極,太極後生兩儀,兩儀具有陰陽對立與並存性質的兩種因素或事物,兩儀就可以理解為陰陽。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什麼是陰陽陰陽學說的重要作用: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裡就闡述了自然大道生發萬物的過程:萬物負陰而抱陽而生,負陽而抱陰而化。
  • 《陰陽學說在實戰中的具體運用》附經典案例
    陰陽學說是自然的辯證法,是古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變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己形成。陰陽學說認為:宇宙有兩股基本的原力,一正一反,即陽力與陰力。古人把這兩種力的規律命名為「陰陽」。 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理論範疇,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
  • 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陰陽思想
    中國已運用幾千年的智慧,西方科學直到今天才確切地予以證明。懂得了陰陽辯證的思想,就會在認識客觀世界和進行實踐時,確保大方向正確,少走彎路。然後再進一步研究具體事物的具體特點。比如,運用陰陽的思想,就會知道,有物質,一定會有暗物質或反物質;有宏觀宇宙的無限,必有微觀世界的無窮。就象莊子所說: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在八卦圖中,陰陽以陰爻和陽爻來表示,一個是斷線,一個是直線;陰陽魚中則一個是黑,一個是白。倘若從八卦中的陰陽爻和陰陽魚的黑白學起,會很抽象。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的傳承過程,將陰陽學說發展得簡練而深刻。但是倘若我們學習伏羲上觀天象,俯察地理的方法,積極探索我們所在的自然界,用心感悟,其實陰陽也非常實在,是真實的。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學說,是從事物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來說明事物的變化與發展。五行學說,是從事物矛盾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等規律,來說明事物的性質及事物間的相互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
    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古代大家與近代學者多認為陰陽家源於道家,近代出土竹簡《三十時》等證實早期陰陽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 五行學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古人對五行學說的應用太牛了
    一切盡在五行中,是在戰國時期達到鼎盛了,還是……——一位奇門遁甲研習者運用五行學說,對文明與文化關係的闡述我們為什麼會研究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系統之上?他最主要的根基是什麼?奇門遁甲來自於陰陽學說和五行文化首先,學說是什麼?學說就是一種學問,一種說法。中國的漢字具有表意、象形,另外音也有表意的作用,漢字是多種寓意的一個綜合體。我們在解釋母語的時候,按字意大致就能夠追溯到他的根基。陰陽五行學說是預測學的理念依據,陰陽包含著五行,五行中又包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屬性都可以分為陰陽兩類。
  • 古代中國到底有沒有地圓學說?|十萬個為什麼
    中華書局聚珍文化新近出版科技史大家江曉原教授新著《中國古代技術文化》,為配合這部重磅好書的出版,我們新闢了一個關於中國古代科技史的欄目
  • 中天易學論陰陽五行
    所以說中華文明5000年來!他是依靠的是佔卜文化傳下來的文字!所以佔卜算卦對於中國發展的文明史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不可否認!在中華5000年的文明史裡面!傳統文化裡有一支獨秀就是易經易學文化!在易學文化裡面發展的過程中!有奇門,六壬,還有七政四餘!以及梅花易數!風水命理!等等各個學科的內容!而我們今天講的就是以命理為主!但是命理必須給予易學的基礎!
  • 從安倍晴明到郭敬明:日本陰陽師的文化漂流
    術數文化正式在日本傳播開來與推古十年(602年)百濟僧侶觀勒去到日本密不可分,據《日本書紀》所載,觀勒進獻了曆本、天文地理及遁甲方術等相關書籍,故而朝廷決定選派書生向其學習。舒明四年(632年)留學僧旻在留學歸國後,向中大兄皇子與中臣鐮足傳授《周易》,並將學習到的天文曆法實踐於朝廷的政治運作。
  • 其實古代數字「九」、「五」皆有文化
    如古代裝飾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模仿者古人的行徑表現對古風的熱愛,另如成年人間流行起來的詩詞格律,以古代《平水韻》及現代的《中華新韻》為主模仿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並加以創作。其次則是那些仿照如《甄嬛傳》《大秦帝國》宮廷古裝劇的勾心鬥角、權謀捭闔的各個群體在網上所體驗出來比如「政界」等社區交流。但是這些仿古的人可知古人的文化內涵?比如古代九的含義或為什麼皇帝自稱九五之尊?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健身氣功易筋經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雖然動作簡單,但內涵豐富,不單是一種易學易練,健身效果明顯的健身養生方法,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習練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過程,就是體悟和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
  • 這書僅幾百字卻道盡天機,古代天子宰相必學,幾千年都被列為禁書
    現在主流的研究者對於古代的經典學問有一個誤解,就是他們認為自己不知道的所不能理解的,那就是不存在,但事實上,我們中華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萬年,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出現誤解,那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不懂,就認為確實不存在,那這是掩耳盜鈴。
  • 中國文化:陰陽八卦、古代曆法
    一、陰陽、五行、八卦(一) 陰陽所謂「陰陽」,原指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 你知道古代官職中的「左」和「右」以誰為尊嗎?
    影視作品中常常出現諸如左丞相、右丞相,左將軍、右將軍,左僕射、右僕射,左拾遺、右拾遺等官職和稱呼,你知道這「左」和「右」有什麼由來,又以誰為尊嗎?古人基於認識的基礎和地理方位不同,長期以來形成了「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兩種體系和說法。
  • 「中華話語」陰陽之道的來路
    文\徐懷清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進程中,儒家文化的最大失誤,就在於孔老夫子在《易傳》中為天地立心,立了一個「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心。可以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的陰陽之道,貽誤了儒家文化兩千多年。
  • 日本的陰陽道,其實是源於中國的陰陽思想
    《大辭林》說:「陰陽道即根據古代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運用天文、曆法、地理等知識佔卜吉兇、禍福的方術。」齋藤勵在《王朝時代的陰陽道》說:「日本的陰陽道源於漢土。」公元六世紀,先秦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道家的咒術、佛教密教學說通過朝鮮傳到了日本。
  • 天涯明月刀:盤點那些融入副本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看似風馬不接的兩個領域,其實也能有機結合,請君且放眼江湖,即便在攻克副本的過程中,也能看到傳統文化的縮影!本期攻略讓我們走進話本,解讀關卡設計中,那些帶來中國味的巧妙用心。「五行」其實是源自中國古代道教的一種哲學思想,始見於黃老等道家學說,而「五行生剋」則是在該基礎上衍生的理論,用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古人相信,世間萬物乃至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可以根據其表現出的性質歸屬入金木水火土五行範疇之內。現代學者認為,五行學說是集哲學、佔卜、算命、曆法、中醫學、社會學等諸多學於一身的理論,可以視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